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舉世矚目,而發展和進步均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離不開輿論的正確指引。沒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凝聚的社會共識,社會思潮就有可能脫離文明和道德的正軌,繁榮穩定的社會大局就可能毀於一旦。
近年來,我國大陸地區電視媒體節目資源和節目製作能力顯著提升,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空前高漲。在此背景下,具有濃厚愛國熱情、彰顯主旋律色彩、充滿民族復興正能量、品質精良的專題類節目不斷湧現。在當今喧囂的電視節目播出市場,這些主旋律節目無疑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和精神正能量。
對這些節目的收視特徵的分析,可以為今後類似節目的製作和播出提供必要的借鑑。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收視率調查及節目監播數據,對近期具有代表性的主旋律電視節目做簡要收視分析,供讀者參考[1]。
筆者利用CSM媒介研究節目監播數據,篩選得到十餘檔主旋律/正能量代表性電視節目[2]。
這些節目中,有的是觀點中立中肯的歷史話題節目或者人文地理風光節目,有的則是旗幟鮮明地闡述和探討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思想政論類節目。
包括收視率相對較高且播出天數較多的《國家記憶》《舌尖上的中國》等、收視率較高且播出頻道數較多的《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和《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收視率相對較高、旗幟鮮明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2019年新節目《這就是中國》(表1)。
上述主旋律節目內容涉獵非常多元。
《國家記憶》是中央電視臺四套播出的一檔專題節目,節目以「為國家留史,為民族留記,為人物立傳」為宗旨,展現黨史、國史、軍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各領域重大工程建設、揭秘重大決策背後的故事、講述各階層各時代代表性人物,記錄講述黨的奮鬥史、創業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史、改革開放進程史。
節目融合珍貴的歷史資料、逼真的三維動畫、極具科技感的歷史場景穿越等多種視覺元素,帶領觀眾重返歷史現場,觸摸有溫度的歷史。
《大國重器》是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製作的高清紀錄片,節目展現中國裝備製造業成就,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包括《大國重器第一季》和《大國重器第二季》。
節目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展望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
《大國重器第一季》由中央電視臺二套於2013年播出,《大國重器第二季》於2018年2月26日首播。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於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9日晚間首播。
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
節目分12期,每期由「原聲微視頻」 、「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六個環節構成[3]。
《這就是中國》是上海東方衛視2019年1月7日起每周一晚間播出的一檔思想政論節目。節目的主要參與者有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張維為教授為主的主講嘉賓、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的現場聽眾和篩選議題、主持節目的編前策劃人員等三組角色。
節目圍繞中國政治、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熱點議題,展開宏大論述和深度解讀,在深度分析和專業見解的基礎上,與關心中國發展的年輕人現場討論甚至辯論。節目及節目嘉賓不迴避尖銳問題,不打官腔,系統解析有關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文化先進性,幫助觀眾讀懂中國,理解中國[4]。
這些節目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再現國家建設的偉大成就,弘揚中華美德和中華文明,探討和闡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智慧和經驗,每期節目都發人深省。
《國家記憶》和《這就是中國》等專題類節目除在中央電視臺和上海東方衛視等傳統電視頻道播出外,均在當今主流的網際網路視頻網站播出,以2019年8月8日百度視頻搜索返回結果為例,《國家記憶》在央視網、騰訊視頻等至少9個網際網路視頻播出平臺播出,同期微博話題數據顯示的閱讀量近5200萬,討論量為2.3萬;
《大國重器第二季》在好看視頻和騰訊視頻等至少14個網際網路平臺播出,微博閱讀量逾2000萬,討論量為1.7萬;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在騰訊視頻和優酷等至少11個視屏網站播出,微博閱讀量近1200萬,討論量為1萬;
2019年1月份開播的《這就是中國》在騰訊視頻和好看視頻等至少15個網際網路平臺播出,微博閱讀量達到4300萬,討論量為1.7萬[5],這些節目已經實現了跨平臺播出,融媒體傳播(表2)。
四檔主旋律/正能量專題節目在筆者統計的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13個月期間,播出天數從最少的12天到208天不等。
中央臺四套的《國家記憶》,在2018年7月至12月和2019年4月至7月的播出期間,播出總天數達到208天,收視率表現平穩,月平均收視率達到最高的2018年10月的0.8% ;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在2018年10月份播出《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長達12天,收視率為0.54%。
