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女性電影讓你正視「愛與和平」的女性影響力

2020-12-22 中華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十部女性電影:讓你正視「愛與和平」的女性影響力

「赫本時代大展」,以11大構思奇特的互動體驗場景,2000平米美術館打造成的奇幻造夢空間,讓每一個觀眾進入劇場,跨越時空,置身於赫本時代。

而當觀眾們穿行在連環彩繪般的影像空間之間,在宛轉的巡迴探索中,漸漸接近的,卻將是「赫本時代」更深邃的核心:「理想主義的夢境,虛構的文藝盛世,女性精神的美好。」

然而,若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奧黛麗赫本所經歷和代表的好萊塢電影時代,開始於二戰,延續至二十世紀末。在這個時期,與電影的幻象世界對立的,是現實社會炮彈橫飛的戰爭,男權霸行的侵略搶奪,是戰爭之後,人們歷經滄桑,尋求創傷的治癒,以及對重建一個和平新世界的願望和努力。

在如此冷酷的現實環境中,所醞釀而出的女性電影,其實承載了創作者對女性精神的渴求和追尋,因為女性精神意味著「愛與和平」,「真善美」,「知性文明」,這些都是一個理想世界的誕生所必需的元素。她們曾經被壓抑,被忽視,而現在,需要通過藝術的方式來重啟光明,將之發揚光大。

我們精心挑選了從二戰到二十世紀末的10部經典的女性主題電影,這些影片分別從10個角度詮釋了創作者對女性內涵的覺察與詮釋,讓被忽視的女性特徵,以電影故事的形式重新回到我們的眼前,得以真正被看見,被理解,被重視。

所有這些對女性意義的探索,都是為了引發我們的思索,建立正確的觀念,把女性當成平等的人,讓女性精神發揚光大。

正如歌德所說:永恆之女性,引領人類上升。

《末路狂花》

女性主義的美學反抗與綻放

兩個被家庭瑣碎和卑微生活束縛的女性,一場追求真實人性解放的旅途,一次徹底改變命運走向的選擇,一路與男權社會背道而馳,一段追尋正義的決然探索。這就是《末路狂花》。

影片展現了原本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如何在遭遇男性的霸權侵犯時,不再選擇忍耐,不再懦弱的屈服,而是頑強的釋放出本性中的反抗力量,反抗不公不義,反抗惡勢力的過程。那種反抗的力量,正出自她們的天性,是一種女性美學的全然釋放。

