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成名了,過去的苦日子反而顯得閃閃發光。所以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總是會說自己過去是如何過來的,苦難越厲害,今天的成功越顯得灼灼生輝。
就比如說,著名主持人孟非過去只是一個小小的印刷廠工人,當他成名之後著書時,他就把自己的這段經歷寫出來了。
當很多人在沒有了解他的過去的時候,總覺得孟非的過去是很苦的,但是其實讀了他的書之後,你就會明白,這一切雖然不至於理所當然,但是肯定也是順理成章的。
孟非的家人很多都是從事文字工作者的,他的外婆原來就是報社的,同樣他的父親是一位攝影師。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家庭其實是中產階級家庭了。孟非差一點點的,只是說高中畢業而已,當然他本不至於如此的,只是因為當時從四川搬到成都之後,環境的改變,再加上那時候年輕。
在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只是相比周圍他家庭那時候的環境,他一對比就是高中生也是比較低的。但是當初他去印刷廠上班,完全就是屈才的,因為當時他在廠裡面的文化還是挺高的。
對於這一段生活,他的著作中是這樣描述的:從深圳回到南京後,我就已經徹底成為一個標準的社會閒散人員。一個高中畢業生,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呢?當時我父親是江蘇電視臺的一個中層幹部,按理說,多少是有點兒社會關係的,給兒子找一份稍微體面一點兒的工作應該沒太大的問題。
偏偏我父親是個不願意開口求人的人,現在想來,可能以我當時的情況,向別人開口對他來說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為此當時我對父親是有怨恨的。不久前,父親過七十歲生日,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回憶起很多往事,其中表達了對我有很多愧疚。我對此早已釋懷,但是從這件事開始,我有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原則:永遠不要對別人的幫助有太高期許,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在社會上混了一段時間後,江蘇省廣播電視廳下面的一個電視節目報印刷廠招工,這個招工竟然是要考試的。我去了,在那群考試的工人裡我還算是相當有文化的,因此我順利地成了一名印刷工。當時我覺得,雖然只是工廠,但畢竟是江蘇廣電本系統的,先幹著吧。
從他這裡面的表達意思,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他當時其實進入印刷廠完全是為以後的事業鋪路的。一開始沒有了解他的全部人生經歷的人,還以為他完全沒有背景,從一個印刷廠的工作拼到了現在的事業。甚至很多人還覺得孟非的過去很慘,為此孟非有意在著書中特別強調這一點。自己的過去並不像大家傳的那麼慘,父母都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兩個人都在廣電臺工作,在過去孟非出生於這樣的家庭,父母肯定也會希望他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所以今天看來孟非去這個印刷廠工作,完全就是曲線救國的方式,先進入單位的其他部門,然後再慢慢的轉到臺前,換另外一種方式進入這個行業而已。
當然一切其實並非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只看到開始,結果往往不盡人意。下回我們再來講孟非接下來的在印刷廠之後的生活是如何的,他是怎麼成為主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