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馬戲之王(中文名)
又名:大娛樂家(港/臺) / 地球最強秀 / 地球最強馬戲演員 / 全球最偉大的馬戲演員 / 大秀之王 / The Greatest Showman On Earth
類型: 劇情 / 歌舞 / 傳記
簡介: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了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像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從經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巴納姆的奇思妙想最開始並不被大眾所認可,幾乎沒人花錢欣賞,他的家人好友幫他度過一次次絕境。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與合作夥伴的分歧之後,秉持夢想的他終於成為全美甚至全世界最為知名的「造夢大師」。
導演: 麥可·格雷西
編劇: 比爾·康頓 / 麥可·阿恩特 / 珍妮·比克
主演: 休·傑克曼 / 扎克·埃夫隆 / 米歇爾·威廉士 / 麗貝卡·弗格森 / 贊達亞
上映日期: 2018-02-01(中國大陸) / 2017-12-20(美國)
桂思聰:一場華麗的歌舞秀
先說好的地方。休叔擺脫了小甜甜羅素克勞之後的新的音樂電影,美妙的唱腔終於不會因為不專業的演員而導致電影失分。全片下來,所有的歌舞部分都非常的專業,鏡頭的設計也給觀影的人帶來了一場華麗的歌舞秀。區別於la la land這種業餘,本片可以說是拳拳到肉。要說歌舞部分有什麼還能提升的,那麼就是所有歌曲的編曲有點雷同。
接下來說不好的地方。我理解作為傳記性質的影片,需要儘可能地展現他一生的故事。但在熒幕上快速的沒有理由的人物內心變化,給人一種說來就來的味道,一邊讓你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歌舞秀中,另一邊又時刻告訴你這不是真的,所有人物的塑造也是紙片一般沒有血肉。因此作為電影來看又絕對不夠好。
休叔太帥,「金剛狼」之後,估計需要很久才能有作為演員突破自我的作品出來。
譚曉峰:最好的歌舞類電影之一
走出影院,耳邊還會迴響著《馬戲之王》的節奏音樂,感謝這次點映,耳朵有福。
1、一場頂級的歌舞盛宴。看過一些歌舞類的電影,但《馬戲之王》要算最好之一,音樂全部原創,與劇情絲絲入扣,情緒到位,首首動聽。另外,歌舞部分拍攝在鏡頭設計上足讓國內電視綜藝晚會學上幾年。
2、男主休·傑克曼的表演可圈可贊。在劇裡你不會感覺到他是《金剛狼》,他就是P.T.巴納姆。文戲武戲樣樣隨心拿捏,演唱舞蹈絕不輸專業演員,相比之下男配扎克·埃夫隆的舞蹈明顯遜色好多。
3、三觀正。就喜歡這麼三觀正的電影,藝術沒有身份之分,跳芭蕾舞的不必看不起跳街舞的,如巴納姆所說,他們帶給觀眾的快樂都是真實的。同樣,人也沒有身份之分,窮人貴族是會隨時間而改變的。
4、唯真情不破。雖然片中的感動有些直白,但管他呢,它的確打動了我。要說不足,也許就是人物傳記的人物厚度尚顯薄弱,但那些精美的歌舞已經抵消了。
張利: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一次輕鬆愉快的觀影體驗,從歌舞編排、聲畫結合、場面調度等方面來說堪稱完美,加上巨幕呈現,無疑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
故事老套,情節主幹講的是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巴納姆愛上並娶上富家女並創辦馬戲團走向人生成功的勵志故事,配以富家公子愛上女傭、一群被世人拋棄的有缺陷的人在巴納姆的激勵下重新找回自信的情節分枝,使得這部電影看起來像一顆修剪得十分標準的盆景樹。
在這裡階層差別、先天或後天缺陷都不是問題,超越階層差別的是夢想,有了夢想一切不可能都成為可能。窮小子在奮鬥的歷程中不斷得到命運的眷顧,功力不斷加持,達到巔峰,即合作夥伴女歌星的當眾示愛。不得不佩服好萊塢電影一直保持著正確的三觀啊!婚外戀好萊塢從來都不屑去表現,這裡也再一次鄙視一下國內的一些狗血劇。影片的巔峰也是轉折點,走出迷失的男主角從事業的巔峰墜落,醒悟回到家庭,並帶領自己馬戲團東山再起。
