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探析

2021-01-17 人民網

原標題: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探析

羅曼羅蘭

編者按

我國著作權法從保護作者權利的角度出發,對委託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了規定,但在實踐中,受委託創作作品的署名權問題常常會出現爭議。本文作者認為,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實際上就是作者身份問題,希望立法機關對著作權法中該問題進行修改。

我國著作權法從保護作者權利的角度出發,對委託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了規定,但在實踐中,委託人與受託人之間、律師之間、當事人與律師之間常會為委託作品的署名權問題發生爭議,且各方均持有較為有力的觀點。筆者就該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

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現狀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司法實踐中,對於該條款的理解和適用容易發生爭議的焦點是:該條款中規定的著作權是否包含該法第十條所列明的全部人身權和財產權?

以委託人為視角,除非他自願放棄該作品的署名權,否則他可能會持有這樣的觀點:一方面,我國法系上屬於成文法體系,所有具有法律效力的法,都需經過法定的程序、以規範性文件呈現。實踐中,所有法律事實的認定都需要有法所依,司法機關的裁判也必須要正確適用法律;另一方面,既然法律條文直接表述了「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那麼再將作為著作權之一的署名權解釋為不能通過合同約定,則矛盾不言自明。

同樣,以受託人為視角,除非他自願放棄該受託完成作品的署名權,否則其可能會持有這樣的觀點:首先,我國著作權法基本原則之一即為保護作者權益,而根據著作權法第二條以及國內外公認的「著作權由作者原始取得」原則,無論作品是否發表,作品產生之時著作權即已產生,如果以合同方式將署名權約定由委託人享有,那麼這與著作權法第二條「著作權由作者原始取得」原則相矛盾;其次,根據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二十五條,著作權的轉讓,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4項人身權利是不能許可也不可轉讓的,加之著作權在作品創作完成時即已產生,那麼合同約定包括署名權在內的人身權不歸創作者所有而歸委託者所有必然侵犯了受託者的著作人身權。

不難看出,不管是在法學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對於受委託創作完成作品的署名權歸屬問題,分歧較大,委託人與受託人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也十分糾結,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

委託作品署名權取得方式

就我國法律規定而言,著作權的取得方式分以下幾種:

其一是原始取得。依據是著作權法第二條、第十一條以及「著作權由作者原始取得」原則。

其二是推定取得。依據是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根據該條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其三是法定取得。依據是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及第十六條第二款,即滿足「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這一條件,除署名權之外的其他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其四是轉讓取得。依據是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二十五條,根據該條款,除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4項人身權利外,其他種類的著作權均可轉讓。

其五是許可取得。依據是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二十四條,根據該條款,除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4項人身權利外,其他種類的著作權均可轉讓。

將上述取得方式進行歸納不難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從主體上看,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均可成為署名權的法律主體。自然人主要通過創作原始取得作品署名權,但也可通過在無證據證明存在其他作者的作品上以推定的方式取得署名。而法人及其他組織只能通過推定取得和法定取得。其次從權利種類上看,財產權利的取得方式幾乎不受限制,但人身權不能通過轉讓及許可方式取得。另外推定取得、法定取得、轉讓取得及許可取得均為著作權繼受取得的不同方式,但著作權中包括署名權在內的人身權只能基於推定、法定方式兩種繼受取得方式取得。如果排除實踐和理論上存在爭議的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則署名權只能通過推定這一種繼受取得方式取得,且取得主體只能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因為法定取得已經明確將署名權排除在外,而推定取得的前提是法人或其他組織主持了創作工作,作品需要代表其意志,法律責任由其承擔,所以署名權歸屬委託人所有的前提,是需要在合同中約定署名權歸委託人的同時約定法律責任的承擔者為委託人,且創作工作需要由委託人以其意志進行主持。

委託作品署名權解決思路

基於前述分析,署名權的取得方式只能是原始取得,以及推定、法定取得兩種繼受取得方式,這三種署名權取得方式的共性,是將作品署名權的主體指向作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國內外公認的「著作權由作者原始取得」原則,即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就是作者身份問題的解決。

現行法律框架下,如委託人與受託人均是自然人,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一條「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要再適用該法第十七條約定委託人為作者,顯然會使矛盾加劇,而且這也會促使文化市場上的「代筆」行為繼續泛濫和猖獗,不利於社會法治的進步。筆者認為,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的委託創作行為,不能按照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將署名權約定由委託人享有。

