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鎮》人性醜陋,全片唯一沒有作惡的是一條狗

2020-10-12 大劍

如果你覺得只有結尾是精華,結局大快人心,覺得這片子引人向惡,或者警示人為善,那麼你還沒有看懂這部電影,還沒有看懂人性。人性醜陋,全員惡人,整部電影唯一沒有作惡的竟是一條狗。

村民不是隨著劇情在循序漸進的暴露醜陋,他們一開始就偽善得很刺眼。荒僻的道格維爾小鎮迎來一個美麗的逃亡者格蕾絲,村民作為小鎮土著,擺在面前的無非就是兩種直截了當的選擇:一、拒絕,二、接納。可村民們的做法卻很有意思。有提議讓格蕾絲去找警察的,有覺得幫格蕾絲敲鐘放哨是添麻煩的,也有直接表明只關心自己的事,無求於人的,可最後都答應了給格蕾絲兩個星期的「觀察期」,不說,還十分問心無愧,洋洋自得,他們陶醉於自己的善良,認為這已經比大多數人做得好了。

這就是一種偽善,而這種偽善在村民湯姆身上體現得最甚。湯姆最初幫助格蕾絲就是因為這給了他一種不錯的成就感,後來繼續幫助格蕾絲是因為想要名正言順的「嫖娼」。狗是全片唯一沒有作惡的,而湯姆是整個鎮上唯一沒有幹格蕾絲的男的,可他明明比哪個男的都想幹格蕾絲。他想作惡,但又不願意袒露自己的惡,還要用善良、正義的幌子來包裝自己。說俗點,這種行為就叫:當了x子還要立牌坊。說高雅點,在魯迅的《狂人日記》裡,這叫:

「最好是解下腰帶,掛在梁上,自己緊緊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自然都歡天喜地的發出一種嗚嗚咽咽的笑聲。 」

慢慢的,偽善也懶得表演了,村民顯出醜陋,貪得無厭。格蕾絲第一天替村民工作,天上春光明媚,鎮上感謝聲迭起;格蕾絲替村民工作了半年,還增加了時長,鎮上不僅沒有人因此高興,情緒還恰恰相反。人性如此,不管是同學同事,還是朋友鄰居,一樣的忙,幫了第一次,人家會感激你,幫多了就變成你應該做的份內兒事了,劉震雲在《單位》裡這樣說:

「大家的看法很有意思,過去小林不在乎、吊兒郎當時,大家認為他應該吊兒郎當,不掃地不打開水不收拾桌子是應該的;現在他積極幹這些,久而久之,大家認為他幹這些也是應該的。有時屋子裡偶爾有些不乾淨,暖壺沒有水,大家還說:『小林是怎麼搞的!』」

以自己的高道德水平無條件的原諒低道德水平的人也是一種傲慢,強行抹去人性的醜陋也是一種惡。與其誇讚格蕾絲善良、寬容,不如說她從來都沒有將村民看作與自己平等的,一樣的人,她也在偽善,她在居高臨下的憐憫鎮上所有的人。所以在村民作惡時,她才選擇原諒,她認為村民的道德水平始終低她一等,作惡是情理之中,她才是真正的打心底瞧不起這些村民。與其說格蕾絲在結局命令父親的黑幫手下放火燒村,屠殺村民,是看透了村民的醜陋,不如說她只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駱玉明對《子貢贖人》的評說,剛好也可以評說結局屠村的行為:

「道德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維護某種公眾利益,如果脫離實際去提高道德標準,將道德自身視為目的,其結果足以破壞道德存在的基礎。中國幾十年前很努力地宣揚「無私」的理念,「文革」中更是發展到戲劇化的程度,結果是人人演戲,可信的道德就在這種表演中消失了。」

片尾導演透過旁白提出的問題:到底是格蕾絲離開了道格維爾,還是道格維爾離開了她和整個世界?答案是前者,人性的醜陋生長在每個人的內心,包括格蕾絲,一個道格維爾毀滅了,還有千千萬萬個道格維爾在運作。

