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男主角是楊過。楊過奇遇不斷,與當時幾乎所有頂尖高手都有交情,歐陽鋒、洪七公、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這些人與楊過關係都非同一般。楊過雖然童年悽苦,但後來算得上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有意思的是,金庸先生讓與楊過有著密切關係的兩個女人,卻都沒有正式的名字。楊過的妻子小龍女,人們只知道她姓龍,名字卻不知道,便叫她小龍女。在《倚天屠龍記》裡,楊過的後人黃衫女,人們只知道她姓楊,也不知道名字。
金庸先生為何不給她們一個正式的名字?這我們就無從知曉了。金庸先生偷懶?估計沒有那麼簡單。那如果非要給小龍女、黃衫女一個正式的名字,那應該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從小說中去尋找線索,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小龍女是古墓派第三代弟子,她是孤兒,被丟在了重陽宮外,最後被她的師父抱進了古墓。因為她幾乎不出古墓,不與外人交往,所以,名字也就不需要了。小龍女是外人這麼稱呼她的,這個稱呼其實也不錯。
小龍女有個師姐,就是大名鼎鼎的「赤練仙子」李莫愁。按照一般的取名的規矩,同門同輩的人物,他們的輩分應該是相同的,也就是名字的中間一個字要相同。比如丘處機、譚處端、王處一,華山派的嶽不群、封不平、成不憂,雪山派的封萬裡、白萬劍、花萬紫等等。
既然小龍女的師姐叫李莫愁,那小龍女名字的中間一個字為「莫」比較合適。看到了「愁」字,自然讓人想到了「憂」。龍莫憂?這個名字倒也不錯,但稍微差了那麼點意思。有個成語叫「虎嘯龍吟」,小龍女叫「龍莫吟」更合適一些。
古墓派非常的低調,基本不與外界交往。她們武功高強,就像臥著的龍一樣,在古墓裡與世無爭。小龍女確實沒有將名聲放在心上,更沒有想過揚名立萬、武林至尊等等東西。剛好她又姓龍,她就像一條臥龍,沒有一點聲息。
黃衫女的線索很少,她喜歡穿黃色的衣衫,人們便稱她黃衫女。她在《倚天屠龍記》裡,出場了兩次。每次出場時,除了她身上那一套黃色的衣衫外,少不了的就是琴和簫。「忽聽得屋頂上傳下來輕輕數響琴簫和鳴之聲,似是有數具瑤琴、數枝洞簫同時奏鳴。」
黃衫女第二次登場時,是在少林寺。「忽聽得峰腰裡傳來輕輕數響琴簫和鳴之聲」,「琴簫齊奏,音韻柔雅」。張無忌一聽到這琴簫之聲,就知道是黃衫女到了。所以,黃衫女的象徵,除了「一身淡黃輕紗」外,就是這琴簫之聲了。
因此,金庸先生其實已經暗示了我們,黃衫女的名字與琴和簫有關。《倚天屠龍記》的第三十三章,名字就叫「簫長琴短衣流黃」,指的就是黃衫女。但是琴簫二字有些簡單直白,不太合乎金庸先生取名的風格。
古琴也稱為「瑤」,這個字用在名字中比琴要好聽得多,也很適合女性的名字。而簫是用竹子做的,可用「竹」字代替簫字。而且竹子有高風亮節的意思,與黃衫女高冷的表現很是匹配。黃衫女的正式名字,不妨叫「楊竹瑤」。
「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黃衫女留下的這十六個字,引人無限遐想,也讓人有些惆悵。與這十六個字一同遠去的,是一個江湖的時代,還有琴簫之聲。長江後浪推前浪,江湖代有人才出,那些大俠們的身影終究是遠去了。
小龍女的正式名字叫龍莫吟,與其師姐李莫愁的輩分相同。黃衫女的名字叫楊竹瑤,與其出場的派頭匹配。這兩個名字,與金庸先生其他的名字相比,似乎還有些差距,好像過於直白了一些。不知各位有何高見,有沒有更合適更好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