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大我20歲的姐姐,香港人,在一家美企工作了25年,今年疫情公司倒閉裁員,她失業了,後來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一個文秘的工作,薪資只有原來的1/2,她很失落地對我說:「我工作了25年,現在的薪水和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小孩一樣,我真的好後悔,年輕時沒有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聽她說在外企工作真的很舒服,每天不怎麼加班,福利待遇還很好,她以為能一直幹到退休養老,沒想到有一天會被提前「退休」,安逸的生活讓姐姐忘記了這個世界還存在著變化。
去年的現在,應該沒有人能想到,一個月後,會發生全球性的災難,當時的我還抱著年後「金三銀四」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期待,可生活總是猝不及防地給我們送上「驚喜」。當我準備找工作時,我感受到了今年就業形勢因為疫情變得嚴峻起來,有的公司開始裁員,有的公司縮減了招聘指標,那些準備跳槽的打工人們也安定了下來,像抓住了稻草一樣,不再輕易放手,這時誰離職誰就是傻子,而年前離職的打工人們應該都後悔莫及,比如我……是的,我不僅後悔還很慌張,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危機感」。
「危機感」讓我更加積極地找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面試機會,每天刷招聘信息,每天祈禱自己會是幸運的那個,能「撿漏」到好工作,一個月過去了,別說好工作了,連個工作都沒有,我沮喪又悲觀,感覺自己是要被生活拋棄了。
「危機,危和機是硬幣的兩面,有危險的地方就存在著機會……」無意間聽到了這句話,一下讓我重拾了希望,我決定改變謀生戰略,去尋找那個機會——「找不到工作,我還能做些什麼?」每天思考這個問題,我最終從「危險「之中也找到了一個「生」機,發現了另一種工作掙錢的方式,讓我也找到了人生的多種可能性。事實證明,危險和機會並存~
當我和別人說到,自己找工作頻頻面試失敗很有「危機感」時,他們並不理解為什麼有「危機感」。他們當然不會理解,因為他們有工作,公司發著薪水,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疫情太大的影響,還是一片歲月靜好。我真心羨慕他們有工作有收入,而自己還是個無業社畜,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提前感受到了「青年危機」,相比於「中年危機」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改變。
這一年我沒有上過班,但也沒讓自己閒下來,英語、佔星、文案,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體會過今年的「危機感」後,我不想再把安全感寄託給外界,去學習去提升能力,這讓自己覺得更踏實和安心,有了實實在在的「武器」,才可以更坦然的去面對世界無常的變化帶來的「意外和挑戰」。
這一年世界因為疫情大亂,很多很多人沒活過這一年,很多很多公司倒閉了,很多很多人失業了,很多很多人沒有了收入,很多很多人開始為生計發愁……「黑天鵝」事件讓我們被動的去接受著突如其來的改變。你以為的不變只是你以為,你以為的「和我無關」只是暫時的幸運,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隨時保持著「危機感」,隨時保持著學習的能力,這個冷酷無情又溫暖美好的世界總是存在那麼多不確定性,你也不知道下一秒,下一月,下一年,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是否會成為世界一個「玩笑」的受害者?與其危機來臨時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如歲月靜好時主動的培養應變的能力。當然公務員和事業編的「金飯碗」得主們,你們大概率不會有以上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