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講述了皇后樂隊「牙叔」佛萊迪·摩克瑞的傳奇一生!
很多人也許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幾乎無人敢說不曾聽過他的歌曲。
皇后樂隊(Queen)
1971年成立於英國倫敦,由佛萊迪·摩克瑞、布賴恩·梅、羅傑泰勒、約翰·迪肯組成 。
1973年推出首張錄音室專輯《Queen》。
樂隊成立之初,他們的前兩張專輯都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轉機來自第三張專輯《Sheer Heart Attack》。
一首《Killer Queen》脫穎而出,在英國達到了第二名和雙白金專輯的好成績。
皇后樂隊從此開啟傳奇。
這之後,他們開始製作當時英國史上花費最多製作費用的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
最負盛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也在其中。
2001年入駐第16屆美國搖滾名人堂 。
2002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名 。
2004年,保羅·羅傑斯開始擔任樂隊巡演主唱 。
2009年,單曲《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被格萊美名人堂收錄 ,同年保羅·羅傑斯離開皇后樂隊 。
2011年,亞當·蘭伯特成為樂隊巡演主唱 。
2012年參加倫敦奧運會閉幕式演出 。
2018年獲得第60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
2019年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打破音樂傳記類電影票房紀錄。
1968年,在倫敦帝國學院研讀天文學博士的布賴恩·梅,和就讀於伊令藝術學院的蒂姆·斯塔費爾想組建一個樂隊,但還缺鼓手,於是貼出告示徵人。
隨後,牙科學生羅傑泰勒作為鼓手加了該樂隊。
最終樂隊定名為「微笑」(Smile)樂隊。
同時,蒂姆·斯塔費爾與佛萊迪·摩克瑞是好友,佛萊迪·摩克瑞很欣賞微笑樂隊 。
1970年,蒂姆·斯塔費爾認為微笑樂隊毫無前途,於是離開樂隊,並加入了Humpy Bong樂隊 。
隨後,樂隊在佛萊迪·摩克瑞的建議下更名為「皇后樂隊」(Queen)。
不久後,佛萊迪·摩克瑞作為主唱加入了皇后樂隊。
1971年,在更換了多個貝斯手後,約翰·迪肯作為貝斯手加入了皇后樂隊,樂隊的陣容也就此固定 。
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
高亢璀璨的聲線,變幻詭異的唱法,加上華麗的舞臺表現力,作為一支偉大的華麗搖滾樂隊主唱。
Freddie Mercury 代表著皇后樂隊無窮的創作力,他的20年演藝生涯,也代表了他那個時代搖滾樂所應該有的聲音與精神!
他在70年代初期寫出了震撼華麗的代表作《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將其才華發揮到極致,之後帶領著樂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為了華麗搖滾史上的傳奇代表!
在傳記《誰願永生》中有這麼一段話:佛萊迪如花火一樣燃燒,升到最高處,享盡最放浪的人生,看盡生命至豔的繁華,然後便熄滅在浩瀚的繁星中。
他臺上耀眼,人後落寞. 極盡瘋狂卻不乏離職。喜歡熱鬧又心處孤獨,敏感還執拗。
這樣複雜的牙叔,世界上只有一個。
但對於他來說,我來過,我看過,我徵服過,就夠了不是嗎?
牙叔憑什麼唱哭全世界,又何以偉大?
是的,當那穿透電影院天花板的吶喊和跺腳聲穿越雲霄。
這就是對那個問題的終極答案:牙叔何以偉大?
因為沒什麼能永垂不朽,這個齙牙男和他的搖滾除外。
搖滾不死!
看哭全世界的電影不少,但讓觀眾邊流淚邊跺腳的,就這個男人的,這一部電影而已!
但我們依然要回到最初那個問題,你可能不知道這個齙牙男,但他的歌曲你絕對耳熟能詳。
現在聽著依然振奮人心的「We will Rock you」嗎?
在體育界的永恆經典BGM「We are the champions」?
還是—— 搖滾史上唯一一支,兩次發行都登頂英國流行音樂榜首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但在我看來,這都是只是偉大的結果,不是原因。
說到這裡,小胡不得不說這一部記錄著皇后樂隊更是記錄著牙叔傳奇的一生。
就是在2019年上映的音樂傳記。《波西米亞狂想曲》。
當牙叔向著樂隊展示自己音域跨越4個八度的時候。
當四個男人為自己取名叫「皇后」,就已經撕掉了身上所有的標籤,準備去震撼整個世界。
電影的最後20分鐘,完美復刻了1985年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演唱會上,皇后樂隊長達20多分鐘豔壓全場的演出。
當鋼琴彈奏,我似乎回到了30年前,成為現場的一員。
在此之前,牙叔找回了樂隊成員,對他們說,「如果我第二天醒來,發現我沒有參加這次演唱會,我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然後,鏡頭穿雲破霧,也穿越了歷史,帶觀眾來到了演唱會現場,去聆聽一波高過一波的聲浪。
看到影片中皇后樂隊1985年Live Aid演出片段時,脫口秀主持人吉米·法倫想的是:「這是Live Aid現場演出片段剪出來的嗎?」
電影對當時的每一個動作,包括電線和飲料杯的擺放,都做到了像素級還原。
但道具、表演、場面真的就能搭建當年那場全球140多個國家都在收看,總共吸引了將近15億的電視觀眾、贏得破百萬英鎊捐款的盛況嗎?
傳奇!
我覺得更了不起的是電影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帶領觀眾用傳奇的眼睛凝視傳奇。
當整個溫布利球場響起《Weare the Champion》、《Radio Ga Ga》時,我們知道,這是屬於皇后樂隊的時刻,也是屬於佛萊迪音樂的巔峰時刻...
2002年,在BBC舉辦的英國人心中「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票選活動中,摩克瑞排名第58位。
2006年,《時代周刊》亞洲版提名他為過去60年間最有影響力的亞裔英雄之一。
他持續不斷地被票選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
2005年,在美國電視臺MTV2和雜誌《Blender》組織的票選中摩克瑞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男性歌手。
2008年,《滾石雜誌》編輯把他列為「100名史上最偉大的歌手」第18位。
2009年,在《Classic Rock》雜誌的票選中他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歌手。
他是柯本遺書中唯一提及的偶像,他是大衛·鮑伊的終生好友——他是皇后樂隊無人可替代的主唱。
他的聲音明亮、魅惑、仿佛太陽。
那聲音裡擁有一切偉大的特質,有天上的星辰和垃圾桶裡的酒瓶,有愛過的人們和破碎的鋼琴。
他此生如一場最宏偉的流星雨,沒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天賦與孤獨。
但在麥克風前,他是所有人的神明。
「親愛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精彩。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Freddie Mercury
《Bohemian Rhapsody》
Goodbye everybody I've got to go
再見了各位,我將離去
Gotta leave you all behind and face the truth
獨自一人去面對真相
Nothing really matters to me
一切對我已無關緊要
Any way the wind blows...
不管風將吹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