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戰士周文:為了不再做亡國奴,我上了前線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

老戰士周文:為了不再做亡國奴,我上了前線

2020-10-16 05:34: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20年10月16日 05:34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合肥10月15日電 題:老戰士周文:為了不再做亡國奴,我上了前線

  新華社記者盧東方

  「我1933年出生在東北,1931年東北淪陷,當『亡國奴』的悲慘歲月充斥了我整個童年。」坐在安靜的小院裡,身材清瘦、精神矍鑠的安徽省淮南市原人武部副部長周文回憶說,「日軍侵佔東北,強徵勞工、肆意搶掠。我們才趕走日寇,沒過兩天好日子,美帝又來了。」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一經發出,剛滿17歲的周文隨即報名參軍,「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我只有一個念頭:絕不再做亡國奴!」

  1951年1月的一個夜晚,周文和戰友們趁著夜色通過了鴨綠江大橋。

  朝鮮境內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路兩旁遍布彈坑,殘垣斷壁隨處可見,有的還冒著火。周文說,「突然,敵人的飛機從我們頭頂掠過,丟下照明彈,轟炸掃射。班長大叫著『隱蔽!』從那一刻開始,我意識到自己真正來到戰場了。」

  隨後,周文被補充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27軍81師241團偵察通信連。不久後的一個黃昏,第五次戰役打響了。

  周文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我軍一天一夜連續追擊敵人200餘裡路,不給敵人喘息機會。潰散的李承晚部隊跑不動,把槍一扔,或蹲或趴在路邊,被我軍收容起來,一批一批送去後方。「這是我入朝以來參與打的第一場勝仗,大家都很高興。」

  作為一名通信兵,接電話線是周文的主要任務。為了保障部隊通信暢通,周文強忍身上十多個疥瘡帶來的疼痛,每天和戰友們穿梭在陣地前沿。

  周文回憶,敵機轟炸頻繁,當時他和戰友們負責檢查修復電話線。「戰鬥大多在夜裡,電話線在地上,我們躲著炮彈摸黑匍匐好久才能找到電話線斷口。」周文頓了頓,緩緩講道,自己身邊的戰友換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扛著電話線出了坑道就再沒見過。「猛烈的炮火甚至把前線很多地域的地貌都給改變了。」

  周文在朝鮮戰場兩次榮立三等功。提及這些經歷,周文謙虛地說,自己是通信兵,和那些前沿陣地的戰鬥員們比算不了什麼。「我剛入朝時還是個新兵,在老兵的幫帶下逐漸成長起來。當時排裡的參謀對我們說『要想進步就要埋頭苦幹』,我把這話牢記在心,不怕苦、不怕死,積極主動,啥都搶著幹。」

  「這是戰鬥快結束時拍的連隊楷模合影。」他從書房拿出一個鐵盒打開,摩挲著鐵盒裡的一張老照片說,「這個是我,這是連長、指導員……哎,照片上的人都比我大好多歲,(現在)恐怕都不在了。」

