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
三伏酷暑,地點長沙,一位身家數億元的70歲老者正在直播帶貨。除了主播,他的另一身份是上市公司友阿股份(002277.SZ)的實際控制人鬍子敬。湖南商界大佬親自帶貨的背後,是百貨行業過去幾年曆經陣痛的瓶頸期,亦是自救的縮影。
除大力扶持直播行業、獲得7-ELEVEN便利店湖南省特許經營權等拓展業務,友阿股份近日還公告稱正在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從二級市場反應來看,公司藉助免稅風口股價最高達到盤中5.56元/股,系2018年2月後首高。
百貨「一哥」王府井(600859.SH)背靠北京市國資委,在今年6月正式拿到免稅牌照後「揚眉吐氣」了一番,股價最高番了近5倍,一度成為同行競相模仿的標杆。
免稅風口為百貨行業帶來想像空間,眾多企業聞風而動。截至7月30日,進行免稅牌照申請的上市公司已不下十家。批量申請之下,能否拿到財政部批量下發的牌照?一張小小牌照之下,盡顯百貨業「百態」。
模仿「一哥」申請免稅牌照拓展零售業務的出發點是好的,多家公司在此過程中收穫市場關注目光,股價走高,但「一哥」正式拿到免稅資質的真本事又能學到幾分?除了免稅牌照這一捷徑,百貨公司還應如何自救?
百貨業常年不振
百貨業始於物質不充沛的計劃經濟年代,為保障商品分配到群眾手中,百貨公司多由國家控制。上世紀九十年代,部分百貨公司完成私有化,來到資本市場尋求擴張。
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應屬百貨行業高光時期。2013年,「三公消費」受到限制,網絡購物異軍突起,百貨行業被迫低頭轉型。
作為傳統零售產業中的上市公司,百貨股造就多位商業神話。數十年已過,昔日才俊敗給歲月,發家於百貨業的諸位大佬在身價縮水中淡出公眾視野。
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2019年,前十大百貨股中有7家上市公司營收同比下降,其中友阿股份、供銷大集(000564.SZ)、新世界(600628.SH)、益民集團(600824.SH)4家公司的營收、歸屬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三項指標集體下降。行業瓶頸、業績增長動力明顯不足是業內對百貨股的普遍觀點。
2020年初,十大百貨股總市值僅剩約800億元。沒有熱點、缺乏話題,業績長期不佳,行業整體風光不再。商業大佬們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考慮轉型問題。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行業受到衝擊多番尋求轉型。網絡購物、新零售甚至直播產業,是過去百貨江湖多番試探的方向。除2017年阿里系帶出新零售概念,多家百貨公司業績大漲外,其他「掙扎」多顯蒼白無力。
實際上,傳統百貨轉型難度很大,向線上轉型,除缺少人才儲備外,對財力也是一種考驗。另一方面,線上零售早已被阿里系、京東、拼多多等佔據市場。亦有傳統零售企業向線上轉型,最終也是虧損剝離。
業績長期不佳之下是承壓多年的百貨行業現狀。某不願具名證券分析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絕大部分百貨公司面臨的困境是線上衝擊,如何有效應對線上衝擊,突破業績枷鎖,更多的還要看政策和管理層的智慧。
估值普遍偏低是市場對百貨股的評價。百貨行業擁有的自有物業價值持續升值,從持續盈利能力,積極轉型帶來的增長可能性,發揮自有優勢、揚長補短等方面,可預見百貨公司的下一步行業分化。
百貨公司自身具備的線下體驗性是優於線上的,前述分析師認為,百貨應該更重視線下體驗性,發揮好自己的長處才能更好地應對競爭。除此之外,大數據應該得到重視,只有更好地解讀客戶數據,才有機會更好滿足客戶需求,吸引客戶持續線下消費。
記者注意到,不僅我國傳統百貨不景氣,美國亦受電商衝擊影響,出現明顯的閉店潮。
根據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稱,僅在2019年,就有1萬家左右的實體商店閉店。2019年7月,諮詢機構Coresight Research曾預測年底將有1.2萬家商店倒閉,2020年12月數據顯示 ,有9302家門店倒閉。
時間來到2020年,受到線上購物衝擊,百貨行業本身已處於陣痛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更是雪上加霜。為防止疫情傳播,在相關部門嚴控下,今年一季度多家百貨行業持續閉店,對實際經營造成影響。
百貨行業「頹廢」7年之久,誰能帶領整個行業突出重圍?
