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你看過一個名為『妄想代理人』的神番嗎?
昨天前天兩天我連續看完後,心頭一陣毛骨悚然。這個作品的內核,太沉重晦澀了。
任何一個創作者(包括小說家,漫畫家,電影 導演,動漫導演,編劇)在創作一個作品時,都會打上很強的個人烙印。 儘管是題材不同,背景不同,故事不同,作為讀者或者受眾的我們不難發覺,出自同一個作者之手的作品,總有說不出的微妙相似感。
今敏這樣一個有這鬼才之名的導遊自然是將個人風格發揮到了極致。看完他的作品,你總會有「這很今敏」的感慨。
於我,這種「今敏式」相似感萌生在我看了『妄想代理人』和『紅辣椒』之後。(未麻的部屋還在補,但是我實在忍不住了想順一順看今敏的作品帶給我的感受)
多數人都看過,或者聽過『盜夢空間』,與之相比,最為前輩或者啟蒙作的『紅辣椒』就顯得鮮有人關注了。 我無意比較兩者孰優孰劣,因為兩者燒腦所在根本不一樣。且盜夢的夢,也許是拘泥於電影的形式,也太過清晰和充滿邏輯了,或者說,那不是睡著的夢,而是醒著的夢。
『紅辣椒』講述的故事是關於夢和現實,最後夢侵入了現實,一切都變得不真實了(當然最後有救世主救了東京)。故事本身不見得複雜,但是今敏式意識流的敘述手法讓人真真感覺像在做夢,如墜雲霧。那種混亂的,看似充滿邏輯實則毫無邏輯的,滿是漏洞但是自己渾然不覺的感覺太像夢了,看的人渾身發冷,要思考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未麻的部屋』也是關於夢與現實的討論,一樣的毛骨悚然,一樣的致鬱。
而今敏則借著夢討論,窺探人性的軟弱。
夢是什麼呢?是人們不由自主的幻想。為什麼會做夢?大概是逃避現實吧。這大概是我看到的今敏的答案。
有人總能看見社會的正面,自然有人總要去深挖社會的反面,那些不堪的,骯髒的,令人不悅而又客觀存在的悲劇。今敏作為後者,用他戲謔的方式展現給你看現實的殘酷和醜惡,然後鼓勵你,少年,不要逃避現實呀。像是讓人置身泥潭然後拉你一把出來,告訴你珍惜生命,是一樣的「苦口婆心」。
「球棍少年和薇洛美是一樣的」
『妄想代理人』裡,球棍少年是兇惡的馬路暴徒,薇洛美是人見人愛的卡通icon,除了他們都與設計師鷺月子相關,大概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但今敏借角色的口告訴你,他們完完全全一樣噢。多麼善意的提醒,讓你我凡夫俗子幡然醒悟。無論是美好的,還是醜惡的,全部是虛幻的,人們創造出來藉以逃避現實的工具。
最初的球棍少年襲擊案發生在薇洛美的設計師鷺月子身上,月子的腿受傷了。第一集看似無意義的鏡頭的對話都是精心設計好的伏筆,把出場人物都放在了一張蛛網上。
而後第二個受害人是無賴記著川津,一個難得被逼得走投無路的人。
第三個受害人是性格開朗的牛川,完全的熱愛生活。
第四個是被流言蜚語逼到走投無路,心中對牛川充滿憤恨的阿一。
第五個是作為警察卻涉黑 被黑道逼到要考犯罪來保身,精神瀕臨崩潰卻在偶然間抓住『球棍少年』的蛭川。
這裡被抓住的「球棍少年」,只是一個模仿犯而已,這也解釋了發生在蛭川女兒身上的襲擊。同時告訴了觀眾,球棍少年,不是一個人類。
第六個是在球棍少年被捕時遇襲的,因為被父親偷窺而和父親反目的,蛭川的女兒,妙子。
最後,還有被薇洛美迷惑的警察甲。
以上是主線故事。從第八集往後到第11集,就是單獨分開的意味深長的故事,不在此贅述。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八集『明朗的家族計劃』,講述一位老者,同性戀,孩童三人結伴自殺的一天。內容沉重,節奏卻清新明快。討論的很多,我不想再多解讀。解讀,本身就是誤讀。
球棍少年,早期觀眾會以為,是一個手持球棍的少年。在後期,觀眾漸漸察覺,所謂棒球少年,其實是人們藉以逃避現實的工具,說白了,是「背鍋俠」。最終話,今敏借警察乙明明白白的告訴觀眾,球棍少年和薇洛美,本就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的幻想,一個工具。
我看的有人評論『妄想代理人』燒腦。
同意。但它不是懸疑推理番的那種燒腦,它的燒腦在於隱喻的那部分。「你可以說你看懂了,但實際上你根本沒看懂。」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場景從現實到幻想的跳躍,你發覺所謂的真實變得模糊不清,變得無法定性了。
我還清醒嗎?
今敏又一次借作品討論人性,討論夢與現實。我不敢說我完全看懂了,但是這個作品沉重的氛圍,和隱晦的表達讓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大腦不由自主的運轉,想要思考今敏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這個作品的沉重是顯而易見的,它的立意或者故事都相當匪夷所思。說直白了,這個作品看起來一點也不「爽」。但它依舊擔得起神作之名。
動漫界作品很多,爽番熱血番更是不乏。但像今敏這樣的大師所創作的,自然深刻而沉重。這樣的作品不多,也不會多。畢竟我們看番多為消遣放鬆(我指普通的我們,不指那些視二次元為生命的死忠們~),這類作品看完帶給人的思考過於沉重,偶爾看看刷新三觀,看多了大概是要抑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