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從何而來?

2020-12-23 正觀新聞

什麼是河南?

想要解答「什麼是河南」是異常困難的

人們會說豪爽山東、天府四川

卻很難用一個詞來準確描述河南

因為它並非一個特質鮮明的省份

就如同它所處的位置

不南不北、不偏不倚

相當「中庸」

(河南地理位置示意圖,地圖源自@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標註)

不過從歷史角度看

河南卻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都算起

河南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引領中華風氣之先超過

3000年

而從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算起

河南的衰落時期也高達

800年

這種衰落幾乎是斷崖式的

即從北宋時期的繁華巔峰直接跌落谷底

從此成為中國內地最為動蕩、最為保守的地區之一

反差之大,令人唏噓

正所謂

(語出自北宋司馬光《過故洛陽城》,因感慨漢魏洛陽城的凋敝而作)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中國再沒有一個省份像河南這樣

跌落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如此漫長

以至於人們對它的負面印象根深蒂固

即便近年來河南經濟已經逐步振興

許多人的腦海中依然抹不去其貧窮與落後的標籤

(河南在2016年各省區市GDP總量排名中位列第5,增速達到8.1%,雖然人均GDP有待提升,但整體成績單可謂優異;圖表源自@21世紀經濟報導)

長時間的衰落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數

河南成了「地域黑」們最熱衷的調侃對象

人們以偏概全、人云亦云

真實的河南反而變得面目不清

最為顯著的一點便是

許多人以為河南只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殊不知它同時也是一個山地大省

其山地丘陵合計佔全省面積的

44%以上

可謂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河南地形圖,山地丘陵與平原的分界線並不嚴格,山地丘陵區域也存在許多小塊平原,謹供參考;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這一地理特徵正是理解「什麼是河南」的關鍵

因為上帝之手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次造山、造水

不但塑造了極佳的山川景觀

更是接連創造了一段段歷史奇蹟

河南逐步被推向輝煌的頂點

甚至直接奠定了華夏文明的根基

第一段奇蹟當屬河南的

太行山時代

1億年以前

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

(板塊運動產生的造山事件,往往伴隨火山噴發;太行山也是中國地震、火山的重要分布區域之一;關於各個山脈形成的時間,不同的研究分歧較大,本文不作詳細討論)

歐亞板塊內部引發巨烈活動

遠古大陸的一側開始隆升

另一側則開始沉降

(沉降部分即今日之華北平原,隆升部分則為山西高原;地質學家將這種類型的山稱為斷塊山,隆升的山體一側非常陡峭,另一側則相對平緩)

時間到了距今260萬年前

相對高差達1000米-2000米的太行山全面隆起

它沿著河南西北省界呈弧狀分布

山地面積1.5萬平方公裡

與北京市的面積相當

(豫西北地形圖;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這樣的造山過程

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側

出現了一系列極為陡峭的丹崖絕壁

(位於輝縣的天界山,紅巖絕壁浮在雲端、有如仙山,山體之上的緩坡讓植物得以附著其上,形成兩道綠色腰帶;圖片源自@天界山景區)

位於林州的太行山大峽谷氣勢尤為恢宏

其南北全長50公裡

相對高差接近1000米

山勢偉岸、壁立萬仞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林州太行大峽谷,拍攝於石板巖鎮馬鞍堖村;攝影師@付有良)

在山中生活的人們只得劈山開路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郭亮洞掛壁公路,攝影師@付有良)

道路或直掛絕壁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郭亮洞掛壁公路,攝影師@董建軍)

或盤旋山谷、艱難上下

(林州市石板巖鎮大堖村附近的公路,攝影師@付有良)

高大的山體攔截了充滿水汽的東部季風

沿著山脈迎風坡形成了一條多雨帶

最多之處年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

與長江流域許多地方等同

再加上山地中遍布石灰巖含水層

使得河南境內的太行山

成了華北水景最出眾的山脈

高差達數百米的瀑布沿著巖壁飄然而下

如同銀練

(焦作雲臺山的雲臺天瀑,落差314米,高度差可以下方人群為參照物)

