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影破圈
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開局極為不利。
受到疫情影響,院線電影紛紛撤檔。看電影這樣一項頗具儀式感的節假日活動,突然變得分外奢侈。部分「饑渴」的觀眾們甚至提前擬好了國慶檔、賀歲檔的片單,只等疫情一過,禁令解除,便火速前往影院「補片」。
但另一端,以線上視頻平臺為播放媒介的網絡電影卻被認為迎來了新一輪風口。關在家出不了門,但又有硬性娛樂需求的人們,開始逐漸養成線上付費觀影的習慣。
5月1日,《倩女幽魂:人間情》上線,這部網絡電影不僅趕上了「風口」,也創造了紀錄:總成本4000萬,相當於一部中等體量的院線電影。在「五一檔」,騰訊視頻上線4天累計分帳已突破1769萬。
《倩女幽魂:人間情》海報。
一直以來,網絡電影行業都以低成本為主要打法。這個量級的投資,儼然是一個「異類」。那麼,影片的主創團隊為什麼敢於率先突破成規?為什麼選用了這個題材?如何讓老IP煥發出新意?對於行業的長足發展,有什麼啟示性的意義?
經典的IP
提到《倩女幽魂》,人們率先想起的必然是1987年的張國榮、王祖賢版本,以及黃霑創作的同名主題曲。
1987版《倩女幽魂》劇照。
《倩女幽魂》是根據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收錄的文言短篇《聶小倩》所改編。原文很短,不過三千餘字,講的是落魄書生寧採臣深夜留宿蘭若寺,意外邂逅女鬼聶小倩和劍客燕赤霞的故事。
蒲松齡寫志怪小說,是將世道不公幻化成鬼,有警醒世人的用意。燕赤霞這個角色又補償了觀眾對於「正義」的仰慕。兩者混搭起來,有種亂世之中斬妖除魔的爽利感,符合中國人一貫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心態。正因此,從1960年李翰祥導演版開始,原著被數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並與彼時大熱的武俠片碰撞發酵,漸漸成了國民心目中的經典IP。
不過,相對於普通武俠片,《倩女幽魂》的特殊性又相當明顯。
從類型片的角度來觀察,中國的武俠片和美國的西部片極為相似。兩者之間的共同點,都是在一片禮崩樂壞的無序社會中確立價值觀,對應的是觀眾對「亂世」的焦慮心理。如果用流行劇作的分類法,都屬於「超級英雄」:俠客們紛繁的武功招式,和牛仔們的快速上膛、百發百中,其實都是超能力,無關現實。
英雄的魅力,不僅來源於能力,更來源於其成型的價值觀。雖然沿途也會碰到艱難險阻,但解決問題後,立刻便轉身離去,只留下一個背影。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和《荒野大鏢客》中的喬之所以吸引人,獨孤九劍和槍法只是表象,根源還是其縱橫四海、無拘無束的瀟灑。
但《倩女幽魂》主角寧採臣沒武功,價值觀上也不過就是一個幼稚書生,一直在依賴燕赤霞、知秋一葉,甚至聶小倩等角色的輔助,充其量是一個還算勇敢的普通人,離英雄的標準還差得遠。
1987版《倩女幽魂》劇照。
普通人踏上旅途,經歷了風波,得到領悟,找到內心——這是典型的「金羊毛」劇作格式,可謂武俠片中的公路片。少見,所以經典。
歸根結底,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相比令狐衝的瀟灑,更能體會寧採臣的迷茫。這也是「金羊毛」故事之所以能一直讓我們感動的原因所在。畢竟,我們的一生都在不斷受挫,不斷成長。
高明的改編
不過,凡事皆有兩面:「金羊毛」天生不太適合做續集。第一部過於完整,寧採臣體驗了愛情的得到與失去,心智升華,已然沒了成長空間。於是1990年的續作《倩女幽魂2:人間道》中,編劇只好引入朝廷陷害忠良、綠林好漢借宿破廟劫囚車、引發各方大亂鬥的設定——這明顯借鑑了《龍門客棧》——每隔十來分鐘引入一個新勢力,一層層吊起觀眾的胃口。懸念雖然有了,但卻設置得相當生硬,影片主線也愈發混亂,讓觀眾逐漸陷入「不知道想表達什麼」的困惑中。
《倩女幽魂2:人間道》劉洵所飾反派普渡慈航。
大約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1991年《倩女幽魂3:道道道》故事上又還原了第一部的框架,除了把張國榮飾演的寧採臣換成了梁朝偉飾演的十方、午馬飾演的燕赤霞換成了劉洵飾演的白雲大師外,整體情節幾乎沒有大改。
《倩女幽魂:人間情》的劇作改編高明之處就在於,其完全吸收了87版的優點,故事線上選擇致敬,繼承了其完整框架,沒有如第二部般盲目貪新求異,力求抓住老粉絲的情感;角色上,則做了一些整合創新,加入了知秋一葉和樹精侍女等角色,無關的部分則果斷盡數剔除。
知秋一葉和燕赤霞,武功上是層層遞進的;反派樹精姥姥和黑山老妖亦然,但比起主角們又恰好要高出那麼一些。這樣的劇情設置,最大化了懸念成分,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注意力能一直被牢牢吊起。
至於聶小倩和雙雙等人之間的關係,則表現出了女性之間的嫉妒和友誼。雖然不屬於主線,但也完善豐富了影片的情感和整體情節。
《倩女幽魂:人間情》寧採臣和聶小倩在蘭若寺。
保留原作精髓的同時,又要求創新,因此在編劇工作中,改編的難度往往並不比原創來得小。這部90餘分鐘的影片,在向原作致敬的基礎上,死死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沒有廢筆閒筆,編劇團隊顯然下了功夫。