如委託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根據著作權的推定取得方式,在作品本身代表其意志,由其主持創作且承擔法律後果情況下,可以適用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約定包括署名權在內的著作權歸其所有。如具有這兩個條件,直接以合同方式約定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署名權,繼而擁有作品的作者身份,那麼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將會因為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的存在而顯得多餘。

基於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的現狀,筆者認為在未進行著作權法修改之前,由最高人民法院就現行著作權法第十七條頒布相關司法解釋更為實際,且刻不容緩。

(作者單位:廣東卓建律師事務所)

(責編:龔霏菲、王珩)

相關焦點

  • 委託創作的作品,其著作權歸屬於誰?
    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電視劇沒有心儀的主題曲,委託他人創作;公司要編寫一個軟體或新產品設計、各類設計等。而這些事情通常都會衍生出一些問題,我們針對關於委託作品的問題進行了梳理。1957年,我國著名書畫家楊建侯就曾受委託創作《南京解放》。
  • 電視劇《風箏》署名權糾紛:請求權競合之下基於約定和作者法定權利的署名權之爭
    評 析 署名權就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編劇一般指電影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方法創作的作品攝製時所依據劇本的作者,而編劇署名權指的是在上述作品上表明劇本作者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編劇、導演等作者在相關電影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方法創作的作品上享有署名權。改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影視劇的攝製亦具有改編行為的屬性,如果影視劇系從他人在先作品改編攝製而成,包含他人在先作品的獨創性內容,則製片者在依法享有影視劇著作權的同時,也應當維護原著作者包括署名權在內的著作權。
  • 《隱秘的角落》被訴侵權,署名權有多重要?
    署名權作為著作人身權的一項權利,各國法律都有規定。對於什麼是署名權,署名權是指作者在自己創作的作品及其複製件上標記姓名的權利,又稱姓名表示權。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第11條、第17條的規定,作者有三種情形:第一,創作作品的自然人;第二,被視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第三,由委託合同明確約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單位。
  • 海澱法院關於影視作品著作權案件署名問題的調研報告
    在上述案件中,近半數案件(336件)中的被告對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影視作品著作權提出質疑,佔比48.2%,這說明影視作品的權屬問題是此類案件中被告一般會採用的首要抗辯理由;而署名則是其對影視作品權屬問題進行抗辯的主要切入點。二是合同類案件,涉及影視作品署名問題的合同類案件較少,僅佔樣本案例的1%;主要以「委託合同糾紛」和「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作為案由。
  • 音樂作品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對相關問題的分析有利於在相關業務展開時從法律端進行全面考慮,實現授權不多給、拿權不錯拿,不少拿。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規定,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由此可見,音樂作品必須包含曲,可以包含詞。
  • 《隱秘的角落》被訴,編劇貢獻多少才能擁有署名權?
    出品方萬年影業聲明據此前北京海澱法院消息,編劇王先生和楊女士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及出品公司愛奇藝訴至法院,原告認為被告在終止合作後,擅自在拍攝過程中使用原告創作的內容,但播出時並未將原告署名為編劇,嚴重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
  • 執行編輯是否有署名權?
    編輯的工作沒有產生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就不享有署名權,但是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 攝影作品著作權權屬糾紛中的「署名推定」與「相反證明」
    其實這樣的看法有些片面,沒有從著作權制度的宏觀角度出發考慮問題。[②]」可見,由於著作權「作品創作完成即自動產生」的特性以及其交易鏈較長和交易主體眾多的特點,「署名推定」原則對於便利著作權人維權,減輕著作權人的維權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在作品或者製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
  • 兩編劇起訴《隱秘的角落》侵害作品署名權,主創發文回應
    辛爽稱,在他進入項目工作期間一直到項目結束為止,編劇團隊只有劇本策劃胡坤、編劇潘依然、編劇孫浩洋,編劇陳驥,都已署名,沒有遺漏。劇本中基礎的人物、事件均改編自紫金陳小說《壞小孩》,其中人物上最大的變化是原作「丁浩」替換成現在的「嚴良」,此部分思路由編劇孫浩洋提供。
  • 《隱秘的角落》陷署名權爭議
    兩名編劇以擅用獨創內容、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出品方訴至法院,對此,8月20日,《隱秘的角落》主創團隊及出品方紛紛通過微博回應,否認存在侵權情況,雙方截然不同的表態使得這場糾紛難有定論。據海澱法院發布的信息顯示,日前,王先生和楊女士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年影業」)及出品單位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奇藝」)訴至法院。