峽谷中積水成湖

或湛藍如寶石

(焦作峰林峽翡翠湖)

或蜿蜒如青龍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林州大峽谷太行平湖,攝影師@付有良)

當流水衝出山谷

坡度變緩,河道變寬

河水攜帶著泥沙肆意橫流

形成一個如同摺扇的廣闊臺地

名為衝積扇

這裡土質肥沃、水源充足

尤其衝積扇的扇緣

既可得水源之利,又可避免洪水之患

(衝積扇示意圖,星球研究所標註)

古人逐水而居

在衝積扇的扇緣建立起許多古村落

(事實上華北平原上的許多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莊、邯鄲等,都位於衝積扇邊緣或者與衝積平原的交接處;請將手機橫屏觀看,太行山腳下林州臨淇鎮龍泉溝的村落與麥田;攝影師@付有良)

公元前1300年左右

商王盤庚亦將都城遷至太行山麓的

漳河、洹(音huán)河衝積扇扇緣

史稱盤庚遷殷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穩定的都城

安陽

出現了

(安陽古稱北蒙、殷邑;下圖為殷墟王陵遺址衛星影像,圖片源自@Google)

太行山為殷人提供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可以捕獵、採食、製衣、建屋、築廟

強烈的造山運動還讓原本深埋地下的礦藏易於開採

甚至直接裸露於地表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銅礦

殷人因此得以大規模冶鑄青銅器

包括禮器、樂器、武器、酒器等等

應用之廣,技藝之精

令人嘆為觀止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於安陽,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鑄造此鼎,所需金屬原料超過1000公斤,技術相當複雜,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銅文物;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博物館)

殷人在安陽經營長達254年

其間建設有氣勢恢宏的宮殿區

慘絕人寰的祭祀坑

以及無以倫比的婦好墓

他們將所知的天文地理、徵伐田獵、農牧祭祀等等

通通記載於甲骨或青銅器之上

創造了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系統

殷商之後

安陽地區以鄴城為中心

先後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六國的都城

是為七朝古都

這便是河南的太行山時代

太行山之後河南將迎來更為輝煌的

秦嶺時代

1.5億年前中國北方的華北陸塊

與南方的揚子陸塊開始互相逼近

位於兩者之間的秦嶺地區倍受擠壓

大地如同褶皺一般向上隆升

(秦嶺山脈的形成簡化示意圖,這種類型的山在地質學上被稱為褶皺山,地層表現為壯觀的層理彎曲)

70萬年前

橫跨甘肅、陝西、河南三省

長達1600公裡的秦嶺最終形成

東端直接伸入河南西部

誕生了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一系列山脈

是河南面積最大、山地最密集的區域

(豫西地形圖,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這些山脈特點各異,精彩紛呈

中嶽嵩山最高峰海拔只有1512米

卻在平地之上拔地而起

顯得高大突兀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嵩山少室山;這兩張作品不但展現了少室山的全景,還在水中呈現出難得的倒影;第1張拍攝於嵩山東側,第2張拍攝於嵩山南側;攝影師@劉客白/Pconline)

與太行山不同的是

嵩山缺少石灰巖含水層

造成地表流泉明顯減少

但僅有的少數瀑布卻依然不減風採

(嵩山盧崖瀑布,攝影師@劉客白/Pconline)

伏牛山為豫西最大的一條山脈

其規模巨大,山勢高峻雄偉

1500米以上的山峰廣泛分布

作為褶皺山系的伏牛山

沒有太行山那樣巨大的斷塊山體及絕壁懸崖

卻也呈現出另一種險峻

主峰之一的老君山海拔在2200米左右

山脊呈鋸齒狀

尖峭的山峰突出其上,十分獨特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攝影師@王煜文)

