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將導致南極企鵝滅絕?不,白眉企鵝正在壯大發展

2020-12-27 騰訊網

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上,最吸引目光的莫過於傲立冰雪之上的企鵝了。

胖乎乎圓滾滾,走起路來左搖右擺的企鵝,給冰封大地帶來生命的活力。在陸地上行動遲緩的鳥兒,到了水裡完全換了一副模樣,身手矯健,追得上遊魚,潛得了深海。記錄在案的帝企鵝,最深能潛到550水底,憋氣22分鐘

上圖是我們熟悉的帝企鵝,耳朵處帶有金黃色羽毛,色彩蔓延到脖子,彩色羽毛給黑白兩色的身體加了幾分暖意。它是企鵝族群中的大塊頭,體型最大,平均身高1.1米,體重30公斤。它也是族群中潛水本領最高的高手,不過帝企鵝的遊泳速度不是第一。速度最快的高手是巴布亞企鵝,還有另一個名字叫白眉企鵝。

白眉企鵝名如其鳥,眼眉處長了一圈白色羽毛,像頭巾一樣環繞頭頂。個頭比帝企鵝和國王企鵝要小,排在族群中第3位,平均身高0.7米,體重6公斤。相貌平平的白眉企鵝是族群裡的速度冠軍,最快能達35公裡/小時。

同樣生活在南極洲,白眉企鵝跟帝企鵝的生活有很多不同之處。細節決定成敗,當南極環境劇烈變化時,帝企鵝面對的是危機,白眉企鵝得到的卻是機會。並不像人們恐慌的那樣,氣候變暖會給予南極企鵝致命打擊,動蕩之中有瀕臨滅絕的族群,也有壯大發展的新星。

接下來我們先看兩種企鵝各自居住地、繁殖期的不同之處,再說氣候變暖對它們的影響。

帝企鵝

帝企鵝遍布南極大陸,駐紮在靠近大海的海岸邊。環繞大陸周圍的一圈冰層上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上圖是帝企鵝族群的分布圖,紅點是已知聚集地,黃點是新發現的聚集地。帝企鵝的40處家園大多數都在冰封的冰面上,它們冬天開始繁殖後代,直到夏天小鳥獨立下水覓食時,腳下的冰層還沒有消融。有些帝企鵝一生都行走在白色的冰面上,從未踏上過黑色的土地

在平均溫度為-20℃,最低能到零下50℃的南極冬天,帝企鵝開啟挑戰模式來繁殖後代。5月份,當南極冬天來臨時,帝企鵝從北到南匯集到聚集地,開始產卵孵化小鳥。

帝企鵝的蛋只有0.4公斤,蛋非常小,還不到成鳥體重的1.5 %。以鳥蛋跟身材的比例來看,帝企鵝蛋是鳥類中最小的蛋了。好在小鳥蛋有位好爸爸,它會悉心照料鳥蛋。企鵝媽媽產下鳥蛋後,交給企鵝爸爸。媽媽返回大海去覓食,孵蛋重任全由爸爸一己擔當。

帝企鵝沒有築巢,爸爸把蛋放在腳掌上,以腹部一層特殊的皮膚貼著鳥蛋,用體溫孵化它。在24個小時都是極夜的南極冰蓋上,最高風速達到200公裡/小時,企鵝爸爸就在最荒涼最寒冷最大風最黑暗的地方孵化著它的小鳥。

不築巢孵化鳥蛋有兩個好處,一是成鳥和鳥蛋一刻都不會分開,二是企鵝爸爸能夠自由移動,汲取集體的熱量。在寒風呼嘯的黑夜,企鵝群擠在一團共同抵禦嚴寒。最外層擋風的企鵝凍僵後,會挪到裡層,換夥伴出來替崗。

企鵝爸爸孵化鳥蛋時,不吃不喝,消耗自身能量渡過漫長的冬季。孵蛋期比你預計的還要久,平均有115天。長達4個月的禁食期裡,企鵝爸爸失去了40%的體重。如果換成你的話,70公斤的你現在只有42公斤重。

小鳥快孵化時,企鵝媽媽回來了,替換爸爸去覓食,然後爸媽輪流出海捕捉魚蝦,餵食小鳥。如果小鳥在媽媽回來之前孵化,爸爸會從食道裡分泌一種混合了蛋白質和脂肪的牛奶餵給小鳥吃。

