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電影市場:寒冬中亦有驚喜

2020-12-27 文創資訊

不知不覺,2019年已悄然過去,21世紀也走過了它的第二個十年。

在過去的這十年時間裡,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電影票房從2010年的101.72億元一路攀升到如今的642.66億元,翻了6倍不止,並且已經連續兩年突破600億大關。

猶記得當年轟動全球的《阿凡達》,以13.39億元位居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榜榜首,而這個數字在當時曾被認為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但到了2019年,獲得票房冠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最後收官時的票房數字已經超過了50億,將中國電影票房的天花板又往上抬了何止一點。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面對經濟下行、監管收緊、資本撤離、項目減少等問題,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步履艱難,「影視寒冬」也確實存在。相較於前五年不低於20%的票房增長率,2019年的票房增長率僅為5.4%,增速著實放緩不少。

影視公司大洗牌,電影撤檔成常態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2月2日,國內共有3313家影視公司、1033家影視工作室關停,其中甚至不乏註冊資本在5千萬以上的大公司。而在這些關停的影視公司和工作室中,又以成立時間為2~5年的居多,分別佔到了其關停同類總數的77%和90%。這些數據正印證了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2018年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的預言:「未來一兩年,說不定有幾千家公司要倒閉。」行業「寒冬」的確讓不少影視企業生存困難,不得不在大清洗中被淘汰。

然而,那些努力維持運轉的影視公司和工作室也並不輕鬆。從各大影視公司2019的成績來看,即便是頭部影視公司,上映的項目數也在大幅縮水,與最初的計劃差距不小。光線傳媒2018年年報顯示,其在2019年預計上映的電影項目為23個,但真正實現上映的僅為11個。北京文化也不例外,23個計劃在2019年上映或製作的電影項目,最終登上大銀幕的只有9個,公布製作進展的則為5個。而曾在「2019萬達之夜」公布了20個電影項目的萬達影視,實際上映的影片數量僅為7個。華誼兄弟上映的影片數量則更少。

一邊是上映數量不達預期,另一邊卻是頻繁的撤檔。

從2017年國慶檔的《芳華》開始,電影作品的國內臨時性突發撤檔開始變得頻繁。到2019年,這種狀況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因各種原因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大約有16部影片經歷了改名、撤檔、換檔,其中國產影片就有12部。導致撤檔、換檔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內容方面的問題,有些則涉及檔期、宣發等因素。部分影片例如《小小的願望》《少年的你》等在原定上映日期撤檔後,經過重新剪輯調整等動作後得以成功上映。而《八佰》《刀背藏身》《蘭心大劇院》《好萊塢往事》等多部影片撤檔後,至今仍無重新上映的消息。

不過,雖然影視寒冬當前,2019年仍然是值得慶幸的一年,畢竟從整體上來看,中國電影頂住了各方壓力頑強地生長,交出了一份讓人驚喜的答卷。

國產片發力,好萊塢式微

2019年毫無疑問是國產片的大年。這一年高品質的國產影片層出不窮,並且多部影片都獲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其中,《流浪地球》《哪吒》《我和我的祖國》《少年的你》《誤殺》等更是在各個影片類型上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2019年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憑藉過硬的特效和高質量的劇情,滿足了多年來觀眾對國產科幻大片的期待,將中國科幻片拉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因此以46.8億元的超高票房成為春節檔的黑馬。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科幻片的希望,甚至成為了中國科幻元年開啟的標誌。

不僅是中國科幻電影,國產動畫電影也再度迎來了高光時刻。雖然之前就有《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多部精彩的國漫電影上映,也都收穫了不錯的票房,但《哪吒》不同,它的出現讓國人為之沸騰,火爆程度超乎想像。在此之前,誰都沒有想到,《哪吒》作為一部國漫電影能登上年度票房的冠軍寶座,更沒有人能想到,它會收穫50億的超高票房,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人們甚至因此開始期待「封神宇宙」。國漫的崛起,國漫的復興,也由此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2019年的國慶檔也讓人印象深刻。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大主旋律影片攜手獻禮,共同創造了約71億的票房,在全年票房的佔比超過了10%。而且加上之後上映的《烈火英雄》,票房前十的榜單中就有3部主旋律電影躋身。2019年觀眾對於主旋律影片的接受度明顯變高了不少,而這也與主旋律電影和商業元素的成功融合密不可分。這幾部影片的成功也為中國商業主旋律電影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同樣的,反映現實題材的青春疼痛片《少年的你》和翻拍自印度電影的犯罪懸疑片《誤殺》也都再次刷新了同類型影片的高度。

