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談、風土民俗、時事逸聞,盡在「花都人」
據民間傳說,洪熙官的出生地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為福建漳州;二為廣東花縣。近年來,不少嶺南武術名家支持後一種說法,均認為洪熙官生於康熙末年,壽享90多歲。他們還認為,洪熙官青壯年時期在福建漳州一帶活動。
那麼,洪熙官青壯年時期為什麼會在福建漳州一帶活動呢?
有學者認為,洪熙官的老爸是一個茶葉商人,經常去福建漳州販賣茶葉。洪熙官七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老爸照顧不了他,就把他送到南少林學武。當時,滿清政府為了鞏固政權,禁止民間習武。習武,擺弄兵器是犯法的。所以,洪熙官怕連累族人,就對外說自己是福建漳州的茶葉商人。經常和他老爸一塊在福建漳州一帶跑茶葉生意。
那麼,洪熙官到底是赤坭竹洞哪裡人呢,史料上說是赤坭老榕溝(今竹洞高升村附近)人,老榕溝又在哪呢?
據當年洪熙官武術院院長朱灼葵講,經過考察,洪熙官的老祖宗住在老榕溝,後來才搬到豬腰嶺。老榕溝在高升村附近。洪維新是洪熙官族人後裔,他認為,老榕溝那裡有兩棵大榕樹。
據說上圖為老榕溝洪熙官祖屋遺址
朱灼葵通過考證發現,洪熙官的爺爺名叫洪德源,以採藥捕蛇為生。後來結識了田心村的一個叫麥福的人。麥福有一條棍,很漂亮。洪德源是問是什麼做的,麥福就說是榕樹吊須做的,就帶德源來到老榕溝。德源見老榕溝是塊風水寶地,就留下來在那裡定居了。洪德源在這裡開基後,就生了兩個仔,一個叫添榮,一個叫添華。添榮後來生了一個仔,叫錦熙,小名就叫作「熙官」。添榮以販賣茶葉為生,在廣州開了個茶葉檔。後來添榮去福建跑生意,便帶上了洪熙官,再後來就送他去了少林寺。這裡面有個問題,如果蔡九儀是洪熙官的師父,是不是蔡九儀當時在南少林切磋武藝,剛好收了洪熙官。還是在肇慶收的洪熙官,就不得而知。
洪熙官在南少林學藝幾年後,回到了花縣,因為懲治了一個當地的惡霸,一夜成名。
據《赤坭鎮志》記載,關帝廟位於文武廟後面,是貧困失業遊民和乞丐集居之所。傳說清雍正年間,少年拳師洪熙官在清遠飛霞洞抗清活動失敗後,此設館授徒,蓮塘村青年駱日成,是其首徒。今關帝廟早湮沒,而洪熙官的故事猶存。
後來,據說洪熙官從巴江乘船去了炭步。教人習武。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走訪發現,至今花都炭步流傳著不少關於洪熙官的傳說,藏書院的洪拳更是享有盛名。說明洪熙官當年確實在這些地方出現過。洪家拳是廣東省最大的南拳拳種。筆者通過百度搜索,發現漳州也有洪家拳,但是像花縣流傳範圍如此之廣,習拳的人數如此之多,漳州是比不上的。
這也許說明,洪熙官當年在漳州隨父親販賣茶葉,也可能在漳州教過人洪拳。而花縣洪拳卻影響力更大,說明洪熙官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廣東。本文上集在本公眾號發表後,有一網友留言說:花縣民國時期的武術,那時候,基本有祠堂必有武術,有武術必有舞獅。近來剛聽過我奶奶講過民國時候的武術故事。奶奶是南海嫁炭步,幼學洪拳,善用雙刀,年近九旬。可見洪拳在當時炭步甚至整個花縣流傳之廣。
據說,洪熙官在一系列抗清運動失敗後,晚年去了中山小欖,後來死後葬於小欖,這個就不得而知。更有甚者,傳說洪熙官晚年是被一少女以鳳眼拳暗害,活到93歲。更是江湖傳聞,恐怕誇張的幅度更大。這一切都有待考證。
(部分資料來自洪拳大名堂)
關注花都人:掃二維碼,
或 長按指紋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