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拒收辭職通知書 能否視為送達

2021-01-08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勞動合同法》 第38條和第46條規定,如單位存在某些違法用工行為, 勞動者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獲得經濟補償。 實踐中, 很多勞動者適用上述法條辭職,為了保存證據, 會向用人單位郵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用人單位拒收此類郵件, 是否可視為送達?

  筆者認為, 一般情況下, 拒收應視為送達,但並非所有的拒收都可以一概視為送達。

  「拒收視為送達」 具備理論依據和參照規定

  民法中有 「擬制意思表示到達」 的相關理論。對於表意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相對人可以拒絕受領,就其拒絕行為本身, 又可分為有權拒絕和無權拒絕。 《勞動合同法》 第38條規定的勞動者的單方解除權,屬於民法中的形成權範疇,即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意思於到達用人單位之時即發生法律效力, 用人單位只能接受這個事實,故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屬於無權拒絕的情形。在此情形下,即使用人單位拒絕受領該意思表示, 發生爭議時, 也通常 「擬制」該意思表示已送達。

  我國目前一些法律和最高院司法解釋中的相關規定也體現了上述 「擬制到達」 的理論內涵: 如 《民法總則》 第159條和 《合同法》 第45條第2款規定,相對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應 「視為條件已成就」。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 第11條規定,因受送達人本人或者受送達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籤收, 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 文書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10 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的方式主張權利, 信件到達或者 「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應當認定為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拒收」 不應一概視為送達

  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來說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故對於 「到達」 的認定更應謹慎。 郵件退改批條上簡單的 「拒收」 二字,實踐中卻包含著千差萬別的情形, 例如以下幾種情況:

  用人單位未設立具有收件職能的部門或者人員。

  某些小微企業,其法定代表人即企業的唯一管理者,其餘員工全是一線操作工人, 並未設立辦公室、收發室、人事管理人員等具有收件職能的部門和人員。 郵政機構按地址投遞時,若未能直接投遞到法人手中, 其他人員以無權代收為由拒收郵件,此行為是否有效值得探討。

  某些郵件投遞機構投遞行為不規範。

  依據 《國內特快專遞郵件處理規則》 的規定, 投遞郵件時要做到 「投收相見」。 但實踐中, 一些郵件投遞機構在遇到 「電話拒收」「要求轉遞」 「寫字樓門衛拒絕代收」 等情形時,通常不再嘗試另行直接接觸受送達人, 而是直接將郵件退回寄件人。此種情況, 用人單位很可能並未親見郵件,並不具備從郵件封面得知寄件人及內件品名等信息的條件。

  裁審案件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基於以上分析, 筆者認為, 「拒收能否視為送達」, 必須根據案情進行具體分析。 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首先,審查快遞詳情單是否填寫規範。 其中包括,是否註明了寄件人信息, 明確了收件人,以及在內件品名欄載明內件為 「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同時, 應注意審查收件地址是否系營業執照上的住所地或者經查明的實際經營地。 只有勞動者向正確的送達地址寄送郵件,且在郵政機構投遞郵件時, 用人單位從郵件封面能夠知曉內件的相關信息, 如郵件顯示為 「拒收」, 可認定用人單位具有阻止通知書送達的主觀故意。

  其次,是否具備直接送達的條件。 直接送達作為最基本的送達方式,與其他幾種送達方式相比, 具有準確、 高效、 可控性強等優勢。《民事訴訟法》 中對於送達訴訟文書, 亦規定首先 「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 只有在 「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方可選擇郵寄送達。 故仲裁員在作出裁定時,可將勞動者是否具備直接送達的條件作為綜合考量的因素之一。

  例如,若勞動者在向用人單位郵寄通知書之前一直在該用人單位上班, 那麼可以視為其完全具備直接送達的條件。

  再其次,拒絕籤收的主體是否具有收件職能。

  根據 《國內特快專遞郵件處理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等相關規定, 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 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或者辦公室、收發室、 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籤收或者蓋章。故在案件審理過程中, 仲裁員應當關注拒絕籤收快遞的主體以及該用人單位對收發件職能部門的設置。

  最後,考量勞動者的某些個人行為。

  這裡可能涉及到諸多個案因素, 如勞動者停止工作的時間、 通知書中是否註明解除時間、是否做出二次嘗試等。 例如, 若勞動者從郵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起直至收到快遞退件均持續在該用人單位上班, 而在其收到退件以後,非但沒有再次嘗試向用人單位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反而繼續上班; 或者勞動者在其通知書中載明的解除時間之後仍繼續在該用人單位上班,那麼用人單位有理由主張雙方的勞動合同並未解除。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渡口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相關焦點

