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部曲的第二部,《倩女幽魂:人間道》的存在,無非是響應觀眾號召,在劇情上給《倩女幽魂》裡面沉浸紅塵已久的寧採臣一個美好的結局。所以,他和外貌酷似聶小倩的清風締結良緣,僅僅是製片方給觀眾和寧採臣一個皆大歡喜的收梢!
劇情從蘭若寺這個人間矛盾的集中地,拓展到了整個中原。開篇寧採臣被寫書獲罪抓進監獄起,就一直在用社會最底層——監獄裡的一系列黑暗,來勾畫整個社會上的混亂與顛倒——江洋大盜橫行霸道,執法者卻指鹿為馬把守法良民拿來頂缸;
而監獄裡等級森嚴,直率的人都被嚴刑峻法拿去做了殺雞儆猴的樣板,人們為了保留自己的性命於是產生出無數小手段來糊弄上頭的各種規程,包括最後寧採臣在神秘老人的幫助下,頂著別人的名頭潛逃出了監獄。
事情陰差陽錯,寧採臣頂著諸葛臥龍的名號,在江湖上也是磕磕絆絆——本來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卻頂了個可以在江湖和朝堂都翻雲覆雨的名字。而遇見的傅家父女一行人,還盲目地崇拜這諸葛臥龍的頭銜,希望這個明顯名不對題的文弱書生,不僅僅能夠洗刷傅家的謀逆罪名,還爭取能夠回歸朝堂,上達天聽,喚醒昏聵的掌權者,為世道還一片太平!
如同片名,這一版劇情集中在「人間」這個層面上,描寫的格局比第一部要開闊很多,但是,因為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而且出場的人物線索太多,中間段就顯得雜亂了很多,造成口碑和水準的相應下降。
《倩女幽魂:人間道》的重點在寫人間的混亂,歸根到底還是在諷刺高層統治者的道貌岸然和不作為。國師這個角色的出現,成為了整個劇情的歸結點——妖僧禍國,通過道貌岸然的說教迷惑統治階層,然後用一些虛假而看起來玄妙的理論來麻痺平民。
在慈眉善目的外表下,是想要通過宗教形式來麻痺整個階層,然後偷梁換柱,將朝堂上的有識之士排擠走,要麼如傅家那樣栽贓陷害,要麼像慈航大殿裡的那些軀殼一樣吞噬他們原本的理念,用泥胎肉身來佔據位置,濫竽充數,尸位素餐。
而朝廷的耿介之士,要麼像傅家一般,選擇頂著叛逆的名頭遠遁江湖,要麼像左千戶一般甘受利用。要不是最後普渡慈航自己耐不住天狗食月的天相現了原型,估計整個事態還是會成為左千戶拿著傅家一家老小去邀功領賞而結束。
劇情是秉承著看不起朝廷那些尸位素餐的達官貴族,堅信讓整個世道歸於平靜的還是在民間的信念。
為此,將劇情集中在寧採臣,一葉知秋這樣的底層生活裡餐風露宿的江湖人,正是他們的放蕩不羈又心懷正義,救助了被山妖威脅的傅家勢力,通過普渡慈航的陰險用心喚醒了左千戶的正義感和是非觀,又機緣巧合的從蘭若寺請出了具有強大武力值,可以一錘定音的燕赤霞……
各種合縱連橫,立誓要揭穿普渡慈航那借著宗教為名義的作奸犯科,籠罩著慈悲的對於朝局和國家大事的蒙蔽與暗中取代。
《倩女幽魂:人間道》的演員陣容在第一部的基礎上有所擴大,在堅持張國榮和王祖賢繼續擔任中堅力量的同時,新添加了張學友,李嘉欣這樣的新生力量。
作為當時新崛起的四大天王這樣主推男演員裡,張學友演戲的狀態最豁得出去,插科打諢,耍寶逗笑來得,咬牙切齒,目楞俱咧的陰狠也手到擒來。
所以,那個遊戲江湖的知秋一葉,在他的演繹之下活潑,跳脫,外表所有玩世不恭,都藏著骨子裡的堅持。雖然學藝不精,雖然油滑事故,但是他為了殺死蜈蚣精的努力,為他一貫吊兒郎當的行為,正了名。
而真正在劇情裡被坑了的,還是號稱香港最後的絕代佳人的李嘉欣。當時的李嘉欣初生牛犢,容貌靚麗得咄咄逼人,所以很多時候都想要強行在劇情裡展現一下。但是,觀眾認定的《倩女幽魂》的絕對女主角是王祖賢,所以她只能屈尊降貴的扮演王祖賢飾演的清風的妹妹月池。
而且,明顯在服裝造型上面,《倩女幽魂:人間道》要突出江湖草莽的氣息所以整體服飾都沒有第一部精緻飄逸,於是,整體人物多少都有一些灰頭土臉,在這樣的服裝和妝容理念下,李嘉欣過於現代感的容貌多少都有些吃虧。
所以這次不成功的嘗試讓李嘉欣後來儘可能地遠離了古裝題材,就算是出演古裝題材,也要自己親自把關妝容,對於角色的審視也極端挑剔和謹慎,必須是能夠完美凸顯自己容貌特點的角色,她才會放心大膽地接受,並將自己外貌優勢儘可能大的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