王府井「一哥」自救典範
拿到免稅牌照的王府井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百貨行業的大哥。7月9日,剛剛拿到免稅牌照的王府井股價達到79.19元/股,距離今年年初13.87元/股翻了4.7倍。
老牌企業王府井獲得免稅牌照吸引了二級市場多方目光。6月10日,王府井發布公告稱公司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隨後股價走勢高漲,7月9日,股價達到高峰79.19元/股,距離今年最低11.2元/股翻了6.07倍。
一張小小的免稅牌照怎能有如此大的力量?需要了解的是,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初批准中免集團、中出服、深免、珠免、港中旅牌照以來,繼海南離島免稅政策之後,財政部首次正式批准新的免稅零售經營牌照。
宏觀來看,免稅業銷售規模逐年增長,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的免稅大國。根據當前政策放開及免稅行業增長態勢,中信建投研報指出,預計2025年國內免稅空間突破1500億元,長期或突破2000億元。
據海關統計,截至2019年底,累計購物1631萬人次,免稅銷售額538億元。2020年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調整實施,7月1日至15日,全省累計銷售10.7億元,日均7100多萬元,比6月份日均銷售額增長三成多,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昔日輝煌的王府井在2020年因為一張免稅牌照而重回聚光燈下。1955年,享譽中外的「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創立,系王府井前身。隨後的65年時間裡,王府井不斷擴張,截至2019年末,在全國33個城市內共建立54家門店,總經營建築面積302.8萬平方米。
1994年王府井A股主板上市。2013年前,公司業績增長動力還算強勁。2013年至2019年,王府井7個年報中,有4年的時間扣非淨利潤同比降低,持續盈利能力不佳。
2019年,王府井實現營業收入267.9億元,歸屬淨利潤9.613億元,扣非淨利潤9.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僅有0.29%,歸屬淨利潤同比下降19.98%。
面對長期業績不佳的情況,王府井決定自救。記者了解到,王府井決定開展免稅業務的最初動作早於2019年初,在經過資料整理與深入研究後,2019年4月,公司及控股股東首旅集團開始申報免稅品經營資質業務。
2020年6月9日,王府井收到首旅集團轉來的《財政部關於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問題的通知》,授予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允許公司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
百貨業「百態」
截至7月30日,已有至少十家公司正在申請免稅資質。市場對下一免稅資質獲得者異常期待,但對相關部門順利頒出近期第二張牌照並不樂觀。
宣布已向相關部門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上市公司分別為:百聯股份(600827.SH)、嶺南控股(000524.SZ)、鄂武商(000501.SZ)、大商股份(600694.SH)、歐亞集團(600697.SH)、南寧百貨(600712.SH)、友阿股份(002277.SZ)、中百集團(000759.SZ)、步步高(002251.SZ)、東百集團(600693.SH)。
在發布的公告中,前述上市公司紛紛表示,免稅經營牌照尚在推進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但二級市場熱情似火,前述公司股價均出現異動。
今年以來,多有與免稅業相關的刺激政策。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離島免稅額度由3萬提高至10萬,離島免稅商品品種由38種增至45種。
7月10,海南省財政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稱,海南將「按照經營品牌、品種、價格和國際三同步的原則,採用招標等市場化競爭方式選擇並確定新增加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經營主體」。
免稅牌照賦予百貨概念股增長動力。受此直接影響,擁有超過80%的國內免稅市場份額的中國中免(601888.SH)股價勢如破竹,迎來上市11年的高光時刻。
7月30日,中國中免盤中達到232.75元/股。距年初89.33元/股翻了1.6倍,距今年3月30日股價低點65.78元/股翻了2.53倍。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中免於6月19日更名,此前為中國國旅,更名原因系積極拓展境內外大型免稅渠道,著力提升免稅業務核心能力。
受海南免稅風波影響,中國中免股價暴漲。另一方面,其半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為190.09億元,同比減少22.0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9.31億元,同比減少71.73%。
某大型券商分析師王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免稅牌照為市場帶來炒作熱點,巨大利好之下掩蓋疫情下上市公司並不優異的業績表現,或多或少有泡沫成份。二級市場炒的是市場預期,在免稅總量持續擴大之下,持有牌照的上市公司業績是值得期待的。
除中國中免、王府井兩家已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直接受到免稅利好,股價大漲外,另有多隻百貨股股價被此巨大利好波及。步步高(002251.SZ)7月24日股價達到15.50元/股,系2018年4月以來首次;鄂武商A(000501.SZ)7月13日股價達到25元/股,系2012年來股價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