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暖,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大眾音樂協會會員,常年從事音樂創作,致力於通過音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譜寫中國故事。作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蔡德暖雖然早已退休,為了潛心創作,他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在惠州大廈租了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兩張普通的辦公桌,一臺帶了兩個木音響的電腦,一張小茶几,一個短沙發,一個放滿舊書和資料的老柜子以及窗邊的幾個裝著榮譽證書的鏡框,是他辦公室裡僅有的幾樣東西。
從業至今,蔡德暖已創作1083首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之際,蔡德暖創作了10首紅色歌曲,作為個人作品專輯,獻禮建黨100周年。
蔡德暖閱歷豐富,先後擔任過縣電視臺臺長、廣東省廣播電視廳工程師、廣東省唱片公司總經理等職,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他對詞曲創作,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被問及是什麼支撐著他堅持創作時,蔡德暖深有體會地說:「音樂的傳播力量是任何一個載體比不上的,一首好的歌曲全世界都能聽到」。
利用歌詞、歌曲特有的傳播效率,傳播正確觀念、講述中國故事,是蔡德暖常年致力於歌曲創作的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現今詞曲行業本身的問題。
蔡德暖一直都想找到一些好的詞作來譜曲,來製作。然而,他也表示:「這很難,快餐文化,沒有好詞,旋律沒法譜。很多東西商業行為太濃,所以我想要做這些。我知道歌曲傳播力度大,那我為什麼不用來傳播優秀民族文化呢?」
在長期尋找和等待中,蔡德暖了解到網上的很多「徵歌」活動。為了測試自己的創作水平,他開始了參與徵歌投稿。所幸,收穫頗豐。蔡德暖表示,自從通過徵歌名氣大漲之後,有很多好的作詞老師來找他合作了,這是他非常高興的事情。
很多作詞老師來找他譜曲,所以歌詞來源就多了。通過多次合作,蔡德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民間的藝術家,經濟條件上很困難。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很難找到好的平臺來發表、宣傳自己詞作。
「民間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有很多優秀的作詞人,他們有好的作品,但是沒有人為他們譜曲,但是他們又不敢找作曲家,因為收費貴……」
為尋找到好的歌詞繼續創作,也為著幫扶優秀的民間作詞人,蔡德暖老師多年來參加了許多「徵歌活動」。
「我參加徵歌活動得不得獎沒有關係,只要參加多了,結識的音樂老師也就越多,我的素材才能多起來。」蔡德暖表示,不論如何,不論做這些有沒有獎金支撐,他都要把作品先做出來。「我想用我的作品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宣傳主旋律,這是很關鍵的。」
在蔡德暖已創作的眾多首曲目中,除了前期的親情、民族風情曲目外,近十年裡,他創作了一系列像《我的天地在延安》這樣的紅色曲目。
那麼,是什麼讓他堅持十年創作紅色歌曲?