近年來,國產電影製作水準的升級有目共睹,中國電影人也能夠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打造出符合當下觀眾心理和市場需求的影片。而與國產電影的蓬勃發展相對的,卻是好萊塢進口大片的衰落。

從貓眼專業版的中國電影票房總榜上我們可以看到,排在前十的影片中,僅有《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和《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2部由國外引進的影片。並且在全年票房超過10億的15部影片中,進口片也只有5部。即便是頂著好萊塢知名IP的《終結者:黑暗命運》《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等電影,票房成績也都並不理想。甚至眾多好萊塢大片的續集都遭遇了票房滑鐵盧,和系列前作相比,整體票房縮水平均達到50%。

而據燈塔專業版統計,近三年來,國產片在數量和票房貢獻率上都遠遠超過了進口片,且仍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19年,上映的國產片共有499部,而進口片僅有144部;國產電影總票房達到了411.75 億元,市場佔比64.07%。可以說國產片以巨大的優勢將進口片甩在了身後。

導演演員新人輩出,青年影人成創作中堅

2019年,大導演的名號不再是票房的金字招牌,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馮小剛的《只有芸知道》,以及陳凱歌在《我和我的祖國》中貢獻的《白晝流星》,在2019年眾多優秀的影片中顯得並不出彩,觀眾反應也都平平。而相對於大導演的集體失聲,新生代青年導演卻是全面崛起。

《春江水暖》的顧小剛、《受益人》的申奧、《過春天》的白雪、《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餃子、《羅小黑戰記》的木頭、《被光抓走的人》的董潤年、《誤殺》的柯汶利……2019年有十多位新人導演帶著首部長片亮相大銀幕,並且大多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在2019年票房榜前二十,新生代導演貢獻了將近36%的票房。而更具時代性的新銳創作群體崛起,或許意味著中國電影人將面臨一次迭代更新。

當然,新人導演輩出的一部分原因也跟各種青年電影人扶持計劃有關。白雪的《過春天》就是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推出的「青蔥計劃」下成功孵化的;董潤年的《被光抓走的人》則是黃渤發起的「HB+U」新導演助力計劃的項目之一;而寧浩推出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則成功助推《受益人》的導演申奧出圈。專注於發掘、推廣青年電影人及其作品的FIRST青年電影展也成為了新生代導演發展的沃土,2019年多位新人導演上映的作品都曾在該平臺試水。

除了導演,不少新生代演員也在2019年嶄露頭角。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恐怕要屬在《少年的你》中大放光彩的00後演員代表易烊千璽了。他的出色演繹打破了觀眾對其流量明星身份的固有觀念,成功實現了向實力派演員的進階。另外,杜江、歐豪、屈楚蕭、劉昊然、周冬雨、趙今麥、任素汐、李沁等青年演員的表現也都受到了觀眾的認可。

2019的電影市場回歸內容導向,更看重好創意、好故事、好演技,而更加規範的電影市場也為青年電影人的發展提供了相對平等的機會。

電影營銷出現新形式,短視頻、直播齊上陣

營銷破圈是2019年電影市場的關鍵詞之一。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電影營銷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過去,電影營銷的常規操作是物料、路演、廣告,而如今,網際網路已然成為電影宣發的主要渠道。尤其是近兩年短視頻的空前火爆,讓越來越多的電影片方將目光投向短視頻平臺。

在短視頻平臺上,用戶既可以成為電影的消費者,也可以成為電影信息的推廣者,填補了傳統電影宣發中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鴻溝。因而繼傳統的「雙微」之後「一抖」也成了電影營銷的主陣地。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短視頻營銷就已經出現在人們視線中,但2019風頭更甚。各大影片紛紛開通抖音官方帳號,依靠其龐大的用戶群實現流量變現。

2019年3月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前期幾乎沒有什麼熱度,但通過觀眾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的「因為電影痛哭不止」的視頻內容,成功推動了一波情緒性觀影熱潮,影片也因此收穫了9.58億的票房。

國慶檔大爆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同樣在短視頻營銷上表現優秀。僅僅通過眾多人氣明星在平臺的片名模板下獻唱《我和我的祖國》同名歌曲,就輕鬆帶動起全民的互動熱潮,也由此為影片的推廣助力良多。

