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以來,國內短劇市場在經歷了幾年的行業醞釀後最終迎來爆發,從年初網絡短劇《唐人街探案》成功卡位市場,而後《我是餘歡水》《隱秘的角落》熱播,再到優酷獨播短劇《東北風雲》上線僅5天分帳即破百萬,創下行業新紀錄……種種利好引發業內對短劇市場前景的探討。
近日,短劇市場在作品題材與播出時長方面再迎創新之作——10分鐘之內一個獨立故事,偶像戀愛短劇《當你戀愛時》自從在優酷上線以來,憑藉短小精悍的故事內容與極具共鳴性的情感價值收穫不少觀眾好評。
各大視頻平臺多部網絡短劇蓄勢待發,短劇賽道迎來更多入局者,具有普世意義的戀愛題材短劇是否會成為劇集市場下一個風口?《當你戀愛時》出圈背後有哪些進階法則?
針對種種疑問,傳媒柯南對《當你戀愛時》製片人薛苗、鄭濤,總策劃林楠進行了專訪。
普世戀愛話題煙火氣十足
打造強都市感與戲劇張力
如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短劇的出現雖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題材制約。
縱觀今年短劇市場大多是懸疑涉案題材,此類作品是否還在垂類中有更多可延展性?還有哪些題材具備短劇賽道衝刺潛力?這些無疑都是擺在創作者面前的課題。
《當你戀愛時》總策劃林楠在接受傳媒柯南專訪時提到,之所以想要嘗試都市戀愛題材,一方面源自對劇作內容的信心,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對行業的判斷,一個優秀的文化輸出國家,並不應該只有短劇或者長劇,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的觀眾口味,讓短劇和長劇並存,重點在於情感共鳴是否夠深,做到真正觸動人心。
小編觀劇過後發現,《當你戀愛時》每集都會聚焦共性較強的戀愛話題,並以情境化的劇名方式進行表達。
第一集《我做兼職追愛的故事》、第二集《我把喜歡的男生讓給「閨蜜」的故事》、第三集《直男男友總不開竅的故事》、第四集《因女朋友太秀恩愛而發火的故事》……
這種創作模式,更加便捷地對劇情進行「前瞻」,「短、平、快」的短劇切入手法,充分對胃年輕受眾。
與此同時,因要在10分鐘時長內完整講好故事、精準觸發情感共鳴,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創作者對敘事節奏、戲劇張力的駕馭實力要求。
但認真看劇的人不難發現,《當你戀愛時》無論對情感話題、場景、演員適配度、情感觸達等元素的融合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例如《我把喜歡的男生讓給「閨蜜」的故事》中,創作者藉助「投其所好」這一戀愛初始階段男女表達好感、讓對方快速關注到自己的手法,對人物進行了鮮活的刻畫。
劇中,綠茶女為了競爭到喜歡的男生,耍心機向閨蜜女主傳遞假消息,把單純的女主打造成了男生不喜歡的樣子,離間成功。
原本我們會以為女主與綠茶閨蜜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但一句輕描淡寫的「最後我沒有選擇喜歡的人,而是選擇了朋友」令劇情瞬間反轉。
故事不僅對那些在感情中不擇手段的綠茶進行了反諷,更讓我們看到新的希望——那些善良、豁達的女孩終不會被辜負,未來可期。
與此同時,《當你戀愛時》充分了解年輕觀眾審美,許多故事真實表達了飲食男女的心聲。
例如現實中的「女追男」現象,在《當你戀愛時》中得到了巧妙運用。
第三集《直男男友總不開竅的故事》中,女主思彤選擇不再隱藏自己的小心思等對方開口,而是直白向卓陽表達愛意。女主「靠我主動才行」的行動力讓女性在戀愛中更能體現自我價值。
在劇情設置、敘事手法上,該劇同樣很有亮點。先拋出戀愛中的疑難雜症,再反向敘事,適當插入矛盾衝突,間或反轉……一系列精心嵌套的手法,讓故事中主人公的抉擇和掙扎得到了更有力的表達。
這種操作,的確能讓觀眾產生強代入感和共鳴感,也引發了更多愛情中的思考,最大程度釋放了戲劇張力。
因此,很多觀眾在觀劇過後,都發出了諸如「太真實了」、「簡直和我男朋友一模一樣」、「每次看到標註來自某某真實故事改編,我心裡就會一驚,它來自生活,是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等感嘆。
戀愛題材作品因與現實生活高度貼合、擊中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痛點,始終是影視作品競相發力之地。如何以一種更真實細膩的方式,關注年輕都市人的情感狀態從而更好地現實傳播效果?偶像戀愛短劇《當你戀愛時》無疑提供了一個好的借鑑。
不僅高度概括了戀愛中的小情緒,也通過曖昧、告白、分手等事件細節將愛情進行多樣化呈現,戳中不少觀眾的戀愛心事,使都市人的情感獲得了更具生活性和思考性的價值,也因為這份「懂得」讓整部劇浸潤著暖心的力量。
短小精悍 故事結構緊湊
「午飯番」的商業價值究竟有多大?