如果美是一種正義,那麼執行美的過程,就是一場戰爭。

相關焦點

  • 聚焦國內女性成長,這部電影你不要錯過了
    近幾年來,女性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資本敏銳地察覺到影視行業女性市場的缺失。在這片沒有被開拓過的女性市場荒地上,誰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就很可能成功搶佔市場。電視劇《三十而已》就將鏡頭對準在三位三十歲女性身上,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呈現當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在這片荒蕪的市場裡,這些聚焦女性真實反應的影視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描繪國內女性成長的歷程,這部電影你看過了嗎?
    近幾年來,女性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資本敏銳地察覺到影視行業女性市場的缺失。在這片沒有被開拓過的女性市場荒地上,誰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就很可能成功搶佔市場。
  • 精選17部不同國家有影響力的女性電影
    女性意識逐漸覺醒的今天,「女性電影」以其獨特的視點和非凡的膽識在世界電影史上已經佔據了重要的席位
  • 「英國最具影響力女性」,女王竟不是第一
    擁有《時尚芭莎》、《君子》等多本知名雜誌的英國「全國雜誌集團」日前選出「英國百大最具影響力女性」排行榜,進榜的包括作家、運動員、政治家、設計師等各行各業女性。憑《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在全球走紅的作家J.K.羅琳排名第一,而貝克漢姆的老婆維多利亞排名第二。
  • 女性電影 突然洶湧而至
    但拐騙少女、強姦、性奴的主題被保留下來,是女性血淚史的一部分。然而《房間》的成功不在於控訴惡行,而在於塑造了一個強大的女性形象,在難以想像的可怕境遇中利用一切資源生存下來。拉爾森和導演阿伯拉罕森在此前都是名不見經傳的電影人,26歲的拉爾森首次提名便問鼎影后,不但是對她個人極具爆發力的演技的肯定,也是學院為這個複雜而深沉的女性形象所動。
  • 女性書單:帶你探尋女性身體的秘密
    自古以來,對於女性身體的改造從來沒有中斷,例如中國古代時期的纏足,西方的束腰等等。在這些改造運動中,女性是不是被捆綁在了一個被動犧牲的位置上?下面的這份女性書單,能夠帶你了解女性的身體以及身體背後的社會偏見。一、《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美]艾莉絲·馬利雍·楊 著 何定照 譯作者在序言中說到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之一:為那些日常生活中不可言說的女性經驗賦予意義。
  • 她,不想在廚房唱歌,終成有影響力的女性
    有影響力的女性——印蒂雅·艾瑞你愛唱歌嗎?你現在還是一位洗澡歌手嗎?你不想一直在廚房裡唱歌吧?印蒂雅·艾瑞(India.Arie)就是一位不想一直在廚房裡唱歌的人。印蒂雅·艾瑞在美國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女性,因為她曾4次獲得了葛萊美獎最佳藍調專輯獎,但她也曾是一位在廚房唱歌的人。印蒂雅·艾瑞1975年10月3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現在是一位歌手和演員。
  • 《與愛何幹》:女性搖滾的傳奇,詮釋女性的獨立與成長
    此後的好萊塢電影中,音樂電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類型:以不同的形式(傳記片、紀錄片、具有探索性質的實驗電影等)去表現音樂這門藝術形式以及傑出的音樂人,給當代觀眾所帶來的影響。為什麼在這裡要著重介紹《與愛何幹》這部音樂傳記片呢?
  • 大膽去愛 頒獎季美劇女性主義題材收穫頗豐
    這些年,在美劇螢屏上,不再只是荷爾蒙旺盛的男性打天下,強勢又個性的女性角色在美劇中成為了一大亮點。《傲骨賢妻》中當自強的女律師、《國土安全》(點播路徑:電影-大片熱劇)中本領過人的女特工、《女國務卿》中的女強人政客等等,她們都將女性的心理、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地位一一展現。
  • 你同意馬伊琍電影和電視不應該過分強調女性主題嗎?
    在一次採訪中,馬伊琍表達了她對影視中女性主題的看法,她說:「我其實個人不是太贊同強調女性題材,男性女性應該是彼此合作彼此依靠彼此協助的,我不太喜歡強調女性兩個字,不要去孤立男性,也不要過分抬高女性,如果你內心持的就是一個平等的態度,就不會過分強調所謂女性題材。」
  • 疫情期間 這些女性電影人在做什麼?
    疫情期間,這些女性電影人在做什麼呢?嚴歌苓表示,對她個人而言,疫情造成的這種停滯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我在這段時間讀了很多書,我覺得有必要讓自己清空一下,疫情之前我一直忙碌,沒有反省自己和反省自己作品的時間,而工作停滯是給我個人的一個機會,我今年度過了非常豐滿、自控的一年,現在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的藉口可以不跑了。
