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衝擊食物鏈 南極帽帶企鵝數量銳減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研究氣候變化對偏遠地區影響的科學家表示,自上世紀70年代的調查以來,南極洲西部的帽帶企鵝數量下降了77%。

資料圖:帽帶企鵝。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

帽帶企鵝,以其頭部下方狹窄的黑色而聞名,棲息在南太平洋和南極海洋的島嶼和海岸,以磷蝦為食。

「我們看到的下降絕對是驚人的,」保護生物學家史蒂夫·福雷斯特說。他與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東北大學兩所大學的科學家們一起參加了剛剛結束的南極考察。

「這裡的食物鏈的基本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食物越來越少,導致這些種群數量越來越少,問題是,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1月5日至2月8日,科學家乘坐綠色和平組織的兩艘船「埃斯佩朗莎」號和「北極日出」號前往南極西部考察。探險隊發現,自1971年最後一次調查以來,該地區一個重要棲息地象島的帽帶企鵝數量銳減了約60%,目前不到53000對。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副教授希瑟林奇表示:「雖然可能有幾個因素在起作用,但我們掌握的所有證據都表明,氣候變化是我們所看到的變化的原因。」

世界氣象組織上周表示,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蓋融化加劇,南極的一個研究基地已經記錄到南極大陸有史以來最高的溫度——18.3攝氏度。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聯合國承諾到2030年保護全球30%的海洋,這是科學家和越來越多的政府提出的目標,是阻止有害人類活動造成的破壞所需要的最低限度。