最後,《legal high》裡古美門的這段話送給格蕾絲再合適不過了。

相關焦點

  • 全片沒有一個好人!這部電影《狗鎮》,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全片沒有一個好人!這部電影《狗鎮》,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最後,湯姆提了一個建議:通過兩周的時間觀察格蕾絲是否值得保護,最後在村民會議上集體投票決定是否留下她。全片沒有一個好人!這部電影《狗鎮》,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當村民們看到告示欄張貼的格蕾絲通緝令後,他們開始害怕格蕾絲,他們認為格蕾絲應該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把風險持平。
  • 全片沒有一個好人!這部電影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之後少年坐在惡龍的屍體上,看著龍穴裡一地的金銀財寶,最終他的頭上長出了犄角,背後長出了翅膀,少年變成了惡龍。這也是網上流行的「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原版。甚至有人調侃道,與其說《狗鎮》是一部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舞臺話劇。所有的一切,都僅僅發生在一個個格子鋪中。沒有建築,沒有華麗的布景,有的僅僅是一個不斷述說背景的旁白。
  • 從基督教義看《狗鎮》中神性與人性的矛盾
    《狗鎮》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以批判美國社會為目的的一部作品。全片可以感受到導演懷著「人性本惡」的一種悲觀主義態度,質疑了傳統道德倫理和民主制度的合理性與約束性,解剖人性深處與生俱來的「原罪」。從影片的細節中不難看出這其實是一部包裹著宗教內核的電影,而導演在創作中表現在女主人公身上神性與人性的對立矛盾表現得十分突出。
  • 《狗鎮》人性有時真的醜惡到豬狗不如
    」,小鎮裡只有幾十戶人家和一條狗,他們過著差不多與世隔絕的生活。最後,格瑞斯同意與父親一起回去,但是她有一個要求,就是殺光小鎮裡的人,包括老人和孩子,而她則親手殺死了湯姆,小鎮上只剩下一條狗。就這樣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盡了人性的醜惡,正如我文章的標題,人性有時真的醜惡到豬狗不如。
  • 《狗鎮》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人性裡沒有烏託邦
    該片講述了在美國1930年代,格蕾絲從逃離都市身入狗鎮,以及她在狗鎮夢魘般經歷的故事。劇場化的風格將人性的醜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並非單刀直入剖析人性之惡,而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娓娓道來,揭露人性的貪婪和偽善,影片分為九個章節。
  • 狗鎮:一場只有被告的惡的審判
    不如給你介紹一部老電影吧《狗鎮》劇情簡介:狗鎮坐落在美國洛基山脈的山谷之上,被廢棄的古老礦井是小鎮道路的終結之地。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與世隔絕,鎮上居民只有15人,都是善良的波蘭人,他們生活儉樸簡單,但都過得和平寧靜,美好和諧,每個人都十分滿意自己居住在這樣的小鎮上。
  • 【狗鎮】豆瓣8.4分,少女被全鎮當狗囚禁!
    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汙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鎮上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女子的神秘身世,讓此刻的汙辱成為了他日的滅頂之災。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格蕾絲在遭受一切苦難後和父親在車上的對話。她問來狗鎮接她離開的父親,「為什麼我不能饒恕?」;「為什麼我不能慈悲?」
  • 《狗鎮》毀滅是唯一的救贖
    《狗鎮》的末尾,女主黑化屠城,被部分豆友理解為由屠龍者蛻變成了惡龍。我看到此處只覺得痛快無比,但並不承認這是出於共情跟著女主一起轉化為惡龍心態。這麼一個集體施虐的邪惡小鎮,還有比受虐者更合適的審判者嗎?女主最後不是實現了人性的黑化,而是完成了角色的轉換,由唯一受害者變為了最有資格的執法者。
  • 【懷舊時光】關於電影《狗鎮》影評
