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木蘭》看女性陽性力量的發展

2020-09-17 德瑞姆心理諮詢中心


最近在放映的電影《花木蘭》,是西方社會為數不多以中國一個典故為原型拍攝的電影。儘管拍攝的效果有爭議,但依然掩蓋不了《花木蘭》故事的普世意義。通常,只有作為人類共同性的某個原型,才能具備在東西方同時傳播這樣的影響力。儘管東西方在理解這個故事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東方文化下更突出忠孝的意義,而西方更突出女性意識的覺醒。但故事的內核並沒有變,那就是女性內在具有一種不亞於男性的陽性力量,一旦這種力量被發展,就會帶來驚人的成果,這既是女性對自身力量的一種追求,而在心理學上也是一種既定的事實。

女性內在存在著陽性的力量,男性內在存在著女性的陰性力量,這是榮格心理學的觀點。通常情況下,陰性力量是與情感、接納、連接和孕育有關,而陽性力量指的是規則、理性、指引、徵服有關。榮格認為,不管男性還是女性,內在同樣存在這兩種的力量,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環境的要求和限制,導致只能發展符合自身性別認同的力量。而另一面向的力量只能成為無意識的力量等待我們去發展。而一個人在逐漸成熟後,就是在適應環境後,另一種力量就會不斷冒出來,給我們的內心帶來壓力,並以中年危機的方式促使我們去正視去發展。所以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男性到老的時候變得更溫柔和細膩,同樣的一些女性在年老後變得更強勢和理性。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女性心中陽性力量的發展。


儘管說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同時具有陽性力量和陰性力量,但這些力量只是一種原型,只有被發展或者被激活才能體現出來。作為一個女性,其陰性力量是因為環境和文化的要求而自然而然發展出來,而其陽性力量卻往往是通過其父親而潛移默化的,心理學稱為內化。也就是說一個女性的父親是一個什麼樣人,以及她與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決定了這個女性內在陽性力量的發展狀態。


花木蘭之所以能在從軍之後如此英勇,其父親是關鍵因素。首先,《花木蘭》故事中的父親是一個退休的將軍,所以木蘭從小就因為受父親的影響,喜歡上舞刀弄槍。這就是說木蘭內心的陽性力量慢慢在父親這樣的男性形象中被成型,並逐漸發展。因而木蘭能允許自己身上擁有一種強壯的力量而不排斥。當然,不是每一個女性都會把父親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的,更多的是把父親內化成自己想嫁的男人的樣子。而自己會發展成如何去尋找象父親般的男人。其陽性力量的發展可能要等到找不到這樣的男人嫁或者嫁給這樣的男人後覺得失望,才會去發展自己的陽性力量。所以木蘭比能更早發展了自身的陽性力量。


當然,父親是重要因素,但也需要一些社會因素,木蘭也不是一開始就發展出這種陽性力量的,其實她也跟很多女生一樣渴望遇到這樣的男性並嫁給對方,甚至在戰爭過程中依然會對英勇善戰的上級有感情。但由於環境的原因,木蘭出於對父親的愛,以及中國文化中的孝的影響,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舒服圈,毅然替父從軍。所以要讓自己的內在力量激發出來,是需要一些外在環境因素來迫使自己離開舒適圈的。

花木蘭的英雄之旅是當時環境所致,而當今處於和平時代的女性,其陽性力量的發展可能就不會這樣的戲劇性,但依然有不少的機會促使我們去發展,女性第一個陽性力量發展的機會在生小孩時出現,所謂「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一個女性在生下小孩後會激發陽性力量是來保護小孩不受外敵傷害,而且是強大到超乎一般人的想像。而女性第二次陽性力量發展的機會可能是在丈夫有外遇或者家裡出現危機時,這時女性在得不到男性的保護下,會自己衝出來保家(衛國)。而女性陽性力量發展的第三個機會可能就是在面對兒媳婦時,這時作為家裡的「母后」需要保持家裡的和睦和穩定,這就需要理性的力量,公正的力量,也是一種陽性力量。而另一個機會就是在女性絕經之後,這個時候由於激素的變化,女性內在發展不再受限於身心因素和社會因素,為陽性力量發展提供更多空間,而女性本身一樣需要發展精神生活,對精神的重視,對智慧的重視會變得無法迴避。女性意識到生命的完整性,是無法依靠另一半的。當然,實現中也有一些女性並沒有在對男性的失望後,轉而發展自己,而是繼續怪罪對方,導致發展成消極和相互消耗的關係。


