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代理人》「球棍少年和薇洛美是一樣的」

2020-10-12 -北北向南

朋友,

你看過一個名為『妄想代理人』的神番嗎?

昨天前天兩天我連續看完後,心頭一陣毛骨悚然。這個作品的內核,太沉重晦澀了。

任何一個創作者(包括小說家,漫畫家,電影 導演,動漫導演,編劇)在創作一個作品時,都會打上很強的個人烙印。 儘管是題材不同,背景不同,故事不同,作為讀者或者受眾的我們不難發覺,出自同一個作者之手的作品,總有說不出的微妙相似感。

今敏這樣一個有這鬼才之名的導遊自然是將個人風格發揮到了極致。看完他的作品,你總會有「這很今敏」的感慨。

於我,這種「今敏式」相似感萌生在我看了『妄想代理人』和『紅辣椒』之後。(未麻的部屋還在補,但是我實在忍不住了想順一順看今敏的作品帶給我的感受)

多數人都看過,或者聽過『盜夢空間』,與之相比,最為前輩或者啟蒙作的『紅辣椒』就顯得鮮有人關注了。 我無意比較兩者孰優孰劣,因為兩者燒腦所在根本不一樣。且盜夢的夢,也許是拘泥於電影的形式,也太過清晰和充滿邏輯了,或者說,那不是睡著的夢,而是醒著的夢。

『紅辣椒』講述的故事是關於夢和現實,最後夢侵入了現實,一切都變得不真實了(當然最後有救世主救了東京)。故事本身不見得複雜,但是今敏式意識流的敘述手法讓人真真感覺像在做夢,如墜雲霧。那種混亂的,看似充滿邏輯實則毫無邏輯的,滿是漏洞但是自己渾然不覺的感覺太像夢了,看的人渾身發冷,要思考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未麻的部屋』也是關於夢與現實的討論,一樣的毛骨悚然,一樣的致鬱。

而今敏則借著夢討論,窺探人性的軟弱。

夢是什麼呢?是人們不由自主的幻想。為什麼會做夢?大概是逃避現實吧。這大概是我看到的今敏的答案。

有人總能看見社會的正面,自然有人總要去深挖社會的反面,那些不堪的,骯髒的,令人不悅而又客觀存在的悲劇。今敏作為後者,用他戲謔的方式展現給你看現實的殘酷和醜惡,然後鼓勵你,少年,不要逃避現實呀。像是讓人置身泥潭然後拉你一把出來,告訴你珍惜生命,是一樣的「苦口婆心」。

「球棍少年和薇洛美是一樣的」

『妄想代理人』裡,球棍少年是兇惡的馬路暴徒,薇洛美是人見人愛的卡通icon,除了他們都與設計師鷺月子相關,大概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但今敏借角色的口告訴你,他們完完全全一樣噢。多麼善意的提醒,讓你我凡夫俗子幡然醒悟。無論是美好的,還是醜惡的,全部是虛幻的,人們創造出來藉以逃避現實的工具。

最初的球棍少年襲擊案發生在薇洛美的設計師鷺月子身上,月子的腿受傷了。第一集看似無意義的鏡頭的對話都是精心設計好的伏筆,把出場人物都放在了一張蛛網上。

而後第二個受害人是無賴記著川津,一個難得被逼得走投無路的人。

第三個受害人是性格開朗的牛川,完全的熱愛生活。

第四個是被流言蜚語逼到走投無路,心中對牛川充滿憤恨的阿一。

第五個是作為警察卻涉黑 被黑道逼到要考犯罪來保身,精神瀕臨崩潰卻在偶然間抓住『球棍少年』的蛭川。

這裡被抓住的「球棍少年」,只是一個模仿犯而已,這也解釋了發生在蛭川女兒身上的襲擊。同時告訴了觀眾,球棍少年,不是一個人類。

第六個是在球棍少年被捕時遇襲的,因為被父親偷窺而和父親反目的,蛭川的女兒,妙子。

最後,還有被薇洛美迷惑的警察甲。

以上是主線故事。從第八集往後到第11集,就是單獨分開的意味深長的故事,不在此贅述。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八集『明朗的家族計劃』,講述一位老者,同性戀,孩童三人結伴自殺的一天。內容沉重,節奏卻清新明快。討論的很多,我不想再多解讀。解讀,本身就是誤讀。

