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新倩女幽魂》上映,啟用新演員,致敬經典。而作為一部電影《倩女幽魂》為什麼值得致敬呢?小編帶著好奇,看了新電影,也確實從新電影,又返回去看了舊版的《倩女幽魂》。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要有貼合角色形象的演員,飽滿的劇情與人設,生動的布景等,關鍵還在於它的立意和它所傳達的,能夠帶給人回味的價值觀念。
劇情其實大家都熟悉,落魄書生寧採臣和女鬼聶小倩在蘭若寺邂逅,聶小倩因為書生的單純善良和多次相救,生出憐惜愛慕之情,保護了寧採臣不被樹妖害死,但卻因為受制於樹妖,被迫嫁給黑山老妖,而寧採臣聯合道士燕赤霞,經歷種種困難,救了小倩。
我們肯定好奇,這麼俗套的故事,怎麼就成了經典了?小編在看劇之前,也帶著這個疑問。但劇情開始之後,角色的每一處設計,都很值得琢磨。
書生是去收帳的,這是文人與商人的合一,在什麼樣的時候,文人會去從商?
而整個場景都是捕頭隨意抓人,盜寇當街殺人。但是寧採臣這個角色的細節上處理得很好,傘破了,鞋破了,沒有吃的,但是也不曾有太多的抱怨。雖然被生計所迫需要去收帳,但在收到殺人的賊寇的施捨時,也是當面吃,背後吐。在氣節上也保持了儒家教育的不受嗟來之食,不與盜寇為伍。
而同樣,燕赤霞之前是捕頭,後來放棄捕頭,當了道士。亂世之中,不能實現抱負,轉而從儒家到道家,開始與鬼神打交道。而他的臺詞裡也明確說明了,這樣更單純。
小倩就更是一個受害者了,本來是官家女子,卻死於遷徙途中。魂魄受到樹妖的控制,不能輪迴轉世。
在燕赤霞和夏侯出場時,燕赤霞說的一段話也很讓人回味,「野心太大,不求上進,為了天下第一劍的虛名,鋒芒太露,居心不正,用招身形不定,燥火太大,招式盡而無力。」
無論做什麼,要想做成,都是要修心的。這只是跟配角的對話,也都十分讓人回味。而每個人的出場表現,似乎已經看到了結局。
寧採臣的生計艱難卻不抱怨,不與盜賊為伍,已經表明了他乾淨正直的內心。不生邪念的人,是不會被妖魔侵襲的。這就像我們在社會中,如果我們心無邪念,不被誘惑,一定會有好的人生。
而小倩就像是人世間的誘惑,樹妖姥姥就是被誘惑之後的惡魔現身,每個被誘惑的人都自食惡果。
在亂世裡,惡魔將肆無忌憚地想要侵蝕人的內心,禮崩樂壞時,人心更容易被蠱惑。如果環境沒那麼惡劣,可能這些人也就平平妥妥地過完一輩子,但因為惡能夠肆無忌憚了,所以就多了一部分人受傷害。而燕赤霞,就是保護這部分人的正義化身。
倩女幽魂是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愛情是以善意為基礎的,人生也因善良而更有希望。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