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因為正值寒冬,身心總想著追求一些暖意。不久前我愛上了一部韓國電影《燃燒》以及它的原著——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其大致在講述一個關於「欲望」的悲劇故事。
▲李滄東執導、劉亞仁主演的《燃燒》(image:douban)
我時常在想,欲望究竟如何分好壞?
生活裡有欲望,時尚裡也有欲望,而近期最具話題熱度的時尚新聞無疑就是 DIOR 與日本藝術大師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合作的 2019 年早秋系列了。
▲(image:Dezeen)
碩大的 Sexy Robot 出現在秀場中央,整個服飾系列都充滿了未來的機械感,上任後僅僅第二場秀,創意總監 Kim Jones 所設想的 DIOR 便已日漸成型,熱愛日本文化的他似乎已經掌握了 DIOR 男裝致勝的新法寶~
▲雖然有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雷同於 LV x Supreme 的「老套路」,但是我持有不同意見。DIOR 一直傳承著傳統的高級時裝精神,正如 Kim Jones 自己所說,在 LV 工作更像是一個時裝商業製造流程,但在 DIOR 則是一個時裝定製的過程。(image:VELVET Magazine)
Kim Jones 與空山基的聯手繼 KAWS 之後,再次讓我感到驚喜十足,此番能看得出 Kim Jones 有著比以往更大的欲望。而奢侈品的欲望世界與空山基著名的「Sexy Robot」融合在一起,簡直是天衣無縫。
▲(image:Dezeen)
憑藉細膩的一筆一划,打破了生硬的機器結構,他勾勒出的性感機器人,不單只情感豐富,還能讓觀者想入非非。我想,如果將空山基稱為欲望的代表人物,應該也不為過吧。
那麼,這位藝術大師又能否回答我在文章開篇時留下的疑惑呢?
十分榮幸(如我所願),在 Steppy 第二本特刊《BEYOND》裡我們邀請到了空山基前來專訪,並將其著名畫作「瑪麗蓮·夢露」作為特刊封面。不過在此之前我們並沒有收到他要與 DIOR 合作的消息,看來一向直言不諱的空山基在保密工作上還是做得不錯的嘛!
話說到此,我應該稍作停頓,先來介紹下新一期特刊《BEYOND》吧~
鑑於 Steppy 要依據「A-Z」的順序出版特刊,所以在第一本《AGED》之後,我們即將迎來《BEYOND》的發行。顧名思義,此番特刊是以「超越」為主題,並以「欲望」為線索,講述一些人與物不斷超越自我的故事。
為何要超越?因為存在欲望,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我想,空山基筆觸下的瑪麗蓮·夢露不單只超越了「美國與日本、人與機器」的界線,同時其在電影《七年之癢》中的著名動作正正透露出了強烈的欲望,因此它作為特刊封面就再合適不過了。
在採訪中,空山基敢怒敢言的性格顯露無遺,許多觀點都刷新了我對「潮流合作、Art Toy、繪畫手藝」等的看法。而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空山基認為「食慾」和「性慾」才是人類最乾淨的欲望。這個答案使我思量了許久,後來亦是倍感認同。
那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答案的呢?可惜我只能透露到這裡,真心希望大家在此採訪裡能讀出不一樣的感悟。
好了,關於《BEYOND》裡空山基的對話就先神秘地告一段落,因為特刊中的人物、品牌專訪乃是十分豐富。
值得留意的是,前 colette 創意總監 Sarah Andelman 也是本次特刊的重要嘉賓,她會在特刊內獨家分享自己「後 colette 時代」的點點滴滴。我一直認為,要超越自我就必須打破一些東西,因此若要談及超越,如今的 Sarah Andelman 當屬是我腦海中的第一人選。
關閉了傳奇店鋪 colette 之後,Sarah 創立了名為「Just An Idea」的創意諮詢公司,但是她卻沒有向外界透露更多信息。Sarah 表示,這是她打破現狀的全新嘗試,Just An Idea 究竟是如何運營的?這個謎底即將在《BEYOND》中揭曉,相信 colette 的粉絲務必也會有所期待.
除此之外,如紐約休閒時裝 Saturdays NYC、日本戶外巨頭 Snow Peak、城市機能 F/CE.、美式銀器 North Works 與 Bill Wall Leather、復古家具 journal standard Furniture、軍服老頑童 Nigel Cabourn、藍染布藝 KUON、精緻鞋履 foot the coacher 等十多個品牌、人物的專訪都將呈現在《BEYOND》之中。
從精緻時裝、低調的職人工藝、Urban Outdoor 戶外機能,再到 Vintage 布藝、生活家具、美式銀器、手造眼鏡等角度出發,細聽這些代表性品牌發展道路上的故事,力求全方位地詮釋一種關於「BEYOND」的精神。
當然了,除了人物專訪,《BEYOND》還有多個編輯專欄。我們將「DESIRE」作為大線索埋藏在各個編輯的欄目之中,包括了城市的欲望、情感的欲望、買物的欲望。
在 DESIRE 欄目裡,我們從「自動販賣機與便利店、日本潮流時尚新生代、面料材質的不斷探索」的思辨角度嘗試推翻「日本社會低欲望」之說。
在 Manhattan Guide 與 Tokyo Guide 裡,我們踏足了紐約曼哈頓和東京目黑區,用旅遊圖鑑的形式,去探索城市背面的種種欲望。
音樂劇《綠野仙蹤》的經典主題曲「Over The Rainbow」講述的是一個渴望超越彩虹的童話故事,我們由此得到啟發。Over The Rainbow 欄目在顏色上剖析了情感的欲望,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是一種情感的傾訴。
直接的欲望能體現在買物方面,但什麼才是合適的買物慾望呢?由此我們為喜歡追求品質的讀者提供了「物慾」的選擇,在上班、居家、戶外、旅行等方面上提高生活品質。
介紹到這裡,仿佛已經有人按耐不住了:「BEYOND 不是香港傳奇樂隊嗎?!」
沒錯,Steppy 的第二本特刊《BEYOND》或多或少也帶點致敬這個香港傳奇樂隊的意願。(說實話,最初想到 BEYOND 這個命題方向並不是因為它有著多麼積極的含義,而只不過我也是一名 BEYOND 樂迷罷了~)同樣榮幸地,我們請來了 BEYOND 御用填詞人劉卓輝老師分享在他「私人」角度下,那個香港傳奇樂隊不為大眾所識的真實樣子。
▲劉卓輝老師曾填下多首 BEYOND 名曲,如《情人》、《大地》、《灰色軌跡》等
「如今才開始做雜誌/特刊,難嗎?」
也許大家只花了幾分鐘就能讀完這篇文章,但在製作《BEYOND》的過程裡,我們卻得克服許多困難。在媒體的新時代,許多東西都變得「閱後即焚」,我們 Steppy 則十分希望大家能沉下心來細讀《BEYOND》的每一個文字,這也算是我們「反行其道」的一個初衷吧。正如特刊結尾的留言:DO NOT BURN IT AFTER READING...
▲有誰能發現這個小 trick 是借鑑哪部經典電影的呢?
Steppyplus《BEYOND》
全書 374 頁 14 萬字
特刊發售日 2018 年 12 月 22 日
▲如果在接下來的 2 分 12 秒裡你仍不願離開,那不妨點擊這個關於《BEYOND》的專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