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穿過恆底老街,慢慢地,海雀村出現在眼前,越來越近,也越來越顯眼。經過一段寬闊的馬路後,我們來到了畢節試驗區黨性教育基地——海雀。
下了車,沿著剛剛修建好的一段展示海雀村變遷的路,一幢幢漂亮的黔西北小洋房出現在眼前。
據介紹,以前的海雀全部是泥巴羊腸小道,而現在變成了水泥路,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有了小城鎮的感覺。
順著小路,大概走了兩公裡,就來到老支書紀念館。在紀念館,我了解到二三十年以前的海雀,那時的海雀黃沙漫天,荒蕪凋敝。每到春天,大風一吹,百姓的叉叉房就被大風夷為平地。艱苦的生活條件一直延續到上世紀90年代。直到新華社記者劉子富的那篇報導問世後,海雀同胞們的生活才慢慢得到改善。
而在這個過程中,文老支書不怕艱難險阻,他與風沙作鬥爭,與惡劣的環境打打遊擊。最終,在他的帶領下,海雀的大山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松。這一棵棵筆直的青松,就像文老支書年輕時候一樣英俊瀟灑,就像他的精神一樣永遠矗立在山巔。
看著這一片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綠色,看著今天的海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內心感慨萬千。
漫步在海雀村的羊腸小道上,不知不覺來到了一片蘋果林,蘋果樹上結滿了希望。我相信,等秋天一到,這裡就會掛滿紅彤彤的燈籠。到那時候,人們忙碌的身影會在蘋果樹下穿來穿去,就像是正在收穫喜悅的蜜蜂,收穫著甜美的幸福生活。
文、圖/巫昌虎
刊頭設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文字編輯/彭芳蓉
視覺/實習生 曹芳芳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