球棍少年,早期觀眾會以為,是一個手持球棍的少年。在後期,觀眾漸漸察覺,所謂棒球少年,其實是人們藉以逃避現實的工具,說白了,是「背鍋俠」。最終話,今敏借警察乙明明白白的告訴觀眾,球棍少年和薇洛美,本就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的幻想,一個工具。

我看的有人評論『妄想代理人』燒腦。

同意。但它不是懸疑推理番的那種燒腦,它的燒腦在於隱喻的那部分。「你可以說你看懂了,但實際上你根本沒看懂。」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場景從現實到幻想的跳躍,你發覺所謂的真實變得模糊不清,變得無法定性了。

我還清醒嗎?

今敏又一次借作品討論人性,討論夢與現實。我不敢說我完全看懂了,但是這個作品沉重的氛圍,和隱晦的表達讓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大腦不由自主的運轉,想要思考今敏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這個作品的沉重是顯而易見的,它的立意或者故事都相當匪夷所思。說直白了,這個作品看起來一點也不「爽」。但它依舊擔得起神作之名。

動漫界作品很多,爽番熱血番更是不乏。但像今敏這樣的大師所創作的,自然深刻而沉重。這樣的作品不多,也不會多。畢竟我們看番多為消遣放鬆(我指普通的我們,不指那些視二次元為生命的死忠們~),這類作品看完帶給人的思考過於沉重,偶爾看看刷新三觀,看多了大概是要抑鬱了

