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亂象為何屢禁不止?大幅提高罰款金額才能讓企業有痛感

2020-12-22 證券日報

不同意授權某APP,許多功能就無法使用;在某APP留下個人信息後很快收到騷擾電話;打開一款社交軟體卻看到大量涉黃信息……隨著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普及,移動APP迅速發展,但隨之產生的惡意扣費、耗損流量、竊取隱私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近年來,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移動APP的監管合規工作,立法層面不斷加強數據安全保護,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倘若APP被通報下架,對企業會產生巨大的品牌影響和經濟影響。然而一些企業,甚至是頭部企業依然屢踩紅線。

亂象叢生 大平臺也不例外

被網友列為APP亂象之首的是惡意「吸費」。據易觀數據顯示,近六成智慧型手機面臨惡意「吸費」威脅而不自知。

近日,就有一位用戶對媒體爆料稱,其2019年7月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視頻,頁面提示觀看完整內容需要花9元錢開通一個月會員,其便支付了9元。

「我以為就開通一個月,就當花9元看了一個視頻,也還算能接受。那之後不久,清理手機桌面時,我還把知乎卸載了,再也沒用過。沒想到,今年10月中旬,偶然查看微信帳單,才看到最近知乎一筆19元的扣費記錄,再仔細一看,發現已經連續扣了15個月了,一共扣了285元。」該消費者表示。

關鍵是,消費者稱這一年多來,知乎方面從未向其發送過任何提示續訂的消息,每個月扣費也從未發送過提示簡訊。發現這一情況後,該用戶向知乎客服進行了反饋,對方一開始表示同意退19元,也就是最近一個月的會員費,但後來再聯繫,對方說一個月也不能退了。

知乎這種默認勾選自動續費,且自動續費扣款未提醒的做法是否違規?公司有何整改措施?

11月20日,知乎相關人士僅對《證券日報》記者回復稱:「知乎一直有告訴用戶如何取消會員訂閱的機制,在個人主頁-反饋與幫助-如何取消會員訂閱中可以看到。」

《證券日報》曾報導,今年4月,針對視頻、音頻平臺包月自動續費的營銷套路日趨普遍,消費者投訴量明顯增多的現象,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喜馬拉雅等11家視頻、音頻平臺存在的問題提出九方面整改意見。其中就包括自動續費扣款未提醒和默認勾選自動續費,開通容易取消難等問題。

對此,上述11家視音頻網站先後向浙江省消保委發來整改回復函表示,購買連續包月、包季、包年的消費者,將在扣費前收到網站通過站內消息、手機簡訊、微信等方式發送的提示。

除了自動續費扣款未提醒和默認勾選自動續費,另外一大頑疾就是「違規收集用戶信息」。

近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發布通告,微博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的問題,對此微博回復稱「深表歉意」。此外,閃送APP也因存在違規收集使用用戶信息、強制授權等問題遭到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約談。

肆無忌憚 或因處罰過輕

自2016年8月1日《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施行以來,國家和地方網信辦依法對APP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負責;有關部門如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版權部門等也從各自的權限入手對APP進行依法管理。

但除了有關部門的及時整治,有業內人士指出,用戶應善於使用依法舉報的基本權利,「一方面,公眾要懂得如何維權;另一方面,公眾要仔細看清保密、授權協議等,提高鑑別虛假信息的能力。」

四川致高律師事務所周正義律師表示:「一些APP在自身功能使用非必要的情況下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的問題,這極大地增加了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而且部分商家違法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用戶的照片、財產信息、生物識別信息、工作信息、交易記錄、上網瀏覽記錄、教育信息、車輛信息、簡訊等,還會利用這些信息進行不法交易,給用戶的利益帶來嚴重的損害。因此,嚴格治理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的亂象勢在必行。」

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銘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PP侵犯用戶權益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從用戶角度來看,自我保護意識差、維權成本高,舉證也較困難。另一方面,現有的法律法規雖然是專門針對APP制定的,但缺乏細化,同時,對APP開發企業的違規操作懲罰力度低,因此,此類現象屢禁不止。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表示:「我國相關部門在去年的一次行動中查處1400多起案件,罰沒款總額才1946萬元。」

