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十月初六,是黔東南州首個法定苗年節放假的日子,苗嶺大地冬陽暖照,層林盡染,歡歌笑語,喜氣洋洋,到處散發著決勝脫貧、慶祝豐收的苗族年節味。我們應朋友的邀請,來到雷山縣西江鎮黃裡苗寨過苗年。因為我是侗家人,去苗寨過地道的苗年還是頭一次,我們懷著興奮而好奇的心情前往黃裡過苗年。
下午4點過鍾,我們驅車從凱裡出發,剛剛出城路上就擁堵起來,因去苗寨過苗年的車較多,行駛在凱裡至雷山的高速上,同向而行的車流比平時倍增,我們穿梭過貫通苗嶺村寨的綠色掩映下的橋梁隧道,半個多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
來到黃裡村口,一位村民告訴我們,今天開車來過苗年的客親太多了,村裡已沒有地方停車,我們只好把車停在村口,步行進村。
我們走進村子,只見家家戶戶客親滿庭,村巷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苗族婦女們身著盛裝在熱情地招呼客親,吊腳樓裡傳出客親聚會的歡聲笑語,奔放的苗族飛歌從現代音響中反覆播放出歡快的旋律,苗家款待客親的酒肉飯菜氤氳飄香,陣陣辭舊歲的鞭炮響徹山村,空氣中瀰漫著獨特濃鬱的苗族年味。
黃裡苗寨
黃裡位於雷公山西北山麓下兩條小河交匯處,全村居住著360餘戶1300多人,全部為苗族,整個村寨猶如一個橫著的「Y」字拓落在兩條狹長的河谷中,清澈孱流的河水孕育了這個古老的苗族村落,櫛次鱗比的苗家房屋沿河岸因山勢而建,苗族村寨符號吊腳樓的建築風格體現在其中,錯落有致的層層梯田橫掛在寨子後兩邊的山腰上,層巒疊嶂的群山披著深綠色的秋冬裝默默地守護著這方人與自然和諧的家園。
我們是應黃裡苗寨一位叫侯小東的朋友邀請而來過年的,他是村裡的茶葉種植加工大戶,自家種有60畝茶園,並開辦了雷山縣玖香茶葉加工廠。我與他認識是去年在雷山縣舉辦的全省第八屆手工制茶大賽上,他參加這次大賽奪得了捲曲形綠茶項目二等獎,因為賽事與他交上了朋友,因此今年他打電話真誠地邀請我們到他家來過苗年。
我們沿著與一條小河順流同向的進村公路步行到兩條小河交匯處,再沿另一條小河岸逆水而上行幾百米,便來到了侯小東家。他家是一棟三層磚混結構樓房,保留著許多苗族建築文化元素。房前小橋流水,房後荷塘魚遊。一樓是他的茶葉加工廠,並設有茶葉展示櫃和茶吧檯。我們來到他家,也應邀來過節的他的合作夥伴雷山縣貴州苗嶺醉美人茶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汶潭先請我們在一樓坐下品茶,衝泡侯小東自己生產加工的雷公山綠茶、醉美人紅茶以及苗家接骨茶等給我們品嘗,向我們介紹了各種茶的品質、口感、泡法及茶效,讓我們領略苗族的茶文化。
品過三四泡茶,主人叫我們上二樓吃年夜飯。二樓的堂屋裡擺著長桌宴,桌上擺滿雞、鴨、魚、肉等豐盛的苗家菜餚,主人拿出醇香的苗家米酒招待我們。到侯小東家過苗年的除他的親戚朋友外,還有來自鄰省湖南以及省內都勻、凱裡、岑鞏等地他結識的茶商茶友,一大桌30多人,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過苗年。
邊吃飯我便邊向坐在旁邊的吳汶潭了解苗年的來歷及風俗,因為他也是雷山地道的苗族人,他給大家講述一個關於苗年很有趣的故事:以前苗寨過苗年,家家戶戶都要請親朋好友來過節,哪家請來的客人越多就說明哪家大方仁義、熱情好客,在寨子裡才能得到尊重和有大凡小事大家才來幫忙。所以現在過苗年家家都要去請眾多的親朋好友來,不然就沒臉面。
席間,侯小東及他母親、愛人、姐姐、弟媳等分別來向我們敬酒,熱情地勸菜,他的姐姐和弟媳還唱起了苗家敬酒歌,以歌抒情歡迎我們到他家做客,我也即興唱起了侗家敬酒歌,歌聲笑聲歡呼聲迴蕩在侯小東家的樓房裡。
席間我利用侯小東來敬酒的時機,向他了解他的茶葉生產經營情況,他告訴我去年參加全省手工制茶大賽拿獎後,他成了當地制茶的「名人」,茶葉銷售走勢也好了起來,今年他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創收70多萬元,帶動村裡的幾十戶貧困戶鞏固脫貧增收致富,他還為村裡辦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
這個苗年其實是一個民族大團結的節日,親朋好友聚會的節日,分享苗家豐收喜悅的節日。
這天晚上,我們醉在侯小東家盛情的款待中,醉在黃裡苗寨的苗年裡……
文/張永文
刊頭設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文字編輯/邱奕
視覺/實習生 曹芳芳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