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方式寄託哀思!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

2020-12-22 SZNEWS

原標題:網上寄思念 清明祭掃迎新風

很多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

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3日訊 時值一年春草綠,又逢清明祭掃時。

緬懷英烈、悼念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年清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記者連日來採訪發現,我市市民通過網上敬獻鮮花、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簡約方式緬懷逝者,寄託思念,也有墓園推出代客獻鮮花服務,傳達哀思。

換種方式寄託哀思

今年的清明節,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顯得格外不同。為避免人群聚集發生交叉感染,我市暫停市民群眾現場祭掃活動,我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

3月31日,深圳正式開放「網上祭祀平臺」,為清明祭祖提供了一條綠色通道。連日來,已經有不少市民嘗試通過「i深圳」或者「粵省事」進行網上祭祀。

「我覺得吧,祭祀不應該拘泥於某一種形式,而是應該在心裏面。如果沒有時間就在網上祭祀,只要是心誠,任何方式都可以表達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

每年都要去墓園給父親獻上一束鮮花的陳小姐,今年依舊買了鮮花和父親愛吃的水果,只是換了個祭祀的地點。「我們一家人在陽臺上,對著父親墓園的方面遙拜,也一樣可以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

作為每年風雨不改必定回老家祭祖的潮汕人,蔡先生今年也選擇了留在深圳。「潮汕人非常重視祭祖,每年清明節是族人最齊的時候。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家族一幫人最後商量,還是改變一下祭祀方式。各自在家裡給祖先上一炷清香,大家在微信群裡回憶往事,倒也倍顯溫馨。」蔡先生感嘆地說,這次也趁機給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感恩教育,對於老人家的孝順,不在於死後,而應該在於生前盡孝。

代客祭掃彌補不能到現場遺憾

相對於不斷變化的祭掃形式,市民對親人的追思是不變的,疫情防控隔不斷市民對先人的緬懷之情。

「祖母、父親在上,清明時節寄哀思,不能親拜感內疚。因今年國內發生疫情,子孫不能親自拜祭,現特請墓園工作人員代為掃墓,燃香點燭,獻上鮮花以表心意,敬請諒解!」昨日上午,西麗報恩福地墓園工作人員在墓前誦讀祭文,代鄧先生一家人傳達哀思。而在誦讀祭文之前,工作人員早已擦拭墓碑、敬獻鮮花、燃香點燭,將服務的過程通過小視頻和圖片發送到鄧先生手機上。

「每逢清明寄哀思,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民政局發出不到現場祭掃的公告,我們非常理解也很配合。代客祭掃這種方式,也是緬懷先人的一種方式,工作人員發送了視頻和圖片給我們,我轉發到家族群中,一家人都感到很欣慰。」鄧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整個代客祭掃的過程,除了花費200元購買了兩束鮮花,其他的擦拭墓碑、燃香點燭等服務都是免費的。他為工作人員貼心周到的服務,以及敬業精神點讚。

為致敬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的一線人員,西麗報恩福地墓園還推出了免費的祭掃服務。「當他們了解到我是醫生時,主動告訴我可以免費幫我給母親敬獻鮮花,我覺得挺好的,他們很用心,深受感動。」深圳大學總醫院吳醫生表示,墓園此舉也彌補了他們一家人不能到墓園祭掃的遺憾,他們一家人會在清明節當天,按照老家的習俗,在家中緬懷母親,傳承母親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的良好品德。

