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有一些人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在和平年代為保護百姓平安付出了生命。有一種思念,在清明時節愈發濃烈,我們總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和他在工作時的拼搏足跡。改革開放以來,牡丹江公安有9名烈士、53人因公犧牲,平均年齡還不到42歲,最年輕的僅21歲。他們用熱血鑄就了金色盾牌,用生命詮釋了忠誠警魂,用忠誠換來了百姓平安。
他們雖已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壯舉與不朽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雪城衛士守護正義、護佑平安,為 「平安牡丹江」 建設貢獻力量。
「牡丹江公安」特別策劃【清明追思】專欄,陸續刊發部分公安英烈生前戰友和家人的追思文章及視頻。
我的父親崔景聲
父親生前系牡丹江市公安局郊區分局沿江派出所民警。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形象高大,尤其是父親帽子上紅色帽徽和衣服上的紅領章,總使我感到非常的驕傲。那時,我常對小夥伴自傲的說,我父親是警察。
父親對子女非常嚴厲,教導我們要堅強、獨立、自愛,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腳踏實地。他出生山東,當過兵,轉業後當了一名警察。山東漢子倔強和部隊鍛造的剛毅,使他當了警察後形成了嫉惡如仇,記得父親犧牲前在我家居住小區裡,孤身一人抓獲兩名歹徒,其中一名還帶著刀。母親埋怨父親逞強。父親說我是警察,我不抓壞人誰抓。
1981年8月25日晚上,我父親在沿江派出所管內,西水源地堤壩巡邏時,遇見一個手提皮箱的可疑男子。他大聲叫住可疑男子,上前盤問,可疑男子突然向他開槍後逃竄,父親頭部和胸部各中一槍,他掙扎著向歹徒追去,終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回想起已犧牲35年的父親,在幾十年的日子裡,自己內心裡由失去親人最初的哀痛逐漸變成對父親深切懷念……
市公安局網安支隊 崔巖
2020年4月1日
(崔景聲生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