聯合國將於3月23日至4月3日舉行會議,試圖達成一項全球海洋條約,然後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批准。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帽帶企鵝數量明顯下降
    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是受氣溫影響最大的地方之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南極有一種企鵝的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在南極象島,生活著一群帽帶企鵝,它最明顯的特徵是這裡的一道黑色條紋,有點像海軍軍官的帽帶。
  • 南極史上最高溫?帽帶企鵝的數量因升溫而減少,別等瀕危再去保護
    現在南極洲的溫度一直在上升著,而現在的溫度已經到達了最高的溫度,這對於那裡的帽帶企鵝而言,是非常不利它們的生存的。很多研究者發現帽帶企鵝的數量也在逐漸的減少,大部分都是由於溫度上升引起的。研究人員們還檢測到這個溫度已經是最高的溫度了,溫度高達18.3攝氏度。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通過對這些冰芯的研究,已揭示出過去 80 萬年來地球氣候與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變化,發現了在末次冰期時氣候變化存在明顯的突變特徵,且南極和北極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蹺蹺板」現象,同時重建了歷史時期的太陽活動變化和火山噴發事件信息等。
  • 由於氣候變化,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綠色的雪」
    他們將觀察到的數據進行了比較,以繪製南極半島首次發現綠雪的區域。 隨著天氣變暖,南極的雪面上藻類孢子發芽。綠色是宇宙中最容易發現的顏色,但是藻類也會把雪變成紅色或橙色。綠色的雪花主要發生在南極海岸線周邊,特別是南極半島西海岸的島嶼上。
  • 南極雪地上現出鮮血一幕,背後的真相,可怕且可悲...
    換成是企鵝、海豹、鯨這些人人都非常喜愛的南極居民,情況可能更加容易理解。帽帶企鵝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磷蝦只生長於浮冰下面,如今帽帶企鵝生存的地方,已經很少大塊的冰川,和漂浮多年不化的浮冰了…但企鵝可能還不是受到冰川融解最大影響的極地生物,地球另一端的北極熊,不是因為食物鏈受影響,而是直接受到融冰影響。因為北極熊捕食獵物必須站在浮冰上…
  • 氣候變暖將導致南極企鵝滅絕?不,白眉企鵝正在壯大發展
    細節決定成敗,當南極環境劇烈變化時,帝企鵝面對的是危機,白眉企鵝得到的卻是機會。並不像人們恐慌的那樣,氣候變暖會給予南極企鵝致命打擊,動蕩之中有瀕臨滅絕的族群,也有壯大發展的新星。 接下來我們先看兩種企鵝各自居住地、繁殖期的不同之處,再說氣候變暖對它們的影響。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南極冰川。此外,氣候變化導致植物物候發生改變,從而嚴重影響寄居其上的昆蟲的生活史,如蝴蝶和寄主植物之間出現物候不匹配,植物在昆蟲幼蟲準備進入滯育期前死亡。這進而會對以昆蟲為食物的上一食物鏈的動物帶來嚴重影響。以斑姬鶲為例,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的早春對其種群產生了嚴重影響。
  • ...這種大型肉食動物會因此數量銳減,有的種群到2100年甚至可能...
    一個國際組織預測,這種大型肉食動物會因此數量銳減,有的種群到2100年甚至可能滅絕。法新社報導,「北極熊國際」研究人員以北極浮冰融化速度和北極熊可空腹存活時間為基礎推測,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發表於2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
  • 北極熊可能會在2100年滅絕,可以把它們送到南極生活嗎?
    很多人認為,北極熊無法適應南極的環境,因為南極是一片大陸,而北極熊的捕食需要浮冰,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首先南極和北極的溫度差異不大,北極熊的祖先可以克服北極的自然環境,當然也可以適應南極。而南極存在大量的企鵝,以及海獅海豹等生物,但是沒有任何生物是北極熊的對手,如果北極熊被人為送到南極,不會有任何不適應的地方,反而會大肆捕獵企鵝等生物,有了充足的食物後,這些北極熊甚至可能繁衍出一個龐大的族群。
  • 花樣姐姐去南極了,你還等什麼?南極自由行攻略大揭秘
    ▲林志玲姐姐分享初見南極畢竟,世界上只有少數人可以抵達南極。踏上南極大陸,便意味著你已成為這世界上的「少數派」。▼帽帶企鵝(Chinstrap Penguin)特點是頭部下方的黑色條紋,因酷似以前海軍的帽帶因而得名,也像DC公司經典漫畫形象JOKER,但實際上性格溫和。
  • 解開氣候變化的秘密!科學家將在南極「時間膠囊」中鑽3公裡深
    為了解開氣候變化的秘密,南極探險者們準備在南極洲的堅冰上鑽孔。來自澳大利亞南極部(AAD)的研究人員正計劃在這塊冰凍大陸表面以下三公裡處進行鑽探,AAD在9月23日宣布了這一行動,這次計劃將把他們帶到南極洲厚厚的冰層之下,專家們希望分析數百萬年來被困在雪和冰中的微小氣泡。
  • 南極「高燒」20℃,凍土現遠古病毒,世界還好嗎?
    而在與西摩島相距不遠的我國南極第一站長城站,2月8日下午3點也測得近期高溫8.7℃。 其實,這個數據本身並沒有太大意義。巴西科學家卡洛斯·舍費爾表示,南極地區新監測到的20.75℃高溫其實只是南極地區的一次「臨時數據」而已,並不是南極平時的氣溫,所以,並不能作為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的依據。
  • 南極血紅一片,上萬隻企鵝消失,一場危及75億人的災難正在發生……
    經研究發現,「西瓜雪」並非神跡,一種本不該在南極大片出現的藻類—— 「極地雪衣藻」是其始作俑者。雪衣藻通常在寒冷的氣候中生存,低溫情況下保持「休眠」,氣溫升高後就會迅速繁殖、聚集。南極「血紅一片」就是氣溫升高後,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 南極首現20℃以上超高溫?事是真的,但沒你想像中那麼恐怖
    >突破歷史記錄很多生活在南極的動物受到極大影響企鵝數量更是銳減75%要知道現在中國多數地方氣溫都沒有回暖到20℃本該是極寒氣候的南極地方很好找在地圖上九就像南極的小尾巴因為南極半島比較靠北尖端部分甚至在南極圈之外了所以氣候比較溫和正是因為如此各國的南極科考基地大多設在這裡
  • 我是巨齒鯊巴頓,我站在食物鏈頂端,但我也要為好好生活而不斷努力
    我的確很厲害,日進2000千克食物,咬合力能超過18噸,在浩瀚的大海中,我像是一個威力無比的巨型機器,吞噬著一切可以讓我感到飽腹的東西。我遨遊在食物鏈的頂端,看著那些為了填飽肚子,一次又一次奮力出擊,直至耗盡生命的傢伙,內心充滿了憐憫。我發覺,原來生活並不會善待每一個人。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2019年《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一項研究稱,如果全球變暖像現在這樣持續下去,帝企鵝的棲息地數量將減少80%,帝企鵝數量甚至會減少81%~86%。 阿德利企鵝是另一種面臨生存危機的南極企鵝,它們棲息在整個南極大陸上,已經生存了近4.5萬年。本來阿德利企鵝已經適應了數千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擴張和海冰波動,在這些變化中保持「彈性」。
  • 南極冰下都有啥?那裡的百合都會跳舞!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與熱帶品類繁多的海洋生物世界相比,南極海洋不僅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其海洋食物鏈的結構也會相對簡單。然而,近十幾年中,隨著許多新的物種不斷被發現,這種傳統觀念正在受到嚴重的挑戰。如此天寒地凍,海裡還會有多少生命?飛鳥以及企鵝與海豹們又吃什麼?
  • 日本食物鏈娃娃 超級萌 北極熊嘴巴塞好塞滿
    究竟北極熊跟南極殺人鯨在如此極端的氣候中都吃些什麼?它們的食物來源又是來自哪裡?此系列以可愛的絨毛玩具一一告訴你,不僅能享受其中的樂趣,同時還能為自己增加一些生物知識。 #食物鏈物:北極地區/南極地區 看似溫馴可愛的北極熊可是很不耐餓的,冰天雪地裡總要補充些熱量來維持體溫,這款呈現出北極熊吃海狗、海狗吃魚而魚吃蝦子,一物剋一物、以繩子將它們彼此之間緊密結合,個個都張大嘴飽餐一頓的模樣實在非常可愛。
  • 南極沒有雪?這場顛覆想像的抖音直播,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南極……
    雪地之所以變紅是因為一種叫「雪衣藻」的藻類,它原本在低溫情況下保持「休眠」,實在不該大片出現在極寒南極。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南極氣溫上升讓雪衣藻大量繁殖,雪衣藻大量繁殖又會加速南極氣溫上升。南極氣溫升高、冰雪消融對生活在那裡的動物而言,無異於滅頂之災。2019年5月,南極海冰面積達到有記錄以來最小值。我們無法估計將有多少生靈會因此失去活的機會。
  • 川普下臺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影響
    只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我不願意再看到這個「懂王」。還好,他終於要閉嘴了。我們在南北極航程中的知識講座,不管內容是什麼,或多或少都會提到氣候變化對於南北極的影響。因為常年在外,很少關注國際新聞,自從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我也只是模糊地了解到美國總統川普是「氣候變化是騙局」的「思潮」的始作俑者,推翻了歐巴馬時代的環保政策。今年因為極地旅遊停頓而賦閒在家,作為隔岸看戲的吃瓜群眾,在美國總統大選這場大戲中才看到「懂王」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原來如此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