近年來,影視劇行業在經歷流量的洗禮後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內容戰。若將視野放眼全球,不難發現近年收割大波好評的海外劇集中,有大量的短劇精品。
事實上,早在《當你戀愛時》劇本創作階段,幕後主創團隊已經針對韓國短劇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深入分析。像《戀愛播放列表》、《比舍堂遠比議政府近》這類的短劇,無論是演員表演、音樂、服化道等都非常優秀,足以證明品質依舊是愛情品類短劇生存的基礎。
站在製作角度,短劇集需要做更高標準的品質提升和更多空間的創作嘗試。《當你戀愛時》製片人薛苗表示,與今年大多以12集為播出體量、每集約六七十分鐘時長的短劇作品不同,《當你戀愛時》創新性地設計了平均每集不到10分鐘、共36集的體量,以更為「短小精悍」的畫風在市場中獨樹一幟。
與此同時,聚焦每個人戀愛中的真實經歷,且每集都講述一個獨立故事的模式,在中國短劇行業中尚屬首次。雖然都稱之為短劇,但《當你戀愛時》與其他短劇的運作維度並不相同。
雖然劇作是否優秀不能依據劇集長短單方面評價,但依照近年來長劇作品在視頻平臺的棄劇率逐漸升高、信息汲取逐漸碎片化的趨勢來看,短劇的發展是政策大方向、市場資本與用戶習慣結合的產物。
總策劃林楠在談到該劇在後期排播模式時,透露了平臺方的用心——優酷選擇了每天更新四集,按照平均每集8分鐘的體量來計算,總體來看每天會更新30多分鐘的全新劇集,在中午12點放出,剛好夠普通上班族一頓午飯的時間,巧妙迎合了當下年輕人的收看習慣,這點也正是和她最初對該劇定位不謀而合。
正是憑藉策劃之初便明確的「午飯番」形象定位,《當你戀愛時》高效地打入了目標受眾人群。
精品向「午飯番」不僅情感價值高,商業價值也不可低估。
「《當你戀愛時》在製作中首先保證涉及到的戀愛話題一定要夠敏感、夠強勢,或是夠直給,以求觸動人心,所以用戶的黏性相對更高。」採訪中,該劇製片人薛苗從選題核心出發表達對短劇製作的見解。
短劇拍攝周期短、內容的時效性更強、推進速度更快,以便於產品迭代,《當你戀愛時》也因故事結構緊湊、主題明確等特點,符合當下網際網路傳播規律。因此,作品在各平臺的二次傳播很有優勢,形成了超強的口碑發酵,為業界帶來不少可借鑑經驗。
對用戶習慣與喜好的進階探索
國產短劇市場發展道阻且長
今年年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反對劇集內容「注水」,要求規範集數長度,提倡作品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這一舉措結合用戶收視習慣的碎片化轉變,有效促進了劇作核心回歸為故事創意,在短時間內完成內容精緻、主題精確的話題探討,讓市場更多元的同時帶來更多創作新可能。
若著眼於國內市場,短劇發展還處於探索的階段。除了研究國外成熟的題材之外,因為國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還需要進階結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與收看心態進行多重探討。
諸如《當你戀愛時》等目前已經脫穎而出的短劇作品,雖尚未構築成熟的矩陣。但破題的關鍵,就像製片人鄭濤判斷的那樣:「只要內容做得足夠精品化,觀眾一定會為此買單。」
《當你戀愛時》是在精品化網劇中整體節奏和結構做得很好的案例,既是迎合政策導向也是市場需求。在作品形式之外,《當你戀愛時》將重點放在了真實性的展現上,注重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畫。
該劇並不是時下流行的常規小甜劇,除了雙箭頭暗戀、倒追男神成功之類的甜寵橋段,更探討了控制狂男友、討好型男友、綠茶閨蜜、異地戀等等現實且細節化的戀愛課題。
《當你戀愛時》不僅讓當代年輕人獲得了情感共鳴,更表達了在戀愛中每個人要先擁有愛自己、治癒自己的能力,而後再去溫暖他人的美好願景。
總體來看,2020年以來,以《當你戀愛時》為代表的諸多優秀短劇作品為市場打開了嶄新的局面,奠定了優質的口碑基礎,未來能否有更多破題與創新的短劇誕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