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2020-12-23 環球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中新社成都4月1日電 (賀劭清 單鵬)將黃白色的菊花插在墓碑旁的灌木叢,白色塑料盤放滿糖果、蜜桔……清明節前,成都市民蘇子豪按照在網上提前預約好的時間,帶著侄兒來到成都市磨盤山公墓祭奠逝世的親人。

清明節前祭祖掃墓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中國多地祭掃加速「觸網」,預約錯峰祭掃、雲祭掃、代祭掃等成為「熱詞」。

「每年清明前都會來這裡和他們說說話,通過網絡預約入內還是第一次。」蘇子豪回憶,小時候父母會帶自己來磨盤山公墓為爺爺奶奶祭掃,現在自己也會帶著晚輩懷念長眠於這裡的父母、爺爺奶奶。幾十年來,祭掃的方式不斷更替,香蠟紙錢逐漸被鮮花所取代,但親人間的羈絆、對逝者的緬懷卻從未改變。

日頭漸高,在離磨盤山公墓正門尚有一公裡的路口,已有小販在路口支攤售賣祭掃用的鮮花。越靠近磨盤山公墓,鮮花攤便越密集。

「往年清明節前的周末,這條路堵得車都開不動,更別說停車了。」小販顧紅梅(化名)將她當天凌晨4時從花市背回的菊花修剪枝葉後,麻利地插進身前塑料水桶中。這位從事祭掃用品銷售20多年的大姐介紹,今年實行預約制後市民錯峰祭掃,雖然周末祭掃人數銳減,但工作日祭掃人數卻有所增加。

磨盤山公墓的安葬區內,三名代客祭掃的工作人員輕輕擦拭墓碑上灰塵,擺上花籃,宣讀祭語後三次深鞠躬。「代客主祭人」傅文莉介紹,通過網絡請工作人員代為祭掃並非新鮮事,多地公墓幾年前便有推出,只是嘗試者寥寥。而受疫情影響,不少市民祭掃不便,今年以來她已擔任了十餘次宣讀祭語的「代客主祭人」,磨盤山公墓正研究如何豐富代祭服務內容,讓儀式感更強。

「中國傳統就是『家祭無忘告乃翁』,有什麼重要的事都會在祭掃時告訴先輩。」傅文莉說,她宣讀的祭語都是諸如孫子上網課、兒女結婚、買了新房子等家長裡短,大家就是想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告訴逝者「我們過得很好,不用擔心」這件「大事」。

成都市磨盤山公墓主任楊成龍介紹,從驚蟄萬物復甦到清明節期間都是傳統祭掃高峰,為了彌補部分民眾因疫情不能現場祭掃的遺憾,磨盤山公墓對外開放後特意舉行了一場集體祭掃。「這是對公墓代客祭掃的集中展現,同時也是為了緬懷抗擊疫情中逝去的『白衣戰士』,祭奠逝去的生命。」

為了讓民眾足不出戶也可通過「雲端」寄託哀思,當前廣東、北京、四川、甘肅、海南等中國多地民政部門推出了網絡祭掃平臺。記者在四川省民政廳打造的「仁孝四川綠色祭奠」平臺上看到,選擇「申請網上紀念館」後,便可為逝者創建紀念館,在指尖完成拜祭、獻花、寄語、悼念等祭掃流程。

隨著越來越多人網絡祭掃、綠色祭掃,成都文殊坊銷售紙錢、冥幣、蠟燭等傳統祭品的商店生意日漸式微。「祭品生意最火的時候,這附近有二三十家店,但這幾年每年都有幾家關門,如今剩了不到十家。」在成都文殊坊經營祭品生意20餘年的黃東(化名)表示,20多年來,他見證了門前這條街祭品生意的興盛,也見證了凋零。

年屆八十的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認為,民間祭掃是歷史延續的結果,疫情讓早已有之的網絡祭掃、代祭掃被更多人接受,畢竟相對於在哪裡祭掃,祭掃不祭掃更為重要。「我們這一輩人很多是無神論者,明知道父母看不到,但還是堅持清明節前祭掃,為的就是用行動告訴兒孫,你們的祖輩在這裡,不要忘記他們。」(完)

