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主持人汪涵46歲生日。
本·瓊森在《木材,或關於人與物的發現》裡說,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如果說,說話是一門藝術,那汪涵一定是精通這門藝術的大師,而「君子」二字,他也當之無愧。
幾十年的主持生涯,汪涵救場如救火,最為知名的一次是2015年《我是歌手》的直播事故:決賽中途,孫楠突然宣布退賽,汪涵沉著應對,力挽狂瀾,引來喝彩。
當晚,即使是資深主持人,面對這樣突然的狀況,還是在直播現場,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處變不驚。
但汪涵,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強大的氣場,以一己之力讓節目起死回生。他的才華和能力,叫人如何不折服?
汪涵的說話之道,不同於八面玲瓏式的滴水不漏,更多的,是情,是理,是德,是慧,是「贈人玫瑰」的同時「手有餘香」。
有個常常被拿出來討論或炒作的話題:「汪涵和何炅,到底誰才是湖南臺的一哥?」
汪涵給了記者一個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當然是何老師是一哥,我是他大哥。」
這個回答,既給足了何炅面子,同時又表明,兩人是非常親密而要好的兄弟關係,不存在什麼「一哥之爭」。
何炅作客《天天向上》時,汪涵也用另一種方式回應過:
「我經常說,湖南衛視如果是一個深宅大院的話,我們兩個就是這個門口的一對石獅子,其實湖南衛視沒有所謂的一哥和一姐,只有兄弟和姐妹。」
記者別有居心的陷阱,汪涵三言兩語就瓦解,不僅消除了外界的猜疑,沒有讓自己與密友間的關係因為流言蜚語而產生嫌隙,同時又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汪涵曾作為嘉賓參與節目《開講啦》的錄製,一段精彩絕倫的演講後,在接受現場學生提問的環節,他用他的機智幽默成功化解了學生們刁鑽的「招數」。
「如果何炅和楊樂樂同時掉到水裡,你先救誰?」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何炅和楊樂樂同時掉到水裡,我還沒下水呢,何炅就把楊樂樂救起來了。」
而後他又用認真的語氣補充到,「我的老夥計,跟樂樂關係非常好,每次去上節目前,樂樂都會讓我給何炅帶點水果,還會給他煲湯、買禮物,他們倆關係非常非常好,那我跟我老夥計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
撒貝寧並不會輕易放過汪涵,他接著「刁難」:「如果汪涵和楊樂樂掉到水裡,何炅會先救誰?」
「老何,應該還是會先救樂樂吧,因為他可以從我的眼神當中讀出我最想要他做什麼。」
現場掌聲雷動。
毫無疑問,汪涵頂起了《天天向上》半邊天。他人在,就是這個節目的收視保障。
印象很深的一次,吳京憑《太極宗師》大火,做客《天天向上》,採訪環節自然少不了聊起太極。
汪涵說到太極的四兩撥千斤,老先生在公園打太極,推手看起來很柔,其實力量很大。說著開起了玩笑扮老先生,對吳京說:你家東三環是吧?走你,一推就到家了。
歐弟立馬接梗,指著自己:臺灣,臺灣。
大家鬨笑,說臺灣比較遠,隔著海。田源則說:你那得推幾次。
這時汪涵話鋒一轉,機敏應道:臺灣啊,臺灣不推,拉回來。
玩笑之外的愛國意味,如此快速的臨場反映讓人拍案叫絕。
同樣在他主持的《火星情報局》,有個環節請到武警湖南總隊官兵們登臺展現中國力量。
汪涵身處此情此景,用兩句詩便讓現場沸騰:
「如果我必須活一千次,我願意活在這裡;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也願意死在這裡,我愛你祖國。」
2014年金鷹節,四大名嘴濟濟一堂。要求他們對應四個不同物品現場發揮,又要與金鷹節關聯。
撒貝寧選到的是一隻活鴨,他說了一句:「當它長大了,就是一隻金鷹。」何炅還替他補了一句:「有觀眾的呵護,就算是醜小鴨,也會長成金鷹。」
華少拿到的是一顆仙人掌,他說,電視人的精神像仙人掌一樣堅韌。
何炅拿到的是筷子,他說,「筷子象徵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電視人就該像筷子一樣團結,給觀眾獻上好節目。」
汪涵是最後一個,他拿到的盒子是空的。幾秒鐘後,汪涵開口:
我在這一刻突然想起一個人,曹植在遇到他人生最大危險時,七步成詩,當然結局沒有改變。我在這個地方看到我要推薦的這個東西(空氣), 七步,你別說給我七步,你給我七十步我都可能說不出詩一樣的語言,七百步有可能還可以,因為可以逃離演播廳,逃離尷尬。
說到詩,還好前段時間我看了木心先生的一段詩,我覺得特別的好……可以念出來緩解一下我這一刻的尷尬。
樹蔭下
一壺酒
一塊麵包
一卷詩
你依偎著我歌唱
原野就變成了天堂
