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小問題可能引起麻煩,當心摳腳皮導致了糖尿病足

2020-12-22 糖尿病同伴支持

作者: 糖覽天下《中華糖友》小糖醫生 編輯瑞京強哥

北方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前幾天,群裡丁大叔分享了最近發生的一件囧事。

家住北京的丁大叔今年65歲,患糖尿病十多年了。最近北京開始送暖氣了,家裡乾燥得很,丁大叔的雙腳尤其是腳後跟又開始起皮了。

於是,他決定像往年一樣,自己在家給腳「美美容」。

丁大叔先是接了一盆熱水泡腳,他還特意測了水溫,待熱水將腳上的硬皮泡軟後,丁大叔拿來修腳指甲刀,戴上老花鏡,盤腿兒坐在床上,慢慢修起腳來。

丁大叔仔細認真的將泡得發白的「死皮」一點點撕扯下來,開始還很順利,腳部慢慢露出粉嫩的新肉,丁大叔也蠻有「成就感」。漸漸地,丁大叔感覺掌握了技巧,於是「大刀闊斧」撕起來,一不小心,一塊「死皮」連帶著一小塊好肉也被拽下來了,肉眼能看見裡面要滲出的血絲,但好在沒有流出來。

丁大叔一看沒出血,想著貼個創口貼明天就能好吧。於是他收起修腳工具,找來一個創口貼,把小傷口貼上。還想著這幾天注意點,別沾水,也別多走路。

可沒想到的是,就是這麼一個1cm長的小口子,兩個星期愣是沒長好。丁大叔想想還是去醫院看看有沒辦法吧。

到了醫院,醫生說:「您怎麼現在才來醫院,您這傷口都滲出膿來了!」丁大叔這才開始著急起來,趕緊讓醫生給他開點藥。可醫生說了,這糖尿病足啊,很難治,不是抹點藥那麼簡單,您現在血糖也很高,最好能住院全面治療一下。

所以,丁大叔住院了,他在醫院的病床上和我們分享了他最近的這個尷尬事兒。

他也希望用他的教訓提醒大家,千萬不用自己在家修腳,「咱們糖友的腳丫子啊,比臉還嬌貴!」

為什麼小小的腳傷會導致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為啥不宜癒合?一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存在微循環障礙,局部血液循環不暢,不利於肉芽生長;二是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高糖環境有利於病菌滋生,容易造成傷口感染;三是糖尿病患者本身身體抵抗力較弱,傷口恢復會比較慢,這些因素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宜癒合。

許多糖尿病足的發生,就是由小傷口引起的,糖尿病足的基本發病因素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導致組織的壞死、潰瘍和壞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非常嚴重和治療費用非常高的慢性併發症,像丁大叔這次已經花費了上萬元,而且包括很多自費治療手段。這些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丁大叔非常後悔。

當心,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來了!

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這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係。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都會採取取暖措施,可是這些取暖措施如果使用不當,就容易導致腳傷,進而誘發糖尿病足。

燙腳不如洗腳

正常情況下,當人體的皮膚遇到較高溫度的熱水時,局部的血管會擴張,血流會加快,這樣血液會把多餘的熱量帶走,使局部不致受到傷害;另外正常人足部皮膚感受到高溫時也會使腳迅速避開以避免長時間的接觸熱水而造成燙傷。而糖尿病患者的這種保護功能會大大降低,一方面,足部皮膚因感覺異常而無法判斷水溫的高低,使腳不知「趨利避害」;另一方面,微循環障礙和血管病變使皮膚血管不能正常擴張,供血的減少也使皮膚沒有足夠的血液把熱量帶走,使熱量在局部聚集發生燙傷。

所以糖友不建議燙腳,可以選擇不超過體溫的水來洗腳,測試水溫是否合適的方法是先下手、後下腳,如果用手(手若感覺障礙,可以使用手肘)或者溫度計測試水溫過熱,則應該調節水溫而不要將腳放入水中。