當然,還有更消極的發展現象,其起因也往往是跟父親的關係不良開始的。特別是很多女性無法在實現中找到一個積極的父親,從而內化了消極的父親和消極的陽性力量。比如父親很軟弱,很小氣,很自私,或者是很霸道冷漠,更可怕的還有虐待。這些都會使女性內心的父親原型往消極方向發展。結果就是在女性的內心產生對男性的失望甚至仇恨,從而不得不在自身發展一種「陽性力量」來保護自己。但這種陽性力量並不是基於父親意象的內化,而是在消極父親這樣陰影下補償出來的,是來抵禦自己擁有消極父親的特質,這種力量可能也會讓女性強大,但這種強大是冷酷,甚至冷酷到讓人不寒而慄。會使正常情況下投注到男性的情感被禁錮,其生活和興趣被削減到僅僅很小的範圍內,成為社會常說的「女強人」的形象,會沒日沒夜的工作。然後其會幻想一個完美但得不到的男人,因而貶低身邊的男性。然後會一味模仿想像中強大男性的特質。但這些模仿是無根之木,是靠失望或仇恨支撐的,需要消耗極大的精力。導致這類女性會特別容易憔悴。


那如何判斷一個女性發展的陽性力量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


首先,一個女性在發展陽性力量之前,已經表現出女性的身份認同,並把符合自身性別身份的力量先發展出來,發展並保留女性自身的陰性力量,比如情感的、包容的、接納的力量,柔軟的力量。就如《木蘭詩》中所說,一開始木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如果沒有徵兵的事情發生,木蘭還是會「當戶織」,其煩的是「軍帖」而不是「機杼聲」,也就表明木蘭雖然有武藝,並沒有征服世界改變世界的渴望,更沒有否定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功成名就後依然接納自己女性的身份。


其次,女性發展陽性力量是促成生命的完整性,而不是要成為陽性人物,成為男性,或者與男性競爭。積極的女性內在的陽性力量與男性身上的男性力量還是不同,女性陽性力量的展現是基於內在陰性力量的參與,也就是在情感的參與下,比如木蘭在戰場展示陽性力量時,是基於內在的情感,是對父親的愛然後再到對國家的愛,這種愛聯接著生命深層的力量,是一種創造性。而女性消極的陽性力量是一種徵服,一種摧毀,就如內心壓抑的對男性的敵意一樣。


女性的陽性力量的發展並不會否定本來女性力量的發展,也就是說女性陽性力量的發展依然會維持女性原有的價值觀,這一點體現在木蘭拒絕官爵上。木蘭從軍的初心是保護家人,取得成就並不是木蘭英勇作戰的終極目標,升官發財也不是她原先看重的,展現力量僅僅是某些情感的需要。積極的陽性力量是讓女性走向完整,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擁抱新的東西。而女性消極的陽性力量會表現為對自身重視的東西不是很穩定,很容易被外界影響,比如對男性的敵意而跟男性競爭財富、成就和名望,而不是真正了解自己內心想要的是什麼。


關於陰性力量和陽性力量,就如中國文化中的陰陽,是形成萬物的基礎,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由於多年來男權文化的洗腦,大家都生活在一個由男權文化主導價值觀的社會中,很多所謂女權主義,並沒有看到陰性力量的價值,而是在男性定義的世界中從男性手中搶到男性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導致進入一個誤區,陰陽不是一種交感和互補,而是一種對抗。從中國文化上理解,男性就如空中的鳥,一種陽,而女性就如水中的魚,一種陰。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陽的「鳥」定義的,都在宣傳空中飛就是生命的意義,導致很多水中的魚也在努力學習怎麼飛。並沒有意識到飛是一種形式,自由才是追求的目標。而魚有魚自己的自由,魚一樣可以在水中有飛的感覺,而這個飛的感覺就是魚的陽性力量,也可以在陰性中發展的。

