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西遊記》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2021-02-26 快樂語文天地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卻說那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館驛,與羽林軍圍圍繞繞,直至朝門外,對黃門官言:「我等已請唐僧到此,煩為轉奏。」黃門官急進朝,依言奏上昏君,遂請進去。

眾官都在階下跪拜,惟「假唐僧」挺立階心,口中高叫:「比丘王,請我貧僧何說?」君王笑道:「朕得一疾,纏綿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特請長老,求些藥引。若得病癒,與長老修建祠堂,四時奉祭,永為傳國之香火。」「假唐僧」道:「我乃出家人,隻身至此,不知陛下問國丈要甚東西作引。」昏君道:「特求長老的心肝。」「假唐僧」道:「不滿陛下說。心便有幾個兒,不知要的甚麼色樣。」那國丈在旁指定道:「那和尚,要你的黑心。」「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來,剖開胸腹。若有黑心,謹當奉命。」那昏君歡喜相謝,即著當駕官取一把牛耳短刀,遞與假僧。

假僧接刀在手,解開衣服,忝起胸膛,將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響一聲,把腹皮剖開,那裡頭就骨都都的滾出一堆心來。唬得文官失色,武將身麻。國丈在殿上見了道:「這是個多心的和尚!」假僧將那些心,血淋淋的,一個個撿開與眾觀看,卻都是些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妄心、無名隱暗之心、種種不善之心,更無一個黑心。那昏君唬得呆呆掙掙,口不能言,戰兢兢的教:「收了去!收了去!」那「假唐僧」忍耐不住,收了法,現出本相。對昏君道:「陛下全無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惟你這國丈是個黑心,好做藥引。你不信,等我替你取他的出來看看。」

那國丈聽見,急睜睛仔細觀看。見那和尚變了麵皮,不是那般模樣。咦!認得當年孫大聖,五百年前舊有名。卻抽身,騰雲就起。被行者翻筋鬥,跳在空中喝道:「那裡走,吃吾一棒!」那國丈即使蟠龍拐杖來迎。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

如意棒,蟠龍拐,虛空一片雲。原來國丈是妖精,故將怪女稱嬌色。國主貪歡病染身,妖邪要把兒童宰。相逢大聖顯神通,捉怪救人將難解。鐵棒當頭著實兇,拐棍迎來堪喝採。殺得那滿天霧氣暗城池,城裡人家都失色。文武多官魂魄飛,嬪妃繡女容顏改。唬得那比丘昏主亂身藏,戰戰兢兢沒布擺。棒起猶如虎出山。拐輪卻似龍離海。今番大鬧比丘城,致令邪正分明白。那妖精與行者苦戰二十餘合,蟠龍拐抵不住金箍棒,虛幌了一拐,將身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皇宮內院,把進貢的妖后帶出宮門,並化寒光,不知去向。

大聖按落雲頭,到了宮殿下。對多官道:「你們的好國丈啊!」多官一齊禮拜,感謝神僧。行者道:「且休拜,且去看你那昏主何在。」多官道:「我主見爭戰時,驚恐潛藏,不知向那座宮中去也。」行者即命:「快尋,莫被美後拐去!」多官聽言,不分內外,同行者先奔美後宮,漠然無蹤,連美後也通不見了。正宮、東宮、西宮、六院,概眾后妃,都來拜謝大聖。大聖道:「且請起,不到謝處哩。且去尋你主公。」

少時,見四五個太監,攙著那昏君自謹身殿後面而來。眾臣俯伏在地,齊聲啟奏道:「主公!主公!感得神僧到此,辨明真假。那國丈乃是個妖邪,連美後亦不見矣。」國王聞言,即請行者出皇宮,到寶殿,拜謝了道:「長老,你早間來的模樣,那般俊偉,這時如何就改了形容?」行者笑道:「不瞞陛下說。早間來者,是我師父,乃唐朝御弟三藏。我是他徒弟孫悟空。還有兩個師弟:豬悟能、沙悟淨,見在金亭館驛。因知你信了妖言,要取我師父心肝做藥引,是老孫變作師父模樣,特來此降妖也。」那國王聞說,即傳旨著閣下太宰快去驛中請師眾來朝。

