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孟凡霞 馬嫡 網編:財經新聞中心 2020-12-22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當前,市場對於明年經濟復甦的預期已經普遍形成,2021年宏觀經濟走勢如何、實體經濟融資環境如何、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方向也頗受市場關注。12月22日,天風證券2021資本市場年度策略會首次在武漢舉行。
圖說:天風研究所副所長、策略首席徐彪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天風研究所副所長、策略首席徐彪表示,明年經濟增長大概率是前高后低的走勢,預測經濟增長至少8%以上並很可能超過9%。實體經濟方面,一季度盈利增速最高,二季度有所下滑,三季度繼續下滑,四季度會有反彈。流動性方面,預測明年會呈現逐季度收緊的趨勢。
目前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已連續8個月保持不變,貨幣政策「不急轉彎」,是當前市場的普遍預期,談及明年降息、降準的概率,徐彪指出,明年利率調整的可能性不大,降息概率很低,同時他表示,降準已不代表貨幣政策鬆緊的尺度,主要取決於各家商業銀行明年資金使用情況。
「明年經濟復甦的背景下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上升,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經濟定調『不轉急彎』,反映了一是『彎』一定要轉,不能按原來的超常規的貨幣增速和槓桿上抬速度走,二是要轉彎但不能急。今年全社會貨幣投放『大膨脹』,明年不太可能繼續維持。貨幣增速下降但企業資金需求上升,明年實體經濟的真實融資環境可能比今年更緊。」徐彪如是說。
他進一步建議,企業融資環境不能「一條腿」走路,即不能完全依賴債務融資逆周期調節,中國需要一個更加繁榮的資本市場和一個更加繁榮的股權融資直接通道。
就資本市場投資來看,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指出,在過去的三四年,金融體系越來越回歸實體經濟,回歸產業,從間接融資往直接融資轉型;整體社會資源從以房地產為核心轉向以產業為核心,政府大力服務產業;科研機構開始覺醒,科研成果加速產業化,同時可以看到整個企業的價值導向,回歸做深主業,做到專業主業,做到極致,而不是像過去平臺思維、流量思維,無序的戰略。投資體系的導向也轉向了以基本面,以行業競爭力為研究的維度。在此背景下,趙曉光認為趨勢是可以持續的,整體資本市場無需太悲觀,應該以樂觀的心態看待,特別是明年一季度,預計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徐彪指出,尋找合適的投資方向可能是最重要的,建議明年重點關注的方向:第一個是順周期中的全球化公司;第二個就是三年長徵,「剩」者為王,主要是兩個維度,一個是行業集中度,另一個是行業佔款和回款能力;第三個是內生的景氣度;最後一個是核心資產,也就是消費。
資料顯示,天風證券是一家註冊在湖北武漢的全國性全牌照綜合金融證券服務機構,天風研究所綜合研究實力排名市場前五,已匯聚三十餘個研究團隊,規模超200人,其中專業分析師超過160人,研究對象覆蓋2237家A股上市公司和406家海外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