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死亡日增近千,第二家方艙醫院周五開張,NHS醫生親述ICU生死一線

2020-12-23 網易新聞

導語

今天,英國死亡人數日增938,創歷史新高。財政大臣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鮑裡斯雖然仍在ICU中,但他的病情正在「改善」。政府副首席科學顧問Angela McLean在會上表示,英國的疫情上升速度逐漸減緩。位於伯明罕的第二家NHS南丁格爾「方艙醫院」醫院將於本周五投入運營。《衛報》刊登了一篇倫敦初級醫生的親述,她為我們講述了新冠疫情重壓下ICU病房的生死一線。

英國疫情播報

總檢測數

282,074

日增檢測數

14,682

總確診數

60,733

日增確診數

5,492

醫院死亡數

7,097

日增死亡數

938

數據更新至 2020.04.08

今日要點

政府副首席科學顧問Angela McLean在會上表示,英國的新增感染的上升速度逐漸減緩。

  • 研究人員認為,英國的封鎖政策正在發揮作用。一款接觸者追蹤APP的數據顯示,英國20-69歲出現新冠肺炎症狀的人數已從190萬降至140萬。

  • 威爾斯政府今天已確認將延長對威爾斯的封鎖政策。

  • WHO不再堅持建議人們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

  • 英國政府表示,由伯明罕國家展覽中心(National Exhibition Centre)改造的第二家NHS南丁格爾醫院(Nightingale hospital)將於本周五投入運營。而倫敦南丁格爾「方艙醫院」已於今天迎來了第一批入院治療的患者。

  •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進行的建模顯示,到7月份,英國很可能會有6.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遠遠超過第二嚴重的義大利(約為2萬人),成為歐洲死亡人數(佔歐洲總死亡數的40%以上)最多的國家。

  • 自從英國首相鮑裡斯被送進ICU後,他的病情便一直牽動著公眾的心。

    在今天的政府新聞發布會中,財政大臣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稱,鮑裡斯雖然仍在ICU中,但他的病情正在「改善」。

    在為鮑裡斯擔憂的同時,人們不禁猜測,ICU病房裡的患者的身體狀況都如何?他們會得到哪些救治?英國ICU病房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衛報》今天刊登了一篇倫敦某醫院初級醫生(junior doctor)——Shaan Sahota的親述,她向讀者們展示了新冠疫情重壓下ICU病房的情況。

    以下為《衛報》全文: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第一波因新冠肺炎而造成的「住院潮」為倫敦各大醫院造成了衝擊,也包括我所在的那家醫院。

    21天前,我從手術室(surgery)被調離,轉到重症監護病房(critical care)接受培訓,為不斷擴大的ICU病房裡的病人提供救治。

    社會上關於新冠疫情的討論此起彼伏,但描繪的總是宏觀層面的形勢。作為一名前線醫護人員,我很難在病房裡了解疫情的全貌。

    所以在這場大危機面前,我想講述親眼所見的故事——個體生命裡的「大流行」。

    醫院裡擴大版的ICU病房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我穿上一層層令人窒息的防護裝備,進入醫院的最前線「新冠區」(Covid zones)——被塑料帳包圍著的改造過的醫院隔間。

    當我走進一個滿是昏迷病人的病房時,空氣裡寂靜得可怕,沒有往日嘈雜的人聲,只有病床監測器在空氣壓力下發出滋滋的響聲。

    我每12小時輪班照顧兩至三個病人。這是一項非常謙卑的體力勞動,要做的包括:調整麻醉藥劑量和枕頭的高度,每小時檢查一次排尿情況以平衡體液循環,從呼吸道提取分泌物。

    我正在盡我所能,拖延上廁所的空隙為這些患者服務。在ICU工作期間,我從未見過一個病人睜開過眼睛,更不用說自主呼吸了。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艱難的工作環境。

