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霞
2010年有兩個光頭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一個叫《非誠勿擾》的相親節目忽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隨後各大衛視紛紛效仿江蘇衛視,推出類似的相親節目,但一直火熱最受矚目、堅持十年屹立不倒的只有《非誠》。
這兩個隨著《非誠》的熱播紅起來的光頭,一個是主持人孟非,一個是點評嘉賓樂嘉。可惜,樂嘉不久就與孟非意見不合,加盟其他電視臺的節目。樂嘉性格比較敏感激烈,他創立了性格色彩分析,按照他的理論,他就是紅色性格的人,熱烈激情衝動自我。適合演說,但太愛出風頭,最終因為太衝動,在節目裡喝酒罵人,最後沒有節目敢請他了。現在的樂嘉,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從金牌演說家落魄到四五線城鎮接商演,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再來看孟非,孟非一直強調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紅了之後的他也始終不飄,保持對自己的清醒認知,理性地給自己定位。
黃磊曾經評價孟非:「草莽中帶著書卷氣。」
他有隨遇而安的一面,也有不甘平庸的積極進取;有睿智幽默的一面,也有現實商業化的一面。經歷過底層工作的他,其實對現實有很深的危機感,成名後他就謀劃著要開麵館,後來與黃磊開火鍋店,不僅是懷念童年重慶小面、火鍋的味道,也是對自己事業的拓展。主持、出書、當老闆、上綜藝......他不斷拓展著自己的邊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這就是孟非,一個真實不裝,有才華也很努力,有生存的危機感也有社會責任感的一個媒體人。
魯豫問孟非:如果穿越過去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些什麼?
他毫不猶豫地說:不要著急,你未來會很紅。
12歲之前孟非跟著爺爺奶奶在重慶生活,有過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12歲跟父母把他接到南京,初中他的成績還可以,到了高中孟非嚴重偏科,那段日子成了他人生中最黯淡灰暗的階段。
語文全班第一,數理化加起來不到100分,結果就是孟非高考落榜了。高考落榜後的孟非,曾經四處碰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孟非的父母都在江蘇電視臺上班,幫兒子找個單位的工作本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孟非爸爸愛面子,覺得兒子沒考上大學,拉不下臉求人。
孟非從那時起,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但是從這件事開始,我有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原則:永遠不要對別人的幫助有太高期許,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不禁想起了幾個偏科嚴重的作家,瓊瑤和三毛、韓寒,都是文科很好理科不行。他們的命運如何?韓寒高中輟學掀起軒然大波,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而韓寒放棄了學業但沒有放棄學習,他一邊自己看書一邊堅持寫作。被人認為輟學無前途的韓寒,成了80後的標杆,作家導演賽車手樣樣玩得溜。
三毛和瓊瑤就更不要說了,三毛是我們中學時代最愛的作家之一,瓊瑤的小說影視作品一直大火,雖說近幾年瓊瑤作品的被指三觀不正,但不可否認她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
唯成績論、以高考成績為標準,發展成以考上985、211大學為標準,孟非說整個中學時代是灰暗的,多年來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應試教育帶給人的打擊與壓力可想而知。
孟非作文比賽得了全省第一名,也只是偶然看看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我覺得,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一茬又一茬的大學畢業生,還是需要有創作能力的創作者?
上學期間,孟非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經常跟同學講話,老師罵他:「一天到晚不好好上課,就知道說話,說話能當飯吃嗎?你以後能找到個工作靠說話吃飯嗎?」
無獨有偶,羅永浩小時候放學打遊戲,被老師抓到罵:你們花著父母的錢打遊戲算什麼本事,以後賺遊戲公司的錢給父母花那才叫本事。後來羅永浩真的成了遊戲代言人,他在脫口秀的舞臺對當年的老師隔空喊話:老師,我做到了!