那三藏聽見行者現了相,在空中降妖,嚇得魂飛魄散。幸有八戒、沙僧護持。他又臉上戴著一片子臊泥,正悶悶不快,只聽得人叫道:「法師,我等乃比丘國王差來的閣下太宰,特請入朝謝恩也。」八戒笑道:「師父,莫怕,莫怕!這不是又請你取心,想是師兄得勝,請你酬謝哩。」三藏道:「雖是得勝來請,但我這個臊臉,怎麼見人?」八戒道:「沒奈何,我們且去見了師兄,自有解釋。」真箇那長老無計,只得扶著八戒、沙僧挑著擔,牽著馬,同去驛庭之上。那太宰見了,害怕道:「爺爺呀!這都相似妖頭怪腦之類!」沙僧道:「朝士休怪醜陋。我等乃是生成的遺體。若我師父,來見了我師兄,他就俊了。」

他三人與眾來朝,不待宣召,直至殿下。行者看見,即轉身下殿,迎著面,把師父的泥臉子抓下,吹口仙氣,叫:「正!」那唐僧即時復了原身,精神愈覺爽利。國王下殿親迎,口稱法師老佛。師徒們將馬拴住,都上殿來相見。

行者道:「陛下可知那怪來自何方?等老孫去與你一併擒來,剪除後患。」三宮六院,諸嬪群妃,都在那翡翠屏後;聽見行者說剪除後患,也不避內外男女之嫌,一齊出來拜告道:「萬望神僧老佛大施法力,斬草除根,把他剪除盡絕,誠為莫大之恩,自當重報!」行者忙忙答禮,只教國王說他住居。國王含羞告道:「三年前他到時,朕曾問他。他說離城不遠,只在向南去七十裡路,有一座柳林坡清華莊上。國丈年老無兒,止後妻生一女,年方十六,不曾配人,願進與朕。朕因那女貌娉婷,遂納了,寵幸在宮。不期得疾,太醫屢藥無功。他說我有仙方,止用小兒心煎湯為引。是朕不才,輕信其言,遂選民間小兒,選定今日午時開刀取心。不料神僧下降,恰恰又遇籠兒都不見了。他就說神僧十世修真,元陽未洩,得其心,比小兒心更加萬倍。一時誤犯,不知神僧識透妖魔。敢望廣施大法,剪其後患,朕以傾國之資酬謝!」行者笑道:「實不相瞞。籠中小兒,是我師慈悲,著我藏了。你且休題甚麼資財相謝,待我捉了妖怪,是我的功行。」叫:「八戒,跟我去來。」八戒道:「謹依兄命。但只是腹中空虛,不好著力。」國王即傳旨教:「光祿寺快辦齋供。」

不一時,齋到,八戒盡飽一餐,抖擻精神,隨行者駕雲而起。唬得那國王、妃後,並文武多官,一個個朝空禮拜。都道:「是真仙真佛降臨凡也!」那大聖攜著八戒,逕到南方七十裡之地,住下風雲,找尋妖處。但只見一股清溪,兩邊夾岸,岸上有千千萬萬的楊柳,更不知清華莊在於何處。正是那:萬頃野田觀不盡,千堤煙柳隱無蹤。孫大聖尋覓不著,即捻訣,念一聲「」字真言,拘出一個當方土地,戰兢兢近前跪下叫道:「大聖,柳林坡土地叩頭。」行者道:「你休怕,我不打你。我問你:柳林坡有個清華莊,在於何方?」土地道:「此間有個清華洞,不曾有個清華莊。小神知道了,大聖想是自比丘國來的?」行者道:「正是,正是。比丘國王被一個妖精哄了。是老孫到那廂,識得是妖怪,當時戰退那怪,化一道寒光,不知去向。及問比丘王,他說三年前進美女時,曾問其由,怪言居住城南七十裡柳林坡清華莊。適尋到此,只見林坡,不見清華莊,是以問你。」土地叩頭道:「望大聖恕罪。比丘王亦我地之主也,小神理當鑑察;奈何妖精神威法大,如我洩漏他事,就來欺凌,故此未獲。大聖今來,只去那南岸九叉頭一顆楊樹根下,左轉三轉,右轉三轉,用兩手齊撲樹上,連叫三聲『開門』,即現清華洞府。」