儘量不要使用電暖寶

由於電暖寶局部溫度較高,容易發生燙傷,導致可怕後果。對於還沒有出現神經病變的患者,可以暫時使用一下來暖手、暖腳,要避免燙傷。還需要提醒糖友的一點是,燙傷不僅會由高溫引起,哪怕是低溫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燙傷,所以糖友一定要注意使用電暖寶的時間,只要感覺到手腳開始暖和了,就要停止使用。

電熱毯也是危險物

電熱毯對於糖友來說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危險。糖友使用電熱毯一定要選擇可以調節溫度的,為了避免電熱毯燙傷皮膚,最好把毯子的溫度設置為不超過體溫。

還要注意電熱毯皮炎,冬季人的皮膚乾燥,如果長時間使用電熱毯,會使皮膚失水過多而加重乾燥,會使人的皮膚過敏、瘙癢,或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抓破後就會出血。丘疹多開始於接觸電熱毯的背部,臀部,大腿後側,然後逐漸蔓延至全身。預防電熱毯皮炎要做到毯子通電時間不宜過長,睡前通電加熱,睡時關掉電源;有過敏反應的人不要使用電熱毯,還要多喝水;電熱毯上要鋪一層被單,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預防凍瘡

凍瘡是由於氣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覆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出現水泡、潰瘍,病程緩慢,氣候轉暖後自愈,易復發。預防凍瘡就要做好冬季保暖工作,不僅要保護好雙腳,穿暖和的鞋襪,身體其他暴露部位也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戴手套、戴帽子等。還需要提醒糖友的一點是,並不只是很低的溫度才會引起凍瘡,溫度變化過大也會造成凍瘡,如突然進入溫度高的室內,突然又到溫度低的室外,容易出現凍瘡。