【編輯:葉攀】

相關焦點

  • 清明「代祭」「網祭」 「新風」寄託哀思
    新華社濟南4月2日電題:清明「代祭」「網祭」 「新風」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潘林青、葉婧、楊文清明將至,山東省濟南市玉函山公墓安靜肅穆,沒有了往年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上午9時,濟南市殯儀館職工高玉珊在這座公墓開始了工作生涯中首次「代祭掃」。記者在現場看到,高玉珊戴著口罩、手套,懷中抱著一束菊花,拾級而上來到一座座墓穴前,先彎腰將雜物清理乾淨,再按照「一墓一花」的標準,將菊花依次擺放在墓穴上方,然後用膠帶固定好,以防山風將菊花刮跑,最後起身深深鞠躬,表達哀思。
  • 讓哀思更有寄託,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 今年清明祭掃 每個墓位限3人預約 入葬公墓可免費代祭掃
    蕭山日報訊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寄託哀思、緬懷先烈、追憶故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臨近,不少市民致電本報新聞熱線82654321詢問,今年能去現場祭掃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昨天發布通告:倡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3月28日—4月7日,我區三大公墓實行先預約後祭掃,每個墓位限約3人、小型車一輛。鄉村公益性公墓按需祭掃。那麼,如何預約?
  • 遼寧:代祭託哀思
    光明日報記者 劉 勇  「陳祭、參祖、降祖、三獻、慰祖、辭祖、撤祭……」4月1日上午9時,15分鐘的遼寧省大連市殯儀館第一場免費直播代祭服務在網際網路上開始,家屬可以在直播間表達思念、匯報近況、分享幸福、告慰先人。「整個儀式很隆重,能夠表達我們的哀思。」此次代祭家庭的鄒女士表示,「以後我們也計劃在家祭奠老人。」
  • 雲端寄哀思 福建「清明雲上祭」上線運行
    今年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為了減少清明期間祭掃活動引發的人員聚集性感染風險,3月31日福建省民政廳依託閩政通APP開設了「清明雲上祭」專題,為用戶提供線上祭掃服務,讓祭奠和緬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表達對祖先、親人的哀思之情。
  • 10萬支鮮花已到 南岸各公墓免費代市民祭掃
    4月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南岸區民政局獲悉,由該局聯動南岸區殯葬發展促進會發起的「今年清明不祭掃 鮮花代祭表哀思」主題活動正式啟動,10萬支鮮花陸續送到南岸區各公墓(陵園),清明節期間將由公墓工作人員為市民代為祭掃。
  • 今年清明不用跑:雲祭掃、代祭掃、直播祭掃線上任你挑
    「雲祭掃」的理由有了,渠道也豐富了,除了通過APP雲祭掃,各地還出現代祭掃服務、直播代祭掃服務等,網友的給出的反應都比較積極,支持這種新風尚。目前天津、上海、蘇州、無錫、南京、溫州、宜興、常州、廣東等地相繼明確規定今年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祭掃場所實行封閉式管理。
  • 清明假期首日北京市祭掃點接待7.8萬人,同比去年下降九成
    祭掃服務和疫情防控,成為今年清明節北京各殯葬機構服務保障的兩個重要抓手。為保證疫情期間祭掃服務的有序進行,北京市各祭掃點紛紛加強了防疫措施,並因地制宜地開展各色人性化祭掃服務。 昨天是清明節假日首日,也是本市清明預約祭掃群眾數量最多的一天,各祭掃點位迎來掃墓高峰。
  • 戰疫中的清明,健康安全祭掃是對逝者更加莊嚴的哀悼
    江聲清明將至,受疫情影響,我省一些地區的室外公墓實行分時限流開放。應該說,這非常值得肯定。疫情當前,健康安全祭掃是對逝者更加莊嚴的哀悼。同時,這也是在向那些防疫抗疫中的犧牲者致敬,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 暫停祭掃活動!深圳清明期間「網上祭奠」開啟,附雲掃墓攻略
    可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少市民疑惑 「今年清明假期還照常放假嗎?」>緬懷先人、追憶恩情 燃一炷心香,寄無限哀思 網上祭掃入口也公布了 趕緊了解 如何進入網上祭掃平臺?
  • 一束鮮花寄哀思 蕪湖冬至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緬懷故人,寄託哀思!冬至前的最後一個雙休日,我市也迎來了冬至祭掃的高峰期。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蕪湖各殯葬服務機構均制定了服務保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疫情防控和冬至祭掃工作平穩有序。
  • 換種方式寄託哀思!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
