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的成功再難複製,2019年電影市場陣痛之後,2020年何去何從

2020-12-22 娛樂磚家的後院

2019年整年電影市場票房為640億,雖然相較於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9億有所提高,且近些年國內票房都是每年都在穩步提升,可這640億卻來的並不容易。

票房增速滿、觀影人口減少、影視公司危機,2019年的電影市場過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政策緊壓下資本逐漸冷靜,觀眾審美趨於正常化、理智化,流量不再無往不利。

可以看得出來,2019年的電影市場充滿了實驗、改革、驚喜,如果說這場自我淨化一樣的革命可以將國內電影行業排毒,那麼這樣改革前的陣痛是有必要的。

驚喜與寒冬

提起2019年電影市場,用的最多的詞語便是寒冬。

首先就是大量影片因各種各樣的問題撤檔,諸如《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等。《少年的你》最終無聲許久之後悄然上映,可這也是少數。《刀背藏身》因為署名、利益分配等問題已經跳票N次,上映無望。這還是我們所熟知的,一些拍攝好的影片甚至根本無緣院線,連名字都沒能留下就「胎死腹中」。

除了一些不可抗因素和自身利益分配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便是影視公司的大量關門。據有關統計,2019年影視行業關門的公司高達1800家以上,這已經不是正常水平的數字。這背後既有行業內換血、洗牌的原因,又有影片難產導致沒有競爭力的原因。

除了這些,票房方面雖最終數字較比2018年上升了5.4%,可這個數字比2018年進度緩慢,觀影人次僅上半年就下降10%左右,如果不是《哪吒》《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的大爆,估計2019年的電影市場真成了寒冬。

可寒冬之中也有驚喜。

可2019年同樣是充滿驚喜的一年。相較於2018年最高單片票房《紅海行動》的36.5億票房,2019年41部國產片破億,10部破10億,三部破40億,最高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50億。

《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的大爆使得這兩部電影就佔總票房的6分之1,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而且無論是影片質量、口碑、影響,國產片都上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也間接證明了,只要你拍的好,就不愁票房。

一個行業的發展就是這樣,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笑得放肆,盆滿缽滿;有的哭的心酸、愁雲慘澹。

「國貨」崛起與水土不服

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上映。起初這部國產科幻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畢竟在好萊塢科幻大片的多年「進攻」之下,國產科幻幾無立錐之地。而且多部打著國產科幻崛起、實則騙錢的國產科幻片傷害了很多人的心。技術不過關、沒有科幻土壤讓國產科幻的崛起難如登天。

萬幸,《流浪地球》出現了。

這部電影出乎所有人意料,以絕對黑馬的姿態殺出,然後一騎絕塵,成為現象級電影,也為國產科幻的從業人員打了一劑強心針。

再然後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樣是崛起,這次是國漫崛起。

《大聖歸來》《白蛇之緣起》都讓大家覺得國漫崛起已經不遠,且勢在必得。我們不怕慢,我們只是怕沒有希望,萬幸,這個希望來的還不算晚。《哪吒之魔童降世》依舊是黑馬,依舊是一騎絕塵,將所有同檔期大篇狠狠甩在身後,最終定格在50億的票房上。

導演餃子十年心血沒有白費,那個被申公豹變臉鏡頭逼到辭職,卻到了新公司依舊被通知新公司也接了這個項目的動畫師心血也沒有白費。雖然接下來無論是《姜子牙》《白蛇之白素貞》全都以「命」為主線,讓人不免覺得套路統一,可頭已經開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磨合,我也相信國漫真正的崛起之日絕對不會晚。

在年度票房前十之中,只有《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和《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兩部大IP作品擠進榜單,國產片市場份額高達64%,同時國產佳片不斷。

國內三大檔期之中無一例外都是國產制霸,除了暑期檔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佔著漫威十年結局的情懷和自身過硬的質量之外,剩下的幾無一合之敵。

2019年年末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成為去年在國內市場折戟的第八部好萊塢IP大片,更不要提《雷霆沙贊》《X戰警:黑鳳凰》這些慘澹的名字。

近幾年國內市場儼然成為了好萊塢大片的寶地,不管什麼質量,只要討好中國觀眾,就有數不清的錢等著拿,多部電影也以中國風、在國內取景為首要標準。可需要看清的是,人家只是為了賺錢,僅此而已。

號稱是給中國的情書的《功夫熊貓》系列,把中國比喻成熊貓阿寶,賺夠了國內的情懷與票房,可很少有人察覺,或者知道了也不以為然,這個救世主熊貓的師傅是北美浣熊。這並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我們的文化在人家眼裡只是賺錢的工具,就好像知道《變形金剛》在國內票房最高,《變4》甚至將決戰場地設在了香港,並且找了一眾國內演員。

可這些國內演員演的只不過是所謂的國內特供,即只在國內是這樣。只要錢賺到了,又有什麼呢?