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 羅莉瓊

相關焦點

  • 讓哀思更有寄託,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網絡祭奠,遙寄不變的哀思  緬懷與敬畏,是清明不可缺少的底色。
  • 山東十六市開通網絡祭掃服務,不一樣的祭掃方式一樣的緬懷深情
    清明期間暫停群體性祭掃活動,十六市開通網絡祭掃服務不一樣的祭掃方式一樣的緬懷深情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祭祖掃墓的日子。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我省明確暫停清明期間群體性祭掃。「不少公墓暫停了現場祭掃,為了滿足群眾追憶先人、寄託哀思的需要,我省大力倡導群眾開展網絡祭掃活動。」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紀德成說。打開「濟南貼心民政」微信公眾號,選擇「掌上服務」板塊,點擊「網上祭掃」的「雲家祭」選項,濟南市民張娜很快為父親建起了一間莊嚴古樸的網上祭奠廳。
  • 一束鮮花寄哀思 蕪湖冬至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緬懷故人,寄託哀思!冬至前的最後一個雙休日,我市也迎來了冬至祭掃的高峰期。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蕪湖各殯葬服務機構均制定了服務保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疫情防控和冬至祭掃工作平穩有序。
  • 清明「代祭」「網祭」 「新風」寄託哀思
    為滿足懷念親人、寄託哀思的需求,山東省民政廳日前下發通知,群眾可向公墓提出申請,由公墓工作人員通過擦拭墓碑、敬獻鮮花等方式代為祭掃;鄉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可由村班子成員代為祭掃。同時,山東各地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可通過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提供免費網上祭掃服務,倡導群眾通過網絡祭掃的方式祭奠先人。3月26日,濟南市民政局上線了「雲追思·濟南祭掃網」網上祭奠平臺。
  • 今年清明不用跑:雲祭掃、代祭掃、直播祭掃線上任你挑
    編 者 按清明將近,出門祭掃怕集聚,不去祭掃怕冒犯先人,有點兩難。不過這下不用困擾了,全國各地已經相繼發布通知,明確規定今年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祭掃場所實行封閉式管理,鼓勵市民通過「雲祭掃」的方式寄情追遠。東莞市民也不例外。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託哀思也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每年此時,很多人會習慣焚香、燒紙錢祭拜祖先。至於祭奠方式如何、在哪裡祭奠,並不是最重要的。在倡導綠色文明的當下,鮮花祭祀、網上祭祀、植樹緬懷、家庭追思會、直播代客祭掃、系掛「黃絲帶」、摺疊千紙鶴等祭掃方式已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為鼓勵文明祭祀,推進文明祭祀新時尚,遼寧各市民政部門也在大力推廣非現場祭掃方式。
  • 平湖推出「雲祭掃」 清明節祭祀市民只需掃掃小程序
    為了讓市民可以在清明節向逝去的親人寄託哀思,3月25日,平湖市福陵園公墓將開通網上雲祭掃平臺。另外,清明期間,全市公墓、骨灰寄存堂等殯葬服務機構免費獻花代為祭掃。其中,為了更好滿足市民緬懷逝者、追思先人的情感需求,市民登入雲祭掃平臺後可通過輸入墓穴的相關信息直接搜索到相應墓穴,看到實景圖像,進行祭掃。那麼,普通市民如何進行雲祭掃?趕緊來看看。
  • 清明期間天津殯儀館全部關閉 廣大市民不要到現場祭掃
    &nbsp&nbsp&nbsp&nbsp網絡中國節·清明&nbsp&nbsp&nbsp&nbsp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
  • 今年清明祭掃 每個墓位限3人預約 入葬公墓可免費代祭掃
    蕭山日報訊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寄託哀思、緬懷先烈、追憶故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臨近,不少市民致電本報新聞熱線82654321詢問,今年能去現場祭掃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昨天發布通告:倡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3月28日—4月7日,我區三大公墓實行先預約後祭掃,每個墓位限約3人、小型車一輛。鄉村公益性公墓按需祭掃。那麼,如何預約?
  • 冬至祭掃預約10日9點開始 1個預約號可同時預約3人
    杭州日報訊 隨著冬至臨近,全市各大公墓又面臨著群眾自發而來的祭掃高峰,為避免掃墓群眾高度聚集,12月12日—12月27日,全市25家較大型公墓實行先預約後祭掃,今年冬至預約系統將於12月10日9:00開放。 哪些公墓祭掃需要網上預約?
  • 暫停祭掃活動!深圳清明期間「網上祭奠」開啟,附雲掃墓攻略
