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人!」華裔女孩不會中文崩潰質問媽媽:為什麼不讓我學

2020-12-21 排頭聚焦

"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因為自己不會中文,一個華裔小女孩為此哭了起來。

"為什麼想學呢?"

"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爺爺奶奶都會說,但我們不會說。"

女孩帶著哭腔向母親傾訴道。

女孩的家人將這一幕拍了下來並傳到了網上,這段視頻迅速走紅網絡。

身為華裔卻不會說漢語,這種現象已經十分普遍了。

許多移居他國的華人並不熱衷於教孩子說漢語、了解中國文化。

浙江的林先生長期生活在西班牙,經營著一家服裝批發公司,相比於和中國人做生意,林先生更喜歡西班牙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林先生毫不避諱的表示和西班牙人交往,讓他感到體面而舒服。

林先生一直致力於讓自己的家人完全融入西班牙社會,他很少參加華人聚會,特地避開華人鄰居,搬進了高檔小區。他不吃中餐,也很少去中國超市購買國產商品。即使妻子也是中國人,在與家人交流時,林先生也總是使用英語。

林先生的行為在外人看來可能有些"崇洋媚外",但這的確反映了一部分移民者的真實心態。

這些移民者在移居他國後,往往因語言和身份問題遇到過種種困境,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成為"當地人",擺脫這種困擾,在異國更好的生活,他們寧願拋棄自己的傳統文化,讓子女從小接觸當地文化薰陶。

一部分華裔父母不樂意讓孩子學習中文,也有一些華裔父母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學習中文。

中國人對外移民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以美國為例,自19世紀開始,便有中國人陸續來到美國生活。

這些移民者大多來自廣東,在這些初代移民者心中,漢語指的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也就是粵語、潮州話,或閩南語。他們生活在戰亂年代,文化水平較低,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因此這些一代移民的子女基本上便是完完全全的美國人了。

對這些華裔來說,漢語並不是什麼家鄉的語言,而是來自其他文化的一種新奇事物。

即使這些華裔父母有意願並且有能力教孩子學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他們的子女是否願意花時間學習也是個未知數。

學習中文對於許多華裔子女來說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華裔專欄作家尼克·楚曾經在一篇文章描述過自己身為二代移民的尷尬處境。

他的母親是中國人,從小便教導他說漢語、吃中國菜、慶祝中國傳統節日,也經常帶他參加華人聚會,試圖讓孩子記住自己華人的身份。

但兒時的他卻對此十分牴觸,因為這些傳統文化讓他格格不入,其他美國人不會花時間學學一門基本上用不到的語言,也不會慶祝大洋彼岸的傳統節日,在美國社會中強調華人身份只會惹來更多歧視。

於是尼克·楚開始排斥母親的傳統文化教育,他不再學習中文,也不願參加家庭聚會,在生活中排斥一切中國元素。

"也許你覺得否認華裔身份毫無必要,但如果你從幼兒園起便被人嘲笑為ching-chang-chong,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這種行為或許十分叛逆,但確實也讓年輕的尼克·楚在生活中過得舒適一些。

一些家長不願教,一些家長不會教,大部分孩子不願學,這便是華裔家庭必須要面對的殘酷現狀。

但並不是所有移民家庭都被迫放棄了本國的傳統文化。同是亞裔,韓國移民卻大多會說韓語,同時會讀會寫。

是什麼讓韓國人身在異國他鄉仍然堅守本國傳統文化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許多,韓國移民家庭優渥的家庭條件以及崇尚抱團的社區文化皆是其中之一。

但對於年輕一代的韓國移民來說,讓他們重新回憶起韓國人身份的,是前些年風靡各國的韓國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影響年輕人的最佳方法。

在西方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之時,不僅是華裔,就連本國年輕人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華裔的語言困境問題背後,其實是一場文化上的戰爭,要麼影響他人,要麼或被他人影響,沒有第三條可走。