在爸媽的照顧下,小鳥長得很快。春季破殼的小鳥到了夏天褪去初生的絨毛,換上防水羽毛,可以獨自出海捕食了。這時帝企鵝群離開冰層,返回海洋生活。

白眉企鵝

白眉企鵝的居住地跟帝企鵝有所不同,它住的地方更偏北邊一點,也更為分散。

上圖是白眉企鵝的聚集地分布圖,它們居住在南極大陸西部的南極半島,以及大陸周圍的一圈海島上。

跟帝企鵝在冬天繁殖後代相反,白眉企鵝在夏天孵化它的小鳥。地上的冰層融化後,白眉企鵝才登陸南極半島,收集石塊築巢安居。

它們的集體群落比帝企鵝要小得多,人數少,環境也安靜許多。企鵝棲息在自己的巢穴中,如果旁邊的巢穴離它太近,它能啄到鄰居的話,雙方會經常產生爭鬥。所以它們的巢穴之間有段間隔距離,遙遙相望卻沒法觸及,既有跟集體在一起的安全,又有獨立空間的安心。

跟帝企鵝一年養育一隻小鳥不同,白眉企鵝會養育兩隻小鳥。爸媽輪流孵化鳥蛋,天氣暖和,小鳥破殼時間比帝企鵝要短很多,一個多月就能孵化小鳥。然後爸媽輪流出海捕魚餵食孩子,兩隻小鳥的食量很大,成鳥一天得潛水450次才能收穫足夠的食物。它們的口糧很豐富,魷魚、章魚、磷蝦,還有17種不同的小魚。

帝企鵝和白眉企鵝,生活在南極洲的同一片海域,吃著同樣的小魚小蝦,過著同樣的日子,氣候變化對它們產生的影響卻大不相同。

氣候變暖對企鵝的影響

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地區是南極洲,過去的50年裡,南極半島的平均溫度升高了56℃。南極大陸的冰蓋由北朝南,逐步減少,帝企鵝的聚集地也隨之縮小。

帝企鵝擁有一個大群體,並不是瀕危物種,但在過去的50年內,它們的數量持續減少。氣候變化下,帝企鵝可能會遷徙到新的聚集地,尋找合適的環境,但是它們的遷徙不能抵消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帝企鵝適應環境的速度,遠遠小於氣候變暖的速度。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建立了數據模型,預測氣候變化對帝企鵝數量的影響。

上圖是研究所做的預測,左圖是現在帝企鵝的聚集地,右圖是在最壞情況下,2100年帝企鵝的聚集地分布圖。如果本世紀末,氣溫再升高5℃的話,25只帝企鵝數量將減少80%以上。

氣候變暖對帝企鵝來說是件壞事,但對白眉企鵝就不一樣了。過去30年裡,南極半島的白眉企鵝數量持續增加,新的聚集地也在增加

2013年紐西蘭考特侖研究所在南極半島做實地調查,發現區域內其他企鵝的數量都在減少,但白眉企鵝的數量一直在增加。

天氣變暖和了,南極冰蓋層逐漸縮小,在陸地上築巢的白眉企鵝領地也逐漸擴大。它們從北邊往南邊走,在南極洲內擴張自己的領土。跟帝企鵝相比,白眉企鵝群體有3大優勢,一是群居地靈活多變,二是規模小好搬遷,三是養育更多的後代。

白眉企鵝並不會固執地堅守家園,當周圍環境變化,比如家附近有垃圾堆積時,它們會很快搬走,另覓新家。相比於帝企鵝,白眉企鵝群體更加分散,群員的數量更少。小群體不僅遷徙速度快,適合它們生活的地方也比大群體要多很多。另外,白眉企鵝還有一個帝企鵝比不上的優勢,每次能養育兩隻小鳥。如果兩隻小鳥都孵化失敗的話,白眉企鵝還會抓緊時間再下兩個蛋,爭取每年至少養活一隻後代。

2004年,白眉企鵝曾經在瀕危物種目錄中被列為近危種族。隨著數量的增長,現在已經被取出列表,不屬於危險種族了,目前白眉企鵝數量大約為38.7萬隻。

氣候變暖考驗著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動物,尤其是南極企鵝。但是危機之中也有機會,最抗寒的帝企鵝正在衰退,並不出眾的白眉企鵝卻在壯大發展。