    >避免各類聚餐聚集活動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 深圳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 倡導「雲」祭掃 我們可以通過 網上祭掃平臺、居家追思等文明方式
  • 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中國多地祭掃加速「觸網」,預約錯峰祭掃、雲祭掃、代祭掃等成為「熱詞」。 「每年清明前都會來這裡和他們說說話,通過網絡預約入內還是第一次。」蘇子豪回憶,小時候父母會帶自己來磨盤山公墓為爺爺奶奶祭掃,現在自己也會帶著晚輩懷念長眠於這裡的父母、爺爺奶奶。
  • 深網觀察 第117期|網上祭奠,避免傳播風險,是對逝者最好的安慰
    正常生產生活的秩序陸續恢復,市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清明節,與親人一起追思先輩,與春意相逢感受勃勃生機。然而,與我國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的疫情態勢相對的是,疫情在全球出現大流行,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風險仍然存在,邁開腳步踏春尋春的時刻還未到來。為了避免清明節期間因集中祭掃活動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今年清明節期間深圳全市暫停現場祭掃。
  • 清明節祭祖: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只願逝者安息
    在祭掃時,會給先人墳墓剷除雜草、添上新土,供奉祭品等簡單的祭祀方式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祈求祖先的保佑。馮友蘭曾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
  • 雲端寄哀思 福建「清明雲上祭」上線運行
    清明節掃墓祭奠祖先、緬懷親人是一項傳統習俗。今年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為了減少清明期間祭掃活動引發的人員聚集性感染風險,3月31日福建省民政廳依託閩政通APP開設了「清明雲上祭」專題,為用戶提供線上祭掃服務,讓祭奠和緬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表達對祖先、親人的哀思之情。
  • 今年清明,文成人這樣表達對故人的追思與悼念!
    ,   雖然不能到現場祭奠先人,   但通過「雲」平臺,   市民同樣可以表達對親人的追思與悼念。   日前,我縣疫情防控小組發布通告,疫情期間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提倡人們採用「雲祭祀」的方式,縣民政局推出網上祭祀、追思等方式緬懷先祖、寄託哀思。   群眾們可通過掃描「文成網上祭掃平臺」二維碼為逝去的親人建立虛擬墓園,可通過獻花、上香等以示對故人的憑悼和懷念。同時,還組織有條件的14家公墓單位推出委託代祭服務。
  • 湘江評論|堂吉偉德:祭掃替代 移風易俗
    「獻一束花、種一棵樹、開一場家庭追思會、來一次沒有煙火的相遇」。「今年清明估計會有更多人刷新祭祀理念,改變陳規舊習,甚至以種植花草樹木來替代傳統的祭拜方式。」柏加鎮文明創建負責人介紹道。(3月30日星辰在線)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思念除了還健在的親人,也包括已長眠的故人。
  • 清明上墳再度引發山火,「網上祭掃」只停留在口頭倡導上?
    眾所周知,往年大家選擇在清明期間踏青祭掃、緬懷先人是傳統,但今年不同,為避免現場祭掃引發聚集性疫情,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全國多地發文「暫停現場祭掃活動」,提倡以家庭追思、網絡祭掃等方式,大力推廣「雲祭掃」。
  • 中元節將至,最好的祭祖方式看這裡
    中元節習俗北方會在中元節這一天準備好水果、肉脯、酒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埂,稱之為「薦新」。除了祭拜祖先,還會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之為「放羊」。東方的一些鄉鎮會在晚上鳴鑼撒食於野,稱之為「施食」。還會「吃蛟餅」、「放路燈」。南方會準備各種祭品於中元節午後祭拜祖先,拜後焚化祭品。
  • 市國資委:莆田市民生實業有限公司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廣大市民群眾...
    在這廣大人民群眾祭奠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冬至時節,為確保祭掃工作安全有序,莆田市民生實業有限公司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四點倡議:一是倡導文明祭掃。大力提倡鮮花祭奠、網上祭奠、公祭悼念等多樣式、現代式祭掃活動,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進行表達。自覺維護園區環境衛生,不亂扔果皮、雜物,文明祭祀。二是倡導安全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