  • 《隱秘的角落》被訴侵犯署名權,製片人:你的貢獻不至於要署名
    有兩位編劇認為該劇的攝製使用了自己的原創劇本,但並未將自己署名為編劇,故提起訴訟,法院也已正式立案。然而,該劇主創團隊接連發文表示,未與二人合作過,不知他們為何要起訴。該劇製片人則表示,二人的貢獻有限,不至於要署名為編劇。
  • [以案釋法]委託作品著作權歸屬如何判定?合同!
    其中,由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的「薛磊與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委託創作合同糾紛案」警醒我們,在委託創作合同中,應儘量對著作權的歸屬做出明確的約定,這樣在發生糾紛後,有利於法院對雙方權利義務做出準確判定。  【基本案情】  2011年4月2日,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與薛磊籤訂了《聘用電視劇編劇合同》。
  • 《隱秘的角落》主創否認侵權,獨創性成編劇署名權爭議關鍵
    兩編劇起訴《隱秘的角落》侵害署名權改編自紫金陳小說《壞小孩》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成為今年的熱門懸疑劇,該劇由韓三平監製、辛爽執導,自今年6月上線以來頗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9分。順利收官之後,該劇卻陷入了一起涉嫌侵害編劇署名權的官司之中。
  • 委託他人撰寫文章未作約定 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原標題:委託他人撰寫文章未作約定 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原標題:委託他人撰寫文章未作約定 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今年的智慧財產權宣傳周已啟動。「版權(即著作權)、商標、專利等共同構成了智慧財產權。版權作為智慧財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權利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
  • 稱《隱秘的角落》擅用其獨創內容,兩編劇起訴侵害作品署名權
    因認為《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霍爾果斯公司)及出品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奇藝公司)使用自己的獨創內容構成侵權,王先生和楊女士二人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及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在涉案電視劇及官方信息處(包括但不限於電視劇片頭、片尾、海報、豆瓣網、時光網、百度百科等頁面)將原告署名為編劇;賠禮道歉並在官方微博帳號
  • 有損作者聲譽才會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嗎?| 電影《九層妖塔》侵害著作權糾紛案
    據此,一審法院支持了侵害署名權的主張,並判決中影公司等在傳播涉案電影時為張牧野署名並向張牧野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駁回了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主張。張牧野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作者的名譽、聲譽是否受損並不是認定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要件。改編權無法涵蓋保護作品完整權所保護的利益。
  • 《隱秘的角落》被訴侵害編劇署名權 業內支招:嘴仗沒用,必須比對
    據北京海澱法院官微消息,因認為《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年影業)及出品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奇藝)使用自己的獨創內容構成侵權,王先生和楊女士二人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萬年影業及愛奇藝訴至法院。對此,《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編劇潘依然和孫浩洋、劇本策劃胡坤以及萬年影業先後發聲否認侵權,辛爽斥責這是一次炒作,並表示「不打嘴架,相信法律」。
  • 《麥兵兵》作者魏大森因署名權向出品方提起訴訟
    影片上映之際,作為影片編劇、導演之一的魏大森卻因導演署名權問題,對投資方之一的北京煌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提起了訴訟。三年半的時間,魏大森走走停停,悉心呵護「孩子」的成長,把一個創意最終變成了大銀幕作品。他也盡心打磨每一個環節,力求為觀眾奉獻一部快樂、健康、正能量的合家歡童話電影。凌晨兩點被告知「被辭退」經過前期充分的籌備,2016年3月8日,《麥兵兵》在廣州正式開機。
  • 電視劇《風箏》編劇署名權官司,法院一審判劇方賠15萬
    新京報訊(記者 左燕燕 通訊員 劉向智)因認為編劇署名權及原著作者署名權被侵,長篇小說《風箏》的作者林宏將同名電視劇《風箏》的出品方北京東方聯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東方聯盟)等四家公司訴至法院。據北京東城法院今日(12月6日)消息,12月5日,法院對此案一審宣判,判決北京東方聯盟等公司在電視劇《風箏》上為林宏署名為編劇及原著作者,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15萬元。
  • 布萊恩·辛格獲署名權仍為《波西米亞狂想曲》導演
    布萊恩·辛格獲署名權仍為《波西米亞狂想曲》導演 時間:2018.06.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