  • 送達地址不準確致文書被退回 視為送達
    郵寄送達是法院送達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被廣泛地運用於當事人傳喚、通知應訴、裁判文書送達等各項訴訟環節。近日,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上訴人柯某與被上訴人黃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其中就涉及當事人提供或者確認的送達地址不準確、拒收等原因致文書被退回的問題,這種情況視為送達嗎?
  • 辭退通知書應該如何有效送達,何時生效?
    員工出現嚴重違紀或不告而別,企業一般需要送達辭退通知書。但是經常會遇到員工以各種理由拒絕籤收、或雖籤收但是拒絕在回執上簽字,致使辭退通知書無法有效送達,從而對後續勞動仲裁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企業敗訴的情況。針對此問題,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幾種送達方式的操作細節和注意事項。
  • 按身份證地址郵寄訴訟文書由近親屬籤收,能否視為送達成功?
    按身份證地址郵寄訴訟文書由近親屬籤收,能否視為送達成功?,受送達人的近親屬在不知郵件內系法院訴訟材料時予以籤收,但其對法院之後郵寄的訴訟材料以受送達人無法聯繫而予以拒收。
  • 郵寄方式送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的風險防範
    二、公司舉證訴訟中,A公司提交了關於徵求工會意見的通知及復函、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及退件憑證,證明公司以張某違反規章制度為由解除與張某的勞動關係並郵寄了書面解除通知。該封郵件填寫的寄送的地址為「上海市閘北區保德路XXX號XXX室」,快遞面單上所留電話為張某的手機號碼,該郵件退回的原因為收件人拒收。
  • 勞動合同解除終止相關文書如何送達
    直接送達是指企業直接將文書交給勞動者本人的一種送達方式。實踐中,這是最常見也是最省時間和精力的一種送達方式,但企業需要注意的是,在送達勞動者本人時,一定要讓勞動者籤收通知書,以便作為證據。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其他人也可以代勞動者收取相關文件,那麼送達代收人也視為送達勞動者本人。
  • 拒收法院傳票的法律後果,明白了你還會拒收嗎
    【法院傳票送達的六種方式】法院傳票送達主要有以下六種方式:1、直接送達:由法院的審判人員和書記員或司法警察將應送達的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本人、代理人或同住成年家屬(對單位為法定代表人或專司收件的人)的送達方式。
  • 應訴通知書「閃信+」彈屏精準送達:看完才能用手機
    5年沒交物業費,一條「閃信」催回欠款被告拒收應訴通知書?「閃信+」彈屏,不看都不行 全省法院藉助「閃信+」打通防疫時空藩籬司法訴訟,法官聯繫不上被告,寄送郵件查無此人,疫情期間不方便來法院,怎麼辦?「閃信+」電子訴訟送達系統發力,送達彈屏,手機屏幕被鎖定,看完才能正常使用,還同步生成送達回證。除了文字信息,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訴訟文書都能發送。今年以來,全省法院依託收轉發平臺辦理各類送達事務中,「閃信」訴訟活動通知、電子送達比重佔到七成。
  • 新民訴法實施後關於民事送達制度問題研究
    2、郵寄送達回執單上顯示他人代為籤收但未顯示籤收人與被送達人關係時,能否認定送達成功;3、文書退回上顯示拒收或經聯繫受送達人不在家中等情形時,能否適用公告送達。  (七)公告送達中存在的問題  公告送達的適用條件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採用其他方法無法送達。採用其他方法無法送達便於理解,可是何為下落不明,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操作中也是困難重重。
  • 最高院司法觀點:約定送達地址即便訴訟文書被退回仍然視為送達!
    被告下落不明採取公告送達耗時太長,因此當事人往往採取事先約定文書,包括法律文書的送達地點,同時約定一方送達地點變化未通知對方的仍然視為有效,即便文書,包括法律文書被退回的仍然視為送達。這種約定對於訴訟文書送達是否有效,實務中存在爭議,反對者認為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這種方式,仍然應當以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為準,被退回又無其他送達地點的,應當公告送達。
  • 關於送達,這些知識點應知!
    法院送達究竟有哪些方式?拒收司法專郵撕毀送達回證將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小編跟您聊聊關於送達的那些事兒送達是法院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證據等材料送交被告,以及將傳票、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等裁判文書、各類通知書、告知書等材料送交原被告雙方的訴訟行為。