    在病人還未癱瘓、服用鎮靜劑和使用呼吸機之前,我需要時常翻看醫療記錄(medical notes)找到他們,看一眼他們分別都是誰。

    我試著通過他們佩戴過的珠寶、曾經醫療記錄的細節中了解他們。

    社交記錄(Social history):與妻子和三個孩子生活在一起。經常散步,喜歡跑步。從未吸過煙。

    醫學觀察(Observations):呼吸頻率 42 - 48 - 55 - 61 - 61…

    這是其中一位病人的部分醫療記錄,不斷上升的數字意味著他逐漸變得呼吸困難。

    故事的結局是,他失去了知覺,全身癱瘓,呼吸機代替了他衰竭的器官。

    我始終認為照顧這樣的重症患者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希望這樣的事情從未發生在他們身上。當你提供一對一的護理時,你很難意識到有數百人正面臨著類似的處境。

    人們都在談論感染人數曲線和疫情峰值,但它們對活生生的生命沒有任何作用。如今,政客和記者都帶著上帝視角看待疫情,這是我所不能做到的。

    作為一名醫生,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站在大象旁邊的螞蟻:我幾乎無法理解我正在遭受的經歷,而且很難用我微不足道的個體力量去對抗它。

    在我工作的醫院,最有限的資源不是呼吸器(ventilators),而是最基本的勞動力。

    我們有多達50%的正式員工因為疾病、自我隔離和恐懼而不得不請假在家。

    每當我環顧四周,看到與我並肩作戰的同事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總是備受鼓舞。這就像是受到氪石(kryptonite)威脅的超人仍然在拼勁全力抬起汽車拯救生命。除了這樣,他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看到傳染病顧問為了更好地領導我們應對工作,悄悄地摘下了穆斯林頭巾,為了避免感染平生第一次剪掉了為信仰而留的鬍子。

    沒了頭巾的他看上去矮小了很多,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卻並未被削減半分。

    我還看到一名初級醫生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時間,獨自一人更換導尿管,她的全身已被汗液和尿液浸透。

    除了傳染病的醫護人員,醫院其他科室的每個人都在盡我們所能幫助病人脫離死神的魔掌。

    我看到我們的外科顧問醫生在重症搶救室(ITU)擔任住院醫師,而牙醫和理療師則在時不時地「滾動」病人——改變他們躺在病床上的姿勢,使他們的軟組織不受長時間固定姿勢而造成的壓力的傷害。

    我的病人不知道我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他們的家人不能探望他們——沒有人能看到我們所做的一切,但我們毫無保留。

    我們醫院搶救危重病人的方法是「俯臥通氣」(proning):也就是讓插管的病人俯臥在病床上,這樣做能促進氧合。

    對危重患者進行逐步升級的護理,就像把幫助他們「俯臥通氣」一樣,是一種謙卑而又強大的行為。

    照顧一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我離他們很近——每天晚上,我會在他們的眼皮下滴眼藥水,這樣他們緊閉的眼睛就不會幹了。

    我也許永遠也見不到他們了,但我會守著他們呼吸的痕跡,尋找他們需要幫助的任何跡象,為他們換床單。

    在這裡,每個人都遠離自己的舒適區,我們咬緊牙關,一直在努力。

    英國政府已經從等待「群體免疫」,轉變為竭盡所能,將生命損失降至最低,這是我在ICU工作時能感覺到的。

    雖然我沒能和我的病人們「相見」,但我想對他們說的是,我會用我全部的力量來照顧他們:我們所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

