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角原本「有汙點」的形象,再加上影片處理上的荒誕魔幻色彩,讓原本窩囊、慫的餘歡水,變得不值得同情。
《我是餘歡水,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電視劇》。從一開頭戳中現實開始,引發了太多中年人的共鳴——人生苦短,我們都是餘歡水。
但是,看到結尾,我對餘歡水的同情還有共情,相比於一開始,大大減弱。
我發現,餘歡水,壓根不值得同情!
他的老婆甘虹,有很大的問題,看不起自己老公不說,婚內精神出軌石錘,他的朋友,借錢不還,他的徒弟看不起他,領導把他當猴耍,他很慘。
但是這些,並不能掩蓋餘歡水身上的「劣根性」——說謊成性。
早餐他忘記了給兒子買牛奶,老婆問起的時候,說超市牛奶賣光了;
上班遲到,給領導說自己幫扶老太太被車撞;
如果說這些都還只能說是成年人的心酸,那麼,在他讓老婆回家,自己接兒子放學結果讓孩子在雨中淋了好幾個小時的時候;在他為了在嶽父一家要回面子,拿著公司送禮的紅酒稱「2000塊的法國好酒」的時候,他的形象,開始在我眼裡逐漸萎縮下去。
在他車禍之後,撒謊說開車的不是自己,是大寶,讓大寶的母親拿不到補助金,鬱鬱而終的時候,我對他的那點同情,一點也不剩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餘歡水,可以窩囊、可以慫包,但是,不能沒有人性。
成年人,雖苦,但是沒有這麼不堪。
從《安家》再到《餘歡水》,我覺得國內大多數都市題材的電視劇,都走了一條「踩點」的路子。
近年來,戳痛成年人心防的婚姻、出軌、孩子、職場、原生家庭、房子、三觀......等等,不管什麼題材,這些「點」,編劇們都要踩一踩,以此來「迎合」觀眾們的口味。
《安家》「踩點」勉強還算的上錯落有致,雖然再我看來,已經不少了,但是《餘歡水》,有過之而無不及,第一集,幾乎把人到中年,所有的「痛點」都踩上了。
遭遇人生重創的餘歡水,窩窩囊囊。
老婆已經打心眼裡看不起他,因為他做飯沒買牛奶,就好像餘歡水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錯事一樣;結果轉眼間,她自己就坐到別的男人車上,大吐苦水,被人摸手也不拒絕;
還有餘歡水早上送孩子,結果上班遲到,被領導罰了,下午為了接孩子要請假,領導故意找他的茬,「今天你要敢請假,明天就不要來了」。我覺得這一段,是最戳我的,若換做從前,我一定會返回領導辦公室,衝著領導,氣吞萬丈: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不幹了!
而現在,看著餘歡水握緊拳頭,我只怕他一拳落在領導臉上,心裡期望著「忍一忍,就過去了」。
還有餘歡水的徒弟,當著所有人的面,羞辱自己的師傅「腦子壞掉可就不好了」
......
這些點,確實讓人「痛」,但是太多了,這種「痛」,持續了前面幾集,到後面反而讓人覺得煩。
我覺得看到後面幾集,給我一種什麼都想講,什麼都沒有講出彩。
而到最終的結尾,又是以魔幻、充滿了喜劇元素來結尾的。
這個結局,將前面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痛,給弱化了。這樣的處理,讓餘歡水這個原本悲劇的「現實人物」,一下子變得荒誕起來,他不再是一開始那個接地氣的、窩囊的「中年男人」。
這個處理,壓不住前面的「現實痛點」,觀眾想看的,是人在現實面前低下頭來,被壓迫到反抗之後,如何生活下去,如何繼續下去的故事。
我在看《餘歡水》的時候,尤其到結局的時候,腦子裡一直盤桓著《飛馳人生》這部電影,這兩部影視劇,有很多的共通之處,都是人生由高潮進入到一個「憋屈」的狀態,都是以一個魔幻的結局收尾。
但是飛馳人生,我看完之後是難過的,是不舍的,是為主角流淚的。
張弛在重創之後,過得也是操蛋的日子,還要養一個來路不明的孩子,他還好面子,和黃景瑜在天台喝酒那段,那碗裝著自己的好酒,結果被拆穿是假酒,那時候,我體會到的是他英雄落難時的那種艱難、心酸;
但是餘歡水拿給嶽父嶽母的紅酒,謊稱兩千塊的好酒,被拆穿只值78時,我只覺得,這個中年人,沒有那麼值得同情。
故事主角原本「有汙點」的形象,再加上影片處理上的荒誕魔幻色彩,讓原本窩囊、慫的餘歡水,變得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