大聖聞言,即令土地回去,與八戒跳過溪來,尋那顆楊樹。果然有九條叉枝,總在一顆根上。行者吩咐八戒:「你且遠遠的站定,待我叫開門,尋著那怪,趕將出來,你卻接應。」八戒聞命,即離樹有半裡遠近立下。這大聖依土地之言,繞樹根,左轉三轉,右轉三轉,雙手齊撲其樹,叫:「開門,開門!」霎時間,一聲響,唿喇喇的門開兩扇,更不見樹的蹤跡。那裡邊光明霞採,亦無人煙。行者趁神威,撞將進去,但見那裡好個去處:

煙霞幌亮,日月偷明。白雲常出洞,翠蘚亂漫庭。一徑奇花爭豔麗,遍階瑤草鬥芳榮。溫暖氣,景常春,渾如閬苑,不亞蓬瀛。滑凳攀長蔓,平橋掛亂藤。蜂銜紅蕊來巖窟,蝶戲幽蘭過石屏。行者急拽步,行近前邊細看。見石屏上有四個大字:「清華仙府」。他忍不住,跳過石屏看處,只見那老怪懷中摟著個美女,喘噓噓的,正講比丘國事,齊聲叫道:「好機會來,三年事,今日得完,被那猴頭破了!」

行者跑近身,掣棒高叫道:「我把你這夥毛團!甚麼『好機會』,吃吾一棒!」那老怪丟放美人,輪起蟠龍拐,急架相迎。他兩個在洞前,這場好殺,比前又甚不同:

棒舉迸金光,拐輪兇氣發。那怪道:「你無知敢進我門來!」行者道:「我有意降邪怪!」那怪道:「我戀國主你無幹,怎的欺心來展抹?」行者道:「僧修政教本慈悲,不忍兒童活見殺。」語去言來各恨仇,棒迎拐架當心札。促損琪花為顧生,踢破翠苔因把滑。只殺得那洞中霞採欠光明,巖上芳菲俱掩壓。桌球驚得鳥難飛,吆喝嚇得美人散。只存老怪與猴王,呼呼捲地狂風颳。看看殺出洞門來,又撞悟能呆性發。

原來八戒在外邊,聽見他們裡面嚷鬧,激得他心癢難撓,掣釘鈀,把一棵九叉楊樹刨倒,使鈀築了幾下,築得那鮮血直冒,嚶嚶的似乎有聲。他道:「這棵樹成了精也!這棵樹成了精也!」按在地下,又正築處,只見行者引怪出來。那呆子不打話,趕上前,舉鈀就築。那老怪戰行者已是難敵,見八戒鈀來,愈覺心慌,敗了陣,將身一幌,化道寒光,徑投東走。他兩個決不放鬆,向東趕來。

正當喊殺之際,又聞得鸞鶴聲鳴,祥光縹緲。舉目視之,乃南極老人星也。那老人把寒光罩住。叫道:「大聖慢來,天蓬休趕。老道在此施禮哩。」行者即答禮道:「壽星兄弟,那裡來?」八戒笑道:「肉頭老兒,罩住寒光,必定捉住妖怪了。」壽星陪笑道:「在這裡,在這裡。望二公饒他命罷。」行者道:「老怪不與老弟相干,為何來說人情?」壽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腳力,不意走將來,成此妖怪。」行者道:「既是老弟之物,只教他現出本相來看看。」壽星聞言,即把寒光放出,喝道:「孽畜!快現本相,饒你死罪!」那怪打個轉身,原來是只白鹿。壽星拿起拐杖道:「這孽畜!連我的拐棒也偷來也!」那隻鹿俯伏在地,口不能言,只管叩頭滴淚。但見他:一身如玉簡斑斑,兩角參差七汊灣。幾度飢時尋藥圃,有朝渴處飲雲潺。年深學得飛騰法,日久修成變化顏。今見主人呼喚處,現身珉耳伏塵寰。

壽星謝了行者,就跨鹿而行。被行者一把扯住道:「老弟,且慢走,還有兩件事未完哩。」壽星道:「還有甚麼未完之事?」行者道:「還有美人未獲,不知是個甚麼怪物;還又要同到比丘城見那昏君,現相回旨也。」壽星道:「既這等說,我且寧耐。我與天蓬下洞擒捉那美人來,同去現相可也。」行者道:「老弟略等等兒,我們去了就來。」