雙腳乾裂,要提高警惕

很多人的手腳皮膚在冬季變得乾燥,容易發生裂口,這種情況也容易導致糖尿病足。皮膚乾裂與氣候乾燥有很大關係,糖友在冬季要注意保持皮膚溼潤,每次洗腳後可以塗抹保溼乳乳。如果糖友的雙腳已經乾裂,注意不要貼創可貼、藥布、膏藥等帶有黏性的藥貼,可能會加加重傷口惡化。如果發現皮膚乾裂嚴重,要及時就醫。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人發生水腫,是腎病引起的嗎?
    糖尿病人會引起腎病變,腎病變有時會引起水腫,尤其是下肢浮腫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症狀,但是,「下肢浮腫」並不完全是「糖尿病腎病」引起的,一定要區別開來!糖尿病腎病水腫有一定特異性,水腫多從下肢和臉部開始,尤其是眼瞼,顏面部。糖尿病友在平時要多注意細節,比如當出現顏面部、下肢水腫等情況,要當心是否出現了糖尿病腎病。
  • 糖尿病人下肢有什麼症狀時,是發生了病變且有可能是糖尿病足?
    有的糖尿病人的下肢經常會出現一些症狀,比如患者的小腿和足部發涼,走路不能持久,並且在走路的時候會有乏力加重的感覺,休息一會這種這種又消失。而有的患者在走一段路之後出現小腿腓腸肌、足部酸痛,痙攣性疼痛的情況,稍稍休息後,疼痛可緩解。嚴重的會在夜間和白晝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下肢的顏色發生變化,皮膚溫度降低等等。
  • 糖尿病人下肢出現這些症狀,要防糖尿病足了
    糖尿病足是糖友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很多糖友認為只有出現傷口不癒合才是糖足,但其實並非如此。劉彥君教授提醒:在糖尿病足患者出現不癒合傷口之前,糖尿病足就已經悄悄發生了。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糖、血脂異常、肥胖、高血壓等,長此以往會損傷患者的血管,導致血運受到影響,足部缺血缺氧,就可能導致組織損傷,且受傷後易感染,傷口難癒合。此外,長期高血糖、高血脂等也會導致末梢神經損害, 產生足部疼、癢等不適感,嚴重者還會失去知覺,受傷而不知, 使傷情惡化。神經損害還會導致足底結構發生變化,足底受壓不均衡,部分著力過大,時間一長出現損傷。
  • 糖尿病人在家怎麼運動血糖好?
    對這話沒錯,不出門就不會給病毒機會,然而,糖尿病人如果一直呆在家裡不動,血糖可能就會高起來,怎麼辦呢?今天給大家說說,糖尿病人在家如何運動血糖更好!運動是治糖尿病的最重要的方法,它的好處有: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對糖的利用和吸收。
  • 糖尿病人,可以吃點靈芝!
    糖尿病可引起女性發貨時能多次流產、妊娠中度、羊水過多、或分娩巨大胎兒。 由於它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心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致失明、多發性神經炎以及足趾壞疽等,所以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疾病。
  • 糖尿病友因用暖寶引發足病,9類人是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臨床上經常發現,很多糖尿病友對高危足的知識不了解,造成了不可逆的後果。案例:血糖控制尚可,卻得了糖尿病足糖尿病友李先生的故事我們了解下。導致管腔狹窄、閉塞,致肢體遠端缺血,使組織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物質,不能及時排出代謝廢物,以及不能使治療藥物有效地到達病變部位。另外各種微血管的病變可導致皮膚營養血流儲備被破壞,也可引起神經營養障礙,加重神經功能損傷,導致潰瘍形成。
  • 糖尿病人鍛鍊,選哪個時間段最好?如果你正在運動控糖,請看此文
    對於有血糖升高,甚至是糖尿病問題困擾的朋友,通過長期的生活調理來加強血糖控制,是做好血糖穩定控制,減少血糖升高帶來各種各樣的併發症風險的重點,而在生活調理的各種手段中,運動是與用藥、飲食控制、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並列的糖尿病人加強血糖控制的5駕馬車之一,合理安排運動鍛鍊,對於加強血糖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糖尿病人到底應該如何運動,什麼時間去運動鍛鍊效果最好
  • 糖尿病人,有三處地方疼痛,可不能拖延,否則危險!
    糖尿病人,有三處地方疼痛,可不能拖延,否則危險! 10年+糖齡的糖友,三處疼痛可不能拖!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糖尿病人尤其的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管更容易受損,併發症會更容易出現,這些併發症要做好提前的檢查和預防,不能等出了症狀再就醫,平時多注意觀察身體的變化也是防治的重要一步。
  • 糖尿病人泡沫尿時有時無,是什麼原因?本文為你講解
    糖尿病出現泡沫尿的具體原因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尿液是清澈透明的,而且呈黃色,一般不會出現泡沫。即便是因為衝擊力的原因,導致出現泡沫也會快速消失,如果尿液當中出現比較多的泡沫,甚至停留的時間比較長,的確應該引起重視。
  • 糖尿病人飯前喝湯能降血糖嗎?
    糖尿病飲食治療,是控制血糖的有效而必要手段,有糖尿病人經常看到一些知識,說糖尿病人在飯前喝湯,血糖就會更平穩,這是真的嗎?其實,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喝湯會讓飽腹感增加,吃的主食就少了,所以更利於血糖控制,但是這只是一個問題的一半內容,另一半就是要看你喝什麼湯,有的湯喝了血糖也會一下子升高的!