除了短視頻營銷,直播售票也成為2019年下半年新興的宣發手段,並且首次嘗試就受到了業內的關注。

2019年11月5日晚間,電影《受益人》的主創大鵬和柳巖現身淘寶主播薇婭的直播間,吸引了1200萬人觀看在線直播,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在這次直播過程中,在線銷售的116666萬張電影票在6秒內就被一搶而空,直播的超強帶貨力顯露無疑。在此之後,胡歌、桂綸鎂也攜《南方車站的聚會》做客當下炙手可熱的超人氣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間。當晚活動直播間的觀看人數達到了636萬,直播互動量則超過了3500萬,同樣輕輕鬆鬆便售出了25.5萬張電影票,再一次印證了直播售票模式的成功。由此,之後上映的《吹哨人》《只有芸知道》《誤殺》等多部影片也相繼採用了直播這一營銷模式,開展「線上路演」,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各種線上營銷形式的出現,或借勢平臺或蹭主播熱點,都收穫了更大的流量,並且能夠吸引更多核心受眾之外的觀眾關注,實現破圈、製造話題,看到更為直觀的轉化,同時也可以減少傳統線下宣傳的舟車勞頓,更高效便捷地展開電影宣傳,因而會受到電影人的青睞也就不難理解了。

結語

縱觀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雖然「影視寒冬」使整個行業都處在一種焦慮的氛圍中,但因行業規範化而帶來的陣痛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必經之路。畢竟只有經歷過淘洗,去蕪存菁,才能讓中國電影得以良性發展,將2019創造的驚喜一路傳遞下去。而從2019年取得成績來看,雖然增速放緩,但中國電影市場仍在努力穩步向前,並且相信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2020年會更加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電影成績單:大盤利好,類型突破,國產電影穩中有升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總量已超過640億,相比2018年,實現了持續、穩步的增長。這也給「影視寒冬」調整期的中國電影業帶來了利好的訊息和正面的賦能。本文將回顧與總結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一些趨勢,力圖為下一個十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 2019電影票房排行榜:擊退「寒冬」質疑,實現三大突破
    眾多機構預測電影行業已進入「後紅利」時代,中國電影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正當媒體、專家紛紛唱衰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時,「打臉」出現了。下半年,中國電影市場風雲突變,暑期檔、國慶檔引領了火爆的電影市場。根據貓眼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5.4%。
  • 影視寒冬?票房奇蹟?獨立電影的終結與2019年院線電影回顧
    2019年的中國電影經歷了高開低走的一年,一方面中國電影依然在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票房奇蹟,一方面,所謂影視寒冬似乎不可避免地襲來。如果從數據指標看,2019年依然是一個電影大年,這一年中國電影創造了642.66億票房,再創歷史新高。這個數字看似理所應當,卻得來不易。
  • 焦灼中有驚喜 平穩中有奇蹟 細數電影2019那些事
    原標題:電影2019:焦灼中有驚喜             對於電影行業而言,2019年是焦灼的一年,熱錢出逃,集體降薪,融資困難,在前幾年塌下的地基上似乎也無法一時半會兒平地起高樓;但2019年也是驚喜連連的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後簡稱《哪吒》)和《流浪地球》的奇蹟,主旋律商業大片的成熟,以及642億總票房的好成績,似乎都在暗示著行業洗牌後的自身淨化和升級
  • 吳京的成功再難複製,2019年電影市場陣痛之後,2020年何去何從
    2019年整年電影市場票房為640億,雖然相較於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9億有所提高,且近些年國內票房都是每年都在穩步提升,可這640億卻來的並不容易。票房增速滿、觀影人口減少、影視公司危機,2019年的電影市場過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
  • 中國的電影公民,抵禦寒冬要靠你了
    現在不是美國商業大片席捲中國市場的時候了,早有一大批中國觀眾已經成熟,不但審美明確,即使抱著看爆米花電影的心態走進影院,也寧可不選擇所謂美國大片。事實上,中國電影一直不缺佳作,即使艱難也一直有力量默默發揮,相信中國故事會講得越來越精彩。
  • 解局2021 | 中國電影2021:飛越寒冬未可知
    幾天前,他在《Harper's》2021年3月刊中發表了一篇影評,借著鑑賞費德裡科·費裡尼的電影作品,再次提到電影藝術正在製片廠與流媒體的競爭中消亡。到2月18日零點,春節七天假期裡的總票房累計超過80億元,總觀影人次超1.6億,累計場次超285.8萬,在創中國影史春節檔累計票房、人次新紀錄的同時,還刷新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紀錄。
  • 電影2019焦灼中有驚喜 國產類型片佔絕對優勢
    對於電影行業而言,2019年是焦灼的一年,熱錢出逃,集體降薪,融資困難,在前幾年塌下的地基上似乎也無法一時半會兒平地起高樓;但2019年也是驚喜連連的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後簡稱《哪吒》)和《流浪地球》的奇蹟,主旋律商業大片的成熟,以及642億總票房的好成績,似乎都在暗示著行業洗牌後的自身淨化和升級。
  • 電影2019:中國敘事交響和鳴
    隨著2020年「元旦檔」鋪排浮出水面,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大局塵埃落定。和2018年歲末9、10月暴跌三成,靠最後兩月幾部好萊塢大片逆轉頹勢不同,2019年除了2月「春節檔」刷新歷史,「暑期檔」所在的8月和「國慶檔」所在的10月均改寫新篇,且「國慶檔」峰值過後,市場的餘溫一直持續到了年關。
