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鮑哲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醫院骨病科
很多患者在骨科臨床門診就診時,醫生經常會用到一種叫做封閉治療的方法,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打「封閉針」。
可是有的患者一聽說打「封閉針」,就皺起眉頭,連連搖頭不肯接受:「聽說打『封閉』只能暫時減輕症狀,治標不治本!」「聽說打『封閉』後副作用大!」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眾所周知,很多運動員由於長年累月的訓練,避免不了身上的各種傷痛,他們在訓練和比賽時經常靠打封閉針來完成比賽。
那麼到底什麼是封閉治療,打封閉又究竟打的是什麼「神藥」呢?
封閉針即封閉療法,是指將某些特定的藥物注射於身體痛點、關節囊、神經周圍等部位,可以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痙攣等作用,通過局部注射可以將藥物直接輸送到病變局部,在病灶處發揮最大的治療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全身的影響,對於骨科的急性病及慢性勞損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換句話說,封閉治療相對於全身止痛,更像是精確打擊。
封閉治療使用的藥物通常包括少量的激素類注射液與局麻藥,有的醫生還喜歡在藥液中添加維生素以及中成藥物等。但是由於大多數中成藥注射液沒有明確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同時純度得不到保證,因此不太建議在傳統的配方中亂添加一些不必要的成分。
激素類注射液常用的是複方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快速的緩解炎症,減輕因為炎症造成的疼痛和滲液。
局麻藥常用的是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等,它們的作用是阻斷病變部位神經痛覺過敏,迅速鎮痛,把神經對疼痛的傳導敏感性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避免疼痛引起的繼發瀑布效應。
兩種藥物各有其作用,混合到一起就產生1+1大於2的作用。
從封閉療法傳入我國至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很多疾病包括肩周炎、腱鞘炎、肌肉勞損、滑囊炎以及其他神經疼痛和骨科疼痛疾病,都可以使用封閉療法。
雖然很多慢性疼痛疾病需要採用封閉治療,而且運動員都可以長期使用,但是很多人聽說封閉可能一次治不好,封閉裡的激素對人體不好,仍然會擔心長期多次局部封閉會有危害,牴觸這種治療方法。
封閉療法初入我國時曾經廣為流行,這也導致了被很多醫生濫用,出現了很多問題,從而讓老百姓產生了恐懼心理。
想要從根本上解除這個顧慮,我們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封閉治療可能會有哪些問題,到底該如何正確的選擇封閉。
激素產生強大的抗炎作用同時,也會引起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說肥胖,糖尿病,導致抗感染能力下降,引起骨質疏鬆、骨頭壞死等等。
對於任何藥物的副作用來說,忽略濃度和劑量而談危害都是「耍流氓」,通常來說規範的封閉治療都是短效、小劑量激素,而且每次封閉之間都要間隔一到兩周以上,同一部位連續不超過3-4次。
對於局部的這點激素來說,對於全身的影響微乎其微。如果過度依賴封閉治療,長期多次使用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局部皮膚肌肉的萎縮壞死,甚至引起肌腱斷裂的情況。
在注射推藥之前,還必須要回抽看是否有回血的情況,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將藥物直接注射到血管當中,引發遠端肢體壞死或者藥物中毒的情況。因此,只要是正規醫院按照規範操作的醫生,一般來說是可以有效規避這些副反應和危害的。
很多人認為打完封閉之後,等到麻藥藥效過了就會反覆,治標不治本,其實這種觀點也是片面的。因為封閉針的藥物配比,以及注射的頻次,都是需要根據病情和部位而調整的,只要方法得當,對於沒有發生感染的無菌性炎症來說,是可以有效治療的。
相比於全身服用藥物,封閉療法能夠增加局部藥效濃度,減少全身藥物吸收,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之所有很多情況下病情反覆,和病人所患的疾病以及後續的康復都有很大關係。如果病人是由於器質性損傷引起的疼痛,那麼封閉肯定是只能解一時之痛。
腱鞘炎的病人封閉後如果不遵醫囑制動休息,還是天天「折磨」病灶,那麼再有效的藥物也無法治癒持久的病損。
既然封閉療法有著如此神通廣大的本事,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疼痛病人都能夠打個封閉呢?
其實並不然。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封閉治療也有它的禁忌。對於局部皮膚有感染,全身有結核、腫瘤或者其它感染的病人,糖尿病控制不佳,全身免疫力低下或者膿毒敗血症等情況,是不能夠打封閉的。如果您對封閉藥物中的成分過敏,也是不能夠使用的。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患有骨性關節炎的病人,以前關節局部封閉治療疼痛被認為是有效的方法,但是近些年的研究發現,關節長期使用激素封閉注射,可造成骨質疏鬆、軟骨營養失衡和軟骨加重磨損。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長期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對骨性關節炎患者是沒有用的,甚至還會使病情惡化。因此在這裡我們建議骨性關節炎病人在選擇長期局部注射治療時,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注射的什麼藥物。
同樣的一個治療操作,醫生的操作水平、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面對爭議,一知半解就會更容易感到迷茫,不知道這項治療的效果到底如何。
希望通過學習上面的內容以後,讓您能夠正確認識封閉治療,不再談封閉而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