    原標題:網上寄思念 清明祭掃迎新風很多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3日訊 時值一年春草綠,又逢清明祭掃時。緬懷英烈、悼念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年清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記者連日來採訪發現,我市市民通過網上敬獻鮮花、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簡約方式緬懷逝者,寄託思念,也有墓園推出代客獻鮮花服務,傳達哀思。
  • 測體溫、控人數 重慶公墓(陵園)實行分時預約祭掃
    這是記者28日在重慶探訪分時預約祭掃時看到的一幕。3月25日起,重慶公墓(陵園)有序開展現場祭掃服務,根據承載量,嚴格實行預約、限量、分時、錯峰祭掃,防止人員扎堆聚集。重慶市民政局還發布主城區23個開放現場祭掃公墓(陵園)的預約電話和每日限定祭掃人數,23個公墓(陵園)每日共限定祭掃45650人。
  • 清明期間天津殯儀館全部關閉 廣大市民不要到現場祭掃
    「因疫情防控,清明期間本市各大殯儀館全部關閉,提醒廣大市民不要到現場祭掃!」在昨天下午舉行的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2場新聞發布會上,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麗紅說,今年清明節,全市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同時,市民政部門推出多項便民舉措以滿足群眾祭掃需求。
  • 冬至祭掃迎來高峰期,墓園秩序井然,文明祭掃成風
    冬至是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冬至前的最後一個雙休日也迎來了冬至祭掃的高峰期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浦東各殯葬單位採取預約祭掃和落葬的方式,確保疫情防控和冬至祭掃工作平穩有序今年冬至期間,浦東新區繼續全面推行無煙祭掃,實行「延長周期、錯峰引導、高峰預約」措施,實行預約落葬以及祭掃高峰日預約祭掃,滿足市民需求。其中,12月19日至21日的祭掃高峰期,各殯葬單位實行分時段預約祭掃和落葬。
  • 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發布2020年清明祭掃指南 下轄3陵園延緩繳納墓...
    重慶市民政局 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5日16時10分訊(記者 姜念月)為切實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服務管理工作,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按照重慶市民政局《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渝民〔2020〕66號)文件要求,對館內所屬骨灰寄存堂千秋堂暫停現場祭掃服務,從3月25日開始有序推行網上預約、雲祭祀、集體代祭服務。
  • 我市文明有序開展清明期間安全祭掃工作
    清明節歷來是憑弔故人、遙寄哀思的重大祭祖節日。今年疫情下的清明節有些特別,與往年相比,全市各地墓園人流車流量急劇下降。4月4日當天,除了預約的市民在現場祭掃,不少市民紛紛選擇網上祭掃、代客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先祖。部分經營性公墓也紛紛推出個性化代客祭掃,一些公益性墓地由工作人員進行集體公益祭掃。
  • 山東十六市開通網絡祭掃服務,不一樣的祭掃方式一樣的緬懷深情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今年我省明確暫停清明期間群體性祭掃。「不少公墓暫停了現場祭掃,為了滿足群眾追憶先人、寄託哀思的需要,我省大力倡導群眾開展網絡祭掃活動。」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紀德成說。打開「濟南貼心民政」微信公眾號,選擇「掌上服務」板塊,點擊「網上祭掃」的「雲家祭」選項,濟南市民張娜很快為父親建起了一間莊嚴古樸的網上祭奠廳。
  • 線下祭掃線上直播 重慶首場清明「雲」共祭今日舉行
    西郊福壽園舉行清明「雲」共祭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日16時30分訊(記者 姜念月)清明,是氣清景明、萬象新生的時節。禮儀人員朗讀網友的祝福語。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清明「雲共祭」 首次網上辦今年清明節正逢舉國上下抗擊疫情、加緊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情況不同於往年。在此形勢下,民政部及各地民政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關於殯葬單位疫情防控及清明祭掃工作的相關指導意見和規定,鼓勵和倡導採用網絡祭掃等新方式。
  • 20年沒回老家過清明,今年她在公墓代祭,一天鞠躬超過500次
    20年沒回老家過清明,今年她在公墓代祭,一天鞠躬超過500次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20-04-06 清明三天,她和同事為公墓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