早年間,網絡電影除了視覺效果為人詬病之外,粗糙的劇本也是難以迴避的硬傷。《倩女幽魂:人間情》從劇本籌備階段開始,就用工業化的思維來操盤,從根上就試圖扭轉觀眾群對網絡電影的成見,主創團隊的野心展露無遺。
孤獨的旅程
從誕生伊始,「網絡電影」總是處在一個兩難境地中:票房天花板和院線電影不在同一個量級;想開發廣告植入等其它創收手段,又礙於體量太小,操作空間遠遠不如網劇。
這種結構性矛盾造成的結果是,為了實現最大的收益成本比,網絡電影製作費用通常被壓縮得極其之低,早期幾十萬就能搭起一個劇組。這樣低的成本對影片質量顯然沒有保證,於是主創們常常打「擦邊球」,用低俗畫面吸引下沉用戶。內容上,則陷入了思維懶惰,只有跟風,沒有創新。前些年怪獸片盛行,於是大家一擁而上,各種怪獸片項目應聲上馬。
用吾道南來創始人&CEO劉朝暉的話來說,這種行為就相當於「賺平臺的錢,分平臺內部的流量」。
究其根本,網絡電影想要「破圈」,不僅製作水平要提升,還要根據項目匹配相應的營銷策略,精準把住觀眾脈搏,找到話題點,與觀眾共情。唯有如此,才能拉動許多非會員進入市場,反哺價值給平臺。
對此,劉朝暉有一句精準點評:「既要符合電影藝術的文化作品屬性,同時又符合網際網路端文化產品屬性,做到製作端和內容端的雙重精品。「
這一系列工作不僅需要高昂的資金投入,還需要更精細的製作和營銷技術,對整個行業的上下遊鏈條都提出了更高級別的考驗。這使得相關方一直躑躅不前,可謂「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劉朝暉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自七年前從湖南衛視出走後,劉朝暉來到網絡電影行業,憑著一腔霸蠻吃苦的湖湘血性,他決心靠誠意和實力去扭轉大眾對行業的固有成見。這一次,他操刀33年前的國民級IP,購買老主題曲版權,死磕製作,在成本投入上不斷做加法,並且按照院線標準策劃並且嚴格執行營銷方案。最終,《倩女幽魂:人間情》總投入高達4000萬,如此規模的投資,在網絡電影這個行業可謂創下了紀錄。
大成本製作,帶來的視覺效果上的提升十分明顯。片中有幾場聶小倩與黑山老妖的婚戲,色彩、光影、美術的用度,都是一流水準。觀眾代入其中,不禁汗毛倒豎。
《倩女幽魂:人間情》聶小倩被迫嫁給黑山老妖。
動作設計上,也完全不輸黃金時代的港片。片中燕赤霞的扮演者元華,是《龍爭虎鬥》《警察故事3》《功夫》等眾多經典影片中頻頻出現的老面孔,當年與成龍、洪金寶等同為「七小福」成員,還當過李小龍的替身。有他坐鎮,片中的一拳一腳都經得起推敲。
根據資料,《倩女幽魂:人間情》劇組籌備工作耗時一年多,搭建實景影棚超過8000平方米,全片共計1430個特效鏡頭,歷時370天精細打磨後期製作。
「我們的邏輯是幫平臺去拉新,要做最好的片子,平臺提供流量扶持,讓用戶為了觀看高質量的內容自願付費,平臺做大了我們就會更好,也會獲得更多回報。」面對媒體採訪時,劉朝暉介紹道。
目前看來,這步棋賭對了。
作為獨播平臺的騰訊視頻,為《倩女幽魂:人間情》匹配了頂級的站內運營推廣,利用強大的資料庫來幫助影片更精確地鎖定推廣人群。此外,平臺還調動了多輪朋友圈廣告、qq瀏覽器、qq音樂等全騰訊系產品以及10萬家聯盟資源廣告等等,真金白銀地幫助影片導流,足見平臺對精品內容的重視。這一前所未有的強勢宣推,也為激勵行業創作好內容樹立了典範。
在劉朝暉看來,在這個特殊時間段,如果網絡電影出現三五部爆款精品,平臺的會員拉新很可能會進入新局面,這種狀況很可能在下半年出現。而《倩女幽魂:人間情》的上線,無疑是網絡電影的一場成人禮。多年以後回望,這必然是網絡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今天,劉朝暉又向全行業發布了一封信,信中提到,這些年來,網絡電影行業一直被牢牢釘死在行業鄙視鏈的末端。但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作品過硬,就能贏得尊重和尊嚴。
「成本於同類型院線片或許是個零頭,但對於網絡電影創業公司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稍有不慎,灰飛煙滅,只能下半生給人出點子寫策劃還帳。」在信中,劉朝暉真誠地寫道。
「領跑」註定是一趟孤獨的旅程,失敗的風險也必然伴隨身側。但吾道南來決定憑著一股少年氣,一直走下去,不斷投入。自成立以來,吾道南來參與開發和製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千萬級以上,2020年除了《倩女幽魂:人間情》之外,還將有《東渡降魔》《天啟大爆炸》《芸汐傳》《大鼠災》《狄仁傑》等項目上線。在這場網絡電影精品化的「軍備賽」中,吾道南來一直跑在行業前面。
這場旅程,無論結果如何,至少為行業夯實了基礎,就像寧採臣一樣:
「人間路,快樂少年郎,在那崎嶇崎嶇中看陽光,紅塵裡快樂有多少方向,一絲絲像夢的風雨,路隨人茫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推薦閱讀
▼
手撕出軌渣男真的爽嗎?答:真的慘
又有一部「國漫之光」,豆瓣9.0,主角是貓頭半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