這裡不得不誇一下這幫始終追隨的忠實的長相各異的馬戲團的小夥伴們,是他們又喚醒巴納姆的初心。雖然創作者刻意消弭階層的差別,雖然電影宣傳也打了真人真事改編的主牌,雖然這是個雞湯泛濫的年代,再多一份這樣「精神甜點」也不無不可,況且還是真人真事的電影版,況且我們正處於一個創業的時代,創業成功離不開夢想和激情啊。所以如果你正處於迷茫的創業人生之旅,來看看這部《馬戲之王》。大膽的夢想,什麼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什麼異想天開,通通見鬼去吧,只要你敢,有何不可?如果失敗那叫經歷,如果成功就是精彩。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三一大哥:只有燦爛的快樂才是目的
喜歡這電影,因為它帶給我歡樂,如同片中所言,(藝術)演出就是應該帶給人們歡樂!所以,它的音樂動感十足,它的舞蹈酣暢歡快,它的畫面鮮豔奪目,它的敘事也毫無拖沓。即使悲傷,也就那麼一小會兒!作為歌舞片,能夠把明亮的歌舞與勵志的劇情完美融合,無疑是基本成功的。
我更回味的是劇中的兩個觀點。
1、所謂高雅與通俗。是的,一般來說,高雅當然要「高」一些,通俗似乎擺不上檯面。那麼高雅和通俗之間是不是一定要涇渭分明呢?一切藝術,都是人類表達知、情、意的手段。真情實感,是藝術成立的基礎。如果你都不能真實真誠地表達自己,那麼請放棄你的藝術吧。那不是藝術的初衷。通俗,恰恰因其更能表達人性中原始的生命力,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和魅力。劇中,男配終於和「女僕」和「怪物」們一起歡樂起來,不是墮落,恰是「解放」。
2、每一個人的珍貴。「珍貴」這個詞,是《無問西東》裡的主題詞,用在這裡算是偷懶。這個世界的魅力,在於每一個生命體的獨一無二。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珍貴的。讓每一個生命都擁有歸屬,都盡其燦爛,就是最大的善。同時,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不必讓所有人都喜歡你!你知道你最需要什麼,才最重要。
大地生長了人類,只有燦爛的快樂才是目的!
徐樂婷:一張華麗的音樂賀卡
如果說電影是一種造夢的藝術,那麼歌舞片應當是能夠把"夢"這個元素做到極致的類型片之一。恣意、奔放、張揚、五光十色……充滿了無窮的想像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導演的藝術感知、審美和對音樂的節奏掌控被放大了數倍,根據演員的載歌載舞以及細微的聲線變化,可以感受到故事在創作者心中起伏的波瀾。
首先《馬戲之王》是做到了這點的,一條完整的主角家庭主線,幾個追夢人的歷程,從希冀芭蕾的孩童,到衝破階級枷鎖的馬戲團接班人,嚴格遵循"根植需求(主角為了完成對妻子的承諾)——小挫折(博物館賣不出票)——戰勝小挫折(請來了一幫奇人異事)——需求動搖(主角陷入追名逐利的怪圈)——大挫折(馬戲團被燒毀)——戰勝大挫折(回歸家庭重組馬戲團)——需求圓滿(大團圓結局)"的好萊塢經典敘事節奏,可能正因為一切都是發生及變化得如此順理成章,反倒失去了電影所要帶給觀眾的餘味。就像打開了一張華麗的音樂賀卡,美則美矣,視覺衝擊是有了,靈魂衝擊略有欠缺。
以大熱的《愛樂之城》作為對照,同樣有著或盪氣迴腸或百轉千回的歌舞,但「愛樂」猶如心底的一枚跳蚤,在高司令顫抖的手遲遲不落下最後一個音符的時候,傳遞給了觀眾一場生命中的盛宴不得不歸於風平浪靜的遺憾,讓人每次回想起這個簡單的故事都會有唏噓之感。而《馬戲之王》在做足華麗歌舞風格的同時,缺失了音符一揮一就間的訴情,包括人物的情感,鋪墊略有不足(特別是主角與巡演歌唱家的小插曲),雖然給出了二人出身相似因此惺惺相惜的理由,但還是有些牽強。
作為一部排片在春節檔的電影,《馬戲之王》在溫情家庭、尋夢之旅的風格樣式上,做得還是相當老少鹹宜,適合全家人其樂融融觀影。另在歌曲的選擇上,本片的音樂製作水準堪稱完美,每一首都像是流行教科書般的旋律,美輪美奐激情澎湃,積極向上充滿了勵志精神,大屏幕以絕對的優勢用分鏡展示了舞臺,在結尾的帳篷裡,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冰冷黑暗,馬戲團始終蕩漾著火熱和豪邁。我想這也是電影的初衷,走進影院,忘卻俗世,輕鬆燃動,盡情享用。
▲ 以上僅代表作者觀點
劇照來源網絡
策劃/編輯:鹿與少年
後臺留言諮詢加入「寧波有影」及投稿
-THE END-
本文由 寧波有影 會員原創
轉載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