相關焦點

  • 劉亦菲的《花木蘭》:她依然藏著自己的力量
    最近將迪斯尼的《花木蘭》看了。首先需要表揚的是這個純中國故事,而且是「代父從軍」,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思維,能在古代就受到讚美,這是多麼開放先進的思潮。通過迪斯尼的影響力傳遞給世界,讓他們再次有機會了解中國,挺好。
  • 攜手花木蘭 它讓女性美出強大
    據介紹,在影片上映前,紐西之謎早早便選擇籤約迪士尼花木蘭IP授權,更是在全國各大城市院線投放了10萬餘場映前廣告。與花木蘭一同,成功地向國人傳遞了女性「自然之美」的強大力量,更讓紐西之謎「美 自然而然」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 想看女性覺醒,還是看看22年前的動畫版《花木蘭》吧
    投資14億,豆瓣4.9,看完劉天仙演繹的真人版《花木蘭》,我滿腦子的,就這?比起各個版本的花木蘭,迪士尼的動畫版《花木蘭》在改編之後更能體現人文主義與女性主義膠合的女性個性的解放。3:意義剖析比起其他版本的花木蘭,可知迪士尼動畫對花木蘭最重要的、意義最大的改寫在於以下兩方面:一是發掘了女扮男裝行為背後的性別政治與作為女性的花木蘭形象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 當《花木蘭》成為異域故事 | 中國的女性,美國的英雄
    >>>略顯糟糕的妝容、不符合歷史的服道化、中國故事的英文配音、將「氣」作為方法,口碑兩極分化的《花木蘭》似乎再也不能不能像原版一樣講好一個中國故事。評論雖有些武斷的個人色彩,但不能否認《花木蘭》蘊含的美式電影基本語法已然不能復刻「超級英雄閃耀世界」的票房奇蹟,觀眾的口味大多類似,他們似乎失去了勇武的公主,換來的只是努力嫵媚卻又突然變身的女性主義者。
  • 從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插曲,看這部電影個性和人性力量的削弱
    觀眾走進影院看《花木蘭》的理由有很多,相信有不少人的理由或許和我一樣,只是為了那首插曲《reflection(倒影)》。2020真人版《花木蘭》當然不會放過這首經典之作,重新製作了這首歌並將其放入電影中。
  • 我真看不出來《花木蘭》是2020年的電影
    不難發現,隨著近年來女性主義思潮席捲世界,各行各業的女性在積極發聲,迪士尼中的公主也紛紛走上自我覺醒的道路。她們冒自己的險,闖自己的難關,開闊自己的精神世界,什麼王子騎士,都拿著愛的號碼牌靠邊站。 其中,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無疑是公主宇宙裡最能凸顯女性力量的一位角色,不拿出來翻拍一下,簡直浪費資源好伐!
  • 《花木蘭》豆瓣評分跌至4.7,你想看這樣的花木蘭?
    花木蘭這個故事,最大的動人之處就在於花木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出於樸素的孝悌,選擇了一條不普通的道路,並最終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到了迪士尼《花木蘭》裡,直接成了先天有神力的女英雄覺醒後輕鬆拯救世界的故事。為花木蘭強行添加了一個&34;的天賦,並且在軍營中隨著磨練不斷覺醒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設定。
  • 《花木蘭》,一部關注女性成長的奇幻英雄片,其實並不爛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版花木蘭是真正從女性視角講述了一個女英雄的成長故事,其中也有不少改編的亮點。而全片主線,是展現了身為女性的木蘭在家庭、社會、軍隊等諸多壓力下,不斷隱藏自我的本性與力量,卻在一次次挫折之後,醒悟過來,最終肯定自己的力量和女性身份,找到自己位置的過程。
  • 《花木蘭》,一部關注女性成長的奇幻英雄片,其實並不爛!
    迪士尼版《花木蘭》網上剛一開播,便引起了一大批中國觀眾吐槽,豆瓣評分更是低至不及格。但此片真有那麼爛嗎?其實不然!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版花木蘭是真正從女性視角講述了一個女英雄的成長故事,其中也有不少改編的亮點。
  • 我看《花木蘭》
    很慶幸《花木蘭》沒有以冗長的內容去表達含糊不清的意思。最害怕有的電影,觀眾花了兩個多小時看完卻雲裡霧裡,最後製作方只得僱水軍用 「文藝」來進行輪番美化。如果你很看重一個作品的歷史還原度,《花木蘭》顯然無法符合預期,並不需要仔細推敲才能發現細節的偏離,那些背離歷史的場景和情節冠冕堂皇地呈現於大熒幕之上。但是《花木蘭》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劇。
  • 從《花木蘭》身上,我看到了屬於女性的新時代