伏牛山群山連綿、水汽充足

山間往往植被濃密、雲蒸霧繞

(伏牛山老界嶺,攝影師@韓自豪)

從這些山地中發源的河流

形成了密集的水網

據《水經注》記載

古代豫西地區大小河流多達170條

眾多的河流匯聚在一起

所形成的衝積區域遠比衝積扇更大、更深厚

我們將其稱為

衝積平原

(衝積平原形成示意圖,星球研究所標註)

衝積平原地域廣闊

更加適宜人類發展

百水匯流的洛陽盆地便屬於此例

(第1張為洛陽市宜陽縣麥田,第2張為宜陽縣三鄉鎮煙苗移栽,攝影師@田義偉)

再加上它群山圍合,可以禦敵於外

水系縱橫,可以通達四方

古人對此總結道

「四面環山、六水併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

(洛陽周邊地形圖,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自夏朝肇始

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建都於洛陽

是為十三朝古都

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政權最多的都城

唐代時武則天著力營建神都

洛陽的發展步入巔峰

其時廣建宮殿,氣象萬千

(武則天時期營建的萬象神宮,亦稱明堂;塔名通天浮屠,亦稱天堂;無論名稱還是建築本身,都極富美感,這正是古洛陽城的獨特之處;攝影師@王煜文)

開鑿大佛,萬人頂禮

(龍門石窟中按照武則天形象塑造的盧舍那大佛,攝影師@鄧國暉)

在人們心理上的影響更為深刻

時人嚮往洛陽

出現了許多以洛陽命名的地方

今日江西、福建、重慶、廣東、湖北、湖南、臺灣

仍可以見到洛陽村、洛陽鎮等等名稱

就連日本京都也以「洛陽」為別稱

這便是河南的秦嶺時代

與秦嶺時代同時

河南的第3條山脈也登場了

其影響廣度、深度不及前兩個山脈

但卻是未來更為波瀾壯闊的一幕出現的必要條件

我們將其稱為

大別山次時代

大別山的形成同樣源於

華北陸塊和揚子陸地的擠壓

地質學上統稱為秦嶺-大別山造山帶

(豫南大別山及南陽盆地地形圖,桐柏山為廣義大別山的一部分;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大別山脈巖石古老

加之區內巖漿活動頻繁

造成該山系常見怪石突兀

最獨特的當屬嵖岈山

其巨石渾圓

或犬牙交錯

(嵖岈山,屬於桐柏山脈,攝影師@高山流水視野/Pconline)

或赫然獨立

(嵖岈山,攝影師@高山流水視野/Pconline)

總體而言

大別山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帶

冷暖氣團在此交替頻繁

中國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便發源於該區域

山中常年雲遮霧繞,陰雨不斷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信陽商城縣黃柏山;攝影師@韓自豪)

植被茂密、鬱鬱蔥蔥

(信陽南灣湖附近的山地丘陵、茶園;大別山的氣候條件適宜茶葉生長,出產著名的信陽毛尖,攝影師@焦瀟翔)

水如鏡面、山若潑墨

(信陽靈山,湖泊名為元璋湖,攝影師@王力堯)

大別山與秦嶺山系的伏牛山合圍

形成了著名的南陽盆地

盆地北側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突然中斷

構成盆地的東北角缺口

成為中國南北溝通的交通要道

楚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南陽便誕生於此

它亦是楚國早期的都城所在地

西漢時則成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今日南陽城區;南陽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它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還擁有中國境內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恐龍蛋化石群,數量高達10萬-40萬枚,世所罕見;攝影師@韓自豪)

三個山嶽時代之後

真正的高潮即將到來

大平原時代

這次出場的主角不再是山嶽

而是一條大河

位於河南三門峽的群山之西

一個大型古湖不斷吸納上遊來水

15萬年前

愈來愈大的古湖終於切開山體

噴薄而下,直至大海

現代黃河形成了

(第1張為河南黃河三峽之龍鳳峽,第2張為八裡峽,即為古湖切穿山體後形成的河道;具體切穿時間仍有爭議;圖片源自@黃河三峽景區官網)