生命不是循規蹈矩的機器齒輪,不斷的變化正是生命最吸引我們的魅力所在。在南極大陸上,有些生命超出了我們的設想,它們更加靈活更為堅韌。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企鵝面臨滅絕的危險嗎?
    全世界共有18種企鵝,它們並不是全都喜歡生活在寒冷的地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的報導:加利福尼亞州佩塔盧馬的藍點環境保護科研機構的首席研究員格蘭特·巴拉德(Grant Ballard)表示,實際上只有兩種企鵝喜歡生活在寒冷的地方。比如加拉帕戈斯企鵝,它們棲息在黑色的火山巖石上,能夠忍受高達100度的熱空氣。這個消息真的是讓我這個屌絲小編大跌眼鏡,顛覆了傳統認知。
  • 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帽帶企鵝數量明顯下降
    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是受氣溫影響最大的地方之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南極有一種企鵝的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在南極象島,生活著一群帽帶企鵝,它最明顯的特徵是這裡的一道黑色條紋,有點像海軍軍官的帽帶。
  • 南極血紅一片,上萬隻企鵝消失,一場危及75億人的災難正在發生……
    經研究發現,「西瓜雪」並非神跡,一種本不該在南極大片出現的藻類—— 「極地雪衣藻」是其始作俑者。雪衣藻通常在寒冷的氣候中生存,低溫情況下保持「休眠」,氣溫升高後就會迅速繁殖、聚集。南極「血紅一片」就是氣溫升高後,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 企鵝是「南極特產」,那麼北極為什麼沒有進化成企鵝呢
    當你問企鵝在哪裡時,如果你確定的話,你會回答南極;如果你問北極熊在哪裡,你也會回答北極。小夥伴們會想知道南極和北極是否在地球頂部,最冷的地方?那麼北極不是企鵝南極不是熊?他們是否同意這是我的地盤,那是你的地盤,我們不互相侵犯?
  • 瀕臨滅絕!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北極熊於本世紀末滅絕!
    全球變暖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許多人還未真正意識到它所帶來的危害,近日最新消息顯示,北極熊可能因此在本世紀末滅絕!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權威研究的結果。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暖,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
  • 企鵝危機!巨大南極冰山將撞南喬治亞島
    英國南極調查局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道:去年,飛越它的飛行時間約為一個半小時,飛行員發現,他無法用一張照片將其全部攝入。而它很可能將要撞上的南喬治亞島,面積則在3765平方公裡左右,比漂流了三年的A68a還要小。可想而知,撞擊將對整座島嶼造成怎樣的災難。南喬治亞島上的山脈。
  • 北極熊可能會在2100年滅絕,可以把它們送到南極生活嗎?
    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全球氣溫變暖,北極熊的棲息地越來越少,甚至很可能在未來滅絕,2100年或許我們就再也無法在野外看到這種動物了。從名字來看,就可以判斷北極熊是獨屬於北極的生物,既然南極和北極的環境相似,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呢?既然北極熊面臨滅絕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北極熊送到南極,會有什麼結果?
  •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有專家在南極考察時,發現一種古生物的化石,初步判斷它屬於巨型企鵝的化石,並沒有現如今的企鵝可愛,它的體長可達到1.6米,像一個成年人的身高。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不出意外的話,它誕生於6500年到5500年間,因環境的影響,導致它們的體態越來越大,進化出各種各樣的企鵝。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南極企鵝不跑到北極呢?
    這些科學家相信,很久以前,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和北極熊現在生活在基本相同的地區。突然,在某個時期,地球板塊突然斷裂,分裂的地方正是企鵝和北極熊生活的地方。這種分裂將大多數企鵝和北極熊分成兩個不同的板塊。氣候說:熊往南不適應,鵝往北不適應「氣候理論」是與「板塊理論」相關的第二個假說。這個假設的基本思想是企鵝和熊曾經生活在同一個板塊裡。板塊破裂後,部分板塊向南移動,部分板塊向北移動。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儘管如此,南北極面臨的危機卻是相同的,人類活動導致的海洋和大氣變暖正在削弱地球兩極冰的含量。 阿德利企鵝是另一種面臨生存危機的南極企鵝,它們棲息在整個南極大陸上,已經生存了近4.5萬年。本來阿德利企鵝已經適應了數千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擴張和海冰波動,在這些變化中保持「彈性」。但科學家們在不同的地點發現了不同的種群變化趨勢:一些棲息地,比如位於南極洲北部的美國研究中心帕爾默站附近,企鵝種群數量出現了80%以上的下降。