那八戒抖擻精神,隨行者逕入清華仙府,吶聲喊,叫:「拿妖精!拿妖精!」那美人戰戰兢兢,正自難逃,又聽得喊聲大振,即轉石屏之內,又沒個後門出頭;被八戒喝聲:「那裡走!我把你這個哄漢子的臊精,看鈀!」那美人手中又無兵器,不能迎敵,將身一閃,化道寒光,往外就走;被大聖抵住寒光,桌球一棒,那怪立不住腳,倒在塵埃,現了本相,原來是一個白面狐狸。呆子忍不住手,舉鈀照頭一築,可憐把那個傾城傾國千般笑,化作毛團狐狸形!行者叫道:「莫打爛他,且留他此身去見昏君。」

那呆子不嫌穢汙,一把揪住尾子,拖拖扯扯,跟隨行者出得門來。只見那壽星老兒手摸著鹿頭罵道:「好孽畜啊!你怎麼背主逃去,在此成精!若不是我來,孫大聖定打死你了。」行者跳出來道:「老弟說甚麼?」壽星道:「我囑鹿哩!我囑鹿哩!」八戒將個死狐狸摜在鹿的面前道:「這可是你的女兒麼?」那鹿點頭幌腦,伸著嘴,聞他幾聞,呦呦發聲,似有眷戀不舍之意。被壽星劈頭撲了一掌道:「孽畜!你得命足矣,又聞他怎的?」即解下勒袍腰帶,把鹿扣住頸項,牽將起來,道:「大聖,我和你比丘國相見去也。」行者道:「且住!索性把這邊都掃個乾淨,庶免他年復生妖孽。」

八戒聞言,舉鈀將柳樹亂築。行者又念聲「」字真言,依然拘出當坊土地,叫:「尋些枯柴,點起烈火,與你這方消除妖患,以免欺凌。」那土地即轉身,陰風颯颯,帥起陰兵,搬取了些迎霜草、秋青草、蓼節草、山蕊草、蔞蒿柴、龍骨柴、蘆荻柴,都是隔年幹透的枯焦之物,見火如同油膩一般。行者叫:「八戒,不必築樹。但得此物填塞洞裡,放起火來,燒得個乾淨。」火一起,果然把一座清華妖怪宅,燒作火池坑。

這裡才喝退土地,同壽星牽著鹿,拖著狐狸,一齊回到殿前,對國王道:「這是你的美後。與他耍子兒麼?」那國王膽戰心驚。又只見孫大聖引著壽星,牽著白鹿,都到殿前,唬得那國裡君臣妃後,一齊下拜。行者近前,攙住國王,笑道:「且休拜我。這鹿兒卻是國丈,你只拜他便是。」那國王羞愧無地,只道:「感謝神僧救我一國小兒,真天恩也!」即傳旨教光祿寺安排素宴,大開東閣,請南極老人與唐僧四眾,共坐謝恩。三藏拜見了壽星,沙僧亦以禮見。都問道:「白鹿既是老壽星之物,如何得到此間為害?」壽星笑道:「前者,東華帝君過我荒山,我留坐著棋,一局未終,這孽畜走了。及客去尋他不見,我因屈指詢算,知他走在此處,特來尋他,正遇著孫大聖施威。若果來遲,此畜休矣。」敘不了,只見報導:「宴已完備。」好素宴:

五彩盈門,異香滿座。桌掛繡緯生錦豔,地鋪紅毯幌霞光。寶鴨內,沉檀香嫋;御筵前,蔬品香馨。看盤高果砌樓臺,龍纏鬥糖擺走獸。鴛鴦錠,獅仙糖,似模似樣;鸚鵡杯,鷺鷀杓,如相如形。席前果品般般盛,案上齋餚件件精。魁圓繭慄,鮮荔桃子。棗兒柿餅味甘甜,松子葡萄香膩酒。幾般蜜食,數品蒸酥。油札糖澆,花團錦砌。金盤高壘大饃饃,銀碗滿盛香稻飯。辣炒炒湯水粉條長,香噴噴相連添換美。說不盡蘑菇木耳、嫩筍黃精,十香素菜,百味珍饈。往來綽摸不曾停,進退諸般皆盛設。當時敘了坐次,壽星首席,長老次席,國王前席。行者、八戒、沙僧側席。旁又有兩三個太師相陪左右。即命教坊司動樂。國王擎著紫霞杯,一一奉酒。惟唐僧不飲。八戒向行者道:「師兄,果子讓你,湯飯等須請讓我受用受用。」那呆子不分好歹,一齊亂上,但來的吃個精空。