相關焦點

  • 《妄想代理人》超現實妄想的血腥暴走
    一、《妄想代理人》重點情節介紹第1集中,膽小內向的設計師月子設計出了高人氣公仔——麻露美,為此,她浸泡在同事們的嫉妒和惡意中,被迫背負起沉重的期望壓力,分分鐘要窒息,就在她為滯澀的靈感和迫近的交稿日的雙重壓迫下瀕臨崩潰的檔口,少年球棍出現了,他戴著遮住眼睛的棒球帽,手持金色球棒,足踏金色旱冰鞋,襲擊了毫無防備的月子。
  • 《妄想代理人》永不消逝的妄想—壓力與自私的疊加
    初看今敏的《妄想代理人》時,我感到疑惑,以為「妄想代理人」是像《紅辣椒》裡的「夢境偵探」一樣,是一個職業。然而看完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妄想代理人」指的是「球棍少年」和小狗「麻露美」。而他們,都是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人們想要逃避現實而妄想出來的產物。二者的不同,在於「球棍少年」是以令人恐懼的方式讓人逃避現實,而「麻露美」是誘惑人們推卸責任,墜入墮落的快樂中。
  • 《妄想代理人》妄想代理人(不完全影評)
    如果有些動漫是專門做給成年人看的,那麼《妄想代理人》就是。我竟然看完了。這是看完之後的第一感覺。一共十三話,從球棒少年登場到撒由那拉,先是襲擊被新作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鷺月子,然後是被賠償金困擾的津平,牛山,被同學誤解誹謗的優一,大家都被什麼困擾著,煩惱著,球棒少年的襲擊恰好給他們提供一個休息的藉口,於是每個人被襲擊之後都如釋重負。在這個錯的時代裡,一定有一些正確的東西。
  • 《妄想代理人》這絕不只是妄想
    2.op每個人的笑都不簡單,有點毛骨悚然,有點違反常識,比如警官在蘑菇雲前大笑3.ed中每個人睡那麼安詳也十分詭異,結合第十二集那隻「兔子」所說的話,這時的人們就像玩具玩偶,中間那隻馬洛美細思極恐4.馬洛美和球棍少年都是月子逃避現實的產物。
  • 《妄想代理人》兩種妄想糾纏不休的輪迴
    它們也分別有自己的「妄想代理人」▲球棒少年,是第一個妄想的代理人他的存在逃避現實的鷺月子,壓抑自我的家庭教師,無家可歸的老太太,妄想完美的少年,睡不醒的動畫助理,抓不到罪犯的警察,模仿罪犯的少年,偷窺女兒的大叔,被父親偷窺的少女,戴著粉色頭套搶劫的警察,和大嬸一起八卦的主婦……都可以說出【受害者】的臺詞。
  • 《妄想代理人》顯微鏡下的「生活」,不懂的金敏
    球棍少年真的是妄想代理人。我想見孫女,就來了虛擬的一棍,把我弄到河水裡,孫女不得不來看我;我想忘記掉不lun的回憶,就讓我擊一棍,忘掉發生的事,喪失記憶吧;想毀掉爸爸的幸福,就讓泥石流衝掉他的屋子吧。這些妄想都實現了。這些「妄想」被後,或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妄想」,可見是這些人的生活都遇到了什麼困境。今敏難不成是有想追蹤產生這些妄想的源頭,起因的野心吧。
  • 《妄想代理人》
    有點遺憾的事情是,我並沒看懂……(話說啊,我看不懂這件事和感情經歷裡看不懂是不是也有關係?真是很煩人了。)究竟哪一部分是現實哪一部分是妄想的投射?妄想是怎樣來到現實的?或者這根本不重要?想要說明的又是什麼呢?最後刑警的太太所說的話,我既不認同也不能共情,我大概是,抓不到逃離幻想的辦法的人吧?我還不想離開……最後沒有球棒少年了,大家不是又回到了原來的夢魘中了嗎?
  • 《妄想代理人》是直面痛,還是妄想更痛?
    在《妄想代理人》裡幾乎囊括了所有類型的分裂,簡直是個「分裂大觀園」了,看的時候絕對要做好「腦爆」的準備。他對於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關照可謂方方面面,觸角之深、範圍之廣實屬罕見。當然你可以說,他面向的是日本國民,不過但凡涉及人性,並無國別之分。其中幻想和現實的界限依舊是模糊、曖昧的,但前後聯繫起來看,又是清晰、明朗的,看時如當局者迷,事後如旁觀者清,大致是這個效果。
  • 妄想代理人,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夢中夢
    而在90分鐘內需要講完故事的劇場版的框架之下,敘事的難度就會陡增,導演必須掌握好分鏡和工期才能製作出一部符合商業利益的劇場版動畫。而在妄想代理人這部TV動畫中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束縛和限制,如此看來,今敏正是在這樣的一部作品中大展拳腳,讓我們看到他的故事中的無限可能性。
  • 《妄想代理人》妄想代理人其實是「人」代理妄想
    我們每個人都在逃避什麼的路上,他們只是其中比較「成功」的幾個;逃避的武器,便是叢生的妄想,而妄想的「代理人」,便是被自己或他人的同情和安慰(麻露美)保護而得以繼續的那份「荒唐」。從「總有人會理解我的痛苦的」,「請讓我逃離這個悲慘的世界吧」到「你沒有這種體驗嗎?」再到「你真是個冷血無趣的人」……逃避不可恥,他只是刻奇。