相關焦點

  • 華裔小女孩崩潰大哭,質問媽媽,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近日,一位華裔母親發布的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名大概四歲多的小女孩蜷縮在媽媽的懷裡不停地哭泣。她的媽媽就問她: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小女孩哭訴道:「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為什麼我不會?」媽媽接著又問她:「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小女孩抽泣著回答道:「因為我是中國人。
  • 華裔女孩對媽媽的靈魂拷問: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視頻中,華裔女孩在媽媽懷抱裡非常痛苦地一邊哭泣,一邊和媽媽用英語對話。媽媽問:為什麼哭泣?女孩說:我想學中文。媽媽問: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啊?女孩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我爺爺奶奶都會,為什麼我們不會?
  • 華裔女孩哭著向媽媽發出靈魂拷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會說中文?
    近日一段視頻走紅網絡,感動了無數網友,視頻中一位華裔女子抱著自己不大的女兒,而她的女兒正號啕大哭。惹得年輕的媽媽也眼眶泛紅,媽媽問她為什麼哭,小女孩用稚嫩但傷心的口吻哭著說:「為什麼我不會說中文?我真的很想學中文。」
  • 加拿大華裔女孩看完《花木蘭》後崩潰大哭:我為什麼不會說中文!
    據Nextshark網站12月16日報導,加拿大一名華裔小女孩在看完《花木蘭》後,因為不會說中文崩潰大哭。這名小女孩名叫米凱拉,今年5歲。近日,米凱拉的母親莉安·李為她播放了迪士尼真人版。莉安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會時不時地暫停(電影),確保她明白髮生了什麼,讓她了解花木蘭的影響力和故事背後的歷史。」
  • 看完花木蘭,華裔女孩痛哭:為何我不會說中文?這就是父母的問題
    導讀:華裔女孩看完《花木蘭》失聲痛哭: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教育是個大問題,教育要從小抓起,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做到了問心無愧呢!當今世界正在往全球化的局勢發展,英語成為了孩子從小必須學習的語言,父母教小孩子學外語當然沒有錯,但是為了學習英語忘記了自己的祖宗就不對了。實際上這種追求本末倒置的現象並不在少數,尤其集中在一些華裔家庭中,就跟下面這個小女孩的例子一樣。
  • 扎心 ¦ 加拿大華裔女孩看完《花木蘭》後崩潰大哭:為什麼我不會講中文?
    最近美版抖音Tiktok上有一個視頻引起了很多海外華人的共鳴,視頻中5歲的加拿大華裔小女孩Mikayla撲在媽媽懷裡痛哭,媽媽Leanne一邊安慰她一邊問:「why are you sad?」(你為什麼難過?)
  • 加拿大華人女孩哭求媽媽「想學中文」!百萬點讚留言!
    然而最近Tiktok上,一名加拿大華裔小女孩因看完《花木蘭》後,哭求媽媽想學中文的視頻意外走紅,引發百萬點讚,數萬轉發和留言,同時引發眾多移二代的深思!視頻剛一打開,就聽到一個小女孩震耳欲聾的哭聲,她的媽媽抱著正在嚎啕大哭的女兒,輕聲問道:「你因為什麼哭的這麼傷心?」小女孩不斷啜泣道:「我為什麼不會說中文?我很想學習中文!」媽媽又問道:「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呢?」
  • 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據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賓籍華人中能夠說普通話、廣東話、福建話的人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而能夠說流利英語及菲律賓語的人則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菲律賓華裔第三代中能夠熟練說中文的人只佔11.3%。那麼為什麼中文在菲律賓沒能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那樣延續、留存下來呢?
  • 小女孩問媽媽: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多麼熟悉的聲音想知道它的視力狗子掉了一顆牙之後機會終於來了,年會表演節目,我和領導一同上場,出演美猴王當上弼馬溫這段戲。我跟領導說:「我演美猴王,你演天馬!」領導生氣了:「什麼讓我演天馬,我是領導,我應該管你,我演美猴王才是!」我趕緊解釋:「你是領導應該演天馬,我給你拍馬屁!」
  • 2020「水立方杯」中文歌賽冠軍石睿琦:唱中文歌長大的美國華裔女孩