看到這些片段,覺得非常有意思。
當年的老師們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當年最調皮搗蛋的孩子反而成了所謂的社會成功人士 。
無論孟非、羅永浩,三毛瓊瑤韓寒,都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差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某方面突出的才能——文章寫得好。有特長特色比那些平平無奇的優等生更有優勢,優等生太多,沒有個人特別擅長的東西,只會泯然眾人。
網絡時代的來臨,更看中個人特色,注重個性而非共性,這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新的啟示新的出路。
任何人的成功,絕對離不開十二分的努力。孟非高中畢業後,南下打過工。
因為沒有大學文憑,找不到好工作,他曾幹過搬運、送水工、保安、服務員等。
後來聽說進了報社下屬的印刷廠,他準備了三個月考試進入了印刷廠當一名印刷工人。
在印刷廠工作,每天下班洗手20分鐘,指甲縫都還是黑的。
一次疲憊工作時,孟非的手被卷進印刷報紙的機器,被工友救出時,手指的血噴出兩米遠。
工傷休息兩個月後,孟非離開了印刷,進入了父母工作的單位——江蘇電視臺。
進了江蘇電視臺的孟非,一開始是個臨時工,打雜,哪裡需要幫忙就去幹活。
孟非勤奮好學,漸漸地前輩們也願意教他,他學習當攝像、編導、製片人、記者等,他一個人能頂幾個人的活。漸漸地被領導賞識,才有了後來當主持人的機會。
有人說孟非靠父母的關係,其實即使靠父母關係最多也只是進了電視臺打雜,其他的你不努力不學習不提升自己,靠誰都沒有用。
孟非主持《南京零距離》九年半的時間裡,他、女兒、妻子、父母都曾住過院,但他只請過一天假。
每年春節年夜飯,家裡人都要等他下了節目,晚上八點半回到家才吃。
主持《南京零距離》的九年半裡,孟非每天早上起來要看七八份報紙,然後寫一份1000字的評論。這就是每天《南京零距離》8分鐘的孟非點評內容,也是觀眾們最喜歡的8分鐘。
孟非每天1000字的精彩獨特的評論造就了他金牌主持人的地位,他主持《南京零距離》期間年年收視率第一,至今仍有許多當年的忠實觀眾認為這是他主持得最好的一個節目。
我很能理解這種感受,《南京零距離》是一個新聞諮詢類節目,一個民生節目,為老百姓發聲,其實跟老百姓的心是最近的。
這種節目做好了,一輩子都會讓人記得,受人尊敬。廣州也有這樣一個人物,叫陳陽,大家都親切地叫他陳SIE,也是一個光頭,也主持過這樣的節目,叫《新聞日日睇》。節目的名字很粵語化,也是一檔廣東話民生節目,我們曾開玩笑地給陳SIE起了個開場白:新聞日日睇,我系光頭仔。
陳SIE也是常常在節目中為老百姓說話,評論犀利一針見血,因此常常會得罪很多人,後來節目就停播了,引起了人們的諸多猜測。
所以非常理解人們對孟非主持《新聞零距離》的喜愛,就像我們當年對陳SIE、對《新聞日日睇》的鐘愛一樣的,至今仍時常懷念。雖然我沒看過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離》,但我想那種感受是一樣的。
一個為老百姓說話、為人們著想的節目,罵官員不作為,勢必會觸碰某些部門某些階層的利益。因此孟非也得罪過很多人,常遭人威脅恐嚇。
正義正直、敢說實話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後來孟非主持《非誠勿擾》,在全國大火,也因為他有過在底層工作的經歷,有主持過《南京零距離》的經歷。
他的控場能力、睿智幽默的主持風格、面對種種奇葩觀念,他的三觀始終穩定又接地氣,才使得《非誠》大火,他也迅速成了全國最受歡迎的主持人。
這跟一開始他文章寫得好、每天堅持寫1000字評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上一個節目做得好,大受觀眾喜愛廣受好評,才能有機會被領導看見,才有機會主持非誠。其實當年相親類節目非常多,各衛視都有類似的節目,火起來並能堅持到現在的只有孟非和非誠。
光頭、睿智、幽默也成了孟非的標籤,孟非的成名之路也揭示了一個道理:所有的努力不會白費,人生走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