  • 民事訴訟送達制度淺析
    比如:公告送達的效力。以美國為例。其最高法院認為,在確定登報公告是否符合充分通知要求時應考慮郵寄通知的費用、原告是否掌握受益人的姓名和地址等因素。對銀行已掌握姓名和地址的受益人來講,用登報公告送達通知是不充分的;而對銀行未掌握姓名地址的受益人來講,登報公告則是合理的方式。
  • 法院傳票:法院立案後多久通知被告?通知被告送達的方式都有哪些
    一般情況下,法院不會以通過打電話或簡訊的方式通知被告(被指定為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除外),因為在一些特殊某些案件中,法官通過電話聯繫被告是被禁止的,其次,電話通知是沒有強制性的,傳票是有強制性的,具有強有力的法律效力。按照相關規定:法院送達訴訟文書,應直接送交受送達人。
  • 江歌母親起訴劉鑫,青島城陽區法院公告送達起訴書
    今日(4月3日),新京報記者從人民法院公告網查詢到,青島市城陽區法院已經受理該案,並以公告形式向劉鑫送達起訴狀及傳票。江秋蓮向新京報記者確認此次訴訟,稱劉鑫拒收起訴書,法院最後選擇公告送達。公告截圖。青島城陽區法院公告送達起訴書及傳票江秋蓮介紹,去年10月28日在青島市城陽區法院立案成功後,劉鑫方面一直不接收傳票。法院經多方努力仍無法送達起訴書副本和傳票,最終通過公告的形式送達。「法官去了她戶籍地住址,還找到了她父母現有住址。但其父母拒收傳票,劉鑫也不露面。」江秋蓮說。在人民法院公告網登載的送達公告中顯示,被告劉鑫,原告江秋蓮起訴其生命權糾紛案。
  • 中標供應商未領中標通知書能視為放棄中標嗎?
    作者:張建芳「如果中標供應商一直沒有領取中標通知書、與採購人籤訂合同,能視為供應商放棄中標嗎?採購人該怎麼辦?」這是業界人士在易採通APP問答頻道提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應由招標採購單位主動發出「中標、成交供應商沒領取中標通知書,導致未在法定期限內籤訂合同就認定其放棄中標,缺乏法律依據,除非招標文件中事先有約定。」
  • 淺談人民法院國內送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對留置送達有較為嚴格的限制,要求人民法院必須要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見證,但是另一方面,法律卻並沒有為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設定必須到場見證的義務,於是法律的這一規定,就只能依賴於相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自覺性。
  • 正規的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HR和員工都要看
    有留就有走,沒有人想要一輩子待在一個企業裡,離職是很常見的一件事,離職並不意味著就解除了勞動關係,還有有一份證明,就是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普及一下,正規的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怎麼寫?應如何送達?以及相關法律知識。
  • 「老賴」躲貓貓,法院送達不了怎麼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第九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為送達: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員籤收的」。從上述可見,人民法院按營業執照載明的單位名稱和地址郵寄法律文書,即使系他人代收亦視為送達成功。
  • 《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規範民事送達工作的指引(試行)》將於...
    第一章 送達地址確認第一條【送達地址確認制度】當事人起訴(上訴)、應訴答辯、首次出現時,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當事人或其委託訴訟代理人填寫《訴訟文書送達地址確認書》。委託訴訟代理人確認的送達地址視為當事人的送達地址。
  • 江歌案後續:青島法院網上公告受理案件,江歌母:劉鑫拒收起訴書!
    據報導,青島城陽區法院已經受理該案,並以公告形式向劉鑫送達起訴狀及傳票。江秋蓮在受訪時稱,由於劉鑫拒收起訴書,故法院最後選擇公告送達。3年前,青島留日女學生江歌(左)在自己租住的公寓門前,被室友的前男友殺害陳世峰(右)殺害。(網絡圖片江秋蓮解釋,之所以至今才起訴劉鑫,是因為自陳世峰被判刑後,她就回國並計劃起訴劉鑫。
  • 最高法:約定送達地址後訴訟文書被退回,能視為送達嗎?
    【裁判要旨】雙方籤訂的合同對於送達地址約定諸如「合同項下的任何通知或各種通訊聯繫均應以書面形式按本合同封面記載的地址、電傳號或其他聯繫方法送達對方」等內容的,該約定不違反法律規定,對合同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