  • 疫情期間 這些女性電影人在做什麼?
    疫情期間,這些女性電影人在做什麼呢?嚴歌苓表示,對她個人而言,疫情造成的這種停滯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我在這段時間讀了很多書,我覺得有必要讓自己清空一下,疫情之前我一直忙碌,沒有反省自己和反省自己作品的時間,而工作停滯是給我個人的一個機會,我今年度過了非常豐滿、自控的一年,現在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的藉口可以不跑了。
  • 乘風破浪的女性電影人
    』,看電影的故事會讓你覺得活了很久,但與此同時又對未來充滿期待。」「恐懼也好,感動也好,難過也好,這些都是電影作為載體去傳達的情緒。無論什麼題材,情感和戲才是核心。」 作為一直在幕後工作的一名女性電影人,李點石對於「中生代女性乘風破浪」也有自己的理解。 「『乘風破浪』聽上去好像是在浪尖,但其實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開創。這個『破』,像是在一片空白中開拓一片新天地。」
  • 乘風破浪的女性電影人
    「恐懼也好,感動也好,難過也好,這些都是電影作為載體去傳達的情緒。無論什麼題材,情感和戲才是核心。」 作為一直在幕後工作的一名女性電影人,李點石對於「中生代女性乘風破浪」也有自己的理解。 「『乘風破浪』聽上去好像是在浪尖,但其實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開創。這個『破』,像是在一片空白中開拓一片新天地。」
  • 2012美國最具影響力電視圈女性(組圖)
    當今的美國小螢屏上,誰才是真正的女性主宰?她們也許是你熟到不能再熟的老面孔,也許她們演繹的劇情曾讓你牽腸掛肚,也許她們在電視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左右一部劇集的命運乃至全美觀眾的電視審美趨向,更也許她們早已是民眾茶餘飯後的最大消遣,同時引領時尚潮流的風向標。
  • 終於有部華語電影,拍出了女性真實的生理欲望
    短短兩句話,看似簡單,卻暗含了一直以來,女性面臨的各種拘束和限制。對於工作,有人說女生不用太上進,嫁個好老公才算有歸宿。對於生活,有人說女生應相夫教子,在家按時準備一日三餐。對於情感,有人說女生不要太主動,會被人視為放蕩不檢點。這些無形的條框,都圍繞同一個主題:在男權社會,女性要依附男性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 從《花木蘭》看女性陽性力量的發展
    花木蘭》,是西方社會為數不多以中國一個典故為原型拍攝的電影。通常,只有作為人類共同性的某個原型,才能具備在東西方同時傳播這樣的影響力。儘管東西方在理解這個故事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東方文化下更突出忠孝的意義,而西方更突出女性意識的覺醒。但故事的內核並沒有變,那就是女性內在具有一種不亞於男性的陽性力量,一旦這種力量被發展,就會帶來驚人的成果,這既是女性對自身力量的一種追求,而在心理學上也是一種既定的事實。
  • 近期印度電影:為女性發聲
    爸爸》是熱血片,女子摔跤冠軍「勝利屬於數千萬個被認為不如男生的女孩,勝利屬於那些被禁錮在家務相夫教子的女孩」,奪得2016年印度電影和北美外語片雙料票房冠軍;被稱作印度版「快樂女聲」加「蒙面唱將」的《神秘巨星》則是熱淚片;《廁所英雄》在印度本土的社會影響力更強,獲得印度總理在社交媒體上的推薦和國家免稅政策的支持,2017年度票房第7名。這些冷門題材的現實主義作品,以輕鬆的方式來探討沉重的社會問題。
  • 這些女性紀錄片你看過嗎?
    由此凹凸鏡編輯部整理了一批關於女性爭取自身權益的紀錄片,也歡迎讀者朋友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你喜歡的女性相關的紀錄片。這是一部回望八十年代後期,女性如何利用運動項目來改變社會上性別歧視看法的紀錄片,十分有社會意義。女性題材是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電影題材,影片以當時的賽事錄像,特蕾西的自我介紹開始,特蕾西和帆船的第一次接觸,只是船上的一名服務員,因為「我喜歡航行」,特蕾西組建了一支全女性帆船隊,起航。
  • 女性的欲望:電影中的女性凝視
    如果她提的觀點不是具體針對這部電影的話,幾乎可以作為女性評論家的宣言。她寫道:「有一種觀點認為,好萊塢的電影總是為了男性觀眾的視覺享受而編排的,幾乎讓女性觀眾被排除在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越來越多的非虛構小說的出版形式也越來越多,而這些形式曾經被認為是凌亂的或自我陶醉的。女性的私人回憶和傳統上被貶低的「女性化」傾向現在成為新的寫作新浪潮的素材。這種方法運用到電影編劇中的時候,必須包括我們的性慾。只有當我們能夠闡明這種立場時,在評論中接受出現這種私人化的、生理性的反應才顯得有價值,否則影評就只會充斥男性化的「客觀的」批評技巧和電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