  • 北極沒有企鵝,為什麼人類不把南極的企鵝送過去?
    但18種企鵝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的生活區域全在南半球,那麼與南極類似的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呢?如果人為將企鵝從南極運送至北極,它們是否能在北極繁衍生息呢?企鵝為什麼只在南半球?行走笨重且不會飛行的南極企鵝,根本不足以靠自身力量到達北極,除非南極環境不適合企鵝生長,但如今,南極企鵝還活得好好的,所以它們沒有轉移的必要。北極是不存在企鵝的,而流傳的「北極企鵝」其實是一種鳥類,名為大海雀,又被稱為北極大企鵝。
  • 南極血紅一片,30萬動物死去,一場危及75億人的災難正在發生
    全世界都在關注新冠肺炎的時候,一個關乎全球75億人的消息,迅速淹沒在信息流中。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血雪」能夠顯著降低冰雪對太陽光的反射,從而加劇冰雪升溫,使得更多的藻類甦醒,然後陷入惡性循環。南極氣溫創新高的背後,是一雙雙哭泣的眼睛,是一個個死去的生命……磷蝦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只需0.5℃,就能大大削弱它的繁殖能力。就這樣,以磷蝦為食的企鵝們,輕則食不果腹,重則活活餓死。
  • 由於氣候變化,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綠色的雪」
    他們將觀察到的數據進行了比較,以繪製南極半島首次發現綠雪的區域。 南極半島由於氣候危機,藻類在那樣的環境中,隨著雪的融化而生長。 他們還發現,在野生動物生活的地區,由於動物糞便導致藻類繁殖,雪花變成了綠色。研究小組繪製的花朵中,有超過60%的花朵是在企鵝以及海豹棲息地附近發現的。
  • 氣候變化衝擊食物鏈 南極帽帶企鵝數量銳減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研究氣候變化對偏遠地區影響的科學家表示,自上世紀70年代的調查以來,南極洲西部的帽帶企鵝數量下降了77%。資料圖:帽帶企鵝。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帽帶企鵝,以其頭部下方狹窄的黑色而聞名,棲息在南太平洋和南極海洋的島嶼和海岸,以磷蝦為食。「我們看到的下降絕對是驚人的,」保護生物學家史蒂夫·福雷斯特說。他與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東北大學兩所大學的科學家們一起參加了剛剛結束的南極考察。
  • 萌寶南極企鵝2月1日與你不見不散
    你見過真的企鵝嗎?小朋友心中的企鵝是這樣滴~大朋友眼中的企鵝是這樣滴~或者這樣還有這樣如果告訴你真的企鵝就要來東勝了你相信嗎?對,沒聽錯企鵝真的要來啦!2月1日,鄂爾多斯海洋館一期盛大開館,屆時4隻來自南極的白眉企鵝將亮相東勝。遠道而來的企鵝將入住海洋館企鵝展區,並且有專人飼養。目前企鵝展區各項設施已經完備,靜候主人的到來!▲企鵝展區效果圖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小可愛吧!
  • 企鵝、海豹影響南極上空的「臭氧洞」
    企鵝、海豹影響南極上空的「臭氧洞」 科技日報10月14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朱仁斌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在南極苔原滷甲烷產生與消耗過程和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科學著名刊物《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Susan Wijffels說,這將促進大量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加速是事實,它可能會影響噴流、天氣模式和海洋深處貯存的熱能數量。  海洋學家曾懷疑氣候變暖正在影響海洋洋流,但迄今為止,觀測結果還沒有顯示出這種趨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論文主要作者胡石建認為,只有全球圖景才能揭示總體趨勢。
  • 北極大海雀滅絕後,為填補生態鏈,科學家從南極運了3種企鵝過去
    小企鵝盤古大陸的分裂過程持續了數億年,南極洲大陸漂移到南極時,上面的物種已經適應了寒冷的氣候。企鵝的祖先也是如此,跟著大陸漂移到了南極。企鵝在南極沒有天敵,大海雀的天敵卻是北極熊。所以大海雀的數量一直不多,保持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
  • 又一個氣候變暖受害者:珊瑚裸尾鼠官宣滅絕
    參議員 Janet Rice在twitter上說:「珊瑚裸尾鼠的滅絕是在政府的監控之下,由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造成的首例哺乳動物滅絕。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對環境部能從珊瑚裸尾鼠的滅絕上學到什麼持懷疑態度。很明顯他們以及政府沒有汲取任何教訓,並且將一如既往地排放」,Janet Rice正在主導一個關於澳大利亞瀕危物種危機的參議院調查。
  • 南極溫度不升反降,每10年下降0.1℃,全球變暖都是杞人憂天?
    在過去的100多年以來,地球上大部分區域一直在穩步變暖,我們一直認為這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然而根據NASA冰橋行動項目組的檢測數據,在2009年到2015年期間南極地區整體溫度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