一席筵宴已畢,壽星告辭。那國王又近前跪拜壽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壽星笑道:「我因尋鹿,未帶丹藥。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我這衣袖中,只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罷。」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後得長生者,皆原於此。八戒看見,就叫道:「老壽,有火棗,送我幾個吃吃。」壽星道:「未曾帶得。待改日我送你幾斤。」遂出了東閣,道了謝意,將白鹿一聲喝起,飛跨背上,踏雲而去。這朝中君王妃後,城中黎庶居民,各各焚香禮拜不題。

三藏叫:「徒弟,收拾辭王。」那國王又苦留求教。行者道:「陛下,從此色慾少貪,陰功多積,凡百事將長補短,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遂拿出兩盤散金碎銀,奉為路費。唐僧堅辭,分文不受。國王無已,命擺鑾駕,請唐僧端塵鳳輦龍車,王與嬪後,俱推輪轉轂,方送出朝。六街三市,百姓群黎,亦皆盞添淨水,爐降真香,又送出城。忽聽得半空中一聲風響,路兩邊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個鵝籠,內有小兒啼哭,暗中有原護的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等眾,應聲高叫道:「大聖,我等前蒙吩咐,攝去小兒鵝籠,今知大聖功成起行,一一送來也。」那國王妃後與一應臣民,又俱下拜。行者望空道:「有勞列位,請各歸祠,我著民間祭祀謝你。」呼呼淅淅,陰風又起而退。

行者叫城裡人家來認領小兒。當時傳播,俱來各認出籠中之兒,歡歡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兒,跳的跳,笑的笑,都叫:「扯住唐朝爺爺,到我家奉謝救兒之恩!」無大無小,若男若女,都不怕他相貌之醜,抬著豬八戒,扛著沙和尚,頂著孫大聖,撮著唐三藏,牽著馬,挑著擔,一擁回城。那國王也不能禁止。這家也開宴,那家也設席。請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襪,裡裡外外,大小衣裳,都來相送。如此盤桓,將有個月,才得離城。又有傳下影神,立起牌位,頂禮焚香供養。這才是:陰功高壘恩山重,救活千千萬萬人。