  常有人問周文,咱們軍隊還能像抗美援朝時一樣頑強作戰嗎?周文肯定地回答:能!「現在部隊官兵的身體素質和文化水平可比我們高多了。抗美援朝,敵我裝備那麼懸殊,我們最後不也勝利了!」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老戰士:戰場上我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本組圖片由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10月21日,在重慶警備區渝中第三離休所,重慶日報記者見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92歲抗美援朝老戰士趙子明。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朝鮮的那段歲月。」趙子明的聽力已不甚敏銳、身板不再挺拔、步履也已蹣跚;但他依然思路清晰,記憶力驚人,言談間神採飛揚。
  • 宋哲元: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其中在早期最為活躍的土匪就屬黨玉琨,宋哲元時期,指揮作戰俘獲了五千名俘虜,宋哲元也就放出了一句狠話:「就算是千古罪人,我也要殺掉它們!」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 93歲老戰士憶抗美援朝:送我的白馬上戰場
    葛力格曾是內蒙古騎兵16師(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5師)的一名戰士,抗美援朝時期,曾為朝鮮戰場多次運送和調訓戰馬,支援前線。儘管心中有萬般不舍,葛力格依然決定把自己的白馬送上戰場,「抗美援朝我第一個擁護,第一個捐馬。別說是捐馬,需要我,我也去!」回憶起陪伴自己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戰友」葛力格泣不成聲。告別了心愛的戰馬,葛力格所在的部隊接到新的任務--繼續為朝鮮戰場輸送戰馬。「從牧區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購買的生馬,訓練好之後再送到前線。」時間緊,任務重,葛力格和戰友們絲毫不敢懈怠。
  • 揭秘陳勝手下大將周文的真實身份
    我們說說周文的身份,《史記》上說,「周文,陳之賢人」,曾經做過項燕軍中的視日還侍奉過從前楚國的令尹春申君。「賢人」是個什麼概念呢,恐怕並不僅僅指品德好。司馬遷在給酈食其的傳中說,酈食其雖然是個窮儒生,但是狂妄,「縣中賢豪不敢役」,這裡的「豪」固然是豪傑,就是豪強地主了,「賢」與「豪」並用,說明相近,而且他們能「役使」人,總之,說明是較高的民間有勢力階層了。
  • 99歲志願軍老戰士李家柏:一輩子以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榮
    在家人眼裡,老人家「剛做的事轉身就忘了」,但眼前的他,整首歌詞一字不落。夢回吹角連營,他對朝鮮戰場的經歷記憶猶新。作為完整經歷兩年零九個月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老戰士,李家柏和戰友們浴血奮戰、九死一生。這段經歷是他百年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一輩子以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榮。
  • 95後演員周文吸毒被抓
    來源:北京青年報「我和我母親被抓的時候,尿檢結果都是呈陽性,這沒什麼可說的。」
  • 建湖:抗美援朝老戰士周維伯的故事讓人動容
    建湖:抗美援朝老戰士周維伯的故事讓人動容 2020-10-14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進志願軍老戰士的烽火歲月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新聞頻道尋訪到當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華文。戳視頻,聽志願軍老戰士追憶崢嶸歲月。當年9月,華文穿上了神聖的解放軍軍裝。華文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在赴朝作戰的火車上,滿車戰士慷慨激昂的場景。
  • 【幸福森工】佳木斯木材綜合加工廠: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在舉國上下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佳木斯木材綜合加工廠黨委慰問組來到廠退休職工——抗美援朝戰勤老戰士佟國民家裡,為他送去了上級頒發的紀念章並給予慰問金。佟國民老人非常感謝黨的關懷和組織上的溫暖,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 演員周文與母吸毒,在太原市被抓(視頻)
    「我和我母親被抓的時候,尿檢結果都是呈陽性,這沒什麼可說的。」周文面對鏡頭時說。演員周文因為吸毒,已經被山西太原晉源分局晉源派出所抓獲,並被移交南京警方處理。報導中稱,演員周某出生於北京,今年24歲,曾參演過《我的父親母親》、《青島往事》以及他自己曾主演過公益慈善電影《愛的天空下》等多部影視作品。
  • 抗美援朝老戰士做國防教育報告再現電影《金剛川》戰場真實故事
    正在熱播的電影《金剛川》在影片的結尾,出現了2020年9月27日,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國產軍用運輸機「運20」專機接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117位志願軍烈士終歸故土的紀錄短片,短片中,參加迎接儀式的五位抗美援朝老戰士中有一位是高炮部隊的老戰士李維波。