  • 2019中國電影為何「風景這邊獨好」?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2019中國電影為何「風景這邊獨好」?新華社記者餘俊傑、魏婧宇年終歲末,「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放緩」「影視投資圈陷入寒冬」之說一度流傳。前十上榜電影中,只有位居第三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和第十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兩部續集電影是進口好萊塢大片。主旋律電影為何大放異彩?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一抹亮色。
  • 理性回歸、內容為王,2019年中國電影靠「硬核」作品支撐
    2019年已經畫上圓滿的句號,回顧中國電影市場,這一年有太多驚喜呈現給觀眾。電影票房繼續保持增長,一大批精品電影湧現,電影的類型更加多元化,國產電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整體來看,中國電影正處於調整升級向好的方向發展。
  • 2019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成績調查報告來了!
    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成績我們先來看看由1905電影網總結的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根據調查報告市場篇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達到642.66億,同比2018年增幅5.4%;城市院線總觀影人次達到17.27億
  • 停擺與重啟: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復盤總結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數字終於突破200億,以204.17億元收官。經歷了半年多的停擺,有公司倒閉,有影人離世,有影院關停,中國電影繼續在寒風中砥礪前行。回望這一年,中國電影經歷了哪些波折,留下了哪些遺憾,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蘊含著哪些希望的種子?
  •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白皮書:642億票房增長了,但暴露的問題更多
    2019年過去了,回首這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有巨大的驚喜,也有一些遺憾。驚喜主要表現在中國電影總票房迎來新高,多部口碑佳作位居電影票房榜前列以及多個類型都有巨大突破等方面;而遺憾則體現在一些檔期的影片布局依然不合理,多個檔期的票房未能獲得應有的成績,影片票房增長也有票價直接上漲的因素,電影市場依然不夠健全。
  • 國產電影「領跑」元年|2019中國故事「鮮」鋒榜TOP10
    回望2019,在經歷了前一年的資本退潮、天價片酬、稅務風波後,影視寒冬已讓圈內人心惶惶。但所謂寒冬,其實是市場轉向成熟,是行業內調整的必經之路。市場沒有變小,觀眾更沒有變少。2019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票房top10中8位均為國產電影。
  •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排行榜(TOP20)
    中商情報網訊:據國家電影局2019年12月31日晚發布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較去年略有增長。
  • 「寒冬」之後,2019各大影視公司將有何動作?
    現在,讓我們把視角擴大至全年:「寒冬」之後,2019各大影視公司都將有怎樣的動作,也許,可以從中窺見中國電影的未來一角。至少從目前的片單上看,2019年的傳統五大,首要任務,便是處理存貨。1.就在2月27日,萬達電影發布公告,宣布105億收購萬達影視的重組方案終過會。從院線終端、影視IP、線上業務,到傳媒營銷與影遊互動,這次重組不僅意味著萬達電影的「打造全球第一電影生活生態圈」不再只是願景,對於整個「寒冬」中的影視行業,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2.
  • 「回顧2019」中國電影都發生了什麼?!
    我們即將告別2019,迎接2020。2019年,影視行業寒冬依舊。逃稅危機的餘波依然影響著影視行業,制宣發這一鏈條上的諸多影視公司紛紛倒閉。對於所有從業者來說,2019年並不好過。12月6日,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比2018年提前了24天。
  • 2019年全球面板產業的寒冬與中國顯示技術的生存之道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2019年,對整個面板產業來說不外乎是另外一個寒冬。市場持續的供過於求,致使面板出貨大幅下滑 、報價更是「跌跌不休」。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眾多面板廠商紛紛被迫尋求出路——或是減產、關閉產線;或是轉向開發高端顯示面板技術;有的甚至不得不面對破產危機。
  • 2019中國電影市場檔期經濟學
    一些期望較高的影片出現表現不佳的情況,這可能是目前中國電影觀眾在厚度到達峰值後,寬度在逐步加劇所導致的,也是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市場長期發展中都會面臨的問題。 「國外電影,特別是好萊塢,幾乎可以做到提前一年、甚至兩年定檔,但目前國內每年可能只有十餘部影片做到提前3個月定檔,這會導致市場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加大,不利於影片的後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