    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汙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鎮上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女子的神秘身世,讓此刻的汙辱成為了他日的滅頂之災
  • 《狗鎮》狗鎮中的兩種惡
    說到狗,一開始小鎮居民想省糧食不給狗吃骨頭偏要說「吃飽了它就不看家了」,多麼虛偽。一種是群體之惡,組成虛偽之網互相蔓延、勾連。兩次投票,幾次公議,三三兩兩結成同盟的婦女,都是如此。GRACE一詞與其說是上帝的權力,不如說是人性的榮光,當這種榮光被踐踏入泥,隨之而來的毀滅也順理成章。
  • 《狗鎮》:不懂拒絕別人,就是在傷害自己,被善良引發的人性之惡
    小鎮中唯一的一條狗對著格蕾絲狂吠格蕾絲對人性抱著完滿且美好的信念,小鎮的閉塞、居民的冷漠、湯姆對「哲學」的侃侃而談,都被她理解為民風淳樸,剛剛從城市的繁華荼蘼中逃離向「遠方」的格蕾絲,認定狗鎮就是自己尋找的避世桃花園。為了留下來,格蕾絲做好了妥協討好的姿態。
  • 狗鎮的「格蕾絲定律」
    但在此以前,我還從來沒有讀過他如此深刻的文字。對社會、對人生的剖析如此通透,毫不留情,一筆一筆,把人類靈魂的衣飾逐漸剝光,裸露出不堪目睹的醜陋。應該說,謝宗玉的思想鋒芒,得益於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的啟發。從馮提爾的簡介中知道,這位偉大導演的大部分作品,都自己兼任編劇。我有理由相信,《狗鎮》也是如此。幸運的是,馮提爾的電影表達,在謝宗玉那裡被清晰地捕捉到了,而且用文字準確地闡述出來。
  • 電影《狗鎮》經典臺詞
    善,不能凌駕於規則之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天規不可違,否則,作惡之人就會有恃無恐,欺軟怕硬,小鎮居民已經沒有逆轉的可能,只從Tom跟Grace說的話就可以判斷出來。也只有這樣,Grace才能學會運用她自己手中的權力去讓這個世界變的好一點,這是為了她自己,為了整個社會,為了這個世界。她放開小鎮最後的倖存者——一隻狗時說:「真幸運,它活了下來,它在生我的氣,因為我拿了它的骨頭。」
  • 摺紙版情景劇《狗鎮》 另類演繹人性與狗性
    寧靜的鄉村,寧靜的街道,山谷盡頭的狗鎮如一潭死水疲於奔命的格瑞斯不小心驚動了一條狗,因為她動了狗的骨頭…她太餓了湯姆勸格瑞斯留下來,請狗鎮的村民提供庇護父女激烈的爭吵,關於人性的傲慢、暴力、權利、控制欲以及貪婪和道德的偽善
  • 狗鎮
    美國大蕭條時期,在洛基山脈的深處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鎮「狗鎮」,小鎮裡只有15個成年人和幾個孩子、一條叫莫西的狗。一個多愁善感的東海岸人將小鎮中的主街命名為榆樹街,但狗鎮並沒有榆樹。    湯姆是一個幻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在一個夜晚聽見小鎮附近響起槍聲並遇見了年輕女孩格蕾絲。
  • 全片沒有一個好人,荷蘭弟新片,揭開了人性醜陋的一面
    後來威拉德的妻子夏洛特不幸得了癌症,威拉德把亞文心愛的大狗傑克殺了當做祭品獻給上帝,試圖以一命換一命海倫在出門之前把女兒萊諾拉交託給艾瑪照顧,萊諾拉就這樣成了羅素家的一份子。信仰的力量到底在哪裡,也不禁令人懷疑,人性的醜陋卻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 雕龍|《狗鎮》:無從審判,無處慈悲
    小鎮上,只剩一條狗。善與惡的意象在電影裡交織碰撞,但在我看來,《狗鎮》最大的張力,並不在於這種碰撞,而是藝術形式和主題上弔詭的矛盾。九個章節、線性時間,娓娓道來一個虛構故事。導演古典戲劇般的表達風格、象徵性的舞臺設置、抽離觀眾的鏡頭語言,融合了劇目式的敘事結構和戲劇的布景手法,頗有幾分古典戲劇的色彩。
  • 《狗鎮》.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個有著「聖母」式追求的人,即便一切都是其自尋所致,她也難以將自己在此所受的屈辱和苦難只視為一次「人性考察體驗」,最終成為了本片中最後一個解放惡欲的角色。在人性黑暗面的強烈衝擊下,她也最終展示了自己不願再掩蓋的黑暗,正如構成集體淪喪的那每一個個體一樣,殊途同歸。
  • 《狗鎮》在富人的世界裡,窮人就是一條狗
    設置極端情形,挑戰人性,但卻將人性的黑暗全部歸結於貧窮和階級是有所偏頗的。最後的狗實像化的畫面,大概是這部電影最電影的一個畫面和呈現,我很喜歡。狗是dogvill窮人最忠實的朋友和奴隸,或者就是他們本身。
  • 《狗鎮》槍炮與狗
    這可能是近2個月我看的33部電影中唯一一部覺得滿分還不夠的電影了整部電影發生在一畝三分地上,戲劇化的表演,簡單的道具,仿佛在看舞臺劇。人們把她當狗一樣拴起來,和諧的外表,寂靜的狗鎮。大家變本加厲,對她指手畫腳。男丁們每夜拜訪她,每一次高潮都瞧一次鐘聲,連她自己也認為「我」不過是個任人擺布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