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男人的心中,都痛恨著馬賽克。卻不得不承認,馬賽克卻是保護幼小心靈的最後一道天使之門。今天為大家科普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的馬賽克,大家長姿勢的時候又到了。
馬賽克一詞的起源 藝術何苦為難藝術
馬賽克(Mosaico)一詞是一種藝術展現的手法,立於不同顏色的小方塊組成一幅畫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馬賽克。將一堆照片組成一張圖的手法也是一種馬賽克,甚至於教堂的玻璃畫也是,馬賽克就是我們稱為鑲嵌藝術的統稱。
而Mosaico一詞源自於希臘繆斯女神們的希臘文發音(MUSES),馬賽克一詞的起源於藝術與青春之神,了解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愛上馬賽克了呢?
將馬賽克加入影片內的兇手是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電影工業開始發展。一開始的電影都以歷史劇等等的老調戲碼,在1960年代之後,一直都是趨於保守或壯烈的作品。
此後,日本也受到境外移入的影響,使得本地電影開始朝向血腥色情方面前進,1970年代日活株式會社開始拍攝專門為男人眼睛服務的情色電影。1980年錄影機出現,人們較少前往電影院看電影。1981年5月份日活株式會社生出了日本歷史第一隻無碼A片,讓男人可以租影帶的方式觀看。
1982年後,映倫(日本映畫倫理管理委員會)才開始真正管制這些情色電影,也借鑑了發行多年的美國電影協會的制度。但這個時候馬賽克還沒有出現在電影裡面!
真正的始作俑者,美國電影協會
1971年美國的第一部較為限制級血腥片(Una Lucertola con la Pelle di Donna)上映之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憤怒聲討,並喚醒了電影必須分級的制度想法,由此美國電影協會開始慢慢成型。
同一時間,日本也因為電影爆炸的年代,開始接觸了外國的影片,因為外國的電影比日本好看,使得日本的片商開始以18禁為主題的電影紛紛出籠,卻也造成了日本的犯罪率高升。
不管是社會輿論還是犯罪率的提升,那個年代急需一條法令規範電影市場。於是乎,在影片中打上馬賽克的始作俑者——美國電影協會,在1990年提出了電影分級制度,只要是R級以上電影,如生殖器官,或是血腥場景,必須在關鍵點打上馬賽克。同年日本也比照美國電影協會的作法,在18禁電影及18禁錄影帶中,逐漸開始就有了這塊毛玻璃,直到現在。
馬賽克出現的時間點在1988年後,只是尚未普及。直到1990年後,馬賽克才完全落實在18禁的影片,所有A片及猥褻血腥圖像必須打上馬賽克。就此,馬賽克定位了,成為我們現在痛恨的那一片……
然而馬賽克也不能隨便亂打,很容易引起誤會。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