    昨日,推遲五個多月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開始在國內正式上映,一時之間便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及熱議01生於平民家庭的木蘭,從小喜歡舞槍弄棒,閱讀兵書,然而周圍的鄰居對該行為很是不解,甚至認為是大逆不道,因為這不符合嫁為人婦的傳統女性角色。有一年,邊關告急,朝廷徵兵。
  • 我真看不出來《花木蘭》是2020年的電影
    其中,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無疑是公主宇宙裡最能凸顯女性力量的一位角色,不拿出來翻拍一下,簡直浪費資源好伐!拋去電影裡那些花裡胡哨的玄幻設定、特效場面,新版《花木蘭》講了一個普通到國內三流編劇都瞧不上的故事:爹娘期盼她越長大越賢淑,找個好男人嫁了完事,但她不肯,硬是在遊牧民族入侵、朝廷廣徵男丁的時候,連夜溜出家,頂替老爹挺進兵營。
  • 見證一個中國女子的驚人力量!2020版《花木蘭》正在熱映!
    見證一個中國女子的驚人力量!2020版《花木蘭》正在熱映!   打開江蘇有線   《花木蘭》正在熱映   和劉亦菲一起   用全新的戰士造型   見證中國女性的力量吧   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裡   唯一的中國公主   花木蘭也是唯一一個   沒有公主裙的「公主」   但她心中有花,手中有劍   戰袍美過「公主裙」
  • 不去看劉亦菲版《花木蘭》,是對花木蘭最大的尊敬
    首先,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是一個脫離了現實基礎的女英雄故事。可以用看童話故事一樣去看這一部電影。這與我們頭腦中傳統的女性形象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時花木蘭是一個不慕名利的女性形象。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可是劉亦菲版的《花木蘭》只是一個為父從軍的女英雄。而且她一開始就是一個尚未覺醒的女英雄。花木蘭在軍營中的一方面要低調,不能讓人發現。還要隱藏自己身體內的那一股氣。但是軍營中求真的價值觀,這讓她對自己產生了迷惑。
  • 真人版《花木蘭》即將上映,是真正的女性個性解放?
    劉亦菲飾演花木蘭,Yoson An飾演花木蘭戀人,李連杰飾演皇帝,鞏俐飾演反派女巫,越南華裔女Xana Tang飾演花木蘭的姐妹,甄子丹飾演花木蘭的導師tung。作為女子的花木蘭在戰場上不輸男兒,屢建奇功,於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如果木蘭是男性,那麼詩中這後半出可以說是功成身退、淡泊名利、歸隱山林的君子戲碼;然而木蘭是女性,那麼這個堅決辭官千裡還故鄉的理由就複雜得多,最明顯的是無法在天子眼皮底下繼續「女扮男裝」,即無法繼續藏匿其性別身份。
  • 從《花木蘭》看迪斯尼的真人電影生意經
    我在看片子之前,已經因為鋪天蓋地的差評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是真的看的過程中,仍然覺得坐立難安——的確難看!《花木蘭》為什麼難看?我並沒有同主創團隊交流過,不知道實際創作人員的思路,僅僅從專業的角度不吐槽不毒舌地分析一下。
  • 為什麼這一屆《花木蘭》不行
    經過好萊塢的精心加工和包裝以後,動畫片版花木蘭,被塑造成了1個具有美國個人好漢主義合流代價觀的女性形象,在經過了自我認同危急後,最終實現了個人代價,獲得了發展。 而真人版《花木蘭》又在動畫片的基礎上,實行了與時俱進的竄改。
  • 花木蘭的故事,為什麼我們現在依然在看?
    花木蘭的故事,為什麼我們現在依然在看?《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是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作品,是被文史學者所推崇的高雅藝術。:動畫享譽全球1998年迪士尼製作了花木蘭的動畫,使花木蘭這個中國名字享譽全球。
  • 電影《花木蘭》即將上映!坐看劉亦菲,英姿颯爽的演繹花木蘭
    隨著公主的增加,新版的公主集合也出來了,可能會有一些年輕人也和小懶貓一樣疑惑,花木蘭不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嗎?怎麼就成為迪士尼的一員了?直到查了才知道,原來看了這麼多年的《花木蘭》動畫片竟然是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2018年,迪士尼傳出要將《花木蘭》改成真人版電影,同年8月,迪士尼官方推特發布了女主角定裝照。
  • 看完迪士尼的《花木蘭》,我想給張藝謀的《長城》道歉
    看完迪士尼的《花木蘭》,我想給張藝謀的《長城》道歉!前者豆瓣評分4.7,後者4.9,都是實至名歸。貧瘠的實景,廉價的CG,花拳繡腿的動作戲,沒有情感的花木蘭,缺乏邏輯的故事線,過度美式的三觀,最後也不知道這片的巨額投資都花到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