  • 糖尿病人血糖高,可能是沒用這六個方法,用好了血糖肯定越來越平穩!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糖尿病 高血糖成為了人類的特大殺手之一。上至老年人下至年輕人,加入「高血糖俱樂部」的人越來越多。 而長期的高血糖會使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導致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降血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怎麼到底如何才能降糖呢?
  • 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糖尿病患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並發一種併發症,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這些問題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對非糖尿病人來說,輕微的足部創傷和足部狀況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會迅速發展成為嚴重的問題,即使是看似輕微的足部擦傷也會被感染並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此外,血管和神經損傷也會導致足病患病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血糖管理、足部護理和足病的篩查對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糖尿病足的治療並非簡單的某一種疾病治療,而是涉及到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 糖尿病血糖高的5大原因和改善方法
    第一方面,短期血糖快速波動會引發患者頭暈、視物模糊、復視、口乾、多尿等自我感覺症狀;第二方面,長期血糖波動影響患者的β細胞功能,長期高血糖加速患者胰島功能衰竭的進程,並影響血管內皮,最終可能引發動脈硬化,導致眼部動脈、腎動脈、冠狀動脈及腦血管事件的發生。血糖波動越大,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程度越大。臨床上也證實血糖波動大的患者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
  • 糖尿病人降血糖吃益生菌、黃連素還不夠,保護腸道黏膜很必要
    現在很多糖尿病人已經認識到了腸道健康對於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於是也開始學習採用各種方法來調節腸道菌群,主要就是補充益生菌,甚至使用抗生素。雖然也有一些效果,但是有些病人的效果不是非常明顯。為什麼呢?因為還有腸道自身功能(主要是腸道黏膜)的作用沒有重視。
  • 提醒:腳上出現6種表現,說明你的血糖太高了,小心「糖尿病足」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異常導致血糖代謝異常。截至目前,糖尿病是無法被治癒的一種疾病,猶如「慢性癌症」。人們都說糖尿病是富貴病,隨著物質條件的日益提高,糖尿病人群也許在不斷地擴增。
  • 南瓜太甜,糖尿病人不能吃,真的嗎?
    經常與糖尿病人諮詢主食的選擇問題,老南瓜和甘薯是最常提到的食物品種。很多人擔心老南瓜之類比較甜,會影響血糖控制,但其實不用特別擔心,南瓜是控血糖高手。國內外很多研究都發現,南瓜多糖具有降低糖尿病動物血糖的顯著功效。高劑量使用時與格列本脲(一種降糖藥)的功效相當。當然動物實驗不能等同於人體效果。所以科學家又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實驗,發現了同樣的效果,糖尿病治療有效率達到87.18%(石楊等)。
  • 糖尿病人除了少吃糖,還有兩種家常菜、兩種調味料,也都不要多吃
    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據統計每10個成年人裡就有一個糖尿病人。如果你家中老人有糖尿病,那你很可能也是潛在的糖尿病患者,這時候再不注意生活上的飲食健康,那就真的要完蛋了。雖然國內有這麼多糖尿病患者,但大家對糖尿病的知識還是很匱乏,隨便問問身邊人大家普遍回答就是「少吃糖唄」。和糖尿病的鬥爭是漫長的過程,除了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還有小心很多隱藏的「糖」。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提醒大家:糖尿病人除了少吃糖,還有兩種家常菜、兩種調味料,同樣不能多吃。
  • 糖尿病人便秘怎麼辦?5招教你潤腸通便
    許多糖友反映,自從得了糖尿病,便秘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經常一上廁所就是半小時,解出的大便又黑又硬,苦不堪言。事實上,便秘的現象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見,尤其是老年患者。頑固性便秘不僅可引起患者腹痛、腹脹,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痔瘡、肛裂,增加肛周感染的風險,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 秋季來臨皮膚乾燥裂口 竟是糖尿病導致的
    經檢查,孫阿姨是糖尿病導致的肌膚硬化,它會讓手背皮膚變厚變緊,手指關節變得僵硬。這種皮膚硬化問題不局限於手部,也會擴展到額頭、角質、手肘、膝蓋和腳踝部位,幸虧孫阿姨就醫及時,沒讓症狀進一步擴大。接下來醫生為孫阿姨進行了藥物治療,她的症狀很快消失了。
  • 新鮮的蘿蔔真誘人,糖尿病人能吃蘿蔔嗎?
    有糖尿病朋友也曾經問過我, 孫醫生,蘿蔔能不能吃啊? 糖尿病人當然什麼食品都能吃,但是要根據食物的熱量來確定需要吃進的量。 每100g蘿蔔的熱量是16-22千卡,和黃瓜、西紅柿的熱量差不多,含有的水分更多,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可以當水果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