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這個所謂的「情人節」。我們再次為大家奉上喬羽親自講述的故事,是想讓天下有情人明白愛情的真意。何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何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在當代中國,不知道《思念》這首歌的人不多,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是著名詞作家喬羽為他的二嫂所寫。二嫂為她那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故事,曾經流布海峽兩岸,並溶進《思念》的旋律,成為當代中國人心中的一支情歌。
喬羽的二嫂名叫張福貞,1915年生,與喬羽的二哥喬慶瑞同歲,兩人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閃電結婚的。在外當兵闖蕩了8年的喬慶瑞,難違父母之命,只好糊裡糊塗地把「堂」給拜了。
不把新娘放在眼裡的喬慶瑞,處心積慮地想著怎樣才能擺脫這個不情願的婚姻。熬到晚上,當新娘張福貞伺候他洗腳時,他頓時覺得眼前一亮,發現蒼天賜給他的原來是一個美人。他像當時的文人墨客那樣,給張福貞起了個格外美麗的雅名:婉君。這一夜,他們備感相見恨晚,發誓相愛到永遠。
喬家小院呈現出一片洋洋喜氣。然而,家裡突然接到了部隊的急電,命令喬慶瑞火速歸隊。那是1937年7月8日,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國難當頭,喬慶瑞不得不與家人、愛妻告別。
這一別就是51年,喬慶瑞一直杳無音訊。張福貞一直苦苦盼著丈夫的歸來,從青春少婦到白髮老太婆,終於盼到了從臺灣來大陸探親的丈夫。
原來,喬慶瑞當年隨國民黨某兵團,於1949年10月離開大陸前往臺灣,之前他曾想盡一切辦法與家人取得聯繫都未成功。後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說濟寧州文大街的居民被日本鬼子的炮火血洗一空。從此,他萬念俱灰,到臺灣後娶妻生子,專注於軍醫事業,直至升任國民黨三軍總醫院院長。
喬羽在大陸成名後,委託美國華僑從中打聽二哥喬慶瑞的消息,兄弟之間才建立了聯繫。隨後,喬慶瑞回到了闊別51年的家鄉。
1988年,當喬慶瑞從火車車廂裡顫顫巍巍地走下來時,盼望了51年的喬家人頓時抱頭大哭!小汽車在喬家門口「嘀嘀」一響,張福貞的心亂跳亂撞,呼吸都困難。聽到有人喊她的暱稱「婉君」時,她頭腦發脹、兩腳不聽使喚、半走半跪出屋來。終於見到人,心裡知道是他,淚眼卻認不出來。
「婉君婉君」,還是喬慶瑞連連喊了她。驟然間,幾十年有過的全部委屈、全部痛苦、全部折磨,一齊湧上心來。她瘋癲一樣地喊他,想撲過去,腿卻不聽使喚,「咕咚」一下,竟和他跪在一起,摟著頭號啕大哭。
喬慶瑞和張福貞團聚了29天又匆匆返回了臺灣,因為那邊也有他難以割捨的妻子兒女。回到臺灣後,喬慶瑞一病不起,於1997年辭世,享年82歲。離世前三天,他給喬羽打了個電話,詢問張福貞的近況,反反覆覆地說很想念家,一做夢就回家,就見到了父母,出奇地想吃老家的水煎包子。
二嫂的執著痴情,一直在喬羽心裡沉澱蕩漾,他回想到多年前邂逅的一隻盤旋身邊久久不肯離去的蝴蝶,詩人的情懷被激蕩起來,一首溫情得讓人流淚的作品《思念》寫成了: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為何你一去便無消息/只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難道你又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一次分手。
2003年,張福貞病逝。這個為了短短3天婚姻而堅守了一生的老人,臨終彌留之際,用手指著那個她從來不當人面打開的紅漆木箱子,讓人打開。一看,箱子裡裝著的是她當年的嫁衣和兩雙紅繡鞋。家人明白她的意思,把嫁衣和紅繡鞋往她臉邊一靠,她就安然離世了。
其悲壯的愛情故事從此終結,而毛阿敏首唱的《思念》僅僅才是方興未艾······
(此為喬羽二嫂張福貞老年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