  • 《妄想代理人》再見球棒少年
    我會永遠記得一個場景 — 我和當時我的電影理論的教授Collin Williamson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和他說電影的最後巨大的嬰兒吞噬掉了夢境的世界,然後教授說,這代表了一個新的紀元—現實和夢境的融合—從此之後兩者再沒有區別。我聽到這句話的瞬間的那種激動再也沒有退潮,哪怕現在每次想到這個場景我都會有一樣強烈一樣新鮮的衝擊感。今敏的這個結局,教授的一語,給我當時的感受就像是神祗降臨在我身上。
  • 補番推薦——《妄想代理人》
    回到《妄想代理人》本身,這部作品讓我覺得不好評價,因為從中可以挖掘的東西不少,而且我想不同的人去看這部作品,感受也是很不一樣的。《妄想代理人》是一部比較典型的超現實主義作品【1】,講述了人氣設計師鷺月子在回家途中被馬路暴徒襲擊,而她聲稱馬路暴徒是一位穿著金色旱冰鞋,手持金色棒球棍的小學生,引起了輿論熱議。在此之後,一個又一個相關或無關的人相繼被「球棒少年」襲擊,而受害者的共同點似乎是在被襲擊之前他們都陷入了某些煩惱之中。連續四人受襲之後,「球棒少年」意外落網,然而卻身死看守所中。
  • 《妄想代理人》妄想代理人
    今天終於將妄想代理人看完了真的非常喜歡今敏我喜歡他這種帶著獵奇的風格 沒有冗長的沉寂 不是無聊的各種深度晦澀,而是帶著濃烈的象徵外化(詼諧的存在啊)最震撼的地方在這兩個地方吧「人沒有你想的那麼的脆弱和膚淺。」放棄生命就是一件膚淺的事情啊,那些沒有真正活過的人才會輕言放棄。生命,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我失去歸宿的現實才是我真正的歸宿。」這句話,真的很讓我震撼呢。我在開彈幕的時候,很巧的看到一個彈幕,說的是人不可能說謊和逃避,逃避是精神惡休息,警察也僅僅是用這句話開做一個暫時的休息罷了,搞不懂今敏在講什麼。就我理解,我覺得他理解的太淺了。
  • 《妄想代理人》一點小筆記
    先說標題,妄想代理人指的應該是少年棒球,可能也指馬露美。遭襲擊的除了胖子,都是壓力很大的人,他們都妄想有個方式去逃避,而剛好有那麼個人,讓他們找到藉口,能被打真好。少年棒球就是他們的妄想代理人。而馬露美,則是一個美好賣萌的對象,人們從這裡能感受到美好從而逃避,也是一種妄想。至於棒球少年是否存在,我覺得可以不存在,被襲擊的人是自殘。
  • 《妄想代理人》棒球少年,來一棒哈
    第一次看,覺得開始時棒球少年還蠻帥的,然後今敏就把他牙套露出來了,緊接著一幅二次元傻屌少年聖鬥士的故事,完全消解了觀影興趣,及至無聊,倍速,手動拉進度。至於其中同主線沒啥關係的小人物,則各有好奇。這一次抱著刷單的心態來看(在豆瓣記錄裡,還剩下《未麻的部屋》沒看了),結果有額外收穫。今敏還是蠻酷蠻憤青的人,不過藝術成就太高了,以致眾人稱為大師,也不為過吧。
  • 《妄想代理人》故事版簡析
    《妄想代理人》,今 敏一個案件1、 少年球棒登場---案件:受害者、警察以及罪犯-棒球少年2、金色直排輪-------發現疑犯,疑犯被害3、雙唇----------------疑犯相關人物被害,嫌犯抓獲4、男子漢之道-------警察相關人物出場5、聖戰士-------------提審嫌犯,缺少證據沒有進展6、直擊的不安-------搜索線索
  • 《妄想代理人》失去歸宿的現實才是真正的歸宿
    當時總結了動畫相比真人電影的兩大優勢:一是擺脫了真人和真場景的限制,二是對誇張和荒誕手法的運用更加自如。可以非常負責的說,世界各地的動漫大師中,今敏是最能把動畫的優勢發揮到極限的,沒有之一。今日又是講到今敏最優秀的作品,就不妨把所有動畫的優勢細細地拆解,以這部《妄想代理人》為例,認認真真地梳理一下。
  • 賦妄想以有形——《妄想代理人》
    賦妄想以有形,這是08年電影導演押井守NHK紀錄片標題,雖然今天我們說的這部動畫和押井守沒有關係,但是本著拿來主義的精神傳承,我覺得用這個開頭有那麼點兒合適
  • 《妄想代理人》不是劇評的劇評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今敏的《妄想代理人》,碼完影評之後匆匆上床怕晚了就睡不著覺了。事實證明我還挺能扛一直抗,到了三點我還是睡不著。不知道是出於對今敏的尊敬還是恐懼,睜開眼的時候睡不著覺,閉上眼的時候腦裡循環播放著類似死亡謀殺這類的信息,狀態像是在地獄門口遊蕩。三點看了下手機,尿意襲來,舍友都睡了,不敢下床上廁所。
  • 成人向動漫介紹第四彈——《妄想代理人》
    我拍片的時候沒有特意鎖定觀片人群,只是想拍出「自己想看的東西」▲《妄想代理人》海報本次給大家推薦的作品既嚴肅又深刻,它就是今敏導演的唯一一部OVA動畫——《妄想代理人》,本作有著並不大眾的畫風,主題聚焦於社會壓力與人們的心理世界,通過對一社會問題的露骨描寫,揭示真實世界的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