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近照
從留學生時代起,20多年來我和太太一直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忠實讀者。孩子們雖然生在國外、長在國外,但我們一直堅持在家裡教她們中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學中文》版一直是她們學習中文的參考資料之一。
張遙的姐姐張悠也是通過《學中文》版學習中文作文的寫作。她7歲時寫的一篇短文《我的妹妹》被《學中文》版採用,12年過去了,這份報紙依然被放在鏡框裡,掛在我們家裡最醒目的地方。
《學中文》版幫助我們記錄了姐妹倆可愛的童年,也成為我們家庭最美好的記憶。
——張遙父親
我從小生活在日本。直到小學5年級的一天,爸爸媽媽對我和姐姐說:「我們去加拿大的籤證辦好了,今年夏天就帶你們去那裡上學吧。」
姐姐很高興,但我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好,而且不想跟好朋友們分開,所以非常不願意去。雖然反抗到最後,但還是跟家人一起搬到了渥太華。
開學第一天,我見到了新的老師和同學,果然他們說的英語我都聽不太明白。班主任知道這個情況後,就為我找來了一個中國來的女孩——馨,讓她在學校幫助我。老師介紹我是從日本來的,所以馨以為我是日本人,聽不懂中文。
馨比我早半年來加拿大,英語也不是太好,大部分時間都和會說中文的同學玩。課間,我跟馨和她的朋友們一起活動。他們想帶我做一個遊戲,但用英文總也說不清楚。過了一會兒我聽到馨用中文抱怨說:「 我不喜歡跟遙一起玩兒。遙語言不好,我們說話她都不明白。」聽見她這麼說,我好傷心,但還是努力試著用半生不熟的日本式中文和他們說話。從這以後,我每個周末都去中文學校學中文,回家努力練習。慢慢地,我們能用中文交流了。我和馨一塊兒學習、玩耍、吃飯,還參加了她的生日聚會,我們成了好朋友。老師說我的中文比英文進步快,媽媽也開玩笑地說我來加拿大學好了中文。
一個學期後,我的英文也漸漸地好了起來,開始跟馨用英語交流,而且還交了一些本地朋友。
後來,我遇到一個同學,她很喜歡看日本動漫,能聽懂不少日語,我們偶爾還可以用日語聊天。一晃3年過去了,現在我在學校用英語和法語,周末去學中文,回到家裡說中文還說日語。會4種語言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越來越開心了。
語言像橋一樣,可以促進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正是憑藉中文,幫助我在加拿大交到了第一個朋友。
我還要好好地學習,掌握更多種語言。(張 遙)
(責編:譚曉祺(實習生)、樊海旭)
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活力和發展預期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政府工作成果進行了提綱挈領的回顧總結,並對2019年工作計劃進行了謀篇布局,不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也列出一份詳盡的行動表。海外輿論高度關注今年中國兩會,期待中國出臺新政策、帶來新機遇,釋放更多積極信號,同時對2019年中國的經濟活力和發展預期表達了樂觀態度。專家表示,未來「中國怎麼走,世界其他地方就會怎麼走」【詳細】
妙語連珠回應媒體關切 佳句頻出亮出中國主張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會上,王毅就中外記者提出的國際熱點問題進行回應,全程妙語連珠、佳句不斷,亮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立場和主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