    你們的生命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英國「方艙醫院」變「幽靈醫院」,原因是人手不足?
      4月7號,英國最大的急救中心「夜鶯」--南丁格爾醫院(Nightingale Hospital London)正式開始接收病人。這家臨時的急救醫院所在場地是倫敦ExCel展覽中心,曾經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比賽場地之一。由於它的改造前後只用了9天時間,所以它也被人們拿來和武漢「方艙醫院」做比較。
    • 方艙醫院沒有黑夜
      方艙的概念來源於軍事領域。不僅僅是患者,對很多醫護人員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2月5日晚,3家方艙醫院啟用,分別位於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現在還有多家方艙醫院正在修建。王俊是湖北省腫瘤醫院內科醫生,他和他的同事是第一批進艙的醫護人員,他所在的武漢洪山體育館改造而成的「武昌方艙醫院」,有800張床位。
    • 倫敦方艙醫院「高薪徵才」引爭議
      倫敦方艙醫院「高薪徵才」引英民眾爭議【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英國,已累計造成2萬多人確診、2000多人死亡。為增加收治能力,倫敦國家展覽中心將改建為方艙醫院,目前開始招募大量人力。不過,方艙醫院提供給服務臺人員的年薪,比英國一般醫院的護士高出一萬多英鎊,引起不小爭議。
    • 《第一線》:在武漢七家醫院,經歷生死一線的真實故事
      紀錄片把鏡頭對準武漢七家疫情患者收治醫院,真實記錄了疫情暴發後的50多天裡,深處疫情漩渦的武漢的真實狀態——有來自國家緊急救援隊的醫生,日夜奮戰在第一線與死神爭奪生命的驚心動魄;有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內,數千病人集體生活的細節描摹和內心告白;有普通人在災難中成為奔走救助、熱心義舉善行的志願者的動人故事;有居家隔離在自我約束中展示堅韌的普通百姓
    • 轉戰三家方艙醫院25天,這位醫生解鎖不少戰「疫」技能
      2月29日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婦科醫生劉玉立來到方艙醫院的第25天。以前同事眼裡那個娃娃臉的小姑娘,在經歷了這次抗疫之後,儼然已經歷練成了一名優秀的「白醫戰士」。29日中午,剛開完會的劉玉立醫生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分享她的「戰疫經」。
    • 倫敦方艙醫院「高薪徵才」引英民眾爭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英國,已累計造成2萬多人確診、2000多人死亡。為增加收治能力,倫敦國家展覽中心將改建為方艙醫院,目前開始招募大量人力。不過,方艙醫院提供給服務臺人員的年薪,比英國一般醫院的護士高出一萬多英鎊,引起不小爭議。
    • 第二家!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院於2月17日開艙收治患者,以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為主要依託單位,並有6支國家援鄂醫療隊,共計480名醫護人員在此奮戰。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2020年2月3日,洪山體育館成為首批被改建為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它是武漢市計劃或已經建設的32家方艙醫院之一。這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累計已有約5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僅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就有來自河北、遼寧、湖南、青海、廣西等地的援漢醫療隊進駐。
    • 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播出第二集《生死阻擊》
      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6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9月3日晚播出第二集《生死阻擊》,奏響救死扶傷的英雄交響,唱出阻擊病毒的慷慨戰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在醫院救死扶傷這個陣地上,湖北、武漢當地醫務工作者和全國馳援醫務工作者展開生死阻擊,奮力保衛湖北人民、武漢人民。
    • 武漢方艙醫院醫生母親千裡探女 鐵警暖心勸回
      2月26日下午,鄭州東站派出所接到在北京的李女士電話報警求助,稱其患有輕度抑鬱的母親獨自離家乘坐高鐵由北京到鄭州東,欲轉車前往武漢照顧在方艙醫院做醫生的妹妹,請求民警幫助尋找其母親,勸其返回北京。  接警後,派出所高度重視,並迅速在站臺找到了報警人的母親何女士。經詢問了解,何女士今年70歲了,此前一直跟小女兒居住。
