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年關將至,經過前兩年的野蠻生長,隨著資本大量湧入、優秀的製作團隊的加盟、以及視頻網站對製作上遊的深入、加之動輒上億的投入,網劇已然進入了成熟期,而這也意味著題材紅利期已逐漸消逝。
近日,《極品家丁》於11月28日每天中午11點在優酷平臺獨家播出,每日更新一集,上線三天就破億!這也是繼《親愛的翻譯官》之後,劇芯文化的又一部最新大作。
除了《極品家丁》,目前劇芯文化手頭握有多部項目:由楊冪與黃子韜主演的都市劇《談判官》已經開機;吳奇隆與穎兒主演的《一粒紅塵》已殺青;而劉愷威和王鷗主演的《周末父母》也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
娛樂獨角獸專訪了《極品家丁》的幕後推手——劇芯文化總經理楊釩。當行業劇、刑偵劇、校園劇逐漸擁有一套成熟化體系,網劇的各種細分領域也被陸續填補,在題材紅利期逝去之際,製作方又要如何應對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挑剔口味?劇芯文化給了我們另一種思路。
如果說網劇改編版的《極品家丁》是一部搞怪詼諧的「下飯」劇,那麼原作則更加執著於以男性視角的各種YY。
作為當年風靡一時的穿越題材網文,《極品家丁》也是一部地道的「種馬文」,男主林三如同打怪升級般「攻克」了十幾位夫人,十足一部後現代版《鹿鼎記》。
而這樣一部男性受眾屬性強烈的網文,如何能夠保證在網劇轉化上取捨的平衡呢?
談到劇本立項階段,總製片人楊釩表示自己是《極品家丁》的原著粉,對原作十分熟悉,「它是蠻厲害的一個IP,當年穀歌還在中國的時候,《極品家丁》在谷歌、百度連續40周的搜索量都是前三。」
不過,網文與影視劇的文本判定模式不同,當網文的形式平移至影視劇中,便造就了社會與受眾認可底線的雙重篩選。出於對受眾的喜好與禁忌考慮,《極品家丁》在劇本上做了轉化。
原作中男主的情感線十分複雜,為了保證劇情邏輯的清晰,在女性角色與男主間的情感線進行了取捨:直接舍掉了一些「單純為了和男主談戀愛而設置」的不夠飽滿的角色。而對於另一部分精彩的女性角色,則拿掉了與男主的感情線,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新元素,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女性角色會產生與原作設定的變化。
關於原著和網劇的不同,楊釩表示一定會考慮原著粉的感受,「總的來說還是保留了原作IP的世界觀與經典劇情,並為劇情落實了一個明確的朝代。」畢竟小說改編成影視不能全部照搬,但是《極品家丁》盡最大可能還原了原作的精髓,只是把yy,種馬等網絡新元素做了一些改編和刪減。
此外,在進行改編創作以及製作的時候,為了直擊當代觀眾痛點,從服裝造型、道具到人物臺詞與動作的設計,無不充斥著當代的流行元素。
人物造型上,劇組專門請來了婚紗禮服高定設計師蘭玉,而這也是蘭玉第一次為古裝電視劇做服裝造型設計。為了使角色更佳豐滿「有料」,劇中尹正的冷麵侍衛角色融入了「耳環」、「發圈」、「路盲」等元素,儼然化身潮男;而冰清玉潔的公主肖青璇也被包裝成了喜歡吃蛋包飯的吃貨。
儘管是一部古裝劇,卻實實在在的服務著現代觀眾的口味。
楊釩表示,「我們希望讓它的語言系統和觀眾的語言系統能夠接軌,在接軌的同時,它展現出來的東西,情節也好、臺詞也好、段子也好,能夠給觀眾帶來愉悅的體驗,這就是我們想要做的。」
「編劇咪蒙」、「造型師蘭玉」、「自帶彈幕」,作為《極品家丁》的幾大亮點元素,在創作過程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
楊釩告訴娛樂獨角獸,為了實現高效創作模式,導演王為差點中風、住院了一個禮拜,編劇咪蒙也十分辛苦的進行了為期幾個月的創作,而楊釩和《極品家丁》團隊更是花了大量精力進行包括彈幕在內的後期製作。
「我們在做戲的後期的時候付出最多,因為我們進行了很多次的重新的編排、剪輯,也有創新的內容,比如說自帶彈幕這些新玩法,包括歌曲的選擇等等,你們會慢慢看到這部劇的創新點。」
提到彈幕的靈感來源,楊釩表示電視的弱勢在於單向傳播的信號,而網站可以實現雙向互動,作為切入點,《極品家丁》積極吸取了微博、貼吧、興趣部落平臺的強互動性優勢,專門開發了多人稱彈幕。
區別於傳統彈幕,《極品家丁》分為彈幕版與正常版本,彈幕版本的彈幕是自帶的,觀眾們可以看到主創對劇情的滿滿吐槽,也可以自行選擇劇中角色人稱來進行互動。而這一模式創新是否成功,播放量比對已然給出了答案。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應聘簡歷發送郵件:yldjs001@126.com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可掃我
微信號:yldjs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