可如今不一樣了,我們文化自信了,我們開始輸出文化了。

文化自信其實就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曾經我們電影工業落後很多,國外大片趁機搶佔市場,造成了大部分人同年回憶都是這些大片,所以當那些我們小時候的回憶重啟之後都會去補一張電影票。

可誰都不是傻子,一次兩次可以,次數多了誰看不出來。再者國產片如今類型上各家多樣化,質量也能滿足觀眾需求,內容更加本土化。缺乏文化共鳴、只有特效外殼的國外大片逐漸被大家「吃膩」了,便開始水土不服了。雖然在類型上2019年引進大片更加多樣化,票房上卻再也難以複製當年的盛況。

類型多樣與多方發力

什麼樣的影片才能引起文化共鳴?舉個簡單的例子,2019年上映的《阿拉丁》在全球席捲10億美元以上,成為爆片,可在國內卻8天才破兩億,這還是在威爾史密斯的大名之下的結果。

究其原因就是這種歌舞片在美國的地位相當於國內的武打片,民眾接受度很高,這是他們文化的一種,可這卻不屬於我們的文化,所以在國內撲街。

這就是文化共鳴。

前文提到,文化拼的就是綜合國力,而在國立日漸強大的今天,我們雖然也走了很多彎路,可如今卻也走到了正規。

《上海堡壘》的失利代表流量時代的終結,觀眾消費趨於理智,流量為王終於不復存在。除了那些國產商業大片,過去的2019年最受關注的更多的則是高質量的精品影片。

如果說那些大爆的商業大片展現的是大眾審美,雅俗共賞,那麼高質量的精品電影則展現的是文化上線與自我升值。

《過春天》《送我上青雲》《四個春天》《地久天長》等都是2019年票房不高,卻質量過硬的影片,雖然這類小眾電影離更多的人去影院看還有很長的一條路,可有關注總歸是件好事。這也證明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到了質量,關注到了其他類型的影片,關注到了更加高的精神層次。

《少年的你》因為易烊千璽的原因受到關注,雖然是因流量而受益,可產生的對校園暴力的思考與關注還是值得讚許的。流量如果運用好了將會是一個互利互惠的武器,可如果從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賺錢,那流量的作用就是幫助其撲街更快。

除了題材與類型,新老演員的集體發力也是2019年的重點。老演員方面王景春、詠梅憑藉《地久天長》拿下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這也是電影史上難得的影帝影后雙獲獎。

除此之外,今年大火或大爆的影片的演員全都是實力派,這是一件很讓人欣慰的事情。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的表演在《七月與安生》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易烊千璽先是憑藉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獲得肯定,又因《少年的你》脫掉了大眾對於流量的固有印象與標籤。老的不服老,新的衝勁足。

再一個就是年輕導演的發力。《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哪吒》的導演餃子、《過春天》的白雪、《誤殺》的柯汶利等,不是只導過幾部電影就是完全是一個新人。可就是這些新人導演,其作品全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人輩出,這才是一個國家文化自信的根本。

雖然這些導演短時間內還無法取代第五代導演的絕對的地位,可他們更懂這個時代更懂當下人的想法,有朝一日一定會成為中流砥柱的。

2019年的電影市場,有賺的盆滿缽滿的,例如《哪吒》《流浪地球》,票房口碑雙豐收;有頻繁撤檔導致觀眾一再失望的《刀背藏身》。有的電影公司大賺特賺,有的慘澹收場;關門大吉。有的演員收穫了票房與口碑,回應了質疑,鋪平了前行的道路,比如易烊千璽;有的集開啟、關閉流量時代在手,比如鹿晗。

幾家歡喜幾家愁。

可總體來說,這一年來雖然陣痛不斷,可那是為了改革,為了創新,2019年票房前十的電影外片只有兩部就證明了這點。如果前途更加光明,那過程難一點不怕,只要能看到光明。