它所面對的是一個極為廣闊的舞臺

西北太行山、西部秦嶺餘脈、南部大別山

三座大山如同一個懷抱

懷抱之中黃河可以肆意奔流

北奪海河、南侵淮河

每年攜帶的泥沙多達數億噸到十多億噸

數萬年之後

一個大型的衝積平原誕生了

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的河南部分,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華北平原共計30萬平方公裡

橫跨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

謂之沃野千裡,毫無半點誇張

河南部分更是最為膏腴之地

平原之上水系縱橫

除了天然河道

古人還大量開鑿運河

其中汴河起源於戰國時期開鑿的鴻溝

可以連接黃河與淮河水系

它發達的漕運在唐代就有了非常高的評價

(出自唐代李敬芳《汴河直進船》)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到了北宋

東京汴梁(開封)憑藉平原與水系

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

也是華北平原南部歷史上最後一個超級大都市

(《清明上河圖》中的開封城,圖片源自@故宮博物院)

然而大平原時代的最大成就

已經不是一城一地之發展

而是以開封為中心的河南引領宋代達到了

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歷史學家黃仁宇說

(語出自《中國大歷史》)

「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

它更接近於商業文明,而非農業文明

從真宗朝開始

來自工商稅與徵榷的收入超過了農業稅

北宋熙寧年間農業稅的比重甚至降至30%

相比之下明清兩代的田賦收入佔比都高達70%

人們離開農村,走向城市生活

據經濟史家趙岡的《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

北宋的城市人口佔比高達20%

同樣作為對比

清代中葉的城市化率僅有7%

國民更加富裕

據香港科技大學劉光臨教授的估算

宋代人均國民收入為7.5兩白銀

相比之下

600年後的康乾盛世人均僅6.45兩

這便是河南的大平原時代

山地、水系、大平原

和它們所帶來的

太行山時代、秦嶺時代、大別山次時代

以及最輝煌的大平原時代

一個完整、清晰的河南形成了

(華北平原的河南部分,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

繁榮時期河南不斷向外輻射文明

在衰落時期河南也依然深刻影響著中國

每一次戰亂、災難

當人們四散逃離中原

客觀上也是一次文明的傳播擴散

以南宋初期的臨安為例

其居民達26萬戶

上至將相臣僚,下至底層

河南遷入者佔了多數

商店、藥鋪、寺廟都由開封人開設或建造

直到明代還有人感嘆杭州人的開封口音

江蘇、福建、江西等諸多省份也都有類似現象

(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六)

「(杭州)城中語言好於他處,蓋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與汴音頗相似」

今日學者們不完全統計的4820 個漢族姓氏中

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 個

300 個大姓中源於河南的有171 個

正是繁榮時期、衰落時期持續不斷的傳播

才有了今日中國的人口、文化格局

造山、造水、造中華

這就是河南

(中國3D地形圖局部,攝影師@Anton Balazh/123RF)

