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應該戴什麼樣的口罩,應該如何正確佩戴口罩?目前兒童口罩有專門的標準嗎?近日,廣東發布《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空白,為全省兒童口罩生產提供了專業支撐與保障。南都質量公開課邀請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醫用材料室主任、高級工程師黃敏菊解讀兒童口罩團體標準,揭秘兒童口罩應該怎麼選、怎麼戴。
掃碼看節目回放。
國內未專門出臺
兒童口罩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
目前口罩的總體標準情況是怎麼樣的?黃敏菊介紹,目前,我國關於口罩產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有5個,其中3個適用於醫用領域,另外兩個標準適用於別的領域:一個主要針對在空氣汙染(PM 2.5) 環境下對人體的防護的口罩,另一個主要針對媒礦、粉塵車間等特定環境特定人群使用的口罩。
「由於我國未專門出臺兒童口罩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廣大企業難以依標生產。」黃敏菊認為,這導致市面上的兒童口罩「五花八門」,質量安全水平和口罩型號規格等技術參數不統一,給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帶來影響。
目前兒童口罩「五花八門」,質量安全水平和口罩型號等技術參數也不統一。
在進行相關調研時,黃敏菊介紹目前兒童口罩「五花八門」,質量安全水平和口罩型號等技術參數也不統一。另外,成人口罩對於3-14歲兒童來說會顯得太大太長,尺寸也不合適。黃敏菊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口罩,還是以純白色為主,「但很多小朋友喜歡帶有卡通人物或者多種顏色的口罩。」
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基礎
鼓勵企業生產更多適合小朋友佩戴的款式
黃敏菊介紹本次制定團體標準《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T/GDMDMA 0005--2020),由省內多家一流的口罩產業鏈企業、檢測機構、標準技術機構等組成標準起草專家團隊。通過搜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資料並進行科學、嚴謹、細緻的分析比對,以及對口罩產業、生產企業、兒童用戶的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建議,最終制定而成。
本次兒童口罩團標標準,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基礎,顆粒過濾效率的要求由醫用外科口罩的30%提高到80%,更有效地阻隔顆粒、細菌和病毒。
本次兒童口罩團標標準,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基礎,顆粒過濾效率的要求由醫用外科口罩的30%提高到80%,更有效地阻隔顆粒、細菌和病毒。「考慮到兒童肺活量遠低於成人,需要降低口罩的通氣阻力,但通氣阻力過低又會影響口罩的過濾效率,」黃敏菊表示,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起草組一方面參考國際和國內標準以及行業現狀,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數據驗證,證明將阻力降低20%是可行的,而且,阻力數據降低,對材料要求也相應提高,口罩質量更好。「此項指標的提升會讓帶著口罩的兒童呼吸更順暢,不會因為悶氣而不戴口罩。」
本次團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勵生產企業在口罩外層增加圖案、調整顏色,以增加吸引力。
市場調查表明,由於兒童不習慣佩戴口罩,在口罩的外觀、顏色、圖案上作個性化、時尚化調整,是吸引兒童樂意佩戴和簡易識別口罩內外層的有效方法。黃敏菊表示,本次團標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勵生產企業在口罩外層增加圖案、調整顏色,以增加吸引力。「同時,針對採用印花工藝等使用塗料、染料的口罩,增加了甲醛含量(≤20mg/kg)和pH值(4.0-7.5)的要求。」有醫療用品企業表示,這個標準條款的研製,有助於推動企業生產更多適合小朋友佩戴的款式,促使小朋友從此「愛戴」口罩。
關注
3歲以下兒童
不建議佩戴口罩
很多視頻網站中,都提到小朋友佩戴口罩的時候是張開嘴的。黃敏菊表示,這個是正常現象,多發生於1歲以下嬰兒,由於發育原因,有部分孩子的嘴是經常張開的,「而且由於現在佩戴了口罩,孩子呼吸起來更費力一些,也會張嘴來助力呼吸,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包括成人戴口罩後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兒科專家建議,3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戴口罩。
黃敏菊介紹,本次團標適用於3-14歲的兒童在日常環境下使用的口罩。「戴上口罩之後,感覺會悶一點,是需要自身有較強的呼吸力的,3歲以下的孩子的肺活量比較低,他們的呼吸系統還未發育完善,未具備如此強的呼吸能力。」黃敏菊認為如果給小寶寶戴口罩,很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窒息的情況,後果還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採納了兒科專家的建議,3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戴口罩。」