    • 一線抗疫群英譜|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月26日23時,民警湯三立對著一張紙條,和輔警李賽正在做著進入方艙醫院的準備。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湯三立今年41歲,是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組長、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前川派出所社區民警。他15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如今在方艙醫院裡派上了大用場。
    • 英國病例10天翻7倍,患者如海嘯湧入醫院,單日死亡激增57%
      單日死亡病例激增57%當地時間3月25日,英國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1452例,新增死亡43例。新增病例與前一日大致持平,但死亡病例卻下降了一半(24日公布的新增死亡病例87例)這讓人們產生了希望和信心,即英國首相詹森23日宣布的史無前例的封鎖措施對努力控制日益惡化的危機起了作用。
    • 球員為NHS抗疫一線醫護人員鼓掌,歐洲體育評選球壇十大戰術大師
      昨日英國新冠肺炎病例新增2235例,累計確診人數達11772人。 NHS抗疫一線工作人員鼓掌 截至3月27日5時31分,英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已破萬,達到11772人,死亡578人。
    • 最美醫生!英國24歲選美皇后重返醫院奔赴一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蔓延,24歲的英國選美皇后巴沙·穆克吉(Bhasha Mukherjee)決定放下手頭的全球慈善工作,重返曾經工作的醫生崗位支援抗疫。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穆克吉4月6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收到了前同事發來的消息,得知自己曾經工作過的醫院受疫情影響,同事處境非常艱難。她表示,同事們一天工作13小時,一周工作7天,年假也沒有了。穆克吉隨即與醫院的管理團隊聯繫,表示自己想重返醫院的工作崗位。
    • 新冠肺炎死亡有多痛苦?一線醫生稱像「淹死一樣」!
      2020-03-01 22:38:57 來源: 天馬行文 舉報   一位一線醫生的內心話
    • 英國首相出院感謝醫護「救命之恩」,菲律賓總統遊艇改建成方艙醫院
      英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死亡人數已破萬,死亡率已達到12.59%,在歐洲國家中目前僅次於義大利。英國昨日傳來一個好消息,英國首相鮑裡斯終於出院。 鮑裡斯出院後首發視頻 視頻來源:新京報 被忽視的抗疫陣線:英國半數養老院「在劫難逃」 當地時間12日,英國社交媒體掀起了一股關注「養老院」死亡老人的風潮。
    • 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休艙」!祝全部關門大吉!
      文/七隻小狼環球網3月1日報導,當天,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最後一批34名康復患者出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這家方艙醫院,也是武漢首家「關門大吉」的方艙醫院。據了解,從2月11日20:30開始收治患者,到3月1日宣布「休艙」,礄口武體方艙醫院累計收治病人數330人,累計治癒出院232人。而像礄口武體方艙醫院這樣「受命於危難之際」並且仍舊堅守在崗位上的方艙醫院,光武漢市內就有大約20家。
    • 【戰疫最前線】首批進方艙醫院的醫生給患者寫安撫書:一定會越來...
      【戰疫最前線】首批進方艙醫院的醫生給患者寫安撫書:一定會越來越好!醫生華晶在下完夜班之後,寫下了一封給武漢方艙醫院患者的安撫信。他相信,抗「疫」的成功,除了必不可少的醫護人員,患者更是核心力量。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3月10日下午,最後49名患者走出武昌方艙醫院,自2月5日起陸續投入使用的16家方艙醫院全部「關門大吉」。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蔡羽中及同事和患者在武昌方艙醫院南1號通道處拍照留念。肖紅豔說,指揮部要求沌口方艙2月17日就必須開艙接診,「籌備時間太少了」。感到準備時間倉促的不止方艙醫院的建設者,還有來自全國各地進駐方艙醫院的醫護。2月9日凌晨,成都363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學博士秦克接到電話,要求他第二天一早出發去武漢。從接到電話到出發,準備時間只有4、5個小時。
    • 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湯三立今年41歲,參加公安工作18年,進方艙之前是黃陂公安分局前川所魯臺社區的社區民警,有著近15年的社區工作豐富經驗,現在是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的小組長。2月14日主動要求進駐方艙醫院以後,湯三立已經在這裡駐守了13天。「方艙內現在有92名患者,還有來自8家市內醫院的244名醫護人員」。