編輯:李怡青

相關焦點

  • 「二百五」這個俗語從何而來?
    它究竟是從何而來?又於何時流行? 銀子五百兩一封,「二百五」諧音「半瘋」 古代也玩諧音梗? 在微博平臺該話題中,就「二百五」這個詞彙的來歷,網友討論得相當熱烈。
  • 商業插畫的創意從何而來?
    商業插畫的創意從何而來?商業插畫的創意從何而來?以上就是優行者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不知道對你是否有所幫助,更多ui設計知識歡迎關注小編其他的文章。
  • 網友答:DOTA和DOTA2玩家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
    網友提問:Dota和Dota 2玩家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的?他們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的?   知乎網友答:   這個問題問的是優越感從何而來,而不是「 Dota 和 Dota 2 玩家應不應該有優越感?」,更不是「玩韓國人不玩的 Dota 中國玩家應不應該有優越感?」我也是站在一個老 Dota 玩家的角度就事論事回答問題。
  • 惰性從何而來
    很多時候,明明知道要趕緊把手頭的東西做完,可是就是這樣一直拖著,拖到最後,果真如同學所說:本來需要一個禮拜的事情,結果卻是僅用一天完成,甚至更短。這不並不是說自己有多麼智商高抑或是高創造性思維,只是緣於惰性使然。 這些天在不斷懶惰,也同時在不斷地尋找惰性從何而來。惰性,首先來源於自己的不喜歡,亦或是不感興趣。
  • 牧者淺談:基督徒喜樂的源泉從何而來
    但這種「喜樂」從何而來呢?基督徒在失去喜樂的心後,如何才能重新「喜樂」起來?山東的張牧師就「基督徒如何才能保持喜樂的心」給出了他的看法。「要靠主喜樂。」張牧師說。保羅說:「你們要靠主喜樂(腓3:1)」,說明基督徒的喜樂是依附在耶穌基督身上的,不是從個人、世界而來的,「不是得到了外在的東西一時的高興,而是從裡面流出的生命。」基督徒在這個世上,縱然也經歷風雨磨難,但能倚靠耶穌站立穩固。
  • SCP-096身世的秘密 神秘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
    它的力量又從何而來?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從一起收容失效事件講起。當時SCP-096原本狀態平穩,可不知道什麼原因096開始躁動,隨後幹翻看守突破收容,然後狂奔到了一個百裡之外的村莊後,將自己的目標(一名年輕男子)殺死。
  • 平安夜的名稱從何而來?
    平安夜的名稱從何而來?時間:2016-12-24 13:09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聖誕夜又叫做平安夜? 平安夜的名稱從何而來?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聖誕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 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
  • 男子,你的謎樣自信從何而來?
    好吧,有圖有真相,並附上原視頻,不謝↓不知道這種謎樣自信從何而來,但,他真的不是一個人!這些謎樣自信到底從何而來?
  • 【E.N.】菌店上新 | 《宇宙2 萬物從何而來》
    「金唱片」內容的創意編導安·德魯揚,便是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這本書《宇宙2 萬物從何而來》的作者。安·德魯揚是美國著名作家與製片人,2014年,她與國家地理頻道與福爾斯傳媒集團聯合製作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獲得艾美獎與皮博迪獎。
  • 體味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有些女性體味是「香」的?
    體味究竟從何而來?人體的味道來源主要是因為人體每天需要進行新陳代謝,在通過機體的新陳代謝之後就會產生如脂類、蛋白質、糖類的3種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產物的味道也是十分複雜.女生的體香從何而來?通常女生都是比較愛乾淨的,而且女性的洗澡次數也要多於男性,每天都會仔細的清洗自己的身體,而且女性洗澡時身上都會塗抹沐浴露和護髮素等物質,長期以來,這些洗護用品的味道就會瀰漫在身體上,即便是洗過澡後的很長時間內,都會散發出若隱若現的清香。
  • 金字塔中的「142857」,從何而來?其中隱藏了什麼秘密?