畢竟不知向後又有甚麼事體,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揭秘西遊記原著:079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揭秘西遊記原著:079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話接上文孫行者變成唐僧的模樣去應對比丘國國王和那國丈,國王果然要心肝,猴子就給他剖出來一堆心: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
  • 《西遊記》在線閱讀
    反天宮諸神捉怪第 六 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第 七 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 八 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第 九 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 十 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 《西遊記》內容簡介及回目
    在藝術結構上,全書經緯分明,嚴謹完整。全書由大鬧三界、取經緣由、西天取經三大部分組成。這三大部分既是有機聯繫的藝術整體,又各自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訖相對獨立的若干小故事組成。《西遊記》故事起源於唐代僧人玄奘隻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經這一真實事件。為了求解經義,玄奘出遊17年,行程數萬裡,九死一生,歷盡艱難險阻,取回佛經657部。
  • 喜訊:《西遊記探幽》已經印刷完成,即將快遞發書啦!——《西遊點擊》還想要嗎?
    孫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 魔頭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挪騙寶貝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 修煉奇書《西遊記探幽》與《西遊點金》
    蓋天下無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則妖治。記《西遊》者,傳《華嚴》之心法也。雖然,吾於此有疑焉。夫西遊取經,如來教之也,而世傳為丘長春之作。《元史·丘處機》稱為「神仙宗伯」,何慕乎西遊?豈空空玄玄,有殊途同歸者耶?然長春微意,引而不發。今有悟一子陳君,起而詮解之,於是鉤《參同》之機,抉《悟真》之奧;收六通於三寶,運十度於五行。將見修多羅中有爐鼎焉,優曇缽中有梨棗焉,阿闍黎中有嬰兒、奼女焉?
  • 名著導讀之《西遊記》:1-100回內容梗概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淨、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
  • 值得收藏的《西遊記》各回故事梗概(上)
    導讀: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統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必讀書目之一
  • 揭秘:吃貨吳承恩在《西遊記》裡隱藏的素食菜譜!
    很多人熟悉的電視劇《西遊記》其實並不簡單是一部明朝小說!總長度一百回的《西遊記》明明是在描寫四個素食者的修行之旅嘛!
  • 揭秘:《西遊記》裡居然隱藏這麼多素食菜譜!
    很多人熟悉的電視劇《西遊記》其實並不簡單是一部明朝小說!總長度一百回的《西遊記》明明是在描寫四個素食者的修行之旅嘛!
  • 西遊記48 如來賜真經
    說完,報到了二門上。二門上又報到三門上。三門神僧急忙到大雄寶殿,向如來佛祖報告。如來聽後十分高興,叫八大菩薩、四大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排成兩行,然後傳出金旨,召唐僧師徒進殿。唐僧師徒來到大雄寶殿,見了如來倒身就拜,奉上通關文碟說∶「奉大唐皇帝旨意,來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慈悲,早賜真經,也好回國。」如來佛就將經卷的事講了一遍。
  • 七上名著《西遊記》(二):小說內容梳理
    三、 主要內容《西遊記》全書分為四大部分:一、從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書的引子部分,敘述孫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鬧「三界」《西遊記》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繪四境界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二、從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的故事
  • 《西遊記》中的七大聖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西去取經,一路降妖除魔,終修得正果的故事,近幾年以《西遊記》為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而最多的應該就是描寫孫悟空的了。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吸收天地之靈的石猴,在東勝神洲花果山被眾猴奉為王,為求長生不死之道而歷經十數年苦難尋得菩提祖師拜師學道,後回到花果山與一眾妖魔相互結交。但自稱大聖的,卻不只孫悟空一個。書中寫道,孫悟空索得如意金箍棒後向小猴子演示,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禮拜,戰兢兢魄散魂飛。
  • 《西遊記》079聽書+內容概括+原文
    原 文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卻說那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館驛,與羽林軍圍圍繞繞,直至朝門外,對黃門官言:「我等已請唐僧到此,煩為轉奏。」那妖精與行者苦戰二十餘合,蟠龍拐抵不住金箍棒,虛幌了一拐,將身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皇宮內院,把進貢的妖后帶出宮門,並化寒光,不知去向。大聖按落雲頭,到了宮殿下。對多官道:「你們的好國丈啊!」多官一齊禮拜,感謝神僧。行者道:「且休拜,且去看你那昏主何在。」多官道:「我主見爭戰時,驚恐潛藏,不知向那座宮中去也。」行者即命:「快尋,莫被美後拐去!」
  • 西遊記故事情節概括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風揚石,砸死上山捕猴的眾獵戶。 唐僧誤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與與老妖黃袍怪在半空中亂殺。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唐僧在洞內見一婦人,自稱是寶象國公主,十三年前被黃袍怪攝來。公主勸老妖釋入唐僧。
  •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 《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 秒擒孫悟空的九靈元聖,到底有多厲害?他為何對七個孫子見死不救
    一個喜歡歷史喜歡文學,有夢想有故事的公眾號,歡迎點擊上方」長夜守燈人「關注前幾天寫了《西遊記》黃獅精的故事,今天來講他的爺爺,大名鼎鼎的九靈元聖。在很多朋友眼裡,這九靈元聖就是西遊記裡的第一妖王。即使把所有的神佛都算進來,這也是能排得上號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強大的九頭獅子的故事。
  • 七上‖《西遊記》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丘弘濟四天師並南鬥六司、北鬥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一齊起手道:「大聖如何到此?」又問:「保唐僧之功完否?」行者道:「早哩,早哩!路遙魔廣,才有一半之功。見如今阻住在金山金洞,有一個兕怪,把唐師父拿於洞裡,是老孫尋上門與他交戰一場,那廝的神通廣大,把老孫的金箍棒搶去了,因此難縛魔王。
  • 《西遊記》第五十二回領讀
    大家好,我是領讀人孫禕哲,今天為大家領讀《西遊記》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上文書說到悟空變麻蒼蠅偷回金箍棒。悟空很有信心的要幫眾神取回兵器。悟空確實本領高強,才有這般的底氣。這時兕大王追趕行者,行者抽棒與其戰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