根據兒童臉型特點
提供大小碼兩個推薦規格
兒童佩戴的口罩,與成人口罩相比要注意什麼?黃敏菊介紹,本次團標,特別考慮到兒童在肺活量方面的區別。考慮到兒童肺活量普遍低於成人,但通氣阻力過低又會影響口罩的過濾效率等實際,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以醫用口罩的安全性能要求為基礎,要求兒童口罩的主要性能高於醫用口罩標準。另外,兒童口罩的技術要求也更高,如標準規定顆粒過濾效率的要求,由醫用外科口罩的30%提高到80%。
本次兒童口罩團體標準根據兒童臉型特點,提供了大碼和小碼兩個推薦規格(14.0cm×9.0cm和12.0cm×7.0cm),方便選用更適合不同兒童佩戴的口罩。
黃敏菊表示,本次兒童口罩團體標準根據兒童臉型特點,提供了大碼和小碼兩個推薦規格(14.0cm×9.0cm和12.0cm×7.0cm),方便選用更適合不同兒童佩戴的口罩。同時,根據廣東產業現實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實際,並沒有盲目追求指標虛高,而是結合口罩的佩戴安全性和技術可行性,全面考慮了兒童口罩生產鏈的設備、技術能力、工藝水平、原材料、成型、質量管控等每個環節,利於產業鏈企業協同合作,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升口罩的產量。「本次兒童口罩團標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基礎,調整合適的尺寸,只要對口罩機部分配件稍作調整就可以投產,不會影響市場供給。
各學校優先使用
符合本次團標的兒童口罩
據了解,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將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推動省內口罩企業擴產轉產兒童口罩,引導和支持全省兒童口罩生產企業嚴格按照《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組織生產。省衛生健康委將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發布兒童口罩使用相關指引,建議佩戴符合《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的兒童口罩。省教育廳將指導各地教育部門按照《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做好兒童口罩的儲備工作,各學校優先使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的兒童口罩,確保開學安全。
省教育廳將指導各地教育部門按照《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團體標準做好兒童口罩的儲備工作。
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廣東省口罩生產廠家由疫情發生前的20多家發展到250多家,生產能力從不足20萬隻/日增加到近3000萬隻/日,口罩產品中供大眾日常使用的防護口罩所佔比重較大。黃敏菊介紹,本次團標發布後,目前廣東省多家口罩生產骨幹企業聲明自願執行。「本次團標調研期間,也可考慮到廣東產業鏈的情況。有口罩機生產廠家表示,按照以上推薦規格,只需對口罩機部分配件稍作調整就可以馬上投產,確保市場供給。」
釋疑
兒童口罩選購
要注意什麼細節?
黃敏菊提醒家長選購兒童口罩,應注意一些細節:
1.外觀與感官檢查:
看--口罩應整潔,形狀完好,裡層外層有明顯區分(顏色,文字,印花等多種形式);摸--裡層,外層,邊緣,口罩帶沒有毛刺和銳利邊緣;聞--沒有明顯的異味。
2.結構檢查:
口罩帶—彈性好、柔軟、舒適,最好採用掛耳式,而套頭式或者綁帶式的口罩,一方面佩戴不方便另一方面口罩帶比較長,存在安全隱患,不推薦使用;鼻夾—平面型口罩需配有鼻夾,立體型口罩可以通過鼻夾或者其他方式,讓口罩貼合臉部。如有鼻夾,鼻夾是不允許露在口罩外表面的,避免兒童把鼻夾掰下來玩,存在風險。
3.佩戴檢查:
A.鼻夾側朝上、顏色或者印花面朝外,上下拉開褶皺;
B.左手壓住鼻夾,同時右手下拉口罩,充分展開口罩上下;
C.雙手指尖向內側觸壓鼻夾逐漸向外移,鼻夾使用的是可塑性材料,這時可以貼緊鼻梁。
使用口罩覆蓋口、鼻、下頜,把整個下巴都包裹住。
兒童「打劫式」口罩佩戴方法
不靠譜且起不到有效保護作用
一些視頻網站,出現小朋友「打劫式」口罩佩戴方式。部分家長將成人口罩剪出一些孔洞,給小朋友進行佩戴。這種方法是否靠譜?
對此,黃敏菊認為這種「打劫式」口罩佩戴方式存在風險。首先嬰兒不能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風險,嬰兒應該儘量避免外出。另外,視頻中的口罩結構已被破壞,起不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成人口罩改造成兒童口罩?
與兒童臉部貼合程度不一定很好
網上流傳一份用成人口罩製作兒童口罩的攻略:選用一個成人外科口罩,把口罩按照兒童臉部大小剪成圓形(仍然具有三層)。針對流涎的兒童,可選用兩層紗布縫在已剪好的口罩內。最後把口罩縫合收邊,把口罩的掛耳繩按照孩子的尺寸調整好長度進行縫合。一個兒童口罩就製作好啦。這種方法是否靠譜?黃敏菊認為成人外科口罩,從材料和防護效果來說是滿足使用需求的。但是從結構上來說,口罩跟兒童臉部的貼合程度,不一定會很好。
出品:南都鑑定評測實驗室
主持:陳養凱
採寫:南都記者 陳養凱 陳菁鈺 楊麗雲
攝影:南都記者 馬強
視頻/直播:衛志凌 崔智超
海報設計:金國華
如果您有相關線索
歡迎發送郵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過微信/抖音
搜索「鑑定評測實驗室」
與「鑑定君」隨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