    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題:2020「水立方杯」中文歌賽冠軍石睿琦:唱中文歌長大的美國華裔女孩  中新網記者 吳侃  天然純淨的聲線、娓娓動聽的旋律、青春靚麗的外形....。。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和港澳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賽總決賽上,13歲的美國華裔女孩石睿琦演唱一首《愛》,獲得海外賽區青少年組冠軍。
  • 「爸爸,我不要做中國人」
    ▼如果爸爸是外國人,媽媽是中國人,你是不是外國人?這個小女孩拍著桌子這樣大喊:這個視頻逗樂了許多人。為什麼?領著女兒一起看完了Pepper Zhang的故事,女兒不僅不再講之前「不願做中國人」的話,甚至主動要求老爸教她學中文。
  • 我就喜歡看外國人苦練中文還學不會的樣子
    前兩天,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傳了一則「外國人考漢語聽力」視頻,視頻中的歪果仁在聽低幼水平聽力時抓耳撓腮、嘟嘴皺眉、累覺不愛的樣子,真的像極了你和英語考試的虐戀。天道好輪迴。中文,這門被稱作世上最難學的語言,也絕對饒不了妄想輕易闖蕩漢語天地的外國朋友們。
  • 學中文很簡單?美國學生:我的漢語試卷,中國學生也不會
    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英語課和自然、政治一樣,還僅是副課,可是,自從來到出自,英語就變成了主課,而且還是最讓我頭疼的課。每次在上英語課的時候,我都經常會問自己,為什麼一個中國人要學英語呢?不過,到最後為了能有一個好成績,也只能接受學英語的現實。
  • 華裔家庭挑戰「只說普通話」失敗,為什麼小朋友都越來越不會說中文了?
    很快,不擅長說普通話的兩個孩子說不過三句就淘汰了。最後,只有媽媽和小兒子堅持對決,想要看看到底誰的普通話說得更好.這個片取自美國情景喜劇《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描述了一個原本定居在華盛頓唐人街的臺灣華裔家庭,搬遷至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定居後發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故事。
  • 美國媽媽未解之謎:為什麼我的娃那麼討厭學中文
    家住灣區的媽媽最近就在論壇上發愁,在線求助。Nancy家的孩子3歲了,作為媽媽的Nancy卻一直為一件事很苦惱。「我和老公都是國內長大的。自從寶寶出生以後,這兩年我們堅持在家說中文,寶寶也能做到聽懂大部分。
  • 我在加拿大學中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學中文》版一直是她們學習中文的參考資料之一。 張遙的姐姐張悠也是通過《學中文》版學習中文作文的寫作。她7歲時寫的一篇短文《我的妹妹》被《學中文》版採用,12年過去了,這份報紙依然被放在鏡框裡,掛在我們家裡最醒目的地方。 《學中文》版幫助我們記錄了姐妹倆可愛的童年,也成為我們家庭最美好的記憶。
  • 8歲時被嘲笑,從此不想做華裔,拒絕說中文;如今她將最珍貴的兩個漢字紋在身上!全世界華裔看了感同身受……
    又或者,你自己就是身在澳洲的第一代,那麼,面對別人對亞洲人、中國人的刻板印象時,你是否也曾有過懷疑、退縮?諸如此類問題引出的種種,都會讓人不停思考、不停討論,海外華人、華裔的身份問題。不過,班裡的其他小孩顯然不覺得他很酷。他們取笑你父親,還模仿他的口音。你再也不想當華裔了。9歲那年,你參加了芭蕾舞夏令營。有人告訴你,另一個女生很「討厭」你,覺得你的眼睛「形狀醜陋」。你找不到詞彙描述這為什麼令你受傷。不過現在,你開始討厭你那明顯的亞洲面孔。你不想再當華裔了。16歲那年的萬聖節,班上兩名學生扮成「亞洲遊客」。
  •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我是這樣回答的
    放學回家的路上,8歲的兒子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我長大以後不想出國,我也沒有外國的朋友要交流。」「為什麼要學英語啊」我沉吟了一下說:「首先你不想出國,所以用不上英語,但是學英語並不僅僅是不為了出國,而且學了也不一定能出國,但是不學就一定不能出國。
  • 「我媽媽是凱蒂·佩裡」?「水果姐」粉絲上哪學的「塑料中文」…
    」學得有些奇怪,完全不像正常發言……比如說,有位粉絲用英文強調「凱蒂貓(粉絲暱稱)們別發中文推特了,你們會錯過她的演出的。」但她還是堅持發了這條「我們為凱蒂·佩裡學了中文!」之後,她還補充了一句「我沒有足夠的內存來在電話上執行多任務」,機翻的內味馬上就出來了。
  • 她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別叫我中國女孩!網友:趕緊滾出中國
    娛樂圈有很多華裔明星,也有一些明星長期呆在中國,但國籍不是中國國籍。比如劉亦菲、吳亦凡、張鐵林、李連杰等等明星都不是中國國籍,但他們絕對不會說他們不是中國人,更不會不承認中國了。但娛樂圈也有一些不長眼的人死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惹怒了眾多網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錢凱麗,她明明流著中國人的血,明明在中國工作,卻在節目上公開大叫:「別再說我是中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