清華學姐要讓學弟「社死」,烏龍過後留下滿地雞毛:「汙名」「人肉」何時休?
社死,註定將成為2020年度詞彙。這不是什么女權問題,本質上還是網絡暴力問題。這一次,不幸清華躺槍。沒文化,不可怕,有文化,橫起來,更可怕。我們不僅培養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更要命的是,我們還在培養粗暴的利己主義者,不論男女,不論好學校還是差學校。
何為「社死」?「社死」,就是社會化死亡,就是在社交媒體時代,汙名某一個人,讓其」聲敗名裂「。
在傳統時代,個人影響力弱,汙名化不過是在熟人圈,影響力有限。即便如此,也造成了很多悲劇。比如很多"蕩婦"、「破鞋」一類的羞辱,讓很多人一生都抬不起頭。
沒有網際網路之前,這叫「用唾沫壓死人」。有了網際網路,新名詞就叫做「社死」。也就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輿論的擴散,同時曝光對方的信息,雖然自己沒有進行人肉搜索,但是自然會有好事之徒去做這個事情,最終達成損壞他人名譽,滿足自己洩憤的事實。成語裡就叫做「眾口鑠金」。
而此時付出的成本有多少呢?確實非常低。在沒有網際網路之前,想達到這個效果,可能需要購買白紙去寫大字報,然後還得花錢去印刷,自己或者僱人去散播和張貼。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只需要註冊免費帳號,寫一個稿子,然後不斷去複製粘貼即可,網絡自然會去發酵此事件。
但是造成的影響可完全不同。大字報只能在有限的地方進行傳播,而網絡可以在無限的空間去傳播,讓全國民眾都知道,這是一個指數級的傳播方式。
所以一個人假如想採取此手段時,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果沒有查證事實就去傳播,那就是造謠生事,嚴重的還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罪名就是「擾亂公共秩序罪」。
清華的這位學姐,冤枉了大一的學弟,最終結果僅僅是網上道歉,線下道歉而已,學校還得派輔導員24小時來安慰她,動用公眾資源。而這位學弟呢,只能依靠自己強大的內心,度過這段煎熬時間。
我們想想,假如沒有視頻,會造就一個什麼樣的後果?這位學弟會不會因此而抑鬱?會不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會不會浪費了一個有著遠大前途的學子呢?
清華學姐和蔡姓學弟的是非曲直,網上已經報導得非常清楚了。清華學姐剛剛在網上散布學弟「鹹豬手」的時候,網絡上的第一波聲討的熱浪滾滾流向了學弟。不明真相的網民們恨不得將這個渣男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等到保衛處的調查結果出來後,發現學弟原來是無辜的。大家又紛紛討伐散布謠言的清華學姐。
前一次的討伐和後一次的攻擊,都是同一群義憤填膺的人們。
毫無疑問,真相出來以後,這位學姐的傲慢和試圖不了了之的態度,反映了她的人品,受到網絡上的討伐和攻擊,實在是咎由自取。但想到「社死」這個詞,還是感到可怕。因為,這位咎由自取的學姐,先前揚言讓別人「社死」,最後「社死」的可能是她。
網絡時代,社交媒體發達,汙名化影響更不止是熟人圈,是整個學校、企業、行業,乃至全社會。這絕對是一個能逼人走上絕路的「社死」。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輕易去汙名、去人肉,要對網絡暴力說不。
我們可以想一下,讓一個人社會死亡,名譽掃地,聲名狼藉,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該是多麼輕而易舉。只要網絡上形成了輿論,分分鐘我們所有的隱私就會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今天你在笑呵呵地看著別人出乖露醜,狼狽不堪,明天被別人笑呵呵地看著出乖露醜、狼狽不堪的可能就是你!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可能被扭到前臺。真的感到有些恐懼。希望這位學姐可以用她高智商的頭腦深刻反省此事,未來不要輕易做毀人前途的事。大家認為這種「社死」,應不應該被管控一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