(原創作者:熱心市民張鐵錘;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如涵控股私有化 「張大奕式」成功難再複製
    來源:中國經營報如涵控股私有化 「張大奕式」成功難再複製本報記者/鍾楚涵/蔣政/上海報導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一年半之後,如涵控股有了退出資本市場的打算。近日,如涵控股表示,已經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的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
  • 2020年電影市場:劉亦菲或遇斯嘉麗,吳京躺贏衝擊170億
    2020年春節檔大片撤檔之後,全國電影市場停擺,如今終於有復甦的消息,有消息稱從3月底開始,內地影院將嘗試在清零區域上映影片,希望在五一檔之前,徹底恢復正常,今年的電影市場即將開啟了!一、舊片公益發行,吳京一人佔兩部,版權方建議免費上映不過從票房和安全兩方面考量,首批上映的將是國產電影高票房的舊片,畢竟剛恢復運營票房收入不會太高,新片上映損失太大。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在接下來的幾年,於冬將這套主旋律市場化運營的方法論,放大升級,跟不同的政府部門合作,將官方宣傳需求和類型化表達結合,繼徐克之後,又啟用了林超賢、劉偉強等香港導演,《湄公河行動》是它的又一次成功,之後在《紅海行動》、《中國機長》上達到了巔峰。
  • 2020年華語電影,排行前五名,黃渤,吳京電影進入榜單
    2020年中國,國產電影排行榜前五名,每一部都引領全球電影票房。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最大贏家是中國國內電影票房,這一年當中不但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了200億人民幣更是首次獲得全球電影票房第一名。放眼全球電影市場也只有中國國內電影票房在快速增長,實現了良好盈利。
  • 2020年國產電影票房前十,吳京,劉德華入列,第一名眾望所歸
    標題:2020年國產電影票房前十,吳京,劉德華入列,第一名眾望所歸因為不可抗力,2020年的電影行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相比較2019年642.66億元的總票房,2020年的電影總票房為204.17億。在前十名中,票房超過30億的有一部,20億的一部,10億以上的有兩部,而剩下的均為10億以下。
  • 內地票房破3.2億,範冰冰零片酬出演,李晨為何複製不了吳京成功
    如徐崢,吳京,鄧超等人都兼顧了當導演,以及自己參與影片的投資。看到電影市場大賺票房,電視劇圈的明星很是心動,紛紛跨界進來想要分一杯羹,有的甚至還沒站穩腳跟就自導自演拍大片賺錢。李晨大家都很熟悉,他的綜藝節目很受年輕人追捧,看到電影市場那麼火他也動心了。前幾年他就在影壇大幹了一場,可惜片子沒有成功,不然又是一位硬漢巨星誕生了。
  • 1996年,張鑫炎試圖複製李連杰的成功,力捧吳京,結果票房慘敗
    1、袁和平系+張鑫炎系陣容逆天,只為捧紅吳京一人1982年,張鑫炎執導《少林寺》,一舉捧紅李連杰,為後來的功夫皇帝開了個好頭。李連杰之後,張鑫炎一直堅持「香港製作班底+內地動作新人主演」的創作模式,想要再創當年的奇蹟。
  • 1996年,張鑫炎試圖複製李連杰的成功,力捧吳京,結果票房慘敗
    李連杰之後,張鑫炎一直堅持「香港製作班底+內地動作新人主演」的創作模式,想要再創當年的奇蹟。袁和平聯手,決定再拼一把,於是有了吳京的《功夫小子闖情關》。再加上李連杰、吳京,全部出身師父吳彬門下,是師兄弟,李連杰是全國冠軍,吳京也是。
  • 與「星爵」合作新片《西貢保鏢》再成功?吳京地位有望趕超成龍?
    成龍因為《醉拳》的大獲成功,終於擺脫市場眾多「模仿李小龍」的動作演員之一。直到2019年春節檔,吳京投資和主演的《流浪地球》上映。在此過後,吳京基本是主演「主旋律」的頂級演員。在「動作巨星」的風格發展上反倒不大。2019年的《攀登者》,2020年的《金剛川》還有未來的《長津湖》都一樣。
  • 靳東依舊稱霸,鹿晗轉型,誰拯救了2020年的電視劇市場?
    2020年,是疫情肆虐的一年,這一年各個行業都不景氣,娛樂圈更是如此。電影方面,國內總票房剛剛超過200億,較比2019年的642億下降了超過三分之二,全球票房也是大受打擊,好萊塢更是不少新片直接轉為流媒體線上播出。
  • 早年的華語電影稱霸亞洲,轟動歐美,走向世界,吳京能再創輝煌?
    小編覺得非吳京莫屬,他連續2部作品票房大爆,他所達到的高度是其他導演和演員無法匹敵的。現在的吳京人氣堪稱影壇第一,他的作品都是全民觀影,而且在海外市場還不斷突破為國產片爭光。2017年自導自演動作片《戰狼Ⅱ》,該片創下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記錄及全球單一市場單片56,8億元 最高票房記錄,而其個人則憑藉該片先後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2019年,擔任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出品人,並特別出演「劉培強」一角。