此外,播出《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頻道還有上海東方衛視(收視率為0.28%)、北京衛視(0.27%)、江蘇衛視(0.27%)、浙江衛視(0.21%)、湖南衛視(0.18%)、中央臺七套(0.08%)、中央臺二套(0.04%)、陝西衛視(0.03%)、河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0.02%)、東南衛視(0.02%)和中國教育臺一套(0.01%)等。
中央電視臺二套的《大國重器第二季》播出45天,月平均收視率最高達到2019年1月份的0.36%。上海東方衛視2019年初開播的《這就是中國》已經播出28期,收視率穩中走高(圖1)。
前述四檔節目平穩的直播收視率走勢,反映的僅僅是觀眾對這些節目擇時性有限的被動收視。利用時移收視率數據,可以觀察節目播出後,觀眾在一定時期內對該節目的回看或者點播的主動收視。
從這些節目眾多播出條目的直播和時移收視比的分布情況來看,中央臺四套的《國家記憶》的播出條目數中,81%的條目時移直播比為1%-3%,中央臺二套的《大國重器第二季》時移直播收視比在10%及以上的播出條目數佔其總條目數的5.08%,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的《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各播出記錄中,25%的條目時移直播比為4%-6%,75%的條目時移直播比為1%-3%。
上海東方衛視的《這就是中國》的播出條目中,25%的條目時移直播比為1%-3%,39%的條目時移直播比為4%-6%,14%的條目時移直播比為7%-9%,其時移直播比在10%及以上的播出條目數更是達到了總條目數的18%,這反映了觀眾對《這就是中國》明顯的主動收視意願。
以單期節目收視數據為例:
2019年6月6日中央臺四套《國家記憶》直播收視率為0.70%,時移收視率為0.04%,時移直播比為6.42%。
2019年1月5日中央臺二套《大國重器第二季》直播收視率為0.43%,時移收視率為0.05%,時移直播比為10.63%。
2018年10月14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直播收視率為0.58%,時移收視率為0.03%,時移直播比為4.93%。
2019年2月11日上海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直播收視率為0.22%,時移收視率為0.04%時,時移直播比為20.31%(表3)。
從觀眾特徵數據來看,《國家記憶》等四檔節目觀眾中,45-54歲和中高學歷觀眾均佔比較高,其中《這就是中國》更表現出較高的中青年和高學歷觀眾佔比,其25-54歲的中青年觀眾佔比達到61%,中高學歷觀眾佔比92%,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觀眾佔比達到38.65%。
觀眾集中度數據顯示,《國家記憶》等四檔節目均在中老年和中等學歷觀眾中有較高的集中度,其中《這就是中國》在45-54歲觀眾中的集中度達到154%,在高中和大學及以上學歷觀眾中的集中度分別為110.51和127.37%。
較高的中青年、中高學歷的觀眾構成和集中度數據,說明《這就是中國》是一檔備受中青年和中高學歷觀眾歡迎的節目(表4)。
中青年中高學歷觀眾對《這就是中國》突出的收視傾向同樣在時移收視數據中得到明確的印證。以時移收視率相對均衡的4月8日的數據為例,《這就是中國》不僅在中青年和中高學歷觀眾中有突出的直播收視率,且其較高的時移直播比也主要體現於男性(23.53%)、45-54歲(35.48%)、高中(21.74%)和大學及以上(19.05%)觀眾的收視數據(圖2)。
《這就是中國》成為同期最具廣告傳播競爭力的
省級上星頻道專題類節目
通常情況下,思想政論類節目的嚴肅性和思辨性有餘,但娛樂性和時尚性不足,其廣告傳播商業價值可能略遜於娛樂類節目和電視劇。
但上海東方衛視的《這就是中國》設置了現場聽眾的參與和互動環節,現場聽眾所提尖銳和敏感的問題以及張維為教授等嘉賓的極具說服力的演講和回答,使得該節目一改傳統思想政論和講座類節目的沉悶,產生了對中青年和中高學歷觀眾的吸引力。
以CTR廣告監測的刊例價計算,相比於同期(2019年1-7月份的周一)同時段(21:37-22:55開始)所有播出非綜藝和非電視劇節目的省級上星頻道,在廣告吸納量、毛評點收穫量、廣告收入相近的量級情況下,上海東方衛視的廣告點成本最低,顯示了《這就是中國》較高競爭力的廣告傳播能力(表5)。
結語
2019年是新中國建立70周年,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要特徵的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以及中國文化,也進入了全新的發展和飛躍時代。
諸如《國家記憶》《大國重器第二季》《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和《這就是中國》等電視節目,選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探討中國道路、維護中國發展理論權益的重大課題進行節目製作和傳播,踐行了主流媒體的文化和政治責任,增強了電視媒體作為意識形態領域重要角色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
特別是《這就是中國》,作為一檔思想政論類節目,吸引了中青年高學歷觀眾,激發了中青年觀眾的收視傾向,向中青年觀眾傳達了正確的意識形態理念,在踐行主旋律和正能量輿論宣傳導向重任的同時,還表現出較強競爭力的廣告傳播能力,可以說是思想政論類節目的一個成功典範。
註:
[1] 如無特殊說明,數據來源為2018年至2019年8月CSM媒介研究52測量儀城市,目標觀眾為4歲及以上所有電視推及人口。
[2]篩選條件為:節目名稱中包括主旋律/正能量詞義特徵明顯的關鍵詞(黨、國、夢、榜樣、初心、反腐、改革、革命、好人、楷模、廉政、民族、起點、強軍、青春、人民、時代、先進、信心、信仰、英雄、優秀、致敬、中華、自信、井岡山、新時代、總書記、社會主義等)、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晚間時段(17:00-24:00)中央級頻道和省級上星頻道播出20天及以上、節目時長20分鐘及以上、CSM52測量儀城市多頻道收視率平均值在0.1%及以上的專題類節目。
[3]《<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將播出》: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1008/c1001-30326707.html
[4]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這就是中國/10478648?fr=aladdin
[5] 新浪微博:https://s.weibo.com/weibo/%23這就是中國張維為%23
[6] 截止到2019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