    神奇數字從何而來因為在這一組神秘的數字當中,衍生出了各種數學遊戲,甚至還揭露了與太陽系之間的關係,在0~9這10個數字當中。142857這6個數字乘以一到六中的每一個數字,得出的都是142857,只不過是數字的重新排列順序而已。147258×1050就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乘4480就是地球到木星的距離。
  • (一)權利從何而來?
    丹尼斯·普拉格判斷左右派的標準一共35條。今天先說第一個問題:權利從何而來?丹尼斯·普拉格說,左派認為權利來自於政府,右派認為權利來自於造物主。認為權利來自於政府,這被稱為法律實證主義;認為權利來自於造物主,這屬於自然法學派。不過,自然法學派不一定相信造物主,有些自然法學派認為權利來自人類的自然天性。法律實證主義易於被暴政利用,自然法曾經被用於反抗暴政,但是也曾被用於為奴隸制辯護。
  • 一本能證明夏朝存在的奇書,它從何而來,與考古發現有何異同?
    楊寬先生認為「夏」的稱呼,是出自《詩經·商頌》第四篇《長發》中的一句詩:「禹敷下土方」,因為「下」「夏」經常通「假」,所以大禹成了夏朝的開國國君,陳夢家先生認為夏朝很可能是來自商朝的世系分化而來,大禹實際上是商朝的祖神。考古學家陳淳先生則認為「夏是西周統治者杜撰的朝代」。其次上承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下啟鄭州二裡崗早商文化、安陽殷墟文化中,都提到商湯都城西亳就在偃師。
  • 楊貴妃笑啖的荔枝從何而來
    四川栽種荔枝古已有之 楊貴妃笑啖的荔枝從何而來 壹巴蜀自古即有荔枝栽培記載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根據歷史和考古發掘材料,證明我國在近5000年中,最初2000年,即從仰韶文化時代到河南安陽殷墟時代,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2℃左右。在這以後,年平均溫度有2℃—3℃的擺動……漢唐兩代則是比較溫暖的時代。」但即使在溫暖的漢唐兩代,荔枝栽培的北界仍止於巴蜀,從沒越過秦嶺。
  • 三公九卿從何而來
    說起三公九卿,很多人都聽說過,但要較真問起來,三公九卿具體是哪些官職,從何而來,又沒幾個人能說準確。簡單來說,三公九卿是秦漢大一統之後,職業官僚體系的重要代表。秦以前,按照周禮,天子、諸侯、卿大夫都是可以世襲的,這實質上是按照血緣宗族關係分配政治權力,維護統治的一套體制,這時的政府與家庭是分不開的。
  • 青春有你何昶希怎麼念 何昶希多大河南哪裡人
    何昶希讀hé chǎng xī。其中,何昶希的「何」字是一個多音字,它一共有三種讀音,除了「hé」,它還讀「hè」以及「hē」。用作姓氏的時候,何讀hé。因為何姓比較常見,讀錯這個姓的並不多。「昶」字由「永」字和「日」字構成,它是一個會意字,合起來的意思是永遠的太陽,即白天的時間長。希字的基本解釋有兩個,一是少,二是希望。
  • 孫悟空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那仙石又是從何而來?
    既然悟空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那麼仙石又是從何而來的?關於仙石的來歷,一直是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無獨有偶,同為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也寫了一個關於補天石的故事。於是,有人認為西遊記中的仙石就是補天石。而西遊記比紅樓夢成書時間要早,說紅樓夢借鑑西遊記中的故事也未可盡知,總之要證明兩者之間的關聯,似乎還缺少有力的證據。
  • 宇宙最初的能量從何而來?
    宇宙最初的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目前主流的宇宙起源理論就是宇宙大爆炸,宇宙源於奇點,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溫度無限高的小點。在點突然急劇膨脹之後,當時的宇宙是一個純能量體。隨著宇宙溫度逐漸降低,在四種基本力的作用下,能量開始轉換為物質(質量),形成最基本的微觀粒子,然後一步步演化到如今我們看到的多彩世界。
  • 紅茶的甜從何而來?如何區分加糖的紅茶?
    紅茶的甜,主要來源於茶葉內含物質中的糖類物質、胺基酸。糖類物質對應的是茶湯滋味的甜,胺基酸對應的則是茶湯滋味的鮮爽度。
  •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李白號稱詩仙,既然都稱仙了,那麼李白的身上肯定會有一種仙氣,那麼李白的仙氣是如何來的呢?和道教的緊密聯繫李白從小學習道教,從小對道教的信仰,讓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自覺的養成道士那種飄飄然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