演播廳,一個奇葩的禮物,一個慌張的主持人,如果不用任何語言,您就可以接受,那演播廳也就變成了天堂。
我這個禮物是沒有,我突然想起道德經裡一句話,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十屆金鷹節,我們有太多太多的驕傲。
但是我們要把這個有緊緊地放在心裡,把這個驕傲放在心裡,我們將來面對著現在逐鹿中原一般的戰場,大屏幕、小屏幕、新媒體、網際網路,我們要把這有可能的危機時時地放在腦子裡。
所以我要把這無送給我們所有的的電視人,送給金鷹節所有的參與者,要把這小小的危機放在心裡。但是還好,我們場上有筷子。
十年前我們一枝獨秀,盪氣迴腸。我覺得我們應該和新媒體合作成為一雙筷子,共同夾起電視的盛宴,奉獻給所有的觀眾。
我覺得我們應該很好的去看待這個仙人掌,因為十年之前我們的事業迎接著所有人的目光,我們像闊葉林一樣恣意地生長, 一排排,一行行。
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放低自己的姿態,表示自己的謙遜。我們用濃綠的顏色告訴你們,我們依然是可以恣意地生長,我們用小小的尖刺告訴所有的人,所有說電視的將來有可能沒有希望的人,我們依然鬥志昂揚。
我覺得說到這個地方,如果大家願意接受我們的禮物的話,請大家用力地鼓掌,因為所有觀眾的掌聲,才是這一刻我們電視人肩膀上所扛下的最美的勳章!"
說話不難,說好話也不難,難在言語之間,讓人心服口服。
語言,可以是武器,挑起充滿硝煙的戰爭。語言,也可以是詩歌,唱頌把手言歡的和睦。
與其說汪涵是個主持人,不如說他是個具有一流主持功力的學者。
他用自己的一張嘴,傳播智慧,化解尷尬。逗趣,卻睿智,正色,卻幽默。
聽他說話,如沐春風。
看他在臺上娓娓而談是一種享受,這是大家的共識。
但很少人注意到,他每一次看似漫不經心的救場,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他的成就,得益於他博聞強識、博覽群書。
學識造就他的與眾不同,在娛樂和嚴肅中自由切換。
他在多種場合都說過,自己走到今天,主要來自書籍的賜予。
汪涵主持不是科班出身。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他是湖南臺的場工,負責給錄製現場的觀眾發發礦泉水,又或者趴在攝影棚頂上撒撒碎片、手動照照燈光。說白了就是一個勤雜工。
那時候他或許想不到,自己後來可以紅遍大江南北。但那時,他已經是個有趣的男子。
他發礦泉水,口裡也不閒著,講著書裡的笑話,做著逗人發笑的表情,才有了後來仇曉那句「那個小子(汪涵)不錯」,做了《真情對對碰》的主持人,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從此前途一馬平川。
所以哪有什麼平白無故的機會。命運的轉折,都是平常積極表現的因果。
當主持人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讀書無疑可以解決知識匱乏的問題。
但隨著閱讀習慣的養成,反倒更加從容,從讀書中得到更多的反而是幸福了。走出螢屏的汪涵,從不看電視,而是把時間都放在了讀書上,
因為「讀書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文字經得起琢磨,它帶來的是一種幸福。」
汪涵愛看書到什麼地步呢?
藏書太多,乃至太多朋友借閱,索性直接開了個書店。
他的書店更像個圖書館,滿滿幾面牆,幾乎每本書都是他自己從各地淘來的,僅供閱讀,概不出售。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汪涵告訴我們,娛樂只是他的精神,文化才是他的信仰。
良好的閱讀習慣給人帶來的巨大差距是無法衡量的。無論哪行哪業,無論身處何種位置,成功很大程度都是依靠閱讀汲取的力量。
讀書才是一個人最強的後盾。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多次在節目中提起這本書,並向觀眾推薦:「我們要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發現周遭的一切。」
《浮生六記》篇幅不過四萬字,卻無法用「有趣」、「精緻」、「傷感」將其簡單概括。
俞平伯一生鍾愛《浮生六記》,贊其「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林語堂則視之為知己:「讀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本版《浮生六記》選開明書店民國本為底本,考以《雁來紅叢報》本、霜楓社民國本、林語堂英譯本重新點校。
知乎、豆瓣逾百萬粉絲,「一個」APP超人氣作者張佳瑋以白話文精心譯述,並作長文譯記為讀者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