事實上,目前相關部門對於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處罰手段有限,主要依靠企業自律,或是監管部門採取限期整改、約談和下架等方式。

左曉棟表示;「雖然也有個別案件被立為刑事案件開展偵查,但總體來看,目前下架幾乎是最重的處罰了。」

這麼來看,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平衡好消費者權益與賺錢之間的關係真的是一道良心題。

以知乎為例,知乎已經從一個封閉的問答社區成長為擁有超過2億用戶的內容平臺,但知乎一度在規模擴張和商業化方面表現得相當審慎和克制,也因此惹來外界對於其盈利能力的質疑。

然而據媒體報導,上線一周年,知乎「鹽選會員」交出了一份讓業界刮目相看的成績單,截至到今年2月底,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倍,遠超預期。但不知道這些付費用戶中,有多少是自動續費扣款未提醒和默認勾選自動續費的用戶?

此外,線上流量紅利的天花板已顯而易見,各大平臺都面臨著用戶時長的爭奪戰。這就解釋了平臺為何要違規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因為從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帶來的精準廣告投放、個人信息的地下交易中,可以獲得巨大收益。

趙銘表示:「鑑於一些重要APP與網民生活息息相關,下架有一定難度,但監管部門可以大幅提高罰款金額,既讓企業有痛感,又不會影響網民生活。」

相關焦點

  • 貴陽這處重要飲用保護水源地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邱女士說,這個湖屬於重要的飲用水源地,遊泳等行為將對湖泊造成汙染,而每年夏天這些現象都會出現,屢禁不止:「他們在裡面遊泳的話對水質有汙染,而且也很危險,因為以前都有人溺水身亡。第二就是交通堵塞,因為沙子哨監獄到白金大道在修路,車輛只能從羅格凼水庫這邊出,所以交通堵塞是非常糟糕的。」
  • ...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學者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測試發現,包括被約談平臺在內的許多手機直播App,仍存在註冊登錄無法有效識別用戶年齡、存在軟色情內容等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亂象。屢禁不止的直播亂象在記者測試的十幾款手機直播App中,幾乎所有App在註冊用戶環節,都無法有效識別未成年人身份。例如,歡樂直播的註冊方式包括「自定義用戶名+輸入驗證碼」或通過微信、QQ、微博、Apple帳號關聯登錄,未設置輸入年齡或身份證號。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選擇權在用戶,平臺並不強制匹配。
  • 無人機黑飛為何如此猖獗屢禁不止?
    打開APP 無人機黑飛為何如此猖獗屢禁不止? 智能製造網 發表於 2020-11-19 14:53:22 近年來,民用無人機產業迅速發展,各項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消費級無人機加快普及,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生活中的「新寵」。
  •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整治網絡搜索競價排名亂象、規範網際網路廣告...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整治網絡搜索競價排名亂象、規範網際網路廣告統一執法行動醫療領域仍是「重災區」□ 本報記者 傅江平11月中旬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了全市整治網絡搜索競價排名亂象、規範網際網路廣告統一執法行動。
  •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
  • 給錢就評、量錢評級,國內評級行業為何亂象頻發?
    為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亂象頻發?評級機構存在的給錢就評、量錢評級、利益勾結等問題何時能夠解決?如何確保評級行業的高度獨立性?行業亂象叢生作為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為全社會投資者和融資者提供低風險投融資的平臺。
  • 抖音因傳播低俗信息被處頂格罰款 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  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1月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近期,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北京市「掃黃打非」辦指導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對抖音平臺進行約談,對其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行為作出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
  • 為什麼美國和日本假貨少,中國山寨貨卻屢禁不止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免費訂閱對假貨大家應該都是不陌生的,並且應該是痛恨欲絕的,經常在報紙、電視上看見打擊某某假冒偽劣產品,可是假貨卻仍然屢禁不止。
