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絡流行語,大家不會陌生,從原先的表情符號到特定詞彙,甚至每一個單獨的漢字,都能火的一塌糊塗。其中除了表達原始含義之外,大多數都是延伸的含義,不了解詞語出處,還真的難以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在這些基礎之上,網友還發明出另外一種聊天「暗語」,有可能比較小眾,有可能外人看不懂,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既然說的是暗語,總有解密的方法,也非憑空亂造,通過一定的規律還是能明白說什麼。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代。
用其他名詞指代不宜明說的話語。比如:綠茶、快餐、康師傅、大清等。
二、綽號。
用約定成俗的外號表達某某人或者特定的群體和地理區域。比如:川建國、觀海、棒子、阿3、灣灣、綠等。
三、簡稱。
用簡稱來表達一些已經流行的詞語或者話語。比如:裹炸孩哭、十動然拒等。
四、同音字。
用相同或者相似發音的字詞表達一些不宜明說的字詞。比如:正負、皿煮、花為等。
五、拆字。
把一個字詞按偏旁拆解表達。比如:弓雖女幹、忄青等。
六、合字。
把可以組合的字或者偏旁合起來表達。比如:從自危等。
七、生僻字。
顧名思義,即平常用到很少的字,一般是根據字的形態表達意思。比如:囧、兲等。
八、字母。
包括英文詞語簡稱字母和漢字拼音字母。比如:HK、JC等。
九、擬聲詞。
用某一件事物聲音的擬聲詞表示這件事。比如:突突、咔嚓等。
十、反義詞。
反義詞沒有具體上的定義,必須要根據上下語境才能解讀。比如:不厚、不存在、豐收等。
十一、泛指。
泛指也沒有具體的定義,聯繫上下文才能明白。比如:某某、那個誰、XX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