蔡德暖表示,這裡面是有部分家庭原因的。他周圍的朋友、家裡人大部分都是黨員,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成長,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良好的薰陶。
用歌曲傳播主旋律,激勵黨員們銘記初心,為人民服務,在做好黨的宣傳工作上出一份力,這是他一直在堅持的事情。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整個採訪過程中,蔡德暖經常提起這句話。他堅信,只有不斷地積累和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正是有了這麼多年的積累,此次獻禮建黨100周年的《百年輝煌》專輯,才能順利出版發行。
此前,蔡德暖找中國唱片廣州有限公司,商量出版發行《百年輝煌》個人作品集。「2020 年初,說要出版有關抗疫情的作品,中唱向我約稿。出版社跟你約稿子,說明人家對你能力的肯定、認可,所以我為他們做了兩首抗疫的歌曲,他們十分滿意。」他講述時特別興奮,話語間也流露著對中唱公司的感激。
對於學物理出身的他,剛開始作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蔡德暖表示,一開始困難就很多,最大的困難就在記譜的問題上。
蔡老師回憶道,剛入行的他,原本是想做製作人的工作,找歌詞、找作曲,然後把完整的歌曲賣出去。然而,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市面上充斥的庸俗商業化的歌詞,讓他感到迷茫,大失所望。
此時,有個歌手問他:「您平時寫東西那麼好,為什麼不自己寫呢,您寫!寫完我給您譜曲!」
於是他就開始自己寫詞,當寫到80多首的時候,歌手又問他,「蔡老師您能寫歌詞為什麼不能譜曲呢?」這可就難倒他了,寫詞可以,記譜是真的不行。經過思考,最終還是找到了方案,不會記譜,那就唱。於是蔡德暖找了個作曲家,給他記譜。
「我就把旋律唱出來讓他記,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找了個作曲家,讓他專門給我譜曲。但半個月後,人家不譜了,一問,作曲家說,蔡老師您這歌詞不行,我怎麼譜曲?後來才知道,歌詞沒問題,是費用的問題,沒有費用,人家不願意。所以後來我找了其他歌手幫我記譜,就慢慢做了起來。」
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蔡老師說,「學物理的人,是愛鑽牛角尖的。」做出來作品,總要經過不斷的修改,不斷的調整才能順利完成。且通過他自己哼唱,別人記譜做出來的東西,常常因為被修改的原因,效果大打折扣,想自己修改回來,又要尊重記譜人,需要徵得別人的同意。一來二往,十分麻煩。而這種種的原因也直接導致了前期的一些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缺陷。
好在後來,蔡德暖慢慢自學了記譜,看了很多關於簡譜的書籍,也找到了一個十分便捷的電腦制譜軟體,這才慢慢開始自己操作。
「後來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個軟體,能記譜、出旋律,也方便在電腦上改,這就解決了很大的難題。我雖然不會彈鋼琴,但是我也會做記譜這樣的事情了,有了這個軟體,真的幫助太大了。」
因此,雖然到現在,蔡老師依舊不懂五線譜,依舊不會鋼琴,但是靠著自學的記譜和多年的創作功底,他還是可以獨自寫出一首首優秀的曲子。
在專輯《百年輝煌》的製作過程中,如蔡德暖所言,靈感、素材等,因為有了前期的積累,實施起來倒沒啥障礙,真正最艱難的,蔡老師坦言,是資金。
「我本身退休工資也不高,交完房租我還錄了300多首歌,資金不夠的話,錄製質量沒辦法保證。中唱雖很支持我,但是你知道,企業也很難……」
然而為了保證作品的質量,推進工作的進行,蔡德暖幾乎承擔了所有製作費用。
「目前,《百年輝煌》獻禮專輯,我和中唱在緊鑼密鼓地宣傳推廣之中。這是我的心情表達,我永遠感謝共產黨,沒有黨,就沒有我們。」
不斷的堅持,不斷的創作,365天,幾乎日日在辦公室埋頭作曲。
很多次,他的同事經過辦公室時,看到門半掩著,敲了敲,但也沒有回應。
一打開門,看見蔡德暖就坐在辦公桌前,或思考或動筆,或沉浸在音樂中,便默默地又掩上門,退了出去。
好作品的誕生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我們問他:您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作,如今有多少作品了?
1083首,思考了一會兒後,蔡德暖準確地報出了這個數字。
他起身敲了敲柜子的玻璃,向我們示意他柜子裡豐富的資料。不一會兒,他打開了老舊的柜子,拿出了柜子裡的作品集。
如數家珍般向我們展示著他的作品,這些碩大的、笨重的但工整的作品集,裝訂著他多年的心血。
「一共6本,一本200多,還有一本收錄歌詞。」他靦腆地笑了笑,說:「歌詞本裡有以前寫的很多歌曲。」
在問到未來的打算時,蔡德暖說,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寫下去。「我要寫到生命的盡頭,我想把56個民族的音樂元素都吸收進來,目前我已經寫了二十幾個民族了。這些好東西,應該被傳承,各個民族都不同,我認為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我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作品出來了,我也得到了唱片公司和業界老師們的認可。一直寫下去,是我的願望,這能給人帶來歡樂,也能給很多優秀的作詞人幫助,很多老師相信我,我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