  • 「你不當兵,我不當兵,誰來保衛祖國」——記志願軍老戰士易金榮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 題:「你不當兵,我不當兵,誰來保衛祖國」——記志願軍老戰士易金榮新華社記者高蕊「戰友們是因保家衛國犧牲的。」志願軍老戰士易金榮永遠也忘不了,1953年春的朝鮮戰場上,戰友們在一場戰鬥中犧牲的場景。易金榮經常對兒孫們說這樣一句話:「你不當兵,我不當兵,誰來保衛祖國呢?」保衛祖國,正是易金榮68年前參軍入伍的原因。「當時國家剛解放,百廢待興,需要有人來護衛。」易金榮說。
  • 當志願軍老戰士嘗到現在的軍糧
    近日一位志願軍老戰士吃上現在軍糧的視頻讓網友們紛紛淚目「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啊?」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繼德老人第一次看到新型單兵自熱食品時充滿了好奇讓老人驚喜的是新型單兵自熱食品裡面不僅有米飯包還有葷菜包記者一邊介紹一邊加熱自熱食品十幾分鐘過後一份熱乎的飯菜就出現在老人眼前不用火不用電的加熱方式讓老人直呼:「變魔術嗎?」
  • 台州322位老戰士、老同志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吳堅偉給楊森毫送上紀念章後合影昨天上午,仙居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吳堅偉給仙居縣橫溪鎮92歲的楊森毫送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他是我市322位獲得這一國家級紀念章的老戰士、老同志之一。322位老戰士、老同志獲國家級紀念章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許許多多的適齡青年應徵入伍,遠赴異國作戰。
  • 志願軍老戰士嘗到現在的軍糧,一句話引人淚目!
    本文轉自【人民網】;近日一位志願軍老戰士吃上現在軍糧的視頻讓網友們紛紛淚目 「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啊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繼德老人第一次看到新型單兵自熱食品時充滿了好奇讓老人驚喜的是新型單兵自熱食品裡面不僅有米飯包還有葷菜包
  • 新四軍老戰士嚴明友的光榮院故事
    滁州市光榮院有一位新四軍老戰士,他叫嚴明友。嚴明友退伍後成為一名平凡的鄉村教師,他幾十年如一日濟困助人,退休後繼續義務教學30載。嚴明友與老戰士和少先隊員合唱紅歌嚴明友作為「老兵宣講團」成員進社區開展紅色宣講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疫情防控最嚴峻時期,一天,嚴明友一大早來到光榮院黨支部書記辦公室,親手交上1000元黨費,請求黨組織轉交給奮戰在武漢「疫區」的一線戰鬥員。嚴明友說:「國家逢此大難,真得讓人痛心。
  • (全文)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烈士家屬和擁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掀起了支援前線的熱潮,湧現出一批光榮勇敢的擁軍支前模範,有力地支持了志願軍英勇作戰,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70年來,黨和國家始終沒有忘記志願軍將士,以及所有為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千方百計做好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老戰士、老同志、烈士家屬、擁軍支前模範等對象的榮譽褒揚與優待撫恤工作。
  • 「我在朝鮮搞建設!」——97歲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鳳池把一生奉獻給國家
    站在鏡子前的王鳳池老戰士,昂首挺胸,盡顯軍人風範老人名叫王鳳池,今年97歲。「我永遠忘不了那段崢嶸歲月。」儘管王鳳池聽力和記憶力不如從前、步履有些許蹣跚,但他依舊精神矍鑠、笑容滿面,談吐間神採飛揚。當記者問起他在朝鮮穿著軍裝拍攝的老照片時,他總是目光炯炯,挺直身板激動又自豪地說:「我是一軍的人。」
  • ...館抗美援朝展覽向公眾開放 92歲志願軍老戰士找到所在部隊軍旗
    來源標題:92歲志願軍老戰士找到所在部隊軍旗 他們在學校裡被組織起來,給志願軍戰士寫慰問信,做鞋墊、慰問袋——外面繡著一些文字的布袋,以便志願軍戰士在前線裝東西。「這些事情好像歷歷在目,轉眼都70年了,我們都80歲了。」馮有為感慨。一個留著彈孔的軍用水壺勾起了他的回憶,「那時我們使用的也是這樣的老式水壺,看見就想到了小時候。」「那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這些年輕人上戰場保家衛國,才有我們安定的生活,很不容易。」
  • 金剛川首日票房超5000萬,現場老戰士觀影淚目,主演向其敬禮
    >影片以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階段為背景,從三個視角出發,講述為保障向前線輸送物資,戰士們誓死捍衛金剛川上的交通要塞—金剛橋的故事。後來,有人稱之為戰場上的"鋼鐵橋",更是中國軍人創造的又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