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三大砂巖地貌,分別是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和嶂石巖地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號稱「萬丈紅綾,百裡赤壁」的嶂石巖地貌。
在太行山中南段,發育有氣勢磅礴,造型獨特的紅崖長牆砂巖地貌景觀,高數百米的紅崖長牆橫向展開並延伸,階梯狀的陡崖貫穿全境,遠遠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畫,甚為壯美,被地質地理學家命名為「嶂石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的特殊形態與構成它的巖石性質有關。嶂石巖地貌是一種三明治型的三疊結構,最上面一層為灰巖,容易受到水的侵蝕,中間是又厚又硬的石英砂巖層,最底層是薄而軟的泥巖或者砂質泥巖。在外力作用下,下層的泥巖或砂質泥巖很容易風化、剝蝕、倒空,結果造成上面紅色石英砂巖層崩塌,經過長期的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嶂石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贊皇縣太行山深山區的嶂石巖景區。此外,嶂石巖地貌在太行山其它許多地方都有分布,人造天河「紅旗渠」就是建在嶂石巖地貌之上。
除了太行山脈,山西的中條山也有分布,但基本上都在河北、山西、河南這一帶。
河北省贊皇縣太行山嶂石巖景區,區域地質構造上處於贊皇背斜隆起的西翼。地貌上為山高谷深的中山地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降低,最高峰黃庵堖海拔1774米,淮泉為槐河的發源地,富含多種礦物質。淮河西側山脈主脊東坡為「嶂石巖地貌」的典型地段,形成了近南北向連綿延伸,比高500-700米的三級大斷崖,構成了園區「三棧牽九套、四屏藏八景」的景觀格局,具有了「丹崖長牆,橫貫天際;萬丈紅崚,綠棧鑲嵌;「Ω 」形嶂谷,連環成套;回音弧壁,天工巧成;塔柱石峰,稜角鮮明;垂直巖縫,形如刀切」的景觀特色。
嶂石巖景觀主要為「丹崖、碧嶺、奇峰、幽谷「。雄偉的嶂巖三疊,奇秀的九女峰使人嘆為觀止;一線天、三秀峽,槐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點令人神往。同時,嶂石巖自然生態良好,山麓、棧頂皆被喬、灌、藤、草所覆蓋。植物計98科654種,是華北地區保護最好、品種最全的「天然植物園」。春日,山桃花、杜鵑花、丁香花、玫瑰、山丹、繡線菊滿山滿坡,層蕊怒放;盛夏,鬱鬱蔥蔥,到處流泉飛瀑,雲海、佛光奇異壯美;金秋,層林盡染,五彩繽紛,如火如荼;朔冬,霧凇樹掛,玉柯瓊枝,冰柱擎天。
嶂石巖地貌是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郭康研究員與20世紀80年代末期給嶂石巖地區搞旅遊規劃的時候提出來的。當時呢對這個嶂石巖地貌議論挺大,有的遊客呢認為它是丹霞地貌,有的認為它是張家界地貌,所以我們經過對張家界、嶂石巖還有這個丹霞地貌三個地方詳細調查研究,發現它跟那兩個地方是完全不一樣的。
張家界地貌是以塔柱狀峰林為特色,看上去是千峰聳立、萬石崢嶸的景觀。
丹霞地貌紅色的奇峰異石與嶂石巖有點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體侵蝕切割形成的,以塊狀結構為主。
而嶂石巖地貌則是以延續不斷的丹崖長牆、彎曲相連的Ω型嶂谷以及一頭開口的峽谷為主要特色,因此認定它是一種新的地貌類型,命名為嶂石巖地貌,與丹霞、張家界並列為中國三大砂巖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