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章是調內和弦的轉調,所以所有的題都是要轉調的,轉調需要找一個切入點。一般在轉調的位置,都是大量出現變音符號的地方,當然如果只是極快速的轉調,在轉的位置上的變音符號可能不會很多,但是轉的新調需要穩定調性,所以變調之後的變音符號應該不會很少。所以在尋找切入點時,就找變音符號大量出現的前後位置就可以。
01第一題
這段旋律原調是D大調的。
第一個出現變音符號的地方是第2小節的Bb,是音階的降VI級音,連接前後音,是la 降la sol,典型的IV-iv-V或I結構,這裡不是轉調的地方。
第二個出現變音符號的地方是第5小節的A#,是音階的升V級音,連接前後音,是mi 升sol la,典型的小調經過性正格進行,也不是在這裡轉調的。
第三個出現變音符號的地方是第6小節的D#,是音階的升I級音,連接前後音,是do 升do re,典型的vi-VI-ii,小調的正格下五度離調,切入點也不在這裡。
第四個位置是第7小節的G#跟E#,旋律唱名是sol #fa mi #fa #re,如果將#fa跟#re看作是VII級大三和弦的話,是和聲小調的重屬和弦,但前邊的sol不在和聲小調上,所以有可能是這裡。使用移調的方法,重新布置旋律的唱名,它的旋律音程是:下行小二度、下行大二度、上行大二度、下行小三度,前邊三個音如果不考慮特殊變化音級的話,有可能是do si la或fa mi re,如果是前者整段旋律是do si la si #sol,如果是後者整段旋律是fa mi re mi #do,能看得出來這一小節應該是小調,前者很容易看出來和聲小調,後者#do一般是小調下五度離調的副屬和弦,但到底選擇是哪個,還要再往後看。
第8小節,如果選擇前者,那7、8兩小節就是do si la si #sol mi fa,比較合理。如果選擇後者,那7、8兩小節就是fa mi re mi #do la bsi,但是如果是bsi的話,應該在音上出現一個變音符號,顯然第8小節的兩個音的旋律音程是自然音級的半音,是mi fa比較合理。
如果選擇前者的話,重新整理第7小節,A音唱do,旋律是和聲小調,所以這裡就是A的關係小調即f#和聲小調。繼續向下唱第9、10小節,就是mi si re do si la,正好能落在主音上,所以選擇f#和聲小調是對的。那麼就開始按這思路配置和聲。
第一小節:I-vii-vi,大調正格接阻礙進行。
第二小節:S-D-T-T7,完全進行,加下五度離調。
第三小節:S-D-T-TS,完全進行,加阻礙進行。
第四小節:DD7-D-D7,上五度正格離調。
第五小節:出現#sol音,肯定要往關係小調上拐,我選擇了I-(vii-i-V)/vi。
第六小節:出現#do音,肯定要略作離調,我選擇是vi-VI-ii-II-V-V7,連續的小三變大三正格離調解決。
第七小節:要轉調,這個A音,在D大調上是V級,在f#小調上是III級,所以先看在小調上的配置,因為III級在小調上,基本上是配置主和弦F#m或VI級大三和弦D,F#m在D大調上是iii級小和弦,D是主和弦,而且第六小節最後停在屬七和弦上,所以解決到主和弦上是首選,所以這裡我選擇配置D來連接兩個調式。
第七小節:VI-ii7-vii7,阻礙進行加仿正格進行。
第八小節:屬和弦接導七的屬功能擴展。
第九、十小節:T-SD-S-D-T,旋律小調的完全進行,收尾。
02第二題
這題我之前做了一遍,感覺很不好,但想不出來別的做法,於是就開始寫筆記,寫著寫著發現新做法了,做完以後感覺還不錯,這裡說的就是這個新做法。
仍然是先找轉調的位置,第1個變音符號在第2小節的F#音,是#V級音,可以安排進和聲小調,不用轉調,暫時不考慮;第2個變音在第5小節的C#音,是#II級音,可以安排在大調的vii7/V或者是關係小調的V/V上,也不考慮;第3個變音在第7小節的還原E音,是#IV級音,結尾是D音,是III級音,結尾的三個音是V、#IV、III,正常都是落在主音上,所以這三個音的關係下行小二度、下行大二度,應該是和聲小調結尾的III、II、I才對。所以此處判斷D音是小調的I,就是d小調。
確定了Bb大調轉d小調之後,要找在哪裡做轉調的切入點比較好。這題之前就是沒找對切入點,所以聽覺上特別差,我受到的啟發是減七和弦是萬能轉調和弦,也就是第5小節的那個C#音。還有就是d小調的關係大調F大調是主調Bb大調的屬調,轉屬調的要訣就是主調的屬功能組變成屬調的主功能組,主調的主功能組變屬調的下屬功能組。第六小節唱名,按主調來說是mi do si la do,按副調來說是la fa mi re fa,正好主調選擇iii-vi,副調就是i-iv。所以此小節是轉調的過渡,切入點就在這裡。加上前邊的減七和弦,可以轉至任意和弦,做成vii7/V的話,接iii就是V上離調的vii-vi的阻礙進行,這就解決了銜接問題。
第一小節:I-V7-I的正格進行。
第二小節:IV-V7-VI的阻礙進行,後邊接I。最後那個F#也就是#V級音,因為我旋律上想給第三小節配IV,所以這個#V級音不能配III級大三和弦,因為它是要接VI級大三或小三和弦的。於是我想到了變和弦,這裡按離調的話,是向IV級離調,#V級是IV級的#II,所以這裡應該配#II7/IV,也就是#5 b7 2 4,是變格的離調。
第三小節:兩個強拍都在IV級上,可以選擇IV-iv或IV-ii,我選擇前者了,因為在音響上,IV-iv的變化比IV-ii的要明顯,可以讓和聲不那麼平。
第四小節:因為第3小節選擇了IV-iv,所以這裡選擇I-V7,如果第3小節選擇IV-ii,這裡就應該是vii7/V-V7。
第五小節:先用了個I,然後do re #re這裡,第一個do如果再用I就不好了,於是選擇了vi,後邊接ii就是仿正格,再接vii7/V,就是離調正格。
第六小節:前iii後vi,與主調的關係是iii-vi,與副調的關係是i-iv。
第七八小節:V7-K-V7-i,正格終止。
最關係就是在轉調的緩衝位置,之前就是因為沒選對,所以做出來的不理想,這回的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