  • 險企為何踩紅線?銀保監會:重點盯大公司和頂風作案者
    相較大型險企,疫情對於部分中小型險企以及外資險企的車險影響更為猛烈,這些公司的籤單數量和保費收入均有明顯下降。2月份的車險保費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據《金融時報》記者報導,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近期發布的研報分析,從2月中上旬市場前十的傳統財險公司的經營數據來看,車險業務規模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2家機構同比增速負增長超30%,7家機構負增長超20%。
  • 李佳琦直播間虛假宣傳被罰款,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科聯社訊(文/羅曾)近日,天眼查顯示,李佳琦持股49%的上海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2020年6月10日受到上海市崇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原因為"發布虛假廣告",並進行罰款。據藍鯨財經報導,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舉報人在由該公司開設的天貓網店(李佳琦專屬店)購買了菲詩蔻洗髮水,該店家在網上虛假宣傳該洗髮水有防脫髮功能,但該公司無法提供相關依據。目前,在"李佳琦專屬店"中已搜索不到"菲詩寇生薑洗髮水"。但在ficcecode菲詩寇官方企業店中,仍能看到店家宣傳該產品有"防脫髮"功能的廣告。
  • 直播帶貨亂象為何屢禁不止?國家廣電總局出手整頓
    帶貨直播問題層出不窮  中消協點名多名主播事實上,直播亂象其實已經由來已久,去年直播帶貨剛剛興起時,李佳琦直播推薦不粘鍋,結果粘鍋非常嚴重,當場「翻車」。那麼直播帶貨為何頻頻「造假」、「翻車」,並且售後問題不斷呢?
  • 評論|直播亂象
    只有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造假者寸步難行,才能用良好的誠信環境呵護直播帶貨健康發展。如何擠掉直播的水分,讓數據和流量真起來,應當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大問題。「帶貨」數據造假亂象可休矣今年雙11活動期間,直播帶貨成為了一種新的促銷方式,關於帶貨業績創新高的新聞熱搜比比皆是,不可否認的這個途徑確實對推動商品銷售顯有成效。
  • 央視頻繁點名直播亂象背後:一批涉黃直播平臺「死灰復燃」
    直播亂象種類繁多,大型平臺上有不規範的廣告、涉嫌低俗的內容。一些中小直播平臺行為更惡劣,一批涉黃直播平臺死灰復燃,在近期浮出水面。大平臺存在低俗亂象近期被主流媒體及監管部門點名的名單中,一些已經上市或估值百億美元以上的大型直播平臺,也多次被點名。7月5日,央視報導,一些知名的直播平臺為提高直播流量,經常打「擦邊球」。比如鬥魚是一家以遊戲直播為主的直播平臺。
  • 讀者聚焦——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今年以來,上高縣人社部門積極引導當地群眾提高創新創業技能,幫助他們拓寬就業渠道。周 亮攝(中經視覺)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馬雲的天貓又「中槍」,50萬巨額罰款背後……
    2021年開年就迎來監管部門的重磅一擊,50萬罰款從天而降……12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對天貓、京東、唯品會三家企業處以5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而罰款原因是這三家都違法了《價格法》第四十條,開展自營業務不正當價格行為。很顯然,這次馬雲不是單槍匹馬了,京東、唯品會也沒跑得掉。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螞蟻搬家、快狗打車APP等坐地起價騷擾女顧客 亂象背後還有生意?
    然而,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搬家市場」的亂象不止於此:原本商量好的搬家價格,沒想到從260元漲至5000元;搬家結束後微信騷擾女顧客;甚至被不滿投訴的搬家員工「踹了一腳」……記者注意到,搬家終端亂象的背後,用戶大多數都是選擇的搜尋引擎上位置靠前的「霸屏」公司,而如何進行搬家公司的網站推廣,也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 不合規 22家企業被山東食藥監給予警告、罰款等處罰
    其中濟南市藥品企業12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0家因未按規定實施《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經營藥品等原因被分別給予警告、停業整頓、罰款等處罰措施。  公開表顯示,山東豪諾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因當事人購銷記錄不真實,未按規定實施《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經營藥品,被處以1.警告,2.責令停產、停業整頓15天,3.罰款2萬元;  濟南潤正中藥材有限公司,因當事人在未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購進並銷售他人生產的藥品,被處以1.沒收違法所得29180.88元及違法經營的藥品;2.罰款19107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