  • 趙文卓導演新作,能否複製吳京成功傳奇?
    「無天佛祖」黑子,再有禿頭小寶貝「火雲邪神」梁小龍,還有出演首部電影《笑林小子》出道的釋小龍,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這麼多位武生參演起碼打戲絕對是過關的呀。當「大俠霍元甲」開播時,趙文卓宣布推出自己的新電影《反擊》,而這部作品是由他自導自演的,這讓趙文卓的粉絲們感到非常興奮。他以前出演的電影都是別人拍的。劇本的質量不好,真的很難火。這次,他終於開始學習吳京的模式,並親自執導了電影。可以說,這是趙文卓站起最好方法和機會。
  • 黃渤個人票房超吳京,2021年各有大片待播,但吳京已很難勝出
    從這個角度來說,黃渤個人電影生涯最好的成績是2019年和沈騰合作的《瘋狂的外星人》,這部影片22.14億的票房收入已經是黃渤主演作品中最好的成績了。反觀在這兩年異軍突起壓住黃渤的吳京,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 2020年十月電影市場盤點
    2020年10月包含電影市場的重要檔期——國慶檔,也是7月20日影院復工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復甦的一個關鍵時期。
  • 從全國武術冠軍,到首位150億票房影帝,吳京的成功絕不是偶然
    在之後的幾年,電影市場同樣陷入低迷,吳京冷板凳一坐就是兩年。2003年吳京決定去香港發展,這個選擇,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場豪賭。那時的吳京在國內雖然說不上頂級明星,但也是當紅小生。而如果去了香港,就意味著放棄已有的一切,從零開始從頭再來。
  • 2020年已過半,全球遊戲電影產業消費將何去何從?
    據NPD集團統計,疫情期間,相關軟體的銷售額明顯增長了34%,達到7.39億美元,是自2011年3月消費者花費7.87億美元以來的最高值。據報導,在2020年第一季度,娛樂性軟體的銷售額比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了8%,約至14億美元。而在疫情開始出現世界性規模的三月份起,娛樂性遊戲相關的硬體銷售額就比2019年3月增長了63%,達到4.61億美元。
  • 從1到10,「數」說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
    2020年已經輕盈地到來。在連續做了三期2020年片單推薦之後,我們今天決定帶大家回顧一下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所謂「鑑往知來」,回顧過去一年裡中國電影市場發生的那些值得銘記的事件和人,他們也許將深刻地改變中國電影市場。
  • 趙文卓中年轉型,導演新作與《戰狼》相似,能否複製吳京成功經驗
    影視劇市場上的功夫片數量比較少但一向比較受歡迎,比如趙文卓主演的《大俠霍元甲》就在《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一眾都市劇的夾縫中顯得格外亮眼。該劇在7月28日開播之後一直保持著超過接近1%的收視率,其中男一號趙文卓的關注度最高。
  • 電影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疫情下的電影行業
    中國票房總體規模在經歷了 13-15 年的爆發性增長之後,15 年隨著票補逐漸退出,潛 在市場挖掘結束、觀眾審美提升、爛片生存環境變差、熱錢逐步退出之後,18、19 年票房 增速均在 10%以下。此前廣電總局曾提出 2020 年票房目標為 700 億,預計 20 年票房增速 9%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年電影票房增速將受壓制。
  • 吳京是在什麼情況下,成功地樹立了電影話語的中國主體性?
    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藝人,他不斷的突破自我,完成了從「功夫小子」到「國民硬漢」的成功轉型。從《我是特種兵》、《狼牙》再到《戰狼》系列,他飾演的特種兵憑藉渾然天成的軍人氣質深入人心。戰狼Ⅱ》上映,他在片中飾演英勇果敢的鐵血硬漢冷鋒;該片票房突56.8億元,不僅打破中國內地市場票房